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basic-info cmn-clearfix" style="margin: 20px 0px 35px;clear: both;color: #333333;font-family: arial, 宋体, sans-serif;font-size: 12px;line-height: 18px;background-image: url('http://baike.bdimg.com/static/wiki-lemma/widget/lemma_content/mainContent/basicInfo/img/basicInfo-bg_7819f20.png');background-attachment: initial;background-size: initial;background-position: initial">
- 光之山
- koh-i-noor diamond
- 印度可拉(kollur)矿山
- 钻石
- 108.93克拉
- 70万美元
- 给男性带来厄运或死亡,女性好运
历史
编辑“光之山”钻石1895年被献给英国女王维多利亚,钻石镶嵌在英国女王母后王冠上,这颗镶嵌在王太后皇冠上的“光山”钻石被认为受到永久的诅咒。印度有句谚语曾如此警告:“拥有这颗钻石的男人将拥有全世界,但也会厄运上身,只有上帝或女人戴上它才能平安无事。”1937年,她戴上镶着光山钻石的王冠参加夫婿英王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而乔治六世五十六岁即过世。

这颗钻石曾引起印度政府与英国王室发生纷争,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四世纪,此后谋杀及叛变事件与这颗钻石如影随形。十八世纪波斯皇帝纳迪尔沙进攻莫卧儿帝国,他所想要的就是这颗美钻。在遍寻无获之际,有名后宫妃嫔暗示他,钻石藏在莫卧儿苏丹的头巾之中。当波斯皇帝检查苏丹的头巾并从中找出这颗钻石时,钻石的大小及光辉使他大吃一惊,忍不住大叫了一声“光之山”。光山钻石即由此得名。
但八年后,纳迪尔沙遭到暗杀,他手下一名将军将这颗钻石拿到喀布尔献给阿富汗王朝,后来几经辗转,十九世纪将它再次带回印度的是兰吉特辛哈,可是在他死后,锡克王国就被消灭,光山钻石也随着印度国王一起由东印度公司呈献给维多利亚女王。后来维多利亚女王将这颗186克拉的钻石重新切割成约108克拉增其光彩度,并和切下的碎钻一起镶在王冠上。
传说
编辑传说光之山这颗钻石给女性拥有者带来好运,给佩戴它的任何男性带来厄运或死亡。
价值
编辑
争议
编辑印度
2013年2月,英国首相卡梅伦率领“史上最大外访团”出访印度,意图加强英印贸易关系。不过,在示好过程中,卡梅伦再一次表示英国不会归还在殖民时期从印度掠走的巨钻,并且表示他旨在关注英印两国的现在与未来,而不是“回顾过去”
2015年11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伊丽莎白王太后曾戴着价值1亿英镑(约合人民币9.56亿元)的钻石,参加其丈夫和女儿的加冕礼。印度宝莱坞众影星与商人联合委托律师将英国王室告上伦敦最高法庭,认为这颗钻石属于印度,要求英国归还。
英国历史学家安德鲁·罗伯特认为,印度发起的是一起“荒唐”的诉讼。他认为,那些参与这起诉讼的人应该意识到,英国的王室珠宝正是光之山钻石最合适的所在地,英国是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获得它的,“印度应该对英国充满感激,因为,在过去的三百多年中,正是英国的介入,让印度最终走向了现代化、发展、农业进步、语言统一,乃至最终实现了民主化。”
巴基斯坦
2015年12月,巴基斯坦律师杰沃德·伊克巴勒·杰佛利状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要求其归还英国在殖民时期所掠夺的本该属于巴基斯坦的巨钻“光之山”(Koh-i-Noor)。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杰佛利曾向伊丽莎白女王和无数巴基斯坦官员上书超过786封要求英国归还这颗钻石,但都未得到实质性回应。杰佛利在诉状中表示,这颗巨钻是英国用暴力威迫的手段非法掠夺所得,理应归还巴基斯坦。目前该诉状尚未得到法院受理。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