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镁煌斑岩
编辑钾镁煌斑岩是属于超钾岩石组I的斑岩深灰色岩石。 它们的起源地是上地幔。 在它们的化学成分中,Al2O3、CaO和Na2O含量较低,MgO含量较高。 它们具有高 K2O/Al2O3 比和极其丰富的不相容元素。 根据它们的矿物组成,可以区分几个亚种。
发生
编辑钾镁煌斑岩形成火山沉积物(煤渣锥、火山碎屑)或浅凝固的次火山火山喷口、岩壁、岩脉和岩床。 密切相关的岩石是金伯利岩、橙岩和七曜岩。
钾镁煌斑岩通常风化成滑石和碳酸盐,或风化成蛇纹石、绿泥石和磁铁矿。 石英和沸石在分解时也会形成。
出现次数
编辑钾镁煌斑岩在空间上分布广泛,但它们的数量微不足道。 金伯利岩几乎只存在于太古宙的克拉通上,而金伯利岩在太古宙的所有时间阶段(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第三纪)都可以检测到。 已知最年轻的事件发生在更新世,距今 56,000 ± 5,000 年。
矿物成分
编辑以下矿物相作为主要成分的存在被用来对钾镁煌斑岩进行分类,然而,它们各自的体积分数可能会出现很大的波动(5% 到 90%按体积):
- 钾镁煌斑岩的特征主要是富钛(2% 到 10% 重量的 TiO2)和低铝(5%到 12% 重量的 Al2O3)金云母斑晶。
- 含钛(按重量计 TiO2 占 5% 至 10%)聚岩四铁金云母出现在基质中
- 含钛(3 至 5 wt% TiO2)含钾(4 至 6 wt% K2O)里氏陨石
- 富含镁橄榄石的橄榄石 (Fo87-94)
- 低铝(<1% 重量的 Al2O3)和低钠(<1% 重量的 Na2O)透辉石
- 非化学计量的富铁白榴石(Fe2O3 重量百分比为 1% 到 4%)
- 富含铁的 sanidine(通常含有 1 至 5% 重量的 Fe2O3)。
然而,矿物组成在非常宽的范围内变化,因此这些矿物中的每一种都可能以模态为主,而其他矿物可能不存在。 并非所有矿物相都需要存在才能将岩石归类为钾镁煌斑岩。 所列矿物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占主导地位,并与一种或两种其他成分结合使用,这对于正确的岩相学命名来说已经足够了。
除了磷灰石、铬铁矿 (Mg)、顽火辉石、钛铁矿、磁铁矿和钛铁矿外,微量矿物如磷闪石、硅钙石、钙钛矿、菱镁矿、菱镁矿和锆也有少量存在。有的钾镁煌斑岩中也有钻石,可视为地幔异晶。
除金云母外,钾镁煌斑岩矿物的化学变异范围很小。 然而,它们的化学成分是各自矿床的特征。 奇怪的是,钾镁煌斑岩云母的Ba含量很低,尽管Ba含量很高。
方沸石(非常常见,替代白榴石和桑尼丁)、碳酸盐、绿泥石、沸石和重晶石作为次生矿物。 橄榄石大多是由蛇纹石、伊丁石、碳酸盐或石英假晶形成的。 新鲜的白榴石也很稀有 - 它被假晶闪石、方沸石、石英、沸石或碳酸盐所取代。
以下矿物与钾镁煌斑岩不相容:主要形成斜长石、黄长石、蒙硅石、方钾石、霞石、富钠碱长石、富铝辉石、方钠石、鼻长石、黄云石、黑长石、菱锰矿和金锌矿。 然而,所有这些矿物都是超钾质岩石的第 II 族和第 III 族的特征。
钾镁煌斑岩的矿物学以其奇特的地球化学为主 - 主要是稀有硅不饱和矿物和稀有幔源矿物。
与金伯利岩的区别
与金伯利岩的区别可归纳如下:
然而,富含橄榄石的钾镁煌斑岩显示出与第 II 组金伯利岩的相似之处。
地球化学成分
编辑主要元素
给出的分析表旨在阐明钾镁煌斑岩en的地球化学成分:
就主要元素而言,钾镁煌斑岩包含约 45-55(最多 61)重量百分比的二氧化硅,因此被归类为镁铁质至中等。 此外,它们的钾含量非常高,为 6 至 8,按重量计 K2O 有时高达 12%; 因此,它们是超钾的,因此属于碱性岩石组。 非常高的钾钠比例是其特征。 铁、钙和钛的含量可能很高。
微量元素
高浓度的铬和镍是微量元素的特征。
同位素比率
为 Sr、Nd 和 Pb 的放射性同位素确定了以下初始比率:
在Nd/Nd对Sr/Sr同位素图中,钾镁煌斑岩e开始位于富集象限,但分布非常分散。 一般而言,可以确定两种趋势:Sr/Sr 耗尽的陡峭趋势和富 Sr/Sr 地壳成分的平坦趋势。
重命名
钾镁煌斑岩有大量的历史岩石名称,其中大部分指的是它们各自的类型产地,但在岩石学上意义不大。
因此有两种基本类型的钾镁煌斑岩:金云母-钾镁煌斑岩和Madupit-钾镁煌斑岩,在基质中携带金云母。
起源
编辑钾镁煌斑岩以部分熔融的形式出现在上地幔中,其形成深度可小于150公里。 熔体在火山管中上升到地表。 随着它的上升,它可以从周围的橄榄岩地幔岩石(主要是方尖晶石,但也有榴辉岩,稳定钻石的形成)中携带钻石和岩石包裹体。
钾镁煌斑岩与通常的火成岩相比,其复杂的矿物学和化学成分,可以很容易地归入 IUGS 系统,可以通过其熔化带中非常多变的交代作用、不同的深度范围和部分程度来解释熔化并由远为高级的岩浆分异作用。
最近的研究,特别是在铅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表明,钾镁煌斑岩 e 可能代表从过渡带到楔入岩石圈地幔下方的俯冲岩石圈的熔体。 这个假设更好地协调了钾镁煌斑岩, i.的相当大的熔化深度和特殊的地球化学成分。 然而,在更深的地幔条件下,仍然具有长英质成分的岩石熔化。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36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