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高原

编辑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坐标:3°03′S160°23′E/3.050°S160.383°E/-3.050;160.383 海洋或海底高原是一个大的、相对平坦的高地,高于周围的地势,具有一个或多个相对陡峭的侧面。 大型火成岩省产生的海底高原通常与热点、地幔柱和火山岛有关——如冰岛、夏威夷、佛得角和凯尔盖朗。加勒比海、翁通爪哇和中太平洋山脉这三个最大的高原位于热浪上。然而,其他海洋高原是由大陆裂谷地壳构成的,例如福克兰高原...

海底高原

编辑

坐标:3°03′S 160°23′E / 3.050°S 160.383°E / -3.050; 160.383

海洋或海底高原是一个大的、相对平坦的高地,高于周围的地势,具有一个或多个相对陡峭的侧面。

大型火成岩省产生的海底高原通常与热点、地幔柱和火山岛有关——如冰岛、夏威夷、佛得角和凯尔盖朗。 加勒比海、翁通爪哇和中太平洋山脉这三个xxx的高原位于热浪上。 然而,其他海洋高原是由大陆裂谷地壳构成的,例如福克兰高原、豪勋爵海隆以及凯尔盖朗、塞舌尔和北极山脊的部分地区。 如印度的德干地陷和美国的蛇河平原

与大陆溢流玄武岩相比,大多数火成海洋高原通过年轻而薄的(6-7 公里(3.7-4.3 英里))基性或超基性地壳喷发,因此未被长英质地壳污染并代表其地幔来源。这些高原 通常高出周围海底 2-3 公里(1.2-1.9 英里),比海洋地壳浮力更大。 因此,它们往往能承受俯冲,当厚且在形成后不久到达俯冲带时更是如此。 因此,它们往往停靠在大陆边缘并作为增生地体保存下来。 这些地体通常比大陆洪水玄武岩的暴露部分保存得更好,因此是整个地球历史上大规模火山喷发的更好记录。 这种对接也意味着海洋高原是大陆地壳生长的重要贡献者。 它们的形成常常对全球气候产生巨大影响。

在壳幔循环中的作用

编辑

地质学家认为,火成洋高原很可能代表大陆地壳发展的一个阶段,因为它们通常比洋壳密度低,但仍比正常大陆地壳密度高。

地壳物质的密度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各种元素的不同比例引起的,尤其是硅。 大陆地壳的硅含量最高(这种岩石称为长英质)。 大洋地壳的硅含量较少(基性岩)。 火成洋高原的比例介于大陆地壳和洋壳之间,尽管它们的镁铁质多于长英质。

海底高原

然而,当一个携带洋壳的板块俯冲到一个携带火成洋高原的板块下方时,当洋壳在下降到地幔时升温时在高原上喷发的火山喷发的物质比构成地幔的物质更长英质。 高原。 这代表着朝着形成地壳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地壳的特征越来越大陆化,密度越来越小,浮力越来越大。 如果一个火成岩海洋高原俯冲到另一个高原之下,或者俯冲到现有大陆地壳之下,那么由此产生的喷发会产生更长英质的物质,在整个地质时期依此类推。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15799/

(2)
词条目录
  1. 海底高原
  2. 在壳幔循环中的作用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