鹈形目

编辑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鹈形目(学名:Pelecaniformes)是鸟纲中的一个目,主要包括分布于温热带水域的大型游禽,是热带海鸟的重要组成。 鹈形目鸟类后趾转向前,与内趾相连,四趾间均有极发达的蹼相互连接,成为全蹼足。喙常具喉囊,眼先通常裸露;尾呈圆形或为尖尾;跗跖[zhí]短,被以网状鳞。 鹈形目大部分种类为海洋性鸟类,小部分种类生活在内陆水域中(鸬鹚),以鱼、虾及软体动物等为食。主要分布于温热带水域,是热带海鸟的...

鹈形目学名:Pelecaniformes)是鸟纲中的一个目,主要包括分布于温热带水域的大型游禽,是热带海鸟的重要组成。

鹈形目的形态特征

编辑

鹈形目鸟类后趾转向前,与内趾相连,四趾间均有极发达的蹼相互连接,成为全蹼足。喙常具喉囊,眼先通常裸露;尾呈圆形或为尖尾;跗跖[zhí]短,被以网状鳞。

习性与分布

编辑

鹈形目大部分种类为海洋性鸟类,小部分种类生活在内陆水域中(鸬鹚),以及软体动物等为食。主要分布于温热带水域,是热带海鸟的重要组成,但全球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看到鹈形目鸟类,有一些种类甚至扩展到了两极地区。

下属分类

编辑

鹲科

学名:Phaethonitae。鹲[méng]又被称为热带鸟,在整个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到处游荡。鹲具有长长的中央尾羽,飞行的姿势非常优美,多栖息于远洋,主要食鱿鱼,俯冲潜水捕食游泳时尾向上翘。鹲科有红尾鹲,白尾鹲和红嘴鹲三种,我国都有出产。

鹈鹕科

学名:Pelecanidae。大型水鸟,雌雄相似,体躯肥硕。嘴强直,上嘴平扁,内侧具纵棱,前端具钩及嘴甲,下颔及喉部有大型可伸缩喉囊,与上嘴共同构成取食和滤食器官。鼻孔细缝状,甚至不发育。翼宽阔,骨质轻,飞行时头颈向后倾,使巨嘴和喉囊等的重心落于胸廓,适于长距离飞行。主要栖息于淡水湖泊,有时亦在咸水湖或海湾活动,常集群活动,围捕鱼类,有时从高空扎入水中捕食。大多数时间闲游或休息。炎热时张开嘴,以气囊与外界交换气体调节体温。鹈鹕[hú]科种类3~5年性成熟,雌雄配对不固定,在地面、灌丛、高大的上或岩壁营巢,窝卵数2~6枚,两性均孵卵,往往把卵置于脚上孵化,孵化期30~37天。幼鸟晚成性,离巢时间随巢址不同而异,地面巢者约4周,离巢的幼鸟常集中成群,成鸟可识别自己的幼鸟而喂食。树上营巢者甚至达80多天。双亲以反吐食糜育雏。

鲣鸟科

学名:Sulidae。鲣鸟是群居性海鸟,有2属9种。大鲣鸟属是温带海鸟,包括北大西洋的憨鲣鸟,南非的开普鲣鸟和澳新地区的澳洲鲣鸟。鲣鸟属是热带海鸟,世界各大热带海洋均有分布,共有6种,其中圣诞岛的粉嘴鲣鸟有时被单划为一属。我国的鲣鸟均属于鲣鸟属,包括红脚鲣鸟、褐鲣鸟和黑脸鲣鸟(蓝脸鲣鸟),其中红脚鲣鸟是西沙群岛最主要的海鸟。

鸬鹚科

学名:Phalacrocracidae。鸬鹚科是鹈形目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科,有2属30种。鸬鹚是大型的食鱼游禽,善于潜水,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加岛鸬鹚属只有1种,特产于加拉帕哥斯群岛,已经失去了飞翔能力。鸬[lú]鹚[cí]属有29种,广布于全世界的海洋和内陆水域,但仍以温热带水域为最多,我国有5种。

蛇鹈科

学名:Anhingidae。蛇鹈是热带内陆水鸟,颈细长如蛇,嘴尖无喉囊,善于潜水,用嘴当鱼叉叉鱼。蛇鹈在美洲,非洲,亚洲南部和大洋洲各有一种,即美洲的蛇鹈、非洲的红蛇鹈、亚洲南部的黑腹蛇鹈和大洋洲的澳洲蛇鹈A.novaehollandiae,也有人将旧大陆的3种蛇鹈都归入黑腹蛇鹈1种。我国仅于1931年在云南南部纪录过黑腹蛇鹈。

军舰鸟科

学名:Fregatidae。军舰鸟是热带海鸟,世界各大热带,亚热带海洋均有分布,有时可进入温带水域。军舰鸟翅极长,尾长呈叉形,飞翔能力强,常常在空中抢夺其它海鸟的食物,其英文名为海盗鸟之意。雄性军舰鸟具鲜红色喉囊,求偶时充气膨大如球形。军舰鸟有1属5种,我国有白腹军舰鸟,白斑军舰鸟和小军舰鸟3种,另有大军舰鸟和丽色军舰鸟,产于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热带,亚热带海域。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587483/

(5)
词条目录
  1. 鹈形目的形态特征
  2. 习性与分布
  3. 下属分类
  4. 鹲科
  5. 鹈鹕科
  6. 鲣鸟科
  7. 鸬鹚科
  8. 蛇鹈科
  9. 军舰鸟科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