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拔灯

编辑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每年正月初九至十五独特的汉族民俗活动“拔拔灯”,人们把数十灯笼拴在一条大的绳缆上,象征着当年行船拉纤的大绳,再现当年纤夫逆水行舟拉纤奋力拼搏的情景。英都自古为南安富庶之乡,素有“金英”之称。境内英溪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河驿渡,溪道“九曲十八弯”,水急滩险,来往航运只能用驳船运输,至逆水行舟时则需船夫拉纤,俗称“拔船”。 后来,这种劳动被融合到了游灯闹春民俗活动之中,以祈盼河运平安,年丰丁旺。...

目录

来源

编辑

每年正月初九至十五独特的汉族民俗活动“拔拔”,人们把数十灯笼拴在一条大的绳缆上,象征着当年行船拉纤的大绳,再现当年纤夫逆水行舟拉纤奋力拼搏的情景。英都自古为南安富庶之乡,素有“金英”之称。境内英溪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河驿渡,溪道“九曲十八弯”,水急滩险,来往航运只能用驳船运输,至逆水行舟时则需船夫拉纤,俗称“拔船”。

后来,这种劳动被融合到了游灯闹春民俗活动之中,以祈盼河运平安,年丰丁旺。
“灯阵”从吃完午饭后就开始做准备工作,一条近百米长的粗大缆绳上悬挂数十乃至上百盏红灯笼,称为一阵。英都洪氏万余人,人手一灯,这万人万盏灯,汇成的长龙足有千米万米长。

每个灯阵前方都有一青壮小伙,胸前缚一扁担,肩负大绳,作船夫拉纤状弓身拉动灯阵向前行进,状如拔船,“拔拔灯之说原来由此而来”。拔拔灯的组织者叫灯首,俗称“灯排头”,每年一任,由当年结婚的男青年报名参选,在庙中的神坛前掷杯决定。当上灯首是一种荣誉,享有在游灯时亲自参加抬仁福王的神轿巡游的资格。

程序

编辑

1、供天。农历正月初九“天公生”,给天公上供。
2、敬神。做完“天公生”,把供品挑到昭惠庙供仁福王诸神。
3、缚灯。准备“灯阵”,每阵用一条粗大的绳索,上挂灯笼。
4、会灯。傍晚,各灯阵到昭惠庙前会合。每阵各有附带表演项目在巡行中表演。
5、起驾。灯阵会齐后,仁福王起驾,队伍出动。
6、脱壳。队伍首先沿庙前名为“五斗”的田地环行3圈,称“脱蛇壳”。
7、谒祖。接着,灯阵向洪氏家庙挺进,绕庙巡游一环,大放鞭炮,表演各种游艺节目。
8、迎灯。谒祖后,灯阵返回本自然村,开始全境大巡游。游行队伍所到之处,各户都在门前燃烧篝火“迎灯”。
9、回銮。巡游全境后,留一灯阵为仁福王护驾回銮。
10、报灯。仁福王回銮入庙,决定下一年灯首,旧灯首当晚到新任灯xxx报喜,放鞭炮祝贺。至此,一年一度的拔拔灯圆满结束。

拔拔灯

活动内容

编辑

每个灯阵的‘灯首’,肩负麻绳,上身前倾,状似拉纤,后面的人依次跟上,是为拔灯。

“拔拔灯”是古人在冬闲时的自娱自乐演变而来的,早前英都英溪船夫逆水拉纤行舟与自然拼搏,“拔拔灯”就是沿用了这一形式,后船夫改观灯为游灯,将静态变为动态。
灯绳上约50公分束一盏灯,灯阵的长短视该房份人丁多少而定,灯阵长挂的灯龙就多,显示该房人丁兴旺。“正月初九是‘天公生’,古人很敬畏天,认为敬天是敬畏自然,每年正月初九敬天祈求风调雨顺,添丁进财。”

英都“拔拔灯”源于古代英溪的纤夫拉纤,是一种集民间信仰、岁时节令、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为一体的民俗活动。活动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九,地点为英溪流域各自然村。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5370/

(17)
词条目录
  1. 来源
  2. 程序
  3. 活动内容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