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编辑导向砖(也称为 tenji 块、截顶圆顶、可检测警告、触觉瓷砖、触觉地面指示器、触觉行走表面指示器或可检测警告表面)是楼梯和火车站平台上的纹理地面指示器系统,以协助视力受损的行人。
触觉警告提供截短的圆顶、圆锥体或条形的独特表面图案,可通过长手杖或脚下检测到,用于提醒视力受损的人接近街道和危险的表面或坡度变化。 对于在建筑物内安装辅助设备是否会导致绊倒危险,设计和用户社区之间存在分歧。
日本首先在人行横道和其他危险道路情况下采用了触觉铺路系统; 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在 1990 年代初期采用了该标准。 加拿大在 1990 年代首先开始将它们纳入交通,然后在 2000 年代初期将它们添加到建筑环境的其他方面。
历史
编辑导盲砖最早是在 1965 年由 Seiichi Miyake 受盲文启发而开发的。 铺路于 1967 年首次在日本冈山的一条街道上引入。它的使用逐渐传遍日本,然后传遍世界。 导盲砖广泛应用于地铁站和人行道。
今天,黄色触觉铺路在日本无处不在。 出于美观原因,例如在酒店门前,铺装的颜色可能不标准,以匹配人行道或石材地板的颜色。 有时,铺路轮廓由钢条和圆点制成。
触觉瓷砖在被日本国家铁路公司(后称为日本铁路)采用后迅速传播开来。 1985年,该系统正式命名为视力障碍者危险指南(视覚障碍危害者诱导器)。 它的现代形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块体表面有小而圆的凸块,通过鞋底可以感觉到(称为警告块),第二种是定向辅助,细长的凸块被 安装在表面上(称为定向块)。
然而,许多类型已经作为实验制造和安装。 这导致视力受损者和老年人都可能感到困惑的情况。 通常瓷砖的颜色用于检查正确的方向。 如果颜色不是通常的颜色,则可能会造成混淆。 这导致了整个日本系统的标准化。
现在,触觉瓷砖的使用正在全世界蔓延。 韩国首尔的地铁站和人行道上安装了许多触觉瓷砖。 在首尔安装比在日本更具挑战性,因为首尔的各种人行道表面并不平坦,所以有很多地方没有清楚地传达一块触觉瓷砖的含义。
2000 年悉尼奥运会的每个设施都采用了触觉瓷砖,并且在澳大利亚的公共交通设施中无处不在。 这种趋势在英国、美国和全世界也很明显。
触觉模式
编辑警告块触觉
起泡触觉
这些用于人行横道。 水泡表面的目的是向有视力障碍的人提供警告,否则他们会发现,在高度变化不大于 25 毫米的情况下,很难区分人行道的终点和行车道的起点。 因此,在人行道与行车道齐平的行人过路点,该表面对于这群道路使用者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安全功能,以使轮椅使用者能够畅通无阻地过马路。 泡罩触觉表面的轮廓由一排排呈方形的平顶泡罩组成。
胶印吸塑触觉
偏移吸塑触觉也称为站台边缘(街道外)警告表面。 该表面的目的是警告视力受损的人注意所有非街道铁路站台的边缘。 偏移泡罩触觉表面由平顶圆顶(泡罩)组成,从一个圆顶的中心到下一个圆顶的间距为 66.5 毫米。
导向砖单元可以用任何合适的铺路材料制造,也可以是与周围区域形成良好对比的任何颜色,以帮助视力不佳的人。 当前的指南建议将偏置泡罩触觉表面用于所有路外铁路平台,包括:
- 重轨站台
- 路外轻轨 (LRT) 平台
- 地下平台
它不应用于街道 (LRT) 平台。
菱形触觉
菱形触觉也称为平台边缘(街道)警告表面。 平台边缘(街道)警告表面的目的是警告视力受损的人他们正在接近街道轻型快速交通 (LRT) 平台的边缘。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4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