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xxx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统一战线
编辑逐步扩大
《大西洋宪章》,表达了共同反对纳粹暴政、重建和平的决心。1941年9月29日,在莫斯科召开了苏美英三国会议,签订了英美向苏提供飞机坦克等军用物资和xxx、苏联向英美提供原料的协议。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战,中国也向德意日宣战。其他一些国家也向轴心国家宣战。
1941年12月22日,美英首脑倡议所有对轴心国家作战的国家签署一项同盟宣言。美国提出的宣言草案经与英苏磋商修改后,用急电发给各盟国。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强调战胜共同敌人的重要性;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与盟国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将在战胜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可加入本宣言。宣言的签署和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到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加入同盟的共达52个国家。
评价
它团结了可能团结的力量,xxx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对于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了起了决定性作用。反法西斯防卫墙是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冷战关系的产物。
成员加入时间
编辑波兰战役后
1、波兰(1939年9月1日)2、英国(1939年9月3日)3、澳大利亚(1939年9月3日)4、新西兰(1939年9月3日)5、法国(1939年9月3日)6、尼泊尔王国(1939年9月4日)7、汤加(1939年9月4日)8、南非联邦(1939年9月6日)
挪威战役后
9、丹麦(1940年4月9日)10、挪威(1940年4月9日)
法国战役后
11、比利时(1940年5月10日)12、卢森堡(1940年5月10日)13、荷兰(1940年5月10日)14、希腊王国(1940年10月28日)15、南斯拉夫王国(1941年4月6日)
巴巴罗萨计划后
16、苏联(1941年6月22日)17、图瓦人民共和国(1941年6月25日)
珍珠港事变后
18、美利坚合众国(1941年12月7日)19、巴拿马(1941年12月7日)20、菲律宾(1941年12月7日)21、哥斯达黎加(1941年12月8日)22、多米尼加(1941年12月8日)23、萨尔瓦多(1941年12月8日)24、海地(1941年12月8日)25、洪都拉斯(1941年12月8日)26、尼加拉瓜(1941年12月8日)27、xxx(1941年12月9日;中国虽在1937年便与日军全面开战,但直到1941年12月9日才正式对日宣战)28、危地马拉(1941年12月9日)29、古巴(1941年12月9日)30、大韩民国临时政府(1941年12月10日)31、捷克斯洛伐克(1941年12月16日)
联合国家宣言
32、墨西哥(1942年5月22日)33、巴西(1942年8月22日)34、埃塞俄比亚(1942年12月14日)35、伊拉克王国(1942年12月14日)36、玻利维亚(1943年4月7日)37、伊朗(1943年9月9日)38、意大利(1943年10月13日;1943年9月8日巴多格利奥政府宣布意大利投降,9月13日,墨索里尼政府在意大利北部成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10月13日,巴多格利奥政府正式退出轴心国,并加入同盟国)39、哥伦比亚(1943年11月26日)40、利比里亚(1944年1月27日)41、秘鲁(1944年2月12日)
诺曼底战役后
42、罗马尼亚(1944年8月25日;脱离轴心国)43、保加利亚(1944年9月8日;脱离轴心国)44、圣马利诺(1944年9月21日)45、阿尔巴尼亚(1944年10月26日)46、匈牙利(1945年1月20日;脱离轴心国)47、巴哈瓦尔布尔(1945年2月2日)48、厄瓜多尔(1945年2月2日)49、巴拉圭(1945年2月7日)50、乌拉圭(1945年2月15日)51、委内瑞拉(1945年2月15日)52、土耳其(1945年2月23日)53、黎巴嫩(1945年2月27日)54、芬兰(1944年3月1日;1944年9月脱离轴心国,在1945年3月1日正式向德国宣战)55、阿根廷(1945年3月27日)56、智利(1945年4月11日;只对日本宣战)57、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8月9日)
德国投降以后
编辑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战败的德国不仅丧失了战前和xxx期间吞并的别国领土,而且根据1945年美、英、苏三国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东普鲁士和奥得-尼斯河以东的约11.4万平方公里的德国领土分别割让给了苏联和波兰,其余的德国领土和首都大柏林市则由美苏英法4国分区占领,建立4个占领区,并由4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的最高权力。尽管在战后关于德国的国际文书中,有关各国都表示要保持德国的统一,使德国在清除纳粹和军国主义之后成为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但是,由于东西方盟国的立场不同,目的和利益迥异,对各项协议都作有利于自己的解释。于是围绕着实施波茨坦协定、恢复德国统一以及西柏林问题,4大国及其占领区内的各派政治力量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斗争。
德国分裂
编辑随着东西方冷战的加剧,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竞争对手,苏联占领区和西方占领区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德国的分裂也一步步成为现实。1947年至1949年期间,美、英、法先后将其在德国西部的占领区合并,召开西占区立宪议会,制定临时宪法,实行货币改革,用西马克取代原来的帝国马克。
1949年5月10日,西占区立宪议会决定以波恩为首都建立联邦国家,5月23日通过《基本法》,即临时宪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在苏联占领下的德国东部5个州,1946年4月举行了乡镇、区州的选举,建立了相应的各级议会和政府,由德xxx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的德国统一社会党在各级政权机构中居主导地位。1949年10月7日,苏占区的德国人民委员会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至此,在德国土地上形成了两个德意志国家。分裂后的德国,处在东西方政治、军事较量的漩涡之中,成为在欧洲相互对峙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前沿。1954年10月,联邦德国同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翌年该协定生效,西德结束被占领状态,成为主权国家并加入了北约。几天之后,5月14日,以苏联为盟主、包括民主德国在内的东方军事集团——华沙条约组织也宣告成立。在此后的长时期中,德国的分裂被视为战后欧洲秩序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此情况下,原德国首都柏林的东半部苏占区和西半部美英法占区形成了两套体制:两个市政府,两套警察体系,两种货币。1948年12月又出现了两个市议会。美、英、法管制下的西柏林得到马歇尔计划中的巨额援款,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被建成西方世界的“橱窗”。但它地处东德的腹地,像个孤岛。1945年到1961年间,每年约有数十万民主德国(东德)公民通过柏林逃往联邦德国,使民主德国蒙受巨大损失。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123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