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均

编辑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xiáng],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吴均家世贫寒,但非常好学且有才华,为当时著名的史学家、诗人沈约所欣赏称赞。梁天监二年(503年),吴均受吴兴太守柳恽的邀请,担任主簿,并经常与柳恽一起赋诗。天监六年(507年)建安王萧伟欣赏吴均的才华,将他召为记室。后萧伟调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吴均被任命为国侍郎兼府城局。后临川王萧宏将吴均推荐给...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xiáng],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吴均家世贫寒,但非常好学且有才华,为当时著名的史学家、诗人沈约所欣赏称赞。梁天监二年(503年),吴均受吴兴太守柳恽的邀请,担任主簿,并经常与柳恽一起赋诗。天监六年(507年)建安王萧伟欣赏吴均的才华,将他召为记室。后萧伟调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吴均被任命为国侍郎兼府城局。后临川王萧宏将吴均推荐给梁武帝,吴均得武帝欣赏,受任为奉朝请。吴均曾上表请求撰写《齐书》,但未获武帝批准。于是,吴均私下撰写《齐春秋》,共完成30卷。然而,武帝因其实录非常厌恶,以《齐春秋》记载不实下令将其焚毁,并免去吴均的官职。不久,武帝又召吴均撰写《通史》,吴均尚未完成《通史》便于普通元年(520年)去世,时年五十二岁。

人物生平

编辑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可惜已亡佚。

史籍记载

《梁书》本传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相称赏。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建安王(萧)伟为扬州,引兼记室,掌文翰。王迁江州,补国侍郎,兼府城局。还除奉朝请。先是,均表求撰《齐春秋》。书成奏之,高祖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功已毕,唯列传未就。普通元年,卒,时年五十二。(吴)均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著《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唐先贤传》五卷、《续文释》五卷,文集二十卷。(《梁书》卷四十九)《南史》本传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相称赏。梁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均尝不得意,赠恽诗而去,久之复来,恽遇之如故,弗之憾也。荐之临川靖惠王,王称之于武帝,即日召入赋诗,悦焉。待诏着作,累迁奉朝请。先是,均将着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奏之。书称帝为齐明帝佐命,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十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已毕,唯列传未就,卒。均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着《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唐先贤传》五卷,《续文释》五卷,《文集》二十卷。(《南史》卷七十二)

个人作品

编辑

作品欣赏

《咏宝剑》我有一宝剑,出自昆吾溪。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锷[è]凛凛,匣上风凄凄。寄语张公子,何当来见携?胡无人行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铁骑追骁虏,金羁讨[xiá]羌。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líng]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与顾章书仆去月谢病,还觅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xiù]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lì],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qì]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与施从事书故彰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 ,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主要成就

编辑

文史成就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自其文风清拔,而有“古”气,自称“吴均体”。其诗今存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如《送柳吴兴竹亭集》“夕鱼汀下戏,幕雨檐中息。白云时去来,青峰复负侧。踯躅牛羊下,晦昧[yān][zī]色”,朦胧暮色中的山野景象,更衬出离别时分的凄婉气氛。又如“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白日辽川暗,黄尘陇坻惊”,写景都很细致。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如《行路难》五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照余绪。他的一些五言诗句,如“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折荷缝作盖,落羽纺成丝”等,民歌风味也比较浓。吴均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如《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借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其构思立意很像左思的“郁郁涧底松”和陶渊明的“青松在东园”。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此外,如《边城将四首》,歌颂将士们“高旗入汉飞,长鞭历地写”的英雄气概;《闺怨》写征人家属相思之苦,都比较有现实内容,在当时诗歌中不多见。

吴均由桐庐至富阳所过之富春江

人物评价

编辑

历史评价

南史》卷三十三《何逊传》:梁武帝曾有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1239704/

(9)
词条目录
  1. 人物生平
  2. 史籍记载
  3. 个人作品
  4. 作品欣赏
  5. 主要成就
  6. 文史成就
  7. 人物评价
  8. 历史评价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