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pace

编辑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MySpaceMySpace.com是在2003年的时候由南加州的几个人建立起来的。负责这个网站推广的是Tom Anderson。开始时,MySpace是由一群二十五岁的人建立起来的。在MySpace的发展史上,很多人的贡献都比Tom的要大,比如说Chris和Josh。其中一个鲜为人知又带些神秘色彩的人物,Shane,也为MySpace早期的成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邀请了很多有名的朋友加...

公司概述

编辑

MySpace.com是在2003年的时候由南加州的几个人建立起来的。负责这个网站推广的是Tom Anderson。开始时,MySpace是由一群二十五岁的人建立起来的。在MySpace的发展史上,很多人的贡献都比Tom的要大,比如说Chris和Josh。其中一个鲜为人知又带些神秘色彩的人物,Shane,也为MySpace早期的成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邀请了很多有名的朋友加入了这个网站,随之而来的,还有他们的粉丝群。 几个月内,这个网站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由于各种原因,最近,从5.8亿美元高价买入到3500万美元低价甩卖,新闻集团只用了6年时间。美国时间2011年6月29日,数字媒体公司Specific Media宣布,以3500万美元的价格从新闻集团手中购得社交网站MySpace,新闻集团只保留少部分MySpace的股权。同一天,MySpace首席执行长麦克·琼斯(Mike Jones)在致MySpace员工信中宣布了上述消息,琼斯在邮件中称MySpace将进行一系列重组,包括大幅裁员,约有450名员工的团队被裁掉一半以上,琼斯本人也将在交接完成后辞任CEO

关于此次交易的细节,《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Specific Media只是在近几天才成为MySpace最有力竞争者,它将以现金加股票35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MySpace,新闻集团保留MySpace不足5%的股份。

MySpace的兴衰巨变让人不免有些宿命论的感觉,尽管希望通过转型社交娱乐网站力挽狂澜,但现在看来并未如愿,而频频传出的出售言 论更是让曾今的社交巨头难以名状。今年4月,MySpace的美国独立用户数为3710万,同比下降46%,这或许是报业大王默多克曾今力争收 购时做梦也想不到的。

近日,新闻集团宣布3500万美元将旗下社交网站MySpace售予在线媒体广告公司Specific Media,仅保留少量股权。令人咋舌的是,6 年前,新闻集团以5.8亿美元买下Myspace。如今却以3500万美元价格卖给Specific Media,市值缩水5.4亿美元,约94%。这两起身价前 后悬殊之极、让人倍感疑惑的交易案背后,是对社交网络形态的不解和对用户体验的漠视。

Myspace的失败体现了SNS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在它黯然的背影中,蕴含着诸多对互联网业界的启示。[1]

兴衰启示录

编辑
作为xxx批成立的社交网站,近年来MySpace一直被掩盖在Facebook和Foursquare等本地化社交网站的光芒之下。2011年,上个季度News Crop主管MySpace的部门损失1亿5600万美元,对公司的周转资金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003年,两名拥有Friendster账号又热爱音乐的eUniverse公司员工,用10天时间制作出了Myspace。eUniverse公司管理层对这一产品非常感兴趣,CEO Brad Greenspan亲自担任这个产品的团队负责人,并在财务、人力和技术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将其作为公司的重点项目培育。所以,Myspace并没有遇到一般创业项目那样的困难。

2003年的9月25日,MySpace推出了好几项新的功能,包括圈子的档案页,可以清空收件箱的垃圾箱,新的公告板外观,在系统每一处都有的实时邮件提醒,无限的朋友数,以及可以修改邮箱地址和关闭提醒的选项。同时,还修补了一系列的系统漏洞。 

2003年10月,他们推出了一些新的功能,比如可以对人们的档案照片进行评论,隐藏在线状态,能够阻止好友申请以及在评论被发布在页面上之前先进行审核。2003年11月,MySpace增加了以下的功能:分类广告照片评分以及通过兴趣查找用户。2003年12月18日,MySpace推出了它的即时通讯系统,以实现用户之间的即时通信。一些MySpace的用户也建立了他们自己的IRC聊天室,并将其作为非官方形式进行推广。MySpace于2004年2月推出了它自己的聊天室。 

2004年,音乐家们被允许建立他们自己的档案页,并可以上传他们的mp3歌曲来组建更大的粉丝群。一些乐队甚至允许自己的歌曲被下载。这个概念(不太确定这里的概念具体指向为何)对一些人有效,对另一些人则不然。 

2004年4月上旬,诸如论坛游戏高级搜索和一项新的日志定制等功能被推出。游戏中包括了非常流行的“Gold Miner”。 2004年6月4日起,用户可以创建新的圈子,这样有共同兴趣的人就有了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的地方。一个圈子有两种方式来增加成员。圈子和网站遇到的一些其他的问题是垃圾邮件,和试图旋转的超自然存在,而这些旋转会通过HTML对论坛造成破坏。

2004年秋,博客系统推出了另一个小的功能点。如果想要支持自己的朋友,用户可以通过“支持”,后来变成了“表扬”,他们的朋友来表扬他们,或是致以敬意。另一个名称的改变是将日志改成了博客。

MySpaceMySpace

2004与2005年交替之际,MySpace推出了“事件邀请”项。很多乐队利用这项功能来邀请粉丝参加自己的演出,同时该功能也可以被用于很多其他用途。就在同一时期,这个网站有可能关闭的谣言四散。

在2005年1月27日,MySpace推出了另一项新的功能,让它的用户能够看到自己在美国在线、雅虎以及MSN中的朋友是否也在MySpace里。网站创建初期所遇到的问题现在变成了这里的一项功能。 2005年2月24日,MySpace为圈子的管理员们提供了将某些话题在论坛中置顶的便捷功能。在其他的一些带有论坛的站点里,比如有名的“sticky threads”,这项功能是对所有用户开放的,这样用户就不用为了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而不得不去翻好几页的帖子

2005年3月28日,它推出了“用户名”的功能,这样用户可以自行创建一个新的URL地址。知道这个地址的用
户们可以直接将其输入到地址栏,就可以很方便地访问他们朋友的档案页面了。 2005年7月,新闻集团以5.8亿美元收购了Myspace的母公司eUniverse,其中大部分估值都来自于Myspace。彼时,其用户为2000万。

2006年,谷歌与MySpace签订了为期3年价值9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谷歌成为MySpace的独家搜索引擎供应商,MySpace必须保证连续三年广告点击率的大幅增加,高额的回报成为MySpace的负担。

2006-2007年的移“动风潮”也加速了MySpace衰落的命运:惠普英特尔微软、诺基亚几乎 都在这一两年间达到发展顶峰

2008年4月,在音乐版权官司败诉之后的Myspace被迫投入巨资与四大唱片公司合资成立MySpace Music,并在当年8月上线。就在Myspace联合四大唱片公司建立了自己的音乐销售实体Myspace Music的时候,它的用户数被Facebook超越。

MySpaceMySpace

2009年初,默多克聘请了Facebook前COO Owen Van Natta作为Myspace的CEO,负责Myspace的改进。Natta则挖来了Facebook负责用户体验的前SVP Katie Geminder等人,组成了一个“特别小组”。2009年9月,Facebook开始盈利。时至今日,马克已经抓到了自己的金枪,而且不止一只。实际上,Myspace在后来也已经意识到了对于SNS来说,产品创新的重要性。2007-2008年间,Myspace曾对界面和功能做出过许多改进,并效仿Facebook推出了开放平台,添置状态栏(Status)等。

2010年4月初,美国在线将旗下社交网站bebo出售给一家私募股权公司。据悉,AOL出售Bebo的价格不足1000万美元,仅相当于2008年收购价8.5亿美元的很小一部分。而作为旧时代SNS选手中xxx的一个,Myspace的被淘汰鲜活地证明了SNS真正价值和未来发展方向。

2011年2月以1亿美元的要价,开始正式为MySpace寻找潜在买主。然而,在这个为社交媒体疯狂的时代,几乎没有任何买家愿意接手MySpace。有业界分析师认为,MySpace在网络业上已无大作为,许多MySpace网页似乎成为了最糟一类广告寄生虫享用的腐尸。

2010年4月初,业界早有传言,谷歌欲凭借GoogleMe再次向SNS领域发起挑战,然而它若不想重蹈之前的覆辙,恐怕需要多从Myspace与Facebook近身肉搏之后完败中,多学习些经验。而在大洋彼岸这边的以开心网和人人网为首的、做冲刺状态多年的老牌SNS们,现在也必须在Myspace的故事中冷静思考自己的价值了。

2010年11月末,新闻集团首席运营官Chase Carey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集团考虑出售Myspace。

2010年11月19日,Myspace与Facebook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两者合作——Myspace正式和Facebook Connect对接,日后用户可以通过其他渠道直接登录Myspace。业内人士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TechCrunch的编辑Michael Arrington如此评价这次发布会:“不像是宣布一项合作,而更像是一场正式的投降仪式。”在这场“投降仪式”中,Myspace CEO Mike Jones出席,而Facebook只派出了一个副总裁。

美国时间2011年6月29日,数字媒体公司Specific Media宣布,以3500万美元的价格从新闻集团手中购得社交网站MySpace,[2]

探寻病因

编辑
作为xxx批成立的社交网站,近年来MySpace一直被掩盖在Facebook和Foursquare等本地化社交网站的光芒之下。2011年,上个季度News Crop主管MySpace的部门损失1亿5600万美元,对公司的周转资金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作为xxx批成立的社交网站,近年来MySpace一直被掩盖在Facebook和Foursquare等本地化社交网站的光芒之下。2011年,上个季度News Crop主管MySpace的部门损失1亿5600万美元,对公司的周转资金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病例1  抄袭和山寨,中国不缺MySpace基因
正如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所言,从创建ResponseBase之初,MySpace的创始人就没有硅谷极客的DNA,他们凭借对互联网的敏锐嗅觉,外加“集天下之大成”为一家的抄袭风格成就了MySpace的巅峰时刻。

MySpace的两位创始人克里斯·德沃尔夫和汤姆·安德森,供职于一家名为eUniverse(后改为intermix)的互联网公司,位于洛杉矶国际机场附近一处普通的办公园区,主营业务是在网上销售抗皱打印机墨盒。创建MySpace之前,德沃尔夫的专长是发送垃圾邮件,安德森则负责一家色情网站。

在上一轮的网络泡沫破灭中,电子邮件营销是为数不多的还能吸引到广告的网络领域之一。2001年6月,德沃尔夫和安德森创建了ResponseBase,主营业务是通过电子报拉取广告,同时发送垃圾邮件推销自家产品。一年后,eUniverse的创始人格林斯潘得知ResponseBase管理着3000多万个电子邮件账户,拥有持续的赢利能力,以330万美元收纳门下。2005年,默多克收购eUniverse,主要目的是取得其中年轻的社区网站MySpace。MySpace亡羊补牢的技术理念在网站创立之初是一个巨大优势,但后来却让默多克咽下苦果。

Facebook刚火起来的时候,新闻集团一度考虑收购这家社交网络新秀。福克斯互动传媒CEO莱文索恩问小扎:“需要支撑这么大的流量,很不容易吧?”但MySpace一度也是被热捧的,《谁偷走了MySpace:被社交网络改变的疯狂世界》一书写道:“这家新型网站的中心不再是技术,而是人类的创造力。换句话说,MySpace好比一家好莱坞式传媒企业,在这里,拥有热情和创造力的人们竞相登台献技,没有人知道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

事实上,在中国的互联网界,“洛杉矶企业”和“硅谷企业”的案例同样不少,其中尤以“洛杉矶企业”为众,即数量近百万的草根网站。他们没有独特的技术、创新的模式和强悍的资源,缺乏独立生长的能力,必须依赖一个大平台,比如中移动、淘宝等,才能将流量转化为收入。但他们真正理解网民的需求,也精通所有的互联网赢利模式,具有将简陋网站变成赚钱生意的神奇力量。

2004年,蔡文胜成为xxx个以草根站长身份获得风险投资的人。更多的站长开始脱颖而出,hao123的李兴平、51.com的庞升东、58.com姚劲波以及康盛创想的戴志康等,一个互联网草根族群似乎突然浮出水面,他们拥有的流量成了淘宝百度、Google们争相抢夺的对象。他们的商业理念来自传统生意:“xxx,有用户就有价值。看店面好不好就是看人流,有人流就说明人家喜欢到这来,就可以卖很多东西。第二,商业的敏感度和决策速度。我做决定非常快,有些重要的投资半小时敲定,钱就打过去了。”蔡文胜对《创业家》说。而这,正是MySpace所具备的基因。

围观者发言:
TechWeb创始人祝志军: MySpace能走到今天,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抄袭、山寨,它比别人做得更出色。我们必须要知道,在美国创业道德压力更大,包括做色情网站和流氓软件、偷窥软件。这些东西有的时候不是个事,但是它要是个事也是挺重大的事。抄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北京健之路董事长陈海滨: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不就是在抄吗?只有在学习、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再去创新,你才会很牛,啥都不依赖任何体系你就能创新吗?

互联网资深评论员炳叔:抄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央视弄一个网络电视台,然后发一个牌照把大家都请出去,这是充分利用自己手里的资源,虽然事做得不地道,但技巧还是可以学习的嘛。所以你一定要知道你手里有什么,能干什么。陈一舟就没整好,抄完以后就被开心网告了,最后两败俱伤。

好大夫网创始人王航:有些东西不能抄,一个是你不具备的资源你非要往这方面走,另外这事儿跟你的风格、价值观、为人不一样,你抄什么抄?

MySpaceMySpace

病例2
内创业,MySpace悲剧的根源
多数硅谷的人有了创业的念头之后,就会离开目前的公司,辞职另闯一番天地。作为在eUniverse母体上延伸出来的亮点,MySpace从建立之初就是一家内创业型公司。对于这一点,其创始人想得很清楚:若离开公司单干,就必须放弃eUniverse曾向其允诺的数十万美元的xxx和红利,自掏腰包。但德沃尔夫和同伴们不愿承担创业的风险。他盘算在eUniverse的大旗下,启动创办交友网站的计划。届时,母公司将提供项目启动资金、支付薪水,若项目亏损,母公司还将承担损失并注资解围,直至损益平衡

同时,他们还可以把这个社交网站当做送给母公司的一个礼物,借此集合eUniverse多项业务,成立一个门户网站。德沃尔夫写邮件说:“向用户开放eUniverse能够提供的一切服务,赶超Friendster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eUniverse各项资产下的用户基础。”

MySpace是ResponseBase创始人在eUniverse遇挫后一次无心插柳的尝试,却改变了徳沃尔夫和安德森的职业生涯,使他们一度成为互联网界的头号明星。但也正是内创业这种模式,让徳沃尔夫一直不能名正言顺地为MySpace做决策,所谓的独立子公司名不副实,他甚至对后来Intermix与新闻集团的暗中交易都一无所知。

最终,Intermix执行了对MySpace的回购选择权。依据“笨蛋保险”条款,Intermix收到友好要约后,有权立即买断MySpace全部股份。在新闻集团签字的交易文件到手后,Intermix法律顾问立刻向MySpace法律顾问发函,称Intermix即将购买MySpace余下的有效股份(之前控股53%)。直到交易结束,MySpace才知道自己已经易主。

一声叹息,看看那些被大公司收购的草根创业项目吧,“缅怀”一下创始人:百度收购hao123.com、千千静听、天空软件园;千橡互动收购校内网、猫扑网、DoNews、中xxx享软件注册中心、SNS网站5Q、DuDu加速器;腾迅收购FoxMail、康盛创想;搜狐收购ChinaRen、go2map.com;新浪收购聊天软件UC;盛大网络收购起点中文网、杭州边网……这个名单可以拉得很长,中国创业路上伤痕累累。

围观者发言:
好大夫网创始人王航:创业是一个挺复杂的过程。过去几年,不同角色逐渐分化,创业环境正在变好,但是公司内部的关系就很难理清楚了。我认为内创业早了点,它的难度比外部创业要复杂得多。另外,它跟思维模式也有关系。比如开心网,如果程炳皓原来在新浪的框架下,也许很难成为像今天这样,但它出来了也许就成功了。

互联网资深评论员炳叔:这件事最复杂的是处理好里边的利益关系,要理顺的事情太多,你可以内创业,隔壁事业部怎么办?各个事业部如果都在想着内创业的事,那部门的老大怎么管理?所以要平衡各种关系。就我来看,公司内部创业就是一件不靠谱的事。

TechWeb创始人祝志军: 内部创业吧,头一两年还好,有协议啊,大家还认账,也好执行。但是到了一定阶段,麻烦就会出来,做失败了反而无所谓了,如果项目有起色,成了就麻烦了,大家都想抢果实,一定会出问题。

MySpaceMySpace

病例3
你过时了
在这个苟日新、日日新的网络世界,MySpace却依然在用过时的博客功能、笨重的内部即时通讯系统、加载缓慢的视频播放器、制作粗糙的电子邮件系统和空间不足的图片存储器来服务用户,虽然它创立不过7年,但失败已经不可避免。它还有着糟糕的第三方关系。MySpace在提到外部软件开发商的时候,很少使用“大家合力”这个词,也几乎从未投入任何精力去巩固发展和众多微件制造商的友谊。但事实是,正是在这些微件商的帮助下,MySpace才有过曾经的繁荣。

2006年7月份,MySpace在Adobe Flash中发现了蠕虫病毒,它能更改用户“关于我”的信息栏,使之包含一个借“9·11”恐怖袭击事件指责美国的网站链接。MySpace的回应方式是关闭旧版Flash软件,敦促用户升级到刚刚发布的新版Flash。安德森在留言板中通知用户务必进行升级:“最新消息:7月17日星期一,太平洋标准时间下午5点15分,嘿,朋友们,我们即将采用Flash 9.0支持MySpace音频和视频播放器。Flash 9.0带有多个安全补丁,可防止您的MySpace主页被他人篡改。”然而,MySpace忘了通知全体微件提供商,他们在MySpace的微件突然停止运行,结果引发了巨大的抗议声潮。

与之相反,Facebook的战略直接反映了硅谷的游戏规则,牢牢抓住外部程序开发商的忠心是技术企业生存的关键。MySpacexxx的微件开发商们是最先转投Facebook的第三方伙伴。例如,Rockyou拿到Facebook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后,立刻把公司大部分资源从MySpace撤回。RockYou创始人沈佳说:“每一个Facebook都好像另外一个女朋友一样。”原本首屈一指的MySpace顿时变成了硅谷的弃妇。

更致命的是,Facebook的崛起使MySpace的技术停滞问题凸显出来。自从被新闻集团收购之后,德沃尔夫和安德森再未推出过任何具有开创性的新型特色产品。相反,他们采取了一种低风险战略:走“我也有”路线,发布其他成功网站中的同类型产品,例如MySpace为了和YouTube竞争,也推出了自己的视频播放器,但效果不佳。

MySpace仅有的几次创新尝试也都好事多磨,在很长时间内都毫无进展。2006年它收购了一家提供在线卡拉OK服务的网站kSolo,可是直到两年后,才将K歌服务整合进自身网站。与之相似,MySpace备受期待的综合新闻服务产品MySpace News在2007年4月发布,被网评人士批得体无完肤。

围观者发言:
TechWeb创始人祝志军: 还有网站定位有问题,不管是之前还是之后,它都是流氓垃圾软件集团扶植的一个小项目,合并到了新闻集团之后也只是音乐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定位成一个带有些社交性的娱乐平台,就完全失去想象力了。当然现在MySpace行不行?当然也行了,有娱乐的内容,音乐视频做得挺不错的,但如果希望它成为引领互联网风潮、方向的企业,那就不是了。

北京暴风网际CEO 冯鑫:社区里面有很多矛盾的观念,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哪个对。比如说匿名好还是不匿名好,比如要买广告的话是分众广告还是打一个整的广告,其实有很多很矛盾的点,我对这块更有兴趣,最近还有一本书叫《facebook效应》,如果真想学习业务,可以再结合起来看。

MySpaceMySpace

病例4
要赚钱还是要世界?
MySpace的创始人以邮件营销起家,对网站的持续发展投入较少精力。他们一直扮演着母公司赚钱机器的角色,无从解脱,而这也是MySpace失去创新力的xxx原因。在新闻集团时代,徳沃尔夫的上司计划保持MySpace的组织结构基本不变,同时增设公司层,处理法律和公共关系事务,并负责最重要的任务——集中为新闻集团全体网站做广告招商。从那时起,徳沃尔夫就只剩下管理成本的权力,却失去了对收入的控制权。

很多广告商不愿意和MySpace合作,就是考虑到MySpace由用户自由创作的网页常常包含半裸画面、淫秽内容、直白的成人笑话以及其他各种可能引起公众反感的内容。为了重新获得4A广告公司的好感,新闻集团决定采取措施提升MySpace的道德层次。但这项任务技术难度很大,另外MySpace因害怕惊动用户,不想采用过分严格的审查技术,从而导致MySpace去色情化的任务更加复杂。

在新闻集团的这个“赚钱机器”加大马力运转时,MySpace的年收入由数百万美元上升到5亿美元,但是,在用户数和市场份额两个重要指标上,Facebook凭借不断的技术创新终于走到了前面。

最后,暴风影音董事长兼CEO冯鑫说出了所有创业者的心声: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今天来看,卖掉的MySpace和坚决不卖的Facebook,已经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围观者发言:
嘉宾A:互联网上有很多的偏门生意,根据邮件列表发发垃圾邮件,卖卖偷窥望远镜、偷窥相机,卖卖女人用的防晒霜,还有做垃圾网站诈骗用户,这就是MySpace的四个主要业务,其实,像国内台面上很多人五人六的人,早期的时候都干过这些事。

嘉宾B:国内最像MySpace网站的就是51.com,庞升东当年也做垃圾邮件列表,发邮件,也做流氓软件,也是在互联网上卖些乱七八糟东西,也是欺骗原则。在中国,51的基因最像MySpace,庞升东这个人也挺像安德森。

嘉宾C:xxx,MySpace的故事可以作为一个创业的教科书来看,因为创业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其实都是类似吧,比如说做产品、推广、公司结构设计、内部创业等很多问题,包括公司股权的转让、合并等问题,我感触比较多,看这本书想起了很多人,不是一个两个。中国互联网的很多公司,早期确实都做过和MySpace创始人非常相近的事,或者说,中国尤其在Web2.0出来之后,创业者的背景结构以及知识经历都很接近。

从MySpace崛起到成为xxx大社交网络,再到被Facebook超过,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情。类似的事情,中国也发生了很多。我们见到身边有太多的互联网公司从开始创业到进入瓶颈期,太像了。[3]

相关评论

编辑
作为xxx批成立的社交网站,近年来MySpace一直被掩盖在Facebook和Foursquare等本地化社交网站的光芒之下。2011年,上个季度News Crop主管MySpace的部门损失1亿5600万美元,对公司的周转资金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支持这个网站,Tom和其他的创建者们分别在好莱坞、迈阿密、纽约城、芝加哥、波士顿、旧金山、西雅图和夏威夷举行过很多场派对。 

很多用户都说他们觉得MySpace的派对完全是一个商业行为,和一个普通的俱乐部之夜没有任何区别。一小部分用户还气愤地声称,虽然那些让人厌恶的广告让网站和它的创建者们获得了收入,但其实MySpace从来没有将任何东西免费提供给用户。 

全球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ComScore公司数据,MySpace在2008年12月的巅峰期每月可吸纳全美7590万特殊受众。但该数据截至今年5月已降至3480万,两年来,该网站平均每月损失100多万受众。而由于该网站前期赚取的所有利润几乎都来自广告,大批受众的离去也直接影响到其销售收入。据互联网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的数据,MySpace 2009年在广告上的收入达4.7亿美元,公司预计今年的广告收入降至1.84亿美元。

新闻集团2007年看好MySpace是由其业务发展结构决定的。计划草案选定MySpace作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前沿和重点。默多克原有的传统媒体——《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和福克斯新闻电视频道都作为新型媒体的补充。但如此设想从未实现,MySpace充任新闻集团核心业务的目标也随之消失。此后,通过对十多位MySpace和新闻集团前内幕人士的访谈,揭开了两者间维持6年的婚姻是如何的艰难。据新闻集团两位前高管称,最初迷恋新型数字媒体的默多克,因对2007年收购的《华尔街日报》情有独钟而耗费了大量精力,逐渐丧失了对MySpace的兴趣。

据了解内情的人士披露,新闻集团于今年2月以1亿美元的要价,开始正式为MySpace寻找潜在买主。然而,在这个为社交媒体疯狂的时代,几乎没有任何买家愿意接手MySpace。

作为一项失败的收购,管理失误和无数次经营策略的大错,让承诺要重新定义音乐、政治、交友和流行文化的MySpace从史上最受欢迎的网站之一沦落至此。MySpace的沦落反映了快速更新的科技、浮躁的用户行为和令人目眩的公众感受形成的一个极具波动性的组合。当从业者看到全球数以百万计用户握于自己股掌之中时,傲慢感也油然而生,他们忘却了这是一个大起大落、极具风险的行业

MySpaceMySpace

默多克曾表示,收购Myspace对新闻集团来说很重要,因为这不但能立即使集团的用户数翻一番,而且为集团扩展网络业务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他随后将其纳入福克斯互动传媒旗下。默多克果然把Myspace当作了重要的新闻公司产品推广渠道——在收购Myspace后不久,他便迫不及待地将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的片花弹出广告植入用户首页。

在新世纪初,默多克敏锐地觉察到了互联网时代沸腾的紧迫感,并很早地进行了布局,但在Myspace在渠道与产品两者之间左顾右盼的时刻,Facebook却用事实向人们解释何为“颠覆性创新”——在商业模式上,让赚钱的人不赚钱,让不赚钱的内容变成金矿。

正是基于此,维基百科才认为 ,“Social Graph” 这个词是马克·扎克伯格而非Myspace一干人的发明。他发明的词汇还有“关系操作系统”(Social Operating System)。实际上,默多克并非没有意识到Myspace存在的问题,但他对Myspace所做的整改努力都归于失败,与Myspace缺乏真实的社交关系这一先天缺陷相关甚大。

这一点在Myspace平台化尝试的完败上体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没有真实用户数据作为支撑,它无法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独立生态系统,它基于谷歌opensocial规范的开放平台之上,没有自己的支付系统、没有邮箱系统,现在则连登录的入口也一并献给了他人。

2010年4月初,美国在线将旗下社交网站Bebo出售给一家私募股权公司。据悉,AOL出售Bebo的价格不足1000万美元,仅相当于2008年收购价8.5亿美元的很小一部分。而作为旧时代SNS选手中xxx的一个,Myspace的被淘汰鲜活地证明了SNS真正价值和未来发展方向。

Myspace若果真出售,那么除了Facebook之外,老牌的SNS几乎全军覆没,仅剩的几家(如Friendster和Orkut)也只是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惨淡经营。

业界早有传言,谷歌欲凭借GoogleMe再次向SNS领域发起挑战,然而它若不想重蹈之前的覆辙,恐怕需要多从Myspace与Facebook近身肉搏之后完败中,多学习些经验

而在大洋彼岸这边的以开心网和人人网为首的、做冲刺状态多年的老牌SNS们,现在也必须在Myspace的故事中冷静思考自己的价值了。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791/

(3)
词条目录
  1. 公司概述
  2. 兴衰启示录
  3. 探寻病因
  4. 相关评论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