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 (1154)

怒蛇 编辑

词条创建者 匿名用户

怒蛇

编辑

mušḫuššu(𒈲𒍽;以前也读作 sirrušu 或 sirrush)或 mushkhushshu(发音为 [muʃxuʃʃu] 或 [musxussu]),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的一种生物。 神话中的混血儿,它是一种有鳞的动物,后腿像鹰爪,前肢像狮子,脖子和尾巴很长,头有角,舌头像蛇,还有冠毛。 mušḫuššu 最著名的出现在重建的巴比伦城伊什塔尔城门上,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 6 世纪。

mušḫuššu 的形式是苏美尔语的阿卡德语主格:𒈲𒍽 MUŠ.ḪUŠ,\'reddish snake\',有时也翻译为 \'fierce snake\'。 一位作者,可能跟随其他人,将其翻译为 \'splendor serpent\'(𒈲 MUŠ 是苏美尔语中的 \'serpent\')。 读作 sir-ruššu 是由于早期亚述学中楔形文字的音译错误。

历史

编辑

怒蛇已经出现在苏美尔宗教和艺术中,如苏美尔统治者古迪亚献给宁吉什兹达的古迪亚奠花瓶(公元前 21 世纪短年表)。

mušḫuššu 是新巴比伦帝国时期马尔杜克及其儿子纳布的神兽。 马杜克曾经打败过的龙怒蛇成为他的象征性动物和仆人。 它被马杜克从埃什努纳的当地神提什帕克手中接管。

九头蛇星座在巴比伦天文文献中被称为 Bašmu,即“巨蛇”(𒀯𒈲,MUL.dMUŠ)。 它被描绘成具有的躯干、蛇的尾巴、狮子的前爪、鹰的后腿、翅膀和与 mušḫuššu 相当的头部。

怒蛇

  • 公元前 9 世纪对马尔杜克雕像的描绘,他的仆人龙愤怒蛇在他的脚下。 这是马杜克在巴比伦的主要崇拜形象
  • 公元前 8 世纪的晚期亚述印章,描绘了纳布和马尔杜克之间的一位崇拜者,站在他们的仆从龙怒蛇上。
  • 卢浮宫博物馆藏品中新巴比伦帝国(公元前 626 年 - 公元前 539 年)的龙首

流行文化

编辑

迪士尼 1998 年动画电影《花木兰》中虚构的中国龙角色木须的名字和整体特征可能部分受到了这种神话生物的启发。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0509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词条目录
  1. 怒蛇
  2. 历史
  3. 流行文化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