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危物种

编辑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CR或有时CE)物种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归类为在野外面临极高灭绝风险的物种。截至2021年,在IUCN目前追踪的120,372个物种中,有8,404个物种被认为是极危物种。 IUCN红色名录向公众提供有关动物、真菌和植物物种保护状况的信息。它根据栖息地范围、种群规模、栖息地、威胁等将各种物种分为七个不同的保护类别。每个类别代表不同程度的全球灭绝风险。被认为是极危物种的物种被...

目录

极危物种

编辑

IUCN 红色名录极危物种(CR 或有时 CE)物种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归类为在野外面临极高灭绝风险的物种。 截至2021年,在IUCN目前追踪的120,372个物种中,有8,404个物种被认为是极危物种。

IUCN 红色名录向公众提供有关动物真菌植物物种保护状况的信息。 它根据栖息地范围、种群规模、栖息地、威胁等将各种物种分为七个不同的保护类别。每个类别代表不同程度的全球灭绝风险。 被认为是极危物种的物种被置于受威胁的类别中。

由于 IUCN 红色名录在进行广泛的、有针对性的调查之前不认为物种已经灭绝,因此可能灭绝的物种仍被列为极危物种。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保留了一份可能灭绝和可能灭绝的野生物种清单,该清单仿照国际鸟盟用于对这些分类群进行分类的类别。

标准

编辑

要被定义为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一个物种必须满足以下标准(A-E)中的任何一个(3G/10Y 表示 3 代或 10 年——以较长者为准——最长不超过 100 年;MI 表示 成熟个体):

A:人口规模减少

  • 减少的速度是在 10 年的跨度内或该物种的三个不同世代中测量的。
  • 还必须知道这种下降的原因。
  • 如果人口减少的原因不再发生并且可以逆转,则人口需要减少至少 90%
  • 如果不是,那么人口至少需要减少 80%

B:跨地理范围的减少

  • 这种减少必须发生在小于 100 平方公里或占用面积小于 10 平方公里。
  • 严重的栖息地破碎化或只存在于一个地方
  • 发生范围、占用面积、栖息地面积/范围/质量、地点/亚群数量或 MI 数量下降。
  • 发生范围、占据面积、位置/亚群数量或 MI 数量的极端波动。

C:人口下降

  • 人口必须下降到 250 MI 以下并且:
  • 比 3G/10Y 下降 25%
  • 极端波动,或单个亚群的 MI 超过 90%,或任何一个亚群的 MI 不超过 50。

D:人口规模减少

  • 种群数量必须减少到 50 MI 以下。

E:灭绝的概率

  • 必须有至少 50% 的概率在超过 3G/10Y 内在野外灭绝

原因

编辑

当前的灭绝危机正在见证以比自然灭绝速度更快的速度发生的灭绝速度。 它主要归功于人类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影响。 这与可能对物种造成压力或导致动物种群灭绝的自然力量一起发生。

目前物种灭绝的xxx原因是导致栖息地丧失的人类相互作用。 物种依赖栖息地获取生存所需的资源。 如果栖息地被破坏,种群数量将会下降。

极危物种

导致栖息地丧失的活动包括污染、城市化和农业。 植物和动物濒临灭绝的另一个原因是入侵物种的引入。 入侵物种入侵并开发新的栖息地以获取其自然资源,作为与本地生物竞争的一种方法,最终接管了栖息地。 这可能导致本地物种灭绝或使它们濒临灭绝,最终也会导致灭绝。 植物和动物也可能因疾病而灭绝。 将疾病引入新的栖息地可能导致它在本地物种中传播。 由于对疾病不熟悉或抵抗力低,本地物种可能会灭绝。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28196/

(5)
词条目录
  1. 极危物种
  2. 标准
  3. 原因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