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开发区

编辑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历史沿革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在原张家边区的基础上发展建设起来的。张家边在香山立县前属东莞县地,立县后分属得能都、四大都。  清光绪初年(1875年)归属东镇。  宣统二年(1910年)称四区。  1949年10月称第四区。  1952年7月,四区分为上、下四区,属上四区。  1953年3月与下四区复合称张家边区(四区)。  1957年2月改称为张家边乡、濠头乡和南朗乡。  1958...

火炬开发区

  历史沿革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在原张家边区的基础上发展建设起来的。张家边在山立县前属东莞县地,立县后分属得能都、四大都。

  清光绪初年(1875年)归属东镇。

  宣统二年(1910年)称四区。

  1949年10月称第四区。

  1952年7月,四区分为上、下四区,属上四区。

  1953年3月与下四区复合称张家边区(四区)。

  1957年2月改称为张家边乡、濠头乡和南朗乡。

  1958年9月,改称张家边,濠头、东风。

  1958年1月合称张家边大,分张家边耕作区和南朗耕作区;辖下的神涌、东桠2个自然村划归五桂山农场管辖。

  1959年4月分为张家边和南朗。

  1961年1月改称张家边区,管辖张家边、濠头、西桠、小引。

  1962年后,张家边区曾数易其名。

  1963年2月称张家边。

  1966年8月改称红旗。

  1973年8月复称张家边。

  1983年11月设置张家边区公所。

  1985年11月改称张家边镇。

  1986年12月建立张家边区办事处。

  1993年1月,原张家边区、中山港区和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合并,定名为中山港区管理委员会。

  1995年1月,改称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中山市人民的派出机构

  2002年6月,将24个自然村整合为4个行政村(六和、联富、城东、海滨)和1个社区(张家边)。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4年张家边区驻张家边二村,下辖7个乡:濠头乡 原濠联、濠二大队。张家边乡 原张家边大队。沙边乡 原沙边、濠四、泗门大队。大岭乡 原五星、大岭、陵岗、仑山大队。西桠乡 原西桠、大环、宫花、江尾头、神涌大队。珊洲乡 原珊洲、黎村、东利、茂生、马鞍大队。小引乡 原小引、义学、海傍、二洲、灰炉大队。

  1986年,张家边区办事处驻大庙街,辖张家边居委会和24个村委会,即大环、神涌、小引、义学、海傍、二洲、灰炉、茂生、马鞍、黎村、珊洲、濠头、沙边、濠四、泗门、五星、大岭、窈窕、西桠、陵岗、宫花、江尾头、东利和张家边。

  1990年,辖张家边居委会,另设张家边、濠头、濠四、沙边、泗门、五星、陵岗、窈窕、神涌、大环、海傍、义学、小引、二洲、灰炉、黎村、东利、珊洲、茂生、马鞍等24个管理区,同时设立 24个村委会。

  1999年,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驻中山港,辖张家边和中山港区2个居委会和24个村委会:张家边、濠头、濠四、五星、陵岗、窈窕、大岭、宫花、江尾头、西桠、泗门、沙边、神涌、大环、海傍、义学、小引、二洲、灰炉、黎村、东利、珊洲、茂生、马鞍。

  2002年6月,全区24个自然村整合为4个行政村(设村委会):六和、联富、城东、海滨等和1个张家边社区(设居委会)。其中,六和村委会驻大岭自然村,管辖五星、陵岗、大岭、宫花、西桠、神涌等6个自然村。联富行政村委会驻濠头自然村,管辖濠头、濠四、沙边、泗门等4个自然村。城东行政村委会驻义学自然村,管辖大环、海傍、义学、小引、二洲、灰炉等6个自然村。海滨行政村委会驻东利自然村,管辖黎村、东利、珊洲、茂生、马鞍等5个自然村。张家边社区居委会驻江尾头自然村,管辖张家边、窈窕、江尾头等3个自然村,同时管辖中山港中心小区

   区划详情

截至2015年,火炬开发区辖7个社区:张家边社区、博凯社区、联富社区、六和社区、城区、海滨社区、中山港社区。火炬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位于康乐大道31号。

   地理 境遇

火炬开发区位于中山市东偏北部,东经113°30′,北纬22°50′,北临珠江出海口之一的横门水道,东至横门出海处,南至南朗镇,西至中山市东区,北隔横门水道与镇相望。全区总面积92.83平方公里,是全国5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之一,对外口岸中山港的所在地,著名侨乡之一。

   地形地貌

  火炬开发区地貌为西南向东倾斜,南部为丘陵地带,以平原为主的地区。根据地形地貌的成因,可分为山丘和平原两大类。东北部面临江海,地势西南面略高,为丘陵地带,东北面近海较低,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河网交织,土地较为肥沃。低山与丘陵集中分布在南部与中部,由多种岩石组成,山地坡度平缓,表层多被黄土覆盖。主要山体有:

  马:此山位于本区以东,东接飞鹅山,西北与大门河连接,因形似马鞍而得名。山高60米,宽70米,长150米,面积0.11平方公里,为石质土。

  横门山:此山东临珠江口南面,山高150米,宽250米,长1000米,面积0.25平方公里,属土质,适合种植松

  大常山:此山位于本区东南面,原名山。山高214米,东面长1500米,南北宽1000米,属黄土层土质,南北是花岗岩石。西北面是大环村和小隐村,南面是南朗镇。

  烟管山:此山位于本区南面,因山高、直、顶峰形似烟管而得名。山高227米,东西长463米,南北宽138米,属黄土层土质。东北面是黎村,南面是南朗镇。

  飞鹅山:此山东靠马,濒临珠江口,南与横门管理区相邻,因形似天鹅起飞的模样而得名。山高100米、长200米、宽120米,为黄土层土质,种有各种树木。

  大王头山:此山位于本区中部,东面长340米,南北宽230米,面积0.08平方公里,海拔42米。因山顶有座大王庙,故得此名。xxx时期,中国领导的xxx先锋队在此一带活动。1939年,日军数次从东江水进攻中山,均被xxx先锋队击退,成为纪念地。现此山的西北面已辟为中山涤纶丝厂,山丘的三分之一已被削平。1986年,涤纶丝厂在山顶建了1座亭台,可瞭望四方。

  百稔嶂山:此山位于本区南部,山上酷似百个稔,故得此名。山地总面积500亩,海拔277.9米,黄土层土质,多种松树。神奇的黄牛仔洞就在此山中,有诗一首,以记奇事,百峦嶂岭翠峰连,石洞黄牛贯海天,阁老何须挥宝剑,黄巢误认是桃源。此山是本区山体的xxx峰。

   气候特征

  火炬开发区地处低纬,在北回归线以南,属南带气候,太阳高变角大,阳光辐射量丰富,常年气温较高;濒临珠江口,夏季风、台风带来大量雨水汽,成为降水的主要来源。因此,形成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干湿分明,灾害较频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较高,历年平均为21.8C,月平均气温以1月最低,为13.3C;7月最高,达28.4C,极端最高气温达36.7C,极端最低气温-1.3C。气温的年际变化不大,年平均气温最高22.6C,最低为21.2C;年xxx降雨量2784.2mm,最小降雨量1336.2mm(1989年),2004年8月29日降雨量高达 294.4毫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火炬开发区耕地面积有28786.2亩,其中东北部为沙田区;西南部属民田区,土质一般疏松,宜种农作物,以水为主。至2005年, 全区耕地面积仅有8600亩。一般缺乏有机质及磷钾成份,全区土地分为10种土。泥肉田占23%,泥骨田占11%,湖洋田占20%,沙泥田占10%,铁锈田占6%,反酸田占11%,黄泥田占8%,泥炭土田占4%,白鳝泥田占4%,旱田占3%。

   矿产资源

  火炬开发区原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质地层分布简单,矿物产资源较少,只有小型矿床或矿点,大规模开采价值不大,主要矿物有:

  石料:主要是花岗岩石,分布于区东南的低山谷地,已开发利用共18个石场。

  耐火粘土:为第四纪冲积­层泻堆积型粘土,已开发利用。

  钨钼铋矿:矿物以黑钨矿为主,伴有黄铁矿、钨钼矿等,均为小型矿点,储量较少,开采价值不大。

  泥炭土:主产于山间谷地小河溪的第四纪沉积层中,平均厚度约2米,含炭量一般在10%左右,泥炭土层中可见水松残体,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铀料:1985年广东省地质矿产局派勘察队进行探测,未开采。

   水资源

  火炬开发区的地形是西南向东倾斜,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河网交织,区内河道起源于西部,均流入横门水道注入伶仃洋。

  横门水道:横门水道上接小榄、鸡鸦、石岐水道,在港口镇大南尾汇流而成。因此水道流向为横向,出口处象横开的口,故称横门。出口处的小岛称横门岛,水道称横门水道。水道向东流经、火炬开发区、南朗等3个镇区的边界,至横门岛马鞍则分南、北两支分流入珠江口。由大南尾至马鞍头河段长12公里,马鞍头至烂山河段(北支)长3公里,马鞍头至横门口河段(南支)长3公里,总长19.87公里。流经本区河面平均宽500米,低潮时水深3.5~6米,设一等航标,可航行1000~3000吨位轮驳船,是江门、广州、梧州等地区通往中山和港澳地区的主要航道之一。中山港坐落在横门水道两岸,是区农田主要排灌河,排灌面积7800亩。汛期xxx流量8220立方米/秒,在西北的石岐水道的东端河口,筑有东河口水闸,净宽160米,为中山市xxx的排水灌溉防洪防潮水闸。

  地下水源:火炬开发区中部,原鹅盆墩地面,昔日是狗坎田有1眼温泉,泉深1.2米,直径0.5米,泉面不断有气泡冒出,水温烫手,达70C度。

   人口民族 人口

  火炬开发区2010年常住人口22万 其中:户籍人口6.4万 外来常住人口8.2万。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发区总人口为109878人。包括常住本地,xxx在本地44032人;常住本地半年以上,xxx在外乡镇的59761人;居住本地不满半年,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5821人;居住本地,xxx待定262人;原住本地,正在国外工作学习,暂无xxx2人。

   民族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区内有15个民族。在册常住人口47970人中有汉族47735人、少数民族235人,其中壮族121人,土家族30人,瑶族25人,满族15人,朝鲜族14人,其他少数民族如黎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畲族、侗族、土族、仫佬族等共30人。由于以汉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无的聚居地或成群集居者。

  2005年,常住人口中有1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93人,其中壮族174人,土家族53人,瑶族34人,满族28人,苗族27人,朝鲜族26人,蒙古族18人,回族15人,畲族、侗族、白族等共18人。

   经济概况 综述

  2013年,火炬开发区以第二产业为主,以第三产业产业为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7.99亿元,比2012年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145.8亿元,比2012年增长18.4%。三次产业比例为0.1:80.5:19.4。

  2014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06.9亿元,比2013年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90.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3.5亿元,比2013年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130.2亿元,比2013年增长19.2%;国地两税收入79.1亿元,比2013年增长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亿元,比2013年增长11.8%;预计实现出口总值85.5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4.1%。上述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均位居中山市首位且基本实现2位数增长。同时,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占全区经济总量达到86.1%。

   xxx产业

  2013年,火炬开发区农业总产值6338万元,比2012年下降11.71%,粮食种植面积5514亩。全年完成林相300亩,其中京珠高速公生态景观林带80亩。建立农产品质量体系,建成检测室12个、检测点35个。

   第二产业

  2013年,火炬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6亿元,比2012年增长7%。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健康科技产业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分别为376.45亿元、180亿元、621.63亿元、163.41亿元,生产值占全区经济总量的84.48%,38家企业获认定为市新三百企业;80家重点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18.71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6.75%。火炬开发区纳入市重点项目23项,其中年度建设项目15项,2013年计划投资42.4亿元,前期预备项目8项。至11月底,全区15个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45.7亿元,占年度计划108.63%;纳入省重点建设重点项目4项,年度投资计划19亿元,完成投资24.5亿元,为年度计划128.95%。

   第三产业

  2013年,火炬开发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73.32亿元,比2012年增长8%。全年中山港货物吞吐量612.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80.18万标准箱。房地产业投资38.34亿元,比2012年下降3.55%;商品销售面积98.46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35.28%,销售额62.8亿元,比2012年增长57.79%。全年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2.73亿元,批发零售业营业额69.3亿元。旧机动车交易中心交易汽车2.25万辆,交易额6.74亿元。

  2013年,火炬开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亿元,比2012年增长6.2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4.73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9336元,居民人均年纯收入2.17万元。居民生活用电量22128千瓦时,汽车拥有量9163辆。2013年,咀香园共接待游客19.7万人次,销售额675万元。

  外经外贸

  2013年,火炬开发区在3·28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暨招才引智合作引进项目17个,投资总额5.97亿美元。全年利用区外境内资金22.1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93亿元,合同外资3.69亿美元。出口总值87.21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1.6%;进口总值49.27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6.9%。

  财税金融

  2013年,火炬开发区税收总额68.24亿元,比2012年增长10.62%。其中,国税收入45.13亿元,地税收入23.1亿元(含农业两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71亿元,比2012年增长13.2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8.46亿元。至年底,全区有银行、保险公司、公司、小额xxx公司、典当、基金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83家,其中银行9家,银行各项存款余额243.75亿元,xxx余额146.05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

2013年,火炬开发区有公办学校13所,包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普通中学2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8所、幼儿园1所;民办学校6所、民办幼儿园32所。全区教职员工2869人,其中专任教师1686人,在校学生4.3万人。9所幼儿园通过省级规范化幼儿园的验收,2所创建市一级幼儿园。濠头中学获批为广东省xxx示范性普通高中。火炬职院创建国家院校,推动高职教育发展。

   科学技术

  2013年,火炬开发区获中国产学研促进会评为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并获省技术创新专业镇称号,健康产业被科技部定为国家现代服务数字医疗产业化,留学人员创业园升级为部(人社部)省(省)共建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完善创新,新制定和修订科技创新政策10项,全年全区新申报科技项目265项,获立项80项,其中xxx项目10项,获资助6037万元;获省、市科技进步项目14个;企业专利申请2790件,其中发明专利1023件,申请量占全市的50%。新引进的美味鲜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实验中心通过市级认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工程中心10家、市级工程中心7家,省级工程与技术中心增至33家,市级工程与技术中心增至90家。中智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广新海事股份有限公司获准成立博士后工作站;康方、联合光电、汉唐量子3个创新团队获评为市创新科研团队;卢林发博士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即万人计划)。博凯社区获评为国家科普示范社区。

   文化

  2013年,火炬开发区完成特级社区文化室高水准全覆盖7个社区;图书漂流站点实现资源共享、通借通还;全市首批数字图书馆落户区内,区图书馆通过文化部组织的全国公共图书馆第五次评估定级验收,成为全市镇区xxx的国家县一级公共图书馆。落实文体惠民工程,举办才艺之星电视大赛、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广场歌咏大赛等活动300场次,广场电影进厂企、进小区150场,举办、培训120堂。开发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创作出《QQ小木龙》《东乡恋》《再现木龙》《东乡民歌》《少年英雄中国梦》等优秀剧目。区文体队伍获市级以上特等、金或一等等项32个,其中《少年英雄中国梦》获全国经典读物情景剧大赛金、电教片《碟变》获中山市第21届远程教育教学课件观摩评比一等和最佳编导。

   医疗卫生

  2013年,火炬开发区医院共有病床480张,卫生技术人员698人,年诊疗127万人次,手术9000台次。区内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1个和门诊部5个。全年新建电子健康档案5.21万份,累计建档16.6万份。开展50岁以上居民健康管理9727人、老年人体检9000人次。建立中医治未病中心,在张家边和凯茵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健康评估、调养咨询、中医康复理疗和健康教育4个诊疗区域。全年预防接种13.16万人次,其中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9.25万人次。落实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孕妇免费唐氏筛查、地贫筛查92人;孕妇(新生儿)免费艾滋、梅毒、乙肝筛查人数4625人,干预治疗164人;免费发放叶酸1461人;免费产后访视3168人。

   体育

  2013年,火炬开发区有全民健身广场(占地135亩)、明珠文化健身长廊及运动健身器材长廊。全区7个社区下辖的24个小区全部设有球场1个、乒乓球台2张、运动健身器材20件以上,均达到省级群众体育建设要求。举办第七届火炬开发区运动会,共设13类39个项目的比赛;举办迎春长跑、篮球联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桥牌赛、武术邀请赛、粤港澳龙狮争霸赛及趣味运动会等近40项体育比赛,共1.8万人次参赛。推进体教结合工作,训练项目由11个增至17个。细化文体服务网络,全区有社会文体活动450人,文化体育项目协会18个,会员6000人,打造特区特色活动品牌,基本实现区内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比赛。

   民政服务

  2013年,火炬开发区为低保户140户342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00万元,对低保户695人次发放基本医疗救助金3.46万元。临时困难救济305人次共10.37万元。供养五保户20人,其中集中供养15人、分散供养5人,年人均供养标准9600元。全年向年龄为80周岁以上的1474名老人发放高龄老人津贴199万元。阳光社工服务站开展家访及咨询服务385人次,探访服务676人次。

   社会保障

  2013年,火炬开发区城镇新增就业2549人,城乡失业人员再就业45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1人,全区平均就业率82.71%。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670人,家政培训367人,创业培训232人。全年向2618人次发放各种创业就业励及补贴共1112.5万元。组织企业参加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1634人。2013年全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2.1万人,补充医疗保险4.75万人,基本门诊医疗保险7.2万人,基本养老保险19.48万人。办理在职死亡及出境退保164人,退保金额424.74万元;一次性生活补助1999人,发放金额354.22万元;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报销1363人,发放金额431.42万元;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638人,登记金额20.7万元;农转城退休老人抚恤金丧葬费181人;审批农转城退休436人;一次性缴纳基本医疗保险117人;开具参保缴费凭证8651份;开具个人参明1.07万份、单位964份;换发社会保障卡2.74万张。

   交通 公

  火炬开发区位于交通发达的珠江口,广珠高速公、京珠高速、沿海高速、江中高速公建设中的广珠轻轨、中山至的海运交通相互交汇,距离深圳机场仅需1个小时,距珠海机场约半小时,形成了现代发达的交通体系;规划中的港珠澳大桥,论证中的深中大桥近在咫尺。如此交通枢纽为火炬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

   水

  从中山港乘双体飞翼船抵只需70分钟,位居全国集装箱吐量十强之列的中山港吞吐量400万吨和80多万只集装箱。火炬开发区紧邻珠江入海口,北邻广州南沙,与深圳、隔海相望。中山港客运: 每天24班对开飞翼船往来,单程只需75分钟。

   航空

  火炬开发区100公里范围内有6个飞机场。

   轻轨

  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和广珠铁在火炬开发区设有站点,乘轻轨到广州中心只需27分钟。

   名胜古迹

  大环华陀庙宫花遗址

  大环华陀庙宫花遗址,位于宫花村,属沙丘遗址。其遗物范围约1000平方米。该遗址所采集的文化遗物有石器陶器两类。石器有石锛、石网坠、石祖等。陶器类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器形有高颈敞口、敞口折沿罐等,陶器花纹有绳纹、曲折纹、素面、米字纹、小方格纹等。属于新石器晚期、战国时期至汉代的文化遗址。

  沙边遗址

  沙边遗址,位于沙边村,属沙丘遗址,面积约500平方米,文化层已乱。所采集遗物有夹砂陶,纹饰以绳纹、小方格纹为主,另发现水波粗横断纹与圈纹组合的纹饰。器形有侈口、高领罐,胎壁较薄。属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现大部分遗址已辟为工业用地。

  小隐遗址

  小隐遗址,位于小隐村,属沙丘遗址。其遗物范围约450平方米,文化层已乱。所采集遗物有夹砂陶和泥质陶片。夹砂陶纹饰有绳纹、篮纹、曲折纹,泥质陶有软陶和硬陶两种,纹饰有弦纹,器形有提筒、罐、盆,有石网坠,属新石器晚期、汉代文化遗址。现大部分遗址已作居住用地。

  郑藻如墓

郑藻如墓,位于小隐村掌山的山腰上,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该墓坐西北向东南,封土堆前呈环行构筑。墓碑刻有御赐大学士郑公玉轩之墓。位于大环村华陀庙山的山腰上,建于清代,坐东北向西南,面积94平方米。1990年,被列为市级文物单位。

  濠头青云桥

濠头青云桥,位于濠头村,建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

  浦江世泽坊

浦江世泽坊,位于濠头村,建于明代。

  水洲山炮台

水洲山炮台,位于沙边村的水洲山上,建于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水洲山高24.71米,全山面积约8000平方米。炮台占地面积660平方米,平面呈八角圆形,正中设有3间室做驻兵用,四周共有13个炮位,原有铁炮5支(已失)。炮台用夯土墙修筑,土墙高4米,厚0.9米。1990年,被列为市文物单位。

  三仙娘山炮台

三仙娘山炮台,位于张家边村三仙娘山的南坡上,建于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炮台平面呈半圆形,南面入口处有五间室做驻兵用,北面有12个炮位,原有铁炮3支(已失),炮台用本土墙修筑,墙高4米,厚1.15米。现基本保存完好。

  下岐山炮台

  下岐山炮台,位于下岐村下岐山的山坡上,建于清代咸丰五年(1855年)。炮台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夯土墙修筑,墙存80厘米。平面呈半圆形,向北面有7个炮位,原有铁抛1支(已失)。现炮台保存完好。

  五峰书塾石匾

  五峰书塾石匾,安放于濠头村小学后院内(原五峰书塾),石匾长3.5米,高0.75米,阳刻。五峰书塾四个大字均为47×42厘米。刻石年代不详。五峰书塾后改为五峰书院。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五峰两等小学。1921年改为濠头小学。

  濠头村石狮子

  濠头村石狮子,原放于郑氏祠内,后因郑氏祠改学校,将狮子移放于村口,现存放于濠头村委门前。狮子雕于明代,以黑花岗石塑造。狮子共两只,一雄一雌,体积高大,气势雄伟,狮子呈蹲伏状,前高1.01米,尾高70厘米,身长88厘米,宽43厘米,垫座四周附有花纹图案浮雕,正面为向日葵,两侧为富贵花

  光绪铁钟

光绪铁钟,铸于清代光绪十年(1884年)。钟高65厘米,上圆周118厘米,下圆周160厘米,钟口直径55厘米。该钟阳刻有铭文和云龙图案。铭文: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沐恩梁英昭敬送北方真武玄天光绪十年岁次仲夏吉日立隆盛炉灶。现放于下岐村黎村古庙内,保存完好。

  张惠长故居

张惠长故居,位于大环村口,建于初年,故居坐北向南,建筑面积约220平方米,主楼为仿西式砖木两层建筑,左边为三层碉楼式筑构。故居已严重,现为村委会驻所。

  江尾头村碉楼

  江尾头村碉楼,坐东南向西北,于1926年落成,楼高15米,砖、木、石、水泥结构,分四层,仿欧洲古堡式设计。该碉楼为旅秘鲁华侨李可宽产业。

   地方特产

  茂生香蕉

  茂生香蕉始种于1940年,是小隐村陈容由东莞引进的品种,当时试种40亩。茂生香蕉蕉身长且肥硕、色泽鲜艳、食之柔滑香甜……1990年,全区种植面积逾万亩,亩产一般在1300公斤至2300公斤,成为当时张家边区农业经济收入之冠。品种除本地习惯种植的低把蕉如趸地雷等,还逐渐引进了种,威廉斯和新会试管苗等。

  禾虫

  本区为冲积平原,河网交织,适合禾虫在此湿润的水田泥土中生长。每年至中秋八月十五或九月初一,夜间水涨时,禾虫浮游于水面,当潮水下落时,顺着流水涌出,是捕捞所得。禾虫的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蛋白质,也有药用功效,又是人们的佳肴,不少华侨,港澳回来省亲时,都点名品赏或买作送礼。

  龙舟西瓜

  此西瓜种植历史悠久,清甜可口,肉质带砂,赏瓜者赞。70年代广种,驰名中外。当时一些水果店销售西瓜时,招牌写着龙舟地西瓜,销量颇大。如今龙舟地已是工厂林立了。

  黎村苦瓜

  黎村苦瓜历史悠久,早在建国前就有种植。高峰时种植面积达200多亩,亩产一般达1000斤左右,是农民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苦瓜产地主要在山坑园地里疏松的沙质地。由于近溪水,灌溉方便,泥土温度适中,加上独特的土质关系,种出的苦瓜大而饱满,xxx的近一市斤,色泽鲜明,外皮,平滑肉厚,口感微甘,苦味甚少。如今,黎村苦瓜,历久不衰,源源上市。

  风鳝

  风鳝是我区较名贵特产,在东河口至横门水道较多,由上游下,故横门一带盛产风鳝。其肉质嫩滑,肥而不腻,以前多由外贸部门收购出口港澳地区。由于河水的污染,风鳝比以前xxx减小了。

   民俗文化

  东乡民歌

  在中山城区东面东乡(今火炬区)一带的濠头、陂头、白庙、元山、起湾、土巷、鳌溪、大岭、陵岗、张家边等乡村,流行着一种古老的民谣--东乡民谣。它一般是村民在田间劳动、男女倾诉感情、女子出嫁、陪嫁和村民表达生活感受时传唱的歌谣。它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东乡一带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感受,歌词与东乡的地理、人物风景、风情习俗和生活际遇等息息相关。民谣歌词饱含了丰富的生活内容,具有浓厚的岭南民间文学色彩

  东乡民歌是百姓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作的一种民间歌谣,是当地百姓抒发真情实感、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民间文学。它的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因而深得百姓的喜爱。

  东乡民歌用地道的石岐话或东乡话传唱,有叙事歌、叹情歌、风俗歌、送别歌、陪嫁歌、哭丧歌等多种类型。其中叙事歌有《拆蔗寮》、《水仙花》、《傻佬叹五更》等;叹情歌有《望夫归》、《三爷尽孝》等;风俗歌有《一个花碗打开十三边》、《插秧歌》等;陪嫁歌有《送嫁歌》、《啼夫歌》等;送别歌有《送军歌》等。哭丧歌有《百岁灯》、《女作哭》、《买水歌》等。在不同的场合和,东乡村民都用自己的民歌表达心中的情感。

  东乡民歌是属于小调式的歌曲,旋律线由高向低,曲式以徵调为主,以5为音,以中音2和低音3为附属音,属于小2度音程关系,曲式比较忧怨,是当地百姓发自内心的哼唱。

  东乡民歌根植于深厚的岭南文化土壤,有广泛的民间基础,并经一代代民间艺人创作、传唱而流传至今,东乡一群民间老艺人更是为东乡民歌做了大量记录、整理和录音工作,对东乡民歌的传承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老一代民间艺人日渐年事已高或逐渐离世,年轻一代缺乏继承的热情,东乡民歌目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濠头金龙

  濠头舞龙有着悠久的历史。由初期已流传至今。73岁的郑干秋老人骄傲地说:有濠头就有舞龙。濠头人将舞龙称做耍龙。濠头耍龙的特点就是大,属于重龙,仅龙头就重35公斤,全长41米,龙分四大部分,龙珠、龙头、龙身、龙尾,而在龙身的周边布有龙爪。耍龙珠的人必须由学过的专业人士操控,并有固定的招式,固定的套。而拽龙尾的人也相当重要,当金龙耍起的时候冲击力是相当大的,所以拽龙尾的人力量必须足够大,才能起到固定耍金龙的节奏。因此耍金龙至少要70多个人才能耍得起来。

  按习俗,濠头金龙是在每年的佛旦节,即农历四月初八晚上进行,首先为金龙尘垢,点睛。金龙在舞动时,是由龙珠带动引起龙头左右摆动。金龙在进栅门时,先向左点三下头,然后向右点三下头,最后向中间点三下头,然后便开始做出各种阵式。

  在每一次的艺术展演中,都会由70多个濠头的小伙子同时舞动巨龙。它们的重头戏双龙爪珠,每每给广大观众送上一个又一个的惊奇。这是濠头民间艺术队的一个重要标致--濠头金龙。

  濠头飘色

  作为滨海明珠的火炬开发区,濠头飘色作为其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源于何时,曾有多种说法,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代。从中华民族的文化史来分析,自有人类开始,就产生了原始的民风民俗和原始的文化艺术。就现有的史籍和地方文献来判断,濠头飘色最早在宋朝就已经出现,与其他民间艺术并存和沿袭。濠头由于元明时期大量南海、番禺、顺德、新会等地氏族迁徙而至,人口不断地增多,其民间艺术也相互影响而形成自己的特色。过去的飘色有信子、出会景等称谓。这与中原跑旱船社火活动有联系。宋朝有史籍记载:将童男童女装扮成故事人物,固定于车轿之上,称为信子,是群众在喜庆日子里,大众娱乐的形式之一。这种娱乐形式由来已久。相传初期在木箱上,用小童装扮古代民间故事人物,用人抬着行走巡游,后改为用板车推着巡游。但早期的飘色活动少有文献记载,据现有地方史料佐证,濠头飘色巡游活动沿袭至清朝晚期是最鼎盛的。以往的飘色巡游,多在春秋祭祠时,以及重大的神诞日而搞的社火活动中出现,到清朝光绪年间(1875年至1908年),每隔三年举办一次盛大的飘色巡游活动。

  作为火炬开发区传统的濠头飘色,和开发区其他的民间艺术一样,是世代流传,也同样是的。有史以来,任何民间艺术的发展和沿袭,都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濠头飘色这一民间艺术,因历史的原因,如xxx、等,不可能顺其自然而延续,尤其是在期间,民俗文化作为四旧而遭,特别是飘色的内容多以民间传说、典故、才子佳人、古装扮相为主。因此,被认为是糟粕而被禁。然而,作为民俗文化的艺术,其源自民间,也发展于民间,不管如何,在适当的时候,这些酝酿于群众土壤之中的种子,必然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所谓国逢盛世万事兴,自1994年开始,火炬开发区的整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经济发展了,广大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更加强烈了,自娱自乐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了,这就为传统的濠头飘色复苏带来了盎盎生机。

  濠头飘色,主要由色柜(或称色板、色箱)、色芯、色脚、色梗、色杠等组成。传统的飘色色柜,多用人抬着行进。以色彩艳丽、色芯娇俏、讲究力学、色梗幼细、造型大方、装置奇妙、内容含蓄、形态典雅、玲珑飘逸而名扬。

  江尾头村龙母庙彩炮

  江尾头村农历五月初八放彩炮,是江尾头村民间文化传统。在数百年前,因为村民的农田水稻受蝗虫、侵害。当时国家落后,无药可救。龙母娘娘来到江尾头村托梦给一位村民:找几个童男抬起龙母娘娘神像,游田间一圈,第二天早上,便发现蝗虫全部死掉。又有一年,江尾头村村内发生一场瘟疫,村民多数人得病,当时医疗条件落后,龙母娘娘又托梦:找几个童男,抬起龙母娘娘神像,由村头至村一圈,第二天村民就不需要服药了,得病的村民一个一个好转了。当时村民觉得很神奇,村民十分高兴,得知龙母娘娘显灵,于是,周围的善男信女都来拜龙母。

  不久之后,有一位经商的村民,生意失败了,来到江尾头村龙母庙求拜,回家之后生意果然好转,得知龙母娘娘广大,这位村民乐助资金酬谢神恩。

  后来,村里老年者为纪念龙母娘娘五月初八诞辰,组织村内善男信女购买礼品(如金戒指、家私、布匹等物件)酬谢神恩,燃放彩炮。凡幸运拿到炮胆的村民,一年内样样顺利,心想事成。几百年来,江尾头村五月初八龙母诞燃放彩炮的传统节日流传至今。

  濠头木龙

  关于濠头木龙的由来,其中有一段故事,相传在南宋期间蚝溪村(濠头村之前身)一郑姓渔民出海打时,突然觉得手中渔网猛然一沉,就拼命拉网上船,除一截三、四尺长的树头缠绕网中外并无他物。此后渔夫数次撒网均被捞上树头,筋疲力尽之际隐约发现网中树头越来越像龙头。渔夫顿吃一惊后,如能天天满载而归,日后定把龙体在庙堂之上,世代。之后抛出渔网,拉上时只见满网鱼纷纷跃入船舱中,此后渔夫天天渔获满舱。于是他履行诺言,请工匠从海中捞起的树头雕成龙状,在村中神坛之上,日夜点烛奉之为柴龙。后人为重现蛟龙翻江倒海之势,于是每年四月初七将在庙堂之上的柴龙舞弄一番,捋龙须,抛龙头,摆龙尾,势高绝天,也顺便讨一个丰收的好彩,这便为濠头木龙之鼻祖。

  静心观其外形,濠头木龙别具一格,龙分三截,有雄雌之分,体格之大为众木龙之首,木龙金黄,鳍翠绿,鼻前两条长须上挂彩球,唇下胡子一尺来长。

  濠头木龙在时和舞动时讲究颇为繁杂,要在龙角上插上金箔或用金纸刻成花叶状的装饰物。龙角的制作上也是多种多样,除开叉角、鹿角外,还有与龙头连在一起镂空制作的。

  在彩绘上,主要以朱赤为重彩,黑色作点睛。濠头舞龙主要以捋龙须,抛龙头,摆龙尾,踢腿为主,多以并排游动而行,没有音乐伴奏,多随金龙、醒狮一起舞动,随锣鼓声而行。

  按照习俗,濠头木龙舞是在每年四月初七晚上11点左右进行,之前要为木龙洗去尘垢、点睛,这样才能为村里带来大丰收。舞龙地点就在北极殿前的坪子上进行。每年四月初七晚上,无疑是全村最热闹的时候,濠头村全村人都会聚集在北极殿前的坪子上翘首期待木龙的出现,将坪子围个水泄不通。晚来的村民只得在人墙之外听听锣鼓声。濠头木龙曾作为重头戏出现在2002年的慈善万人行中,还角逐过山花等民间艺术项,可谓风光无限。

  开发区民间艺术团

  开发区民间艺术团由威风锣鼓队、民间武术队、8支龙狮队、金龙队、木龙队、太极功夫队、东乡民歌队、曲艺队、器乐队、幼儿体操队、健身舞队、等多个队伍联合组成,拥有近700人的强大阵容。

  民间文艺团内的各队伍平时训练刻苦,艺术造诣不断提升,成绩有目共睹,经常受邀参加市、区及其他地区各类大小型活动,受到的赞赏。如民间武术队、龙狮队参加的比赛、表演活动;太极功夫队参加市万人行活动;威风锣鼓队参加电展会开幕式迎宾表演等。

   著名人物 历史人物

  吕文成

  吕文成 (1898-1981)广东音乐演奏家、作曲家。生于张家边大环村。早年旅居上海,颇受江南一带民间音乐及音乐文化的影响。二十年代末期回到广东,后迁居。据不完全统计,所撰乐曲达百首以上。灌制了大量广东音乐唱片。其中不少乐曲如《平湖秋月》(中国M-383甲)、《渔歌晚唱》(中国3-5768甲)、《歧山凤》(中国3-0914甲)、《银河会》(中国36089甲)、《步步高》(中国36078乙)等,广泛流行。演奏方面,吹拉弹唱件件皆能,特擅高胡(即粤胡)。xxx把二胡的丝弦改用钢弦,并采取以两膝适当部位夹住琴筒的拉奏方法。这种后的二胡,现称粤胡或高胡,音色富有特点,现已成为广东音乐中最主要的特性乐器之一。擅长于演唱粤曲的子喉(即青衣),所唱的《潇湘琴怨》、《燕子楼》、《小青吊影》等曲,饮誉艺坛。

  李凡夫

  李凡夫(1906-1990年),原名郑锡祥,濠头村人。出生于穷苦华侨工人家庭。1926年-1929年在广州中山大学附中读书时,接受进步思想。1929年到日本留学,研读马列主义书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毅然弃学回国,后转到上海暨南大学读书。1934年参加中国,曾任上海社联党委委员、党团委。七. 七事变后,到延安担任《解放周刊》编辑,任红军大学、xxx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校教员,被为名教授之一。1943年-1949年,先后任华北联合大学副教育长、教育学院副院长、办公室主任、干部队第二大队长、委和省委宣传部部长等职。

  全国解放后,先后任华南和中南局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第五中级党校校长兼党委xxx、中央安微省省委委员兼调研室主任。1959年,曾因如实向上级反映当时浮夸风对农村所造成的危害、被撤销领导职务。1962年得到后,任安微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1964年任安微省人民副省长,曾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代表。期间,由于反对的顶峰等,遭到打击,身心受到,粉碎后才得到。1978年曾被选为安微省第四届政协副。1979年当选为安微省常委会副主任。

  李凡夫著作甚多,代表作有《中国与日本》、《抗战八年来的八军和新四军》、《的世界观与观》等。1990年病逝于。

  孙 康

  孙康(又名孙一艺、孙映雪、孙艺文),生于1906年,火炬开发区沙边村人,1986年离休,1996年病逝于广州,享年89岁,是副省级干部。

  1923年至1926年他在中山县立中学读书时,接受进步思想教育并加入了共青团组织,1927年参加。大失败后,中山党组织遭受到很大,但他冒着生命,奔走。当时他在沙边以教师、校长身份作掩护,向教师、学生、群众宣理,宣传进步思想和新文化,在教员、村民、农民的先进份子中培育发展。

  在三十年初和中期,中山党组织、受到敌伪,的很大的、党的组织活动和工作开展处于低潮。此时,孙康为了恢复和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开展工作,孙康多方奔走、既要找上级取得密切联系、又要慎重恢复建立党的组织,经过艰苦努力,于一九三七年初在石岐成立中山工作委员会,孙康被任命为。

  xxxxxx爆发前,一九三七年时孙康在县立七小(西桠小学)当校长时,以七小为xxx战时开展xxx宣传,组织xxx救国运动。培训xxx军政xxx,组织成立中山xxx先锋队。此时孙康仍是中山县委又是中山先锋队副总队长(总队长是县长张惠长兼任),领导中山军民在四、五区一带,特别是在1939年横门抗击日寇入侵中山时与日军多次短兵相接,领导中山军民给予日兵重大打击,使日军无法攻陷横门、粉碎了日军急速占领中山之妄想。孙康在中山初期xxx战事中,在统一战线工作上,组织发动群众和中山各地的xxx力量,成立中山xxx先锋队与日军周旋,打击日寇进犯中山气焰,起到了核心领导作用。

  1939年冬,孙康遭受之罪,被、幸而得战友及时秘密通知出走,才幸免于难。1940年夏华南调派孙康到印度支那从事侨党工作,并在东南亚诸国如越南、缅甸、柬埔寨等国家筹办中小学,以学校为阵地办、等,在侨胞、青年学生中进行宣传xxx主张、爱国教育,培养等,xxx地推动当地xxx运动。在东南亚期间,孙康培养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学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青年学生回来祖国参加新义和社会主义建设工作。1948年初,孙康在东南亚从事活动,被法国出境(当时越南是受法国)。后回到参加了华南举办的高级干部训练班,研究迎接全国解放的工作问题。云南解放后,孙康在云南省委任过副秘书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云南高级法院院长和民政厅党组等职务。

  蔡北华

  蔡北华(1913-1996年),中山市张家边村人。1935年参加并加入了中国。在广州市立一中和中山大学读书时期接受进步思想,立志投身。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各种xxx活动,加的外国地下组织,宣传团结xxx。于1936年赴日本东京大学读书,参加左联、社联等进步活动,参与反帝同盟及留日学生会工作,与进行斗争。

  1937年8月,从日本回国后,不顾的控制,在广州参加xxx救亡运动,组织留日学生成立xxx救亡团,对难民和伤兵进行xxx宣传教育,并争取爱国参加统一战线工作。

  1939年5月受党,前往广西省地方干部训东学校担任,为培养地方干部,发展xxx进步力量做了大量工作。

  1941年5月到从事日本问题和交通研究工作。在复杂尖锐的斗争中、他不顾日本宪兵的,搜集日伪在的活动情况,为党开展对敌斗争提供了有价值的情报资料。

  1946年5月先后在重庆南方局和上海办事处机关开展工商界统一战线工作,研究财政经济问题。同年的11月任工委、经商委员会委员、经济导报主编、建中工商专科学校校长等职务。

  1949年6月,先后任上海市工商局党组织副、、副局长等职务,积极贯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做好了许多工作。为上海市发展生产,恢复经济,作出积极贡献。

  1955年先后担任上海市委部副部长、市人民八办副主任、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副厂长、上海市工商局党、局长等职务。

  期间,他遭到打击,在长达十多年的运动中,他三个,粉碎后,得到。于1977年重返工作岗位,任上海市工商局革委会副主任和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1981年10月,任上海市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八届委员会常委在副秘书长、市财政贸易委员会副主任,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1990年9月离职休养,继续主动地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关心上海的两个文明建设。于1996年2月病逝于上海,享年83岁。

  --执笔人林少华根据碑石内容转载

  张惠长

  张惠长,火炬区大环村人,字锦成,1889年生。1980年病逝于,享年91岁。

  1915年赴美国,1917年考入纽约航空学校学习飞行枝术,是首届毕业生,次年返国回广州,参加广东空军的组建工作,后任孙中山大无帅待卫官。曾参加北伐xxx。

  1927年张惠长升为航空处长,亲自驾驶广州号飞机飞行全国,是中国航空史的xxx,掀起全国航空报国的热潮。张惠长任过空军总司令、航空署署长,1935年曾出任过中国驻古巴使节,任期满后回国。

  1937年任中山县长,在任期间,正是日军侵略中国之时,中山县境同样受到日本侵略者的疯狂和。此时正值是国难当头,他与团结合作共同xxx,张惠长既担任中山县守备队长,又是中山xxx先锋队总队长。

  1938年至1939年期间,日军几次横门,张惠长率领守备队到达横门前线,与中山县委,xxx先锋队副总队长,并肩指挥作战,击退日军多次的进犯,取得很大胜利。

  1945年,张惠长再次就任中山县县长,直到1946年11月被选为国大代表。出席过的国民代表大会。在南京参与总统竞选。

  1949年以后,的军队在各个战场遭受人民xxx重大打击、节节败退,张见大势已去,前往,曾任,国大代表等。

  欧阳可亮

  欧阳可亮,祖籍火炬开发区大岭村,1918年5月23日出生于,1992年5月1日去世于东京,享年74岁。日本东吴大学毕业。曾任日本同文书院、日本外务省所、爱知大学、一桥大学、国际教大学、拓殖大学教授。他是甲骨文学者,日本学界称他为甲骨文最权威者。其书法笔名用过:欧阳如水、欧阳尧山、欧阳明。1972年和日本国田中角荣总理大臣共同合作推动恢复了中日两国的邦交。他从事教学41年,他的学生中出了三位日本国的总理大臣:田中角荣总理、中曾根康泓总理、大平正芳总理。由1972年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到1992年为止。、上海、广州的日本大使和都是他在日本外务省所教出来的学生。

  陈茂垣

  陈茂垣,火炬区蓢尾村人,1898年生,病故于1987年。1920年起两度赴美国檀香山谋生,1947年回国,解放后,曾任石岐镇副镇长,中山县政协副、市侨联、名誉,佛山地区侨联会副、广东省和中国侨联委员、省市人民代表、省工商联委员、致公党广东省委员,还曾市华侨中学董事长期间,他在美国率先捐资并与陈述尧等侨胞创办了蓢尾小学。中山于1938年沦陷,外汇中断,蓢尾办学极端困难,他又与乡侨陈述尧多方奔走,筹集经费,使家乡莘莘学子继续得以入学读书。1948年因学生多,教室不足,他再次与陈述尧发动蓢尾侨居美洲、的乡亲捐资重建学校,共筹得美金折港币10多万元。解放后,他致力于教育和侨务工作,享有很高信誉

   先进人物

  高卫国

  高卫国,男,中山市浪网人,生于1947年6月,中员。

  --引自开发区xxx部存档资料,执笔人马干成整理

  钟丘

  钟丘,男,江西省人,生于1957年9月,中员。火炬区医院五官科副主任。

  --引自《东镇侨刊》第53期,执笔人马干成整理

  梁森

  梁森,男,张家边人,生于1950年3月,原任张家边医疗站,后任火炬开发区镇村医疗一体化办公室副主任,中员。

  --引自《香山报》(2000年4月10日),执笔人马干成整理

  陈倩梅

  陈倩梅,女,张家边人,中国工商银行中山分行张家边支行行长,中员。 --引自《东镇侨刊》第53期,执笔人马干成整理

  朱灿

  我区水稻专业朱灿标同志,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光荣地赴京参加表彰大会。

  --引自《张家边区1989年宣传工作总结》

  李俊驹、邓新、谢硕文、李文彬、李三元

  李俊驹、邓新、谢硕文、李文彬、李三元等5名旅港澳乡亲对中山市的建设作出较大贡献,光荣成为中山市荣誉市民。

  --引自《中山年鉴(1991-1997年)》第288页

  李练江

  1990年8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部在召开了火炬计划十周年经验,中山市委常委、区委李练江获火炬先进个人称号。

  --引自《中山年鉴(1999年)》第246页

  左忠文

  中山广盛运动器材有限公司员工左忠文荣获全国五?一劳动章。

  --引自《中山年鉴(1999年)》第248页

  詹道可

  工业开发总公司招商办主任詹道可被评为2000年度中山市十杰市民。

  --引自2001年1月18日《中山日报

   海外知名人士

  孙仲明

  孙仲明(1945-),祖籍中山火炬开发区沙边村。于20世纪30年代(青年时期)侨居南美洲特立尼下和多巴哥(俗称千里达)。曾任千里达财政部长兼旅游部长。

  欧阳金海

  欧阳金海,1956年出生于火炬区大岭村,18岁时在美国服兵役。曾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第二次世界结束后返回美国,服务于屋伦国际机场达十年之久,后自营庄多年。他曾数度被选为德善堂,亦曾担任过屋伦狮子会会长(慈善机构)、屋伦亚洲文化中心董事华生服务社董事,亦是亚洲狮子会基金会创办人之一、屋伦华埠商会董事以及亚洲反委员会等。他于1948年被选为该年度杰出华裔移民,获得美国四任总统和夫人亲笔签署的赠像和状的祝贺。也曾荣获美国和签署的状,还有加洲、东湾国际机场和屋伦市的嘉状以及老任职典礼的邀请信等。

  欧阳金海非常关心家乡公益事业,经常捐款、捐物。八十年代初,他曾带头捐献款项,及向侨亲劝捐共8万多美元重建大岭小学。此外,他与夫人孙意珍捐赠给大岭侨联会会所一间。对大岭教学基金会、老人福利舍会等,均都解囊相助。

  刘百安

  刘百安,中山火炬开发区小引村人。二十世纪50年代出生于美国三藩市,曾在三藩市华裔局工作,从警员到、大队长,1990年担任局副局长,后升任局局长要职。刘百安于1998年10月随美国三藩市长布朗率领的访华团访问中国。其间,他与布朗市长一行曾到小引村寻根问祖。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1659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