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微策划,亦称之为“微文策划”,“微策”。它是指以最短小精湛的文字而组成的策划方案,便于经营者花最短的时间获得方案的精髓,最早由钟伟桃策团队提出。
词目:微策划
拼音:wēi cèhuà
基本解释:微策划,是指以最短小精湛的文字组成的策划方案,便于经营者花最短的时间获得方案的精髓。
微策划分类:微策划一般分为商业微策划、广告微策划、活动微策划、项目微策划、营销微策划、网站微策划、公关微策划、婚礼微策划、医疗微策划等。
微策划特点:具有内容精简(一般为2000字以内)、精妙、精湛等特点,是浓缩型的策划方案。
微时代旅游需要“微策划”
信息技术时代,人的观念变化日新月异,产品和信息的更新愈加频繁;个体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使得个性化、小众化的需求骤然兴起,人们逐渐地从以往“随波逐流”的大众观念,转向“标新立异”的自我空间,“微观念”和“微需求”应运而生,并渗透于各个行业。
旅游产业也不例外,2011年,“微旅游”悄然兴起,成为一种个性张扬,更富刺激的独特旅行方式,深受年轻一代主流消费人群的喜爱。
“微旅游”区别于远距离、长时间的旅游行为,具有近距离、短时间、低成本、慢体验的特点,目的是免除长途跋涉的疲惫奔波和繁琐的旅游筹备,就近地、随性地进行一次旅行,以达到彻底放松身心、体验另一种生活的乐趣。
那么,在“微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微旅游”?“策划先行”,在细微处显真招!
重视微市场,满足微需求
传统观念中,好大喜功、好高骛远的急切成功心理,造就了大而全,多而繁的利益追求模式。时至今日,当我们翻开任何地方、任何一本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都会发现要构筑“开发项目,完善大产业,构筑大市场,促进大发展”的战略目标,但大的宏观战略要落地,必须依靠微小的各方支撑和相互协调。而我们往往是重视了大,而忽略了小,致使很多重规划,无法轻落地。
而在“微时代”,我们需要重视微市场的微需求,才能满足游客个性化差异。比如,在滨海地区,小型游艇比大型邮轮更有市场;在山地景区,院落式宾馆比五星级酒店更受欢迎;在繁华都市,街巷的纯正风味儿小吃远比豪华大餐更受青睐。
去年十一黄金周,很多旅游网站纷纷推出了“微旅游”团购,主要以1至2天的短途游和1晚的连锁酒店住宿为主。在线团购网站糯米网10月3日共推出了117个团购活动,覆盖全国32个城市,酒店价格从1折到7折不等,其中,7天连锁酒店的100元代金券仅需1元,团购人数在当天就超过2.3万人。
而传统旅行社也开始关注“微旅游”市场,稍微变化思路,把原来固定的旅游线路,改成组合式、菜单式、可选择的线路,组成黄金周短途“微旅游”套餐,为“微游客”们提供了多种选择,深受市场欢迎。
具体到景区的业态、项目和产品的选择设计,更要秉承“策划先导”的理念,依据资源特质,在细枝末节处,突出文化性、主题性和多元性,满足游客的多样化“微需求”,在市场差异中出品格,在项目特色上出品位,在产品细分上出品质,在细节服务上出品牌。
依托微平台,开展微营销
市场细分将随电子商务的发展而更加明确。消费者通过网络直接与生产企业发生联系,不仅消除了中间商的利益剥取,使产品成本更加低廉;而且,消费者可以提出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企业再根据每一位消费者的独特要求,进行“量身定造”的产品设计,使企业针对某个消费者的营销活动,即微营销得以实现。
微营销xxx、最直接的普及,是近几年微博的有力推动。伴随着微博的兴起和逐渐普及,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微营销已经成为旅游营销必备的平台和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可以说,微博让营销常态化。
2011年底,中国网民高达5.13亿。其中,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目前有近半数网民在使用,比例达到48.7%。手机网民和微博用户,都是文化层次和消费能力较高的社会主流人群,“微信息”是他们获取资讯的首选渠道。
因此,依托于手机短信和微博平台的微营销,是吸引并赢得这个庞大受众人群的首选。
同时,微营销还要注重线上与线下的互动配合。在互联网上采用微信息传播,在线下策划一些创意新锐、话题新鲜、体验新潮的微活动,能达到营销效果的最大化。
2012年1月14日,德安杰全程策划并举办“明星寻访好客山东”活动,促成著名演员黄海波枣庄之行。通过“我给明星当导游”、“好客山东体”接龙等创意,引发线上线下的互动和强烈关注。仅“好客山东”体一条微博,就在8小时之内被转发3000余次,对“好客山东”品牌及枣庄的旅游品牌传播,产生了一次积极的推动作用。
紧接着,1月18日,德安杰全程策划并举办的2012中国“欢乐健康游”南通旅游网上开年会,再一次见证了微博的营销力和传播力。这是“中国xxx次全部利用新媒体的网上开年会”,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专区、论坛、微博等多种新媒体营销方式,通过“一元一景游遍南通”通行证抢票活动及乐途旅游网和新浪网微访谈,引发网友对南通旅游的高度关注。到目前为止,活动的互动及网民的关注还在持续。
“微旅游”不是一股流行浪潮,而是一种必然趋势,将成为旅行的主要方式。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此,我们要“见微知著”,分析这种趋势产生的文化驱动作用,顺势而为;“寻幽入微”,从微业态、微项目、微产品、微营销、微服务等旅游全产业链各个方面发挥微思路;通过“无微不至”的策划先导,追求“造微入妙”的产业高境界。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