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号元素
编辑0号元素(有时简称为neutrium,也称为neutrite)是一种纯粹由中子组成的假设物质。 这个词是科学家安德烈亚斯·冯·安特罗波夫 (Andreas von Antropoff) 于 1926 年(在 1932 年发现中子之前)创造的,用于表示原子序数为零(原子核中的质子为零)的假设元素,他将其置于元素周期表的头部(表示为 - , 或努)。 然而,这个术语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变化,从 20 世纪后半叶开始,它也被用来指代密度极高的物质,类似于理论上存在于中子星核心中的中子简并物质; 以下简称简并中子。
在中子星中
编辑0号元素在通俗物理学文献中用来指代存在于中子星核心中的物质(质量太大而无法由电子简并压力支撑并坍缩成更致密的物质相的恒星)。 该术语在科学文献中很少使用,原因有以下三个: 中子一词有多种定义; 中子星核心物质的组成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可能是中子简并物质、奇异物质、夸克物质,或上述物质的变体或组合); 由于压力变化(见下文),中子星材料的特性应取决于深度,并且预计在地壳(主要由原子核组成)和几乎无质子的内层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边界。
当假定中子星核心材料主要由自由中子组成时,它在科学文献中通常被称为中子简并物质。
在元素周期表中
编辑中子一词是安德烈亚斯·冯·安特罗波夫 (Andreas von Antropoff) 于 1926 年创造的,用于表示一种由不含质子或电子的中子组成的推测物质形式,他将中子作为原子序数为零的化学元素放在新版元素周期表的首位。 随后,它被置于用于对化学元素进行分类的周期系统的几个螺旋表示的中间,例如 Charles Janet (1928)、E. I. Emerson (1944) 和 John D. Clark (1950) 的螺旋表示。
尽管该术语在科学文献中既未用于物质的凝聚形式,也未用作元素,但有报道称,除了自由中子外,可能存在两种不含质子的束缚形式的中子。 如果中子被认为是一种元素,那么这些中子簇就可以被认为是该元素的同位素。 不过,这些报道还没有得到进一步证实。
- 单中子:一个孤立的中子经历平均寿命约为 15 分钟(半衰期约为 10 分钟)的 β 衰变,变成质子(氢核)、电子和反中微子。
- 二中子:包含两个中子的二中子在 2012 年的铍 16 衰变中被明确观察到。 它不是束缚粒子,但曾被认为是一种由氚核反应产生的寿命极短的共振态。 有人建议在由 helions(完全电离的氦 3 核)产生的核反应中短暂存在,导致形成一个质子和一个原子序数与目标核相同但质量数大两个单位的核 . 长期以来,中子假说一直被用于外来核的核反应。 在评论文章中可以找到中子在核反应中的几种应用。 它的存在已被证明与外来核的核结构有关。 仅由两个中子组成的系统不受约束,尽管它们之间的吸引力几乎足以使它们受约束。 这对核合成和化学元素的丰度有一些影响。
- 三中子:尚未检测到由三个束缚中子组成的三中子态,预计即使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存在。
- 四中子:四中子是由四个束缚中子组成的假想粒子。 有关其存在的报告尚未被复制。
- 五中子:计算表明假设的五中子态(由五个中子组成)不会受到束缚。
尽管不称为中子,但国家核数据中心的核钱包卡将符号 n 和原子序数 Z = 0 且质量数 A = 1 的元素列为其xxx个同位素。该同位素被描述为衰变为氢-1 半衰期为 10.24±0.2 分钟。
属性
编辑中子物质相当于原子序数为0的化学元素,也就是说相当于原子核中没有质子的一类原子。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