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文选》是南朝时期梁太子萧统组织文人编纂[zuǎn]的一部文学总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昭明文选》最初名字为《文选》,因为主持编纂者萧统死后谥号“昭明”,所以《文选》也就称《昭明文选》。《昭明文选》共收录了从先秦到南朝梁时长达千年时间内的130位作家的700多篇作品。
成书背景
编辑时代背景
自从魏晋以来,骈体文学逐渐发展,各类文体都受到骈体文学的影响。作家的创作日益丰富,创作出的作品的文采也日益增加,并且出现了个别作家的别集。而为了当时读者的阅读与学习的需要,总集编选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西晋时就有挚虞编集而成的《文章流别集》。在此时代背景下,南朝太子萧统组织一群人编纂了文章总集《昭明文选》。
个人背景
南朝太子萧统本人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学的修养,幼时便可背诵《论语》《孟子》等古代先哲的文章,并被其中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所影响。这也为后来其选编文选,厘定选中的篇目,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其成年之后,爱好文士,常与及刘孝绰等文人往来,讨论文章篇目,商榷[què]古今文人文章。这些与文人之间的交游,与在交游过程中受到的文人的影响,为其对文学的兴趣、召集文人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作品内容
编辑《昭明文选》一书收集了130位作家的700多篇作品,共有30卷。其并不录当世作家,而是收录从先秦到南朝梁时长达千年时间内的作家作品。《昭明文选》按文体来分可分赋、诗、诏、册、令、教、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箴、铭、诔[lěi]、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每类体裁下面又按照甲乙丙丁进行分类,而甲乙丙丁下面又按照内容分为若干小类。如诗甲甲下面按照描写诗歌描写的内容分为补亡诗、述德诗、劝励诗、献诗、公宴诗、祖饯诗等。《昭明文选》同样存在一些伪作,例如出自孔安国之手的《尚书序》就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是晋人的伪作。
作品思想
编辑政教思想
萧统自幼接受儒家经典的教育,其主持编选的《昭明文选》也渗透着浓厚的儒家政教思想。在文选序论述屈原的时候,称赞屈原的原因是其能直言进谏,从儒家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肯定。《昭明文选》的序言在论述文学史的时候,其关心的是传统的伦理纲常,国家的治乱兴亡,侧重的是儒家的诗风赋比兴雅颂的思想。具体到《昭明文选》所选择的篇章,例如诏、册、令等文章,选取的是统治者发布的公文,体现的是统治者的官方正统的政教思想。在赋方面,杨雄的《蜀都赋》因为不具备写实性、讽谏性和正统性的特点,所以并未被选入。也可从侧面印证《昭明文选》所体现的政教思想。
抒情思想
除了传统的儒家政治教化思想,《昭明文选》一书同样注重文学的抒情,也不乏一些写景抒情之作,体现了《昭明文选》一书重视文学情感的多样性。在《昭明文选》所选的赋中,既有常见的汉大赋,也有从东汉时就已经兴起的抒情小赋,张衡《思玄赋》《归田赋》,班固的《幽通赋》。这些作品都表达了人生中难以避免的忧伤,并用美妙的文辞对其进行描述,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而《昭明文选》的其他文学体裁的作品,也同样注重抒情。所选的作品,无论是曹丕、曹植的诗歌,还是司马迁、杨雄等人的书信,都透露着作者个人的情感,有独特的文气贯穿其中。
注重韵文
《昭明文选》的选篇体现着当时南朝时期独有的文艺思想。当时的社会,以有音韵的文章为“文”,不能具有音韵也即没有音乐性的文章是“笔”。并且文章应该“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也即文学创作应该具备一定的文辞。《昭明文选》中所选则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具有骈文风格的韵文,而那些被选入文章中作家的散体文章,《昭明文选》一书却并未将其选入。对于那些经史诸子等以立意纪事为本的文章,《昭明文选》一般不将其选入,即使选入,也是经史诸子等具有文采、一定情感性的文章。由于选文的标准着重的是辞采,有因为南朝美文很多,所以选录的文章无意间重视了南朝作品,对于文学史上厚古薄今的倾向有一定程度的反驳。这体现了《昭明文选》一书重视齐梁文学,重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文学,与同时代的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的轻视当时时代文学的思想有着明显不同。
现实生活
《昭明文选》也选择了一些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作品。比如王粲《咏史诗》、曹植《三良诗》,这些诗歌都表现仁政爱民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渴望安定,社会稳定,实行仁政的思想。又如潘岳的《关中诗》、王粲[càn]的《七哀诗》,描写的是人民的疾苦,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当时南北朝社会动荡,下层人民民不聊生的象征。虽然《昭明文选》主要是写景、抒情、状物的作品。但是,从仅有的一些反映现实的文章来看,还是从一些方面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艺术特色
编辑分类整齐
《昭明文选》一书分类整齐划一。全书搜集700多篇作品,本容易显得芜杂。却按照赋、诗、诏、册、令、教、文、表等文体进行分类。为了方便分类,在赋、诗等作品数量较多的文学体裁中,还进行分卷,按卷一、卷二、卷三以此类推进行分类。魏晋南北朝时代,文学发展,文体日趋繁富,故在总集、诗文评中的分类也往往繁密。这样的整齐分类使得《昭明文选》整本书显得有条不紊,虽作品丰富,却不显得繁多。不过,这样的分类并非是《昭明文选》xxx,其也是在吸收了同时代其他作品如《文心雕龙》等作品的基础上形成的分类。这样的标准也使得其在后代受到青睐,称为文人士子的教科书。
重视文采
《昭明文选》一书所选的文章注重音律和谐,重视辞藻的雅丽,外在形式具有一种丰润、色泽之美。《昭明文选》一书所选择的诗歌,如曹植、谢灵运等人的诗歌作品,皆是文彩丰富。而陶渊明的诗歌,尽管后世有着极为崇高的文学成就,但是因为文辞尚有些质朴,比起以上作品文采不足,所以所选数量较少。这则是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昭明文选》一书注重文采的艺术特色。《昭明文选》重视文采的原因是因为萧统本人比较偏爱有翰藻文采之文,所以以之为准收录了不少情文并茂、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从而使《文选》成为一部“意义纯粹”的文学选集此外,当时南朝重视文学自身文学性,也是造成《昭明文选》重视文采的原因之一。
反对华艳
《昭明文选》一书虽然注重文采,但同时仍然注意《论语》一书中的“文质彬彬”思想。《昭明文选》一书并未有忽视文学的内容,其序言中就强调“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序言指出文学作品必须合乎传统的风雅之道,不能因为文采而否定内容。《昭明文选》所选择的篇目,大多数是具有典雅美学风格的文章,这点,与当时流行的宫体诗,有着不同的审美取向。南朝时期民间兴盛的“吴歌”“西曲”,以及大量的宫体诗,在《昭明文选》一书中并未被录入。《昭明文选》中选入的咏物赋,大多也是托物言志,寄托作者人生追求,不是单纯地强调文采。
影响
编辑中国影响
文学总集
由南朝太子萧统组织编写的《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文学选集。保留了大量梁朝以及梁朝以前的优秀文学作品,并将这些作品搜集整理到一起。一些文学篇章,随着《昭明文选》而流传,比如比较出名的《古诗十九首》。
范本作用
此外,作为一部文学总集,《昭明文选》因为注重作品的文采,所以广泛地为后世文人所学习引用,为读书人提供了作为文学范本的作用,成为学习文学的教科书。唐朝诗人李白,其思想巧妙,拥有诗仙的称号。其思维不完全是先天形成的,也是建立在《昭明文选》系统的学习与模拟中形成的。其曾经“三拟《文选》”,大量描摹《昭明文选》中的赋、乐府、古诗,例如李白的《拟恨赋》,就是对于《昭明文选》中所收的江淹的《恨赋》的模拟。杜甫也曾说“熟读文学理”。而杜甫自己的诗歌,其意象、意境、字词、行文脉络以及思想感情,很多也都从《昭明文选》一书中得到灵感。
文学独立
《昭明文选》选择的文章体现出了文学本身的特征,使得文学与原先的经书与史传等区分开来,文学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文学的总集,而不是将其归在经部,如《诗经》一般。《昭明文选》一部总集,体现了六朝时期文学的自觉,凸现了当时文学逐渐独立于其他艺术类型的特征。《昭明文选》论文崇尚文采,区分有韵与无韵,这极大影响了后世对于文学的看法。同时,萧统为《昭明文选》所写的序,其重视形式上文采的作用,强调文学要华丽,这些思想同样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学概念的独立,对后世对于文人独立性的认知,同样产生了巨大影响。
研究影响
《昭明文选》对于文体辨析的分类过程极大的丰富与促进了文学作品的种类与文学的繁荣发展,与此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文体参考层面的范本,可以使后世在掌握汉魏六朝的中国文学的基础上清晰看出其发展轨迹。
世界影响
日本影响
《昭明文选》对于日本文学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早在日本奈良时代,《昭明文选》一书就传入日本,并且迅速成为当时文人的必读书目。对日本的古代文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且具有教科书的性质,影响了日本一代文人的教育。而对于日本的学术界,《昭明文选》一书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有关《昭明文选》一书的研究,就在日本学界有了迅速的发展。研究内容不断充实,研究学者也不断增多。出现了小尾郊一、花房英树、纲祐[yòu]次、内田泉之助等一批给《昭明文选》作注的日本学者与兴膳宏、冈村繁、森野繁夫、林田慎之助这些《昭明文选》一书的批评家。可见《昭明文选》不仅对于日本的文学创作者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日本学术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产生了众多学者与学术成果。
朝鲜影响
《昭明文选》一书对朝鲜半岛也同样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朝鲜半岛高丽王朝时期,诗赋被列为文人士子的考试科目之列。而《文选》一书,也自然为文人士子考试入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本。在朝鲜王朝时期,《文学》地位虽然不如四书五经,不过依然受到朝廷士人的关注,被作为文章典范。而朝鲜王朝对《文选》六臣注本的刊刻更是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版本
编辑萧该本
隋时萧统的族侄萧该曾撰《文选音》。该萧该的《文选音》已经亡佚,但其对于李善的注本产生过重要影响。就现今已存的只言片语来看,《文选音》一书为音注,并非义注。日本学者富永一登《〈文选〉李善注前史》辑录其佚文 24 条,其中李善《文选注》存录 1 条,《文选集注》残卷之《文选音决》存录23条。
李善注本
唐代李善为《昭明文选》一书作注,该注本集汉魏六朝小学训诂[gǔ]和集部注释之大成,是当时最为完善的《昭明文选》注本。李善的注本采用徵引法,如果原文有旧注并且旧注正确的时候就会采用旧注。李善的注解就加上“善曰”来进行表示。同时,李善还对《昭明文选》流传过程中的误字、脱字、衍文也进行了校勘。该注本现今可以见到的最早版本是收藏在敦煌写本,现存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最接近李善注本原本。其余版本还有北宋国子监本,在北宋真宗景德四年八月刊刻,该本于北京图书馆和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有残本,该本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李善注刻本。而现在阅读的《昭明文选》,用的大多是清代胡克家复刻宋尤裹所刊的李善注本。
五臣注本
在唐代,《昭明文选》除了李善的注本之外,还有唐玄宗开元年间由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等人注解的昭明文选,因注解人数有五人,所以一般将他们的注本称为五臣注本。五臣注本的《昭明文选》与李善注本不同,侧重于对文义进行串讲,符合当时希望通过学习《昭明文选》掌握辞章写作技巧的文人学子的需要,因此在唐代广为流行,受欢迎程度超过李善注的《昭明文选》,对于唐代乃至于五代的文人士子影响极大。现在单行的五臣注本主要是南宋陈八郎刊本,该本现今存于中国中国台湾省。
六臣注本
六臣注本,顾名思义,是六个人注解《昭明文选》。该本其实是李善的《昭明文选》注本与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个人共同注解的《昭明文选》注本的合并。宋代雕版印刷术兴起以后,书商因为方便与牟利的需要,便将李善的注本与五臣的注本合并在一起,称为六臣注本。六臣注本最早出现于雕版印刷术发达,商业繁荣的西蜀与江南地区,主要版本有成都地区的广都裴氏本与江南地区的秀州州学刊本。
清代注本
清代比较有名的注本有朱珔的《文选集释》、梁章钜的《文选旁证》、胡绍煐[yīng]的《文选笺证》。《文选集释》成书于清道光年间,一共有24卷,训诂注重名物训诂与地名考辨。《文学旁证》对于文章的评论较少,着重于考证、校勘。不过偶有评论,却能切中肯絮。《文选笺证》注重追根溯源;从古音古义处寻求准确的解释,追求正确使用同音假借,避免孤立滥用;特别留心连绵词的使用,并善于通过联系文章上下篇来注释文章;学风平实,不务深猎奇,拨正旧注,往往恰在浅显处得之。
当代注本
当代较好的本子有陈宏天的《昭明文选译注》。该本简体横排,有注释解说,难字还有注音,适合入门。以及张启成、徐达等人译注的,中华书局出版的《文选》。该本是目前通行的本子,适合各类人群阅读。
评价
编辑正面评价
《昭明文选》一书因为选取的文章精妙,数量众多,被誉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昭明文选》的作品虽未能完全收录当时时代的有名的大作家,但是文选一书所选择出的作品大多质量都居于上乘,方便后世的读者阅读与学习,在文人士子中具有极高的声望,在古代就有谚语“《文选》烂,秀才半”。同时,《昭明文选》保留了大量作品,使得中国古代不少作家作品得以保存下来,成为梁以前古代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当代学者屈守元认为《昭明文选》是一本“蒙求之作”,任何研究古典文学的学生都应该对其详细阅读。
负面评价
《昭明文选》一书尝试用南朝的文笔之辩的思想来区分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的区别,虽然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但是却并不符合当今科学的文学观念,尚存在着对于文学观念认知的不足。一些文章比如孔安国的《尚书》序、范晔的《后汉书》的序论也被选入,不符合当今的文学观念,也与编纂者萧统本人的文学观念不同,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昭明文选》编写的杂糅[róu]问题。
衍生作品
编辑参考文献
附录
编辑参考文献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124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