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
编辑简体(简体中文:简体;繁体中文:简体;拼音:jiǎndú)是公元前两个世纪纸张广泛引入之前中国书写文件的主要媒介。 (偶尔会使用丝绸,例如在楚绢本中,但对于大多数文件来说,丝绸的价格贵得令人望而却步。)
现存最早的木简或竹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5 世纪的战国时期。 然而,其他媒体上现存的早期文献中的参考资料清楚地表明,这些战国竹简的一些前身早在商代晚期(约公元前 1250 年)就已在使用。 竹简或木简是汉代的标准书写材料,出土的例子很多。 随后,汉代蔡伦发明的纸张开始取代竹子和木条的主流用途,到公元 4 世纪,竹子在中国已基本被放弃作为书写媒介。
又长又窄的木条或竹条通常各承载一栏毛笔字,中间留有几十个视觉复杂的古汉字。 据说每条木条或竹条有一根筷子那么长,两根那么宽。 对于较长的文字,用麻、丝或皮革将许多纸条缝合在一起,制成一种折书,称为建策或建都。
几个世纪以来,在皇家陵墓中埋藏由耐用竹条制成的书籍的习俗使许多作品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 一个重要的早期发现是公元 279 年冀中发现的一座魏王墓,尽管最初回收的条带已经消失了。 近年来发现了几个非常重要的缓存。
主要收藏
编辑上海博物馆的文库是郭店墓出土次年在香港购得,据信是盗墓贼从同一地区的一座墓中盗走的。 清华藏品是一位校友通过拍卖购得的捐赠,没有注明来源。 其他的是考古发掘的。
装备
编辑写竹简时用的一种器具是一把小刀,用来刮错改正。 装饰刀成为一些官员的办公室象征,表明他们有权修改和更改记录和法令。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0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