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圈

编辑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质量圈或质量控制圈是一群从事相同或相似工作的工人,他们定期开会以确定、分析和解决与工作相关的问题。它由最少三名和最多十二名成员组成。该小组通常规模较小,通常由主管或经理领导,并向管理层提出解决方案;在可能的情况下,员工自己实施解决方案,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并激励员工。质量控制圈在1980年代最为流行,但继续以改善团体和类似的工人参与计划的形式存在。 质量界关注的典型主题是改善职业安全与健康、改进产品设...

质量控制圈

编辑

质量圈或质量控制圈是一群从事相同或相似工作的工人,他们定期开会以确定、分析和解决与工作相关的问题。 它由最少三名和最多十二名成员组成。 该小组通常规模较小,通常由主管或经理领导,并向管理层提出解决方案; 在可能的情况下,员工自己实施解决方案,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并激励员工。 质量控制圈在 1980 年代最为流行,但继续以改善团体和类似的工人参与计划的形式存在。

质量界关注的典型主题是改善职业安全与健康、改进产品设计以及改进工作场所和制造流程。 石川薰教授在其 1985 年的手册《什么是全面质量控制? 日本科学家和工程师联盟于 1960 年将日本方式推广到整个日本工业界。日本xxx家引入质量圈的公司是 1962 年的日本无线电电报公司。

质量控制圈具有连续性的优点; 从一个项目到另一个项目,圆圈保持不变。

历史

编辑

质量控制圈最初由 W. Edwards Deming 在 1950 年代描述,Deming 称赞丰田是实践的典范。 这个想法后来于 1962 年在日本正式实施,并由 Kaoru Ishikawa 等人推广。 日本科学家和工程师联盟 (JUSE) 协调了日本的运动。 xxx个圈子开始于日本无线电报公司; 然后,这个想法在xxx年传播到超过 35 家其他公司。 到 1978 年,JUSE 在其出版物 Gemba to QC Circles 中声称, 1997 年 8 月 30 日在北京举行的 ICSQCC 会议上,中国质量圈协会主席最近声称中国有超过 2000 万个质量圈。

质量控制圈在印度甚至教育部门也已经实施,QCFI(印度质量圈论坛)正在推动此类活动。

实证研究

编辑

美国东南部的一家结构制造和装配厂,管理层建立了一些质量圈 (QC)(管理层发起); 而其他人则是根据员工的要求(自发)组建的。 基于三年间 47 个 QC 的研究表明,管理层发起的 QC 成员较少,解决更多与工作相关的 QC 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速度比自发 QCS 快得多。

质量控制圈

然而,在控制 QC 规模后,QC 发起(管理与自我发起)对解决问题绩效的影响消失了。 QC 会议的高出席率与完成的项目数量较少以及管理层发起的 QCS 的执行速度较慢有关,在高层管理人员的高度支持下(QC 会议的高出席率)解决的问题明显多于没有的问题。 与不活跃的 QC 相比,活跃的 QC 的问题解决失败率更低,QC 会议出席率更高,QC 项目的净节省更高。 QC 成员在三年期间趋于减少。 较大的 QC 比较小的 QC 有更好的生存机会。 QC 成员的显着减少是 QC 失败的先兆。 QC 成员的突然减少代表了 QC 消亡的最后阶段和不可逆转的阶段。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198539/

(6)
词条目录
  1. 质量控制圈
  2. 历史
  3. 实证研究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