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简介
编辑湖南是鱼米之乡。
Hunan is a land of fish and rice.
湖南省地处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地理上属于华中地区,省会为长沙;因地处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湖南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有人类活动,古为苗人、越人和楚人的生活地区。西周时期为楚国南部。唐广德二年(764年)首置湖南观察使,至此中国行政区划上开始出现湖南之名。湖南经济主要集中于湘东北,长沙、株洲、湘潭、岳阳、衡阳和常德为工商业发达城市。全省2006年总人口6768.1万人,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湖南人口汉族占89.87%,少数民族639.09万人,占10.13%;主要世居的少数民族为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畲族和满族共11个,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的99.69%。全省共划分为14个地级行政区,16个县级市、65个县、7个自治县和34个市辖区。地理上,辖域面积21万平方公里;与六个省级行政区相邻,北接湖北、东接江西,南与广西、广东为邻,西和贵州、重庆接壤;辖境边缘北距北京约1300公里,东距上海1000公里,南距广州400公里。全境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主要山脉有武陵山脉、雪峰山脉、南岭山脉和罗霄山脉;洞庭湖平原为*的平原;湘江、资水、沅水和澧水为省内四大河流,均属长江水系。湖南一年四季季节分明,1月平均温度最低,极限低温-8度;7月温度最高,一般极限温度40度;降雨在5~7月比较集中,年均降雨量1350~1450毫米。近年来全球气温普遍升高,到2008年7月,湖南最高气温竟已达45°。
地理环境
编辑位置境域
湖南省位于江南,属于长江中游地区,省境绝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湘江贯穿省境南北,故简称湘。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邻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省界极端位置,东为桂东县黄连坪,西至新晃侗族自治县韭菜塘,南起江华瑶族自治县姑婆山,北达石门县壶瓶山。东西宽667公里,南北长774公里。土地总面积211829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21%,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0位。
地形地貌
湖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在全国总地势、地貌轮廓中,属自西向东呈梯级降低的云贵高原东延部分和东南山丘转折线南端。东面有山脉与江西相隔,主要是幕阜山脉、连云山脉、九岭山脉、武功山脉、万洋山脉和诸广山脉等。山脉自北东西南走向,呈雁行排列,海拔大都在1000米以上。南面是由大庾、骑田、萌渚、都庞和越城诸岭组成的五岭山脉(南岭山脉),山脉为北东南西走向,山体大体为东西向,海拔大都在1000米以上。西面有北东南西走向的雪峰武陵山脉,跨地广阔,山势雄伟,成为湖南省东西自然景观的分野。北段海拔500~1500米,南段海拔1000米~1500米。石门境内的壶瓶山为湖南省境最高峰,海拔2099米。湘中大部分为断续红岩盆地、灰岩盆地及丘陵、阶地,海拔在500米以下。北部是全省地势最低、最平坦的洞庭湖平原,海拔大都在50米以下,临谷花州,海拔仅23米,是省内地面最低点。因此,湖南省的地貌轮廓是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岗起伏,北部湖盆平原展开,沃野千里,形成了朝东北开口的不对称马蹄形地形。全省地貌类型多样,有半高山、低山、丘陵、岗地、盆地和平原。
大体可分为湘东侵蚀构造山丘区,湘南侵蚀溶蚀构造山丘区,湘西侵蚀构造山地,湘西北侵蚀构造山区、湘北冲积平原区及湘中侵蚀剥蚀丘陵区等6个地貌区。全省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1084.9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51.22%(包括山原面积1.66%);丘陵面积326.27万公顷,占15.40%;岗地面积293.8万公顷,占13.87%;平原面积277.9万公顷,占13.12%;水面135.33万公顷,占6.39%。
地质构造
湖南分属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大致以罗翁绥宁大断裂向东北经安化、宁乡至长寿永安大断裂一线为界。其西北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其东南为南华准地台的一部分。湖南三大岩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发育,晚元古代以后的地层出露齐全,地史上各期大的构造运动在湖南均表现明显,中、酸性岩浆活动强烈。两组深切断裂带或断裂带发育,一组呈北东向或北东东向深断裂带横贯全省;另一组是北北西和北北东远南北向的断裂带或深断裂带纵贯湘中和湘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区域地球化学条件良好,给外生矿床和内生矿床的生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河湖水文
湖南省河网密布,流长5公里以上的河流5341条,总长度9万公里,其中流域面积在5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河11117条。省内除少数属珠江水系和赣江水系外,主要为湘、资、沅、澧四水及其支流,顺着地势由南向北汇入洞庭湖、长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洞庭湖水系。湘江是湖南*的河流,也是长江七大支流之一;洞庭湖是湖南省*的湖泊,跨湘、鄂两省。
气候特点
湖南气候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1、气候温暖,四季分明
湖南各地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6~19℃,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都在4℃以上,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天数平均每年不到10天。春、秋两季平均气温大多在16~19℃之间,秋温略高于春温。夏季平均气温大多在26~29℃之间,衡阳一带可高达30℃左右。
湘南一般3月初入春,湘西北可迟至3月20日左右,春季可维持65~75天,入春后气温逐渐回升,但常有阴雨连绵,低温寡照天气;5月中旬起自南至北先后入夏,夏季一般4个月左右(湘南夏季较长,可达4个半月,湘西北较短,约3个半月);九月底前后湖南各地相继进入秋季(湘西常在九月中旬入秋),一般只有2个月左右,经常是前一个月左右秋高气爽,后一个月左右秋风秋雨;冬季一般自11月下旬或12月初开始(湘南及个别山间盆地可推迟20天),通常达3个多月。
2、热量充足,雨水集中
湖南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以上的活动积温为5600~6800℃;10℃以上的活动积温为5000~5840℃,可持续238~256天;15℃以上的活动积温为4100~5100℃,可持续180~208天;无霜期253~311天。
湖南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但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一年中降雨量明显地集中于一段时间内,这段时间称为雨季,雨季一般只有3个月,却集中了全年降雨量的50%~60%。各地雨季起止时间不一,湘南为3月下旬(或4月初)至6月底,湘中及洞庭湖区为3月底(或4月上旬)至7月初,湘西为4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湘西北为4月中旬至7月底。
3、春温多变,夏秋多旱
一般年份,3~4月每月有3~4次冷空气入侵,日平均气温一般下降10℃以上,有时甚至超过15℃,5月有2~3次冷空气入侵,日平均气温可下降7℃以上。
常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除湘西北外,湖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雨日和降雨量都显著减少。7~9月各地总降雨量多为300毫米上下,不足雨季降雨量的一半,加之南风高温,蒸发量大,常常发生干旱。
4、严寒期短,暑热期长
按此标准湖南各地大多数年份没有严寒期,只有少数年份有5~10天严寒期,且多出现在1月中下旬,即“三九”期间。若以候平均气温≤5℃作为冬冷期,则阳明山以南地区(江华、江永、宁远、道县、蓝山等地)基本无冬冷期,永州、郴州一带仅有几天,湘东、湘西南一般10~20天,长沙以北及湘西北地区30~40天。有些年隆冬期间虽有几天或十几天可见冰雪雨凇,但一般年份降雪只有2天左右即会消失。降雪日数湘北一般10天左右,湘南仅5天上下。地表水面发生结冰的日数,湘北有20~25天,其他各地不足20天。
湖南候平均气温≥28℃的暑热期,大部分地区一般自6月底或7月初开始,至7月底或8月上中旬结束,个别年份延至9月初,暑热期可达1.5~2个月。湘中的长沙、衡阳一带最热,日平均气温≥30℃的酷热天气,长沙每年平均有28天,衡阳有33天。一次酷热天气持续的时间,一般10天左右,湘中地区可达半个月。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平均每年衡阳有33天,长沙有26天。
参考资料
编辑http://www.cbiw.com.cn/co/liuyan.asp?c=jnkrkqonhrq&d=jmoncrk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6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