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派(肖若兰创立的秦腔旦角流派)

长期建档 锁定
本词条由“百科审核团” 建档。

肖若兰创立的“肖派”,基本格调遵循了易俗社“素雅婉转,甜绵圆润”的艺术特色,又借鉴了杨金声和李正敏的特点,刚柔并济,声情并茂。在做工上,肖若兰的表演朴实而不失典雅,有大家气象,身段尤其具有古典之美,宛如一副仕女图,婀娜而含蓄。她的艺术感情真挚,塑造的人物很有身份感,豪不雷同。 肖若兰熟谙艺术之真谛,将其总结为“演人、演情、唱好”的三原则。无论唱腔还是表演,以及所演的剧目和艺术上的造诣,肖若兰的肖派...

肖派

编辑

肖若兰创立的“肖派”,基本格调遵循了易俗社“素雅婉转,甜绵圆润”的艺术特色,又借鉴了杨金声和李正敏的特点,刚柔并济,声情并茂。在做工上,肖若兰的表演朴实而不失典雅,有大家气象,身段尤其具有古典之美,宛如一副仕女图,婀娜而含蓄。她的艺术感情真挚,塑造的人物很有身份感,豪不雷同。

肖若兰熟谙艺术之真谛,将其总结为“演人、演情、唱好”的三原则。无论唱腔还是表演,以及所演的剧目和艺术上的造诣,肖若兰的肖派艺术都能够代表易俗社的旦角风格。

创始人介绍

编辑

肖若兰(1934-1996)艺名“八岁红”,秦腔旦角,肖(若兰)派艺术的创始人。6岁学艺,由郑亭启蒙,先后受王天民、宋上华、李正敏、封至模等教诲。在漫长的舞台实践中,她广泛涉猎,学习众名家之长,充分利用自己的天赋扬长避短,终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形成了风格别具的肖派艺术。在一向以慷慨激越、阳刚之美的秦腔艺宛里,增添了一株奇特新异、阴柔之美的幽兰。

肖若兰

人物纪实

编辑

1934年9月,肖若兰出生于西安市未央区含元殿,祖父唱皮影戏,父亲肖筮易是易俗社第九期学员,工青衣。

出生梨园家庭的肖若兰,受父亲熏陶,自幼热爱秦腔。

6岁便开始跟随父在渭北一带演出,肖若兰聪慧,善于钻研,八岁既红,人称“八岁红”。

1941年底首次登台,演出《别窑》《合凤裙》等剧目。先后搭班益民社、秦声社、晓钟社、建国社、明正社等班社,常演剧目有《起解》《断桥》《三回头》《杀狗》《拾玉镯》等。

1952年初进入易俗社,进社后即加入陕西省赴京演出代表团,排演由马健翎改编的传统剧目《游龟山》。在名家林立中,年仅十八岁的肖若兰出演《回船》和《藏舟》中的胡凤莲,她以婉约、缠绵独具魅力的唱腔痴迷了无数秦腔爱好者和行家,轰动京城。从此出现一出肖若兰的代表戏《藏舟》。

1952年,肖若兰参加了首届全国戏曲观摩大赛,主演《游龟山》中的胡凤莲,获得了表演三等奖,在这项云集了当时全国几乎所有知名艺术家的赛事上,获得这样的殊荣,给了年轻的肖若兰极大的鼓励。

1953年开始,肖若兰上演了大量的传统戏和现代戏。在《三回头》《盗虎符》《打金枝》《青梅传》《柜中缘》《妇女代表》《韩宝英》《美人换马》《夺锦楼》《游龟山》《软玉屏》《玉坠》《双锦衣》《火焰驹》《三滴血》《扫窗会》《杜鹃山》《红梅岭》《沙家浜》等大小50余几出剧目中担任主角或配角。所饰角色从小家碧玉到老年妇女等各个年龄阶段的女性角色她都一一涉猎。

1956年,她顺理成章的获得了首 届陕西省戏曲观摩大赛表演一等奖,从此跻身名家之列,时年22岁。此后,赴朝慰问演出、全国十三省市的巡演,肖若兰的身姿倩影,走红大江南北,成为在全国享有盛誉的少数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之一。

1958年和1960年,在秦腔艺术片《火焰驹》《三滴血》中,肖若兰都担任过主演彦荣妻、李晚春。1979年以后,她陆续恢复上演了《夺锦楼》《游龟山》《柜中缘》《软玉屏》《双锦衣》《三滴血》《打金枝》《拾玉镯》《韩宝英》等易俗社传统剧目。1985年,省振兴秦腔办公室组织老艺人抢录失传的传统剧目,她与名小生张新华恢复了迹舞台近30年的传统剧目《蝴蝶杯·洞房》,以后相继录制了《藏舟》《柜中缘》《河湾洗衣》《数罗汉》等具有肖派特色的代表剧目。

1993年,在省振兴秦腔办公室组织的肖派剧目展演活动中,肖若兰示范演出了《洛阳点炮》,这出戏成为了她告别舞台的最后一出剧目。

1993年,陕西省振兴秦腔指导委员会为其召开了“肖若兰舞台艺术流派理论研讨会”,事后出了论文转辑。

1994年,陕西省文艺界领导、专家,对全省226位秦腔名家反复研究、论证后评出十位有鲜明风格,形成自己的流派的秦腔艺术家。旦角演员是李正敏、肖若兰、余巧云、郭明霞、马友仙。

1996年2月24日,肖若兰因病逝世。

艺术特色

编辑

肖若兰扮相俊美,嗓音清越,作风严谨,勇于创造各种不同的舞台形象,既能演古装戏,又能演现代戏;既能演小旦、花旦、正旦,也能在现代戏中饰演中老年妇女形象。

如她的代表剧目《藏舟》中饰演的胡凤莲,在对父死的悲和对田玉川的爱、对仇人的恨,以及胡凤莲勇敢、豪爽、纯真、聪明的个性,都被她朦胧流盼的眼神、刚柔相间的优美身段表现的淋漓尽致,一扫传统小家碧玉行当角色的陈旧痕迹。

肖若兰音域不宽、嗓音不太亮,但她发挥了她独到的润腔技巧和美妙的鼻音共鸣,这一招是她整体艺术中的绝活,使他的唱腔委婉含蓄、缠绵俏丽,柔中见刚、刚中带柔,把各个角色均表现得神情备至惟妙惟肖。

如她的代表戏《游龟山》中的胡凤莲,《双锦衣》中的琴秋,《妇女代表》中的王母,《于无声处》中的刘秀英等,尤其是秦腔艺术片《火焰驹》中的彦贵妻,电影《三滴血》中的李晚春等角色的唱腔,都能唱得十分精彩并有所创新和发展。

传人

编辑

肖若兰唱腔表演艺术已形成流派,被政府确认为“肖派”艺术加以继承、推广,代表人物有李淑芳、王荣华、丁小玲、薛学惠等。

李淑芳(1968-)

艺名小若兰,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淑芳是当代秦腔婉约派代表人物。

王荣华(1958-)

国家一级演员,肖若兰艺术流派的主要继承人之一。

肖若兰派总目

编辑

《游龟山》《双锦衣》《三滴血》《火焰驹》《夺锦楼》《打金枝》《柜中缘》《软玉屏》《蝴蝶杯·洞房》《河湾洗衣》《妇女代表》《红梅岭》《于无声处》《扫窗会》《韩宝英》《洛阳点炮》《三回头》等。

艺术评价

编辑

肖若兰的秦腔艺术是黄土地文化的结晶,她的唱和做,具有含蓄美和激情美相结合的特点,而激情美则是秦腔艺术的灵魂。

肖派艺术:唱做统一于淳朴格调、溶艺术真实于传神遗韵之中,将表演技巧化人物形象造型。

《秦剧名家声腔选析》一书中评价肖若兰声腔艺术特点有三:“一是创腔多有巧绝。无论板眼章法,还是音乐旋律,在别人平过之处,她却总要来个标新立异,别出心裁;二是歌唱讲究‘声美’。她从不蛮喊蛮唱,吞吐咽抑全以技巧说话,力求用声音之美去动人心弦。故她的演唱发声含蓄多于直露,幽婉多于激扬;三是注重剧情戏理,注重艺术的真实。她很善于准确把握人物心理变化的分寸,并从旋律上、声乐上给予极有层次地开掘和阐释。以此构成她那秀婉、情深含蓄、重声乐表现、重音乐旋律和重个人色彩的总体艺术风格”。

内容由百科审核团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173830/

(7)
词条目录
  1. 肖派
  2. 创始人介绍
  3. 人物纪实
  4. 艺术特色
  5. 传人
  6. 肖若兰派总目
  7. 艺术评价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