毕星团

编辑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毕星团是著名的银河星团之一,位于金牛座。它的几颗亮星构成二十八宿中的毕宿,因此称为毕星团。但是毕宿中最亮的毕宿五并不是星团的成员。毕星团几乎是球形的,它300多个成员星,总质量约300个太阳质量。它的直径约15°,线直径约10秒差距。毕星团 Hyades,疏散星团之一,移动星团。位于金牛座,它的几个亮星位于毕宿,由此而得名。毕星团的成员星数在300个以上,总质量约300太阳质量。毕星团几乎为球形,...

毕星团是著名的银河星团之一,位于金牛座。它的几颗亮星构成二十八宿中的毕宿,因此称为毕星团。但是毕宿中最亮的毕宿五并不是星团的成员。毕星团几乎是球形的,它300多个成员星,总质量约300个太阳质量。它的直径约15°,线直径约10秒差距。

简介

编辑

毕星团 Hyades,疏散星团之一,移动星团。位于金牛座,它的几个亮星位于毕宿,由此而得名。

形态与分类

编辑

毕星团的成员星数在 300 个以上,总质量约300太阳质量。毕星团几乎为球形,视直径约15°,线直径约10秒差距。其中心离太阳约44秒差距。毕星团正以43千米/秒的速度离开地球。由毕星团的赫罗图推断,它的年龄约4亿年,比昴星团年老一些。

数量与分布

编辑

它有300多个成员星,总质量约300个太阳质量。它的直径约15°,线直径约10秒差距。这是一个中心聚度很高的星团,约有一半的质量位于半径为6 秒差距的球内,中心附近的恒星密度达每立方秒差距0.5个恒星,比太阳附近的恒星密度大好几倍。毕星团还是一个移动星团,它的成员星的自行的辐射点在猎户座α星(中国名称是“参宿四”)以东5°处。大约在8万年以前,毕星团离太阳最近,只有现在的距离的一半。现在它正以每秒43公里的速度离开我们。6,000万年以后,毕星团将成为一个普通的银河星团,那时最亮的成员星为12等。在毕星团中,光谱型最早的恒星为A1型,所有早于A5型的恒星都已离开主星序,此外,还有四个光谱型为K的红巨星。因此,毕星团的年龄要比[mǎo]星团老,估计约为4亿年。毕星团的中心同太阳的距离为44秒差距约130光年,是离我们最近的成员星较多的星团。

主要成员

其他成员

故事

编辑

捕兔之毕网与毕万建国的故事金牛座有中国星空背景,现在就来说说这个星空背景的主角毕宿和昴宿。毕八星形爪叉。《诗经·尔雅·大东》说:“有球天毕,载施之行。”朱注曰:“天毕,毕星也,状如掩兔之毕。”又称:“网小而柄长者谓之毕。”经朱熹这一解释之后,毕星为捕图之网,也就成为流行的说法了。当然,这种说法在朱熹之前早就有了。西安交通大学出土的西汉壁画墓的二十八宿之毕宿处,也有捕兔之象,说明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有了这种解释。就毕星的形状来说,将毕解释为捕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陈久金先生在《星象解码》中提出,从星名起源的角度来看,这种看法却是不正确的,是后世文人不明星座起源的历史,望文生义所致。他说:几乎上古所有天文星占家均不论及“毕为捕兔之网”,就是明证。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说法,如《春秋纬》称:“毕罕车,为边兵。”《巫咸星经》称:“毕为天狱。”《河图》称:“毕为天”,即毕星还有军车、天狱和大风的说法。根据《淮南子·天文训》的天文地理分野理论,昴毕对应于魏。又根据《汉书地理志》有一段记载分野理论时说,晋献公灭河内古魏国,将其封给功臣毕万,故毕万是魏国的始祖。而毕宿是魏的分野,那么毕宿源于建立魏国的始祖就容易理解了。陈久金先生认为,这才是毕宿含义的真解。毕万建国故事的缘由是这样:毕万是协助周武王灭纣的毕公高之后。毕公就是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高,因受封于毕而称毕公高,他的后裔以毕为姓。西周灭亡时,毕国也为犬戌所灭,毕人后裔流散。至晋献公时,毕万因助晋攻灭狄、霍、魏等古国而立了大功,受封于魏地,为晋国大夫,成为魏国始祖。而毕万后代魏文侯,后来“三家分晋”,与韩、赵两家瓜分了原来的晋国,自立为诸侯,且国势强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魏国都城是大梁,而十二星次也有大梁,并且是西方七宿的三个星次之一,它包含胃、昴、毕三个星宿。毕万是魏祖,大梁是魏都。毕宿和大梁这两个星象名称的由来,更是显而易见。毕为雨神的故事《诗经·渐渐之石》曰:“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这里的“离”是“落入”的意思,这两句诗是说月亮靠近毕宿,大雨就会滂沱降落。陈久金先生认为,这句农谚缺少外部条件,如果加上《月令》上的一段话,才可成立。《月令》曰:“孟秋之月,完堤防,谨塞,以备水潦。”郑注云:“备者,备八月也。八月宿直毕,毕好雨。”每年农历八月是黄河流域下大雨的季节,故有此说法。由于自古就有“毕星好雨”之说,因此,古人将毕宿视为雨神,设坛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东汉的蔡邕在其《独段》称:“雨师神,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雨。”是其明证。

条目

编辑

鬼星团    昴星团   托勒密星团    星圣·毕星团疏散星团    球状星团    移动星团 蜂巢状星团

最新发现

编辑

职业与业余天文学协同工作,在疏散星团——毕星团中发现了一颗年轻的系外行星。这颗行星相对其主星而言大得古怪。恒星家庭的单位是疏散星团。这些松散的恒星家族可以拥有数百到数千颗成员星,它们都是大致在同一时间形成的。众所周知的疏散星团包括昴星团(年龄约为1.1亿年)和毕星团(年龄6.5到8亿年)。疏散星团的行为与人类的家庭很相近:首先它们很亲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员星分散开来并失去了联系。但是哪怕在分离之时,它们仍旧保有成年之际显露出的相同特性和化学组分。天文学家曾在疏散星团中发现过少数几颗系外行星,他们主要借助的是行星在轨道运动期间向主星位置引起的径向速度摆动。疏散星团中的行星很有趣的原因是它们较为年轻,而且(可能)包括太阳在内的众多恒星都是在这样的星协中诞生的。因此研究这样的环境可以让我们一瞥恒星与行星“正常”童年的情况。任务更改后的开普勒望远镜(现在的任务名是K2)新生活的一部分就是观测邻近的毕星团。K2的数据是自由公开的,可供所有好奇的研究者进行探索。天文爱好者达里尔·拉库斯(Daryll LaCourse)与托马斯·雅克布斯(Thomas Jacobs)对数据四处挖掘,并在毕星团的数据中发现了看似凌星系外行星的东西。他们将此汇报给了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Austin)分校的职业天文学家安德鲁·马恩(Andrew Mann),后者的小组借助不同的巡天以及麦克唐纳(McDonald)天文台2.7米哈尔兰·J·史密斯(Harlan J. Smith)望远镜的新型红外光谱仪IGRINS作了后续观测。足够确定的是,凌星信号看上去是由一颗行星引发的。这颗恒星是一颗多星斑的M型红矮星,不过星斑并不能解释重复出现的凌星事件。研究者并没有发现可以充当罪魁的伴星。小组在2月10日的《天体物理学报》上估计,这颗名为K2-25b的行星大小约为地球的3.5倍(与海王星尺度相当),每3.48天环绕主星运行一周。但他们并没有定出行星的质量。在这样的年龄,恒星过于“跳跃”,IGRINS无法探测到微小的径向速度波动。这颗系外行星并非在毕星团中发现的xxx颗,不过是xxx颗在该星团中经由凌星信号发现的行星。这颗名叫K2-25的恒星星等约为16等,可以在良好的条件下使用18到20英寸望远镜看到(如果你想尝试的话,它的坐标是赤经04:13:05.61,赤纬+15:14:52.00)。让人感兴趣的是K2-25b有多么庞大:它的宽度相当于主星的10%。人们从来没有在M型矮星周围发现过与主星相比如此巨大的行星。小组猜测,在活跃的年轻恒星倾泄的辐射作用下,这颗行星可能发生了膨胀,并损失了它的原始大气。天文学家需要两种信息才能考察这个说法,其一是行星的质量,而马恩称,可以探测到这一信息的仪器即将出现。另一条是看一看其他年轻系统中的行星也同样大得反常。K2还观测了昴星团与鬼星团(也就是蜂巢星团)这两个疏散星团,因此更多的星球有望在数据中浮现而出。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1237749/

(10)
词条目录
  1. 简介
  2. 形态与分类
  3. 数量与分布
  4. 主要成员
  5. 其他成员
  6. 故事
  7. 条目
  8. 最新发现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