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菊

编辑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小红菊(学名:Dendranthemachanetii,又名ChrysanthemumchanetiiH.Lév.)为菊科菊属的植物。分布在俄罗斯、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河北、陕西、黑龙江、辽宁、甘肃、吉林、内蒙古、山东、山西、青海等地,生长于海拔650米至3,500米的地区,见于灌丛、山坡林缘、草原或河滩与沟边,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全部总苞片草质,边缘白色、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膜质。 多年生草本...

小红菊学名:Dendranthema chanetii,又名Chrysanthemum chanetii H. Lév.)为菊科菊属植物。分布在俄罗斯、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河北、陕西、黑龙江辽宁、甘肃、吉林、内蒙古、山东、山西、青海等地,生长于海拔650米至3,500米的地区,见于灌丛、山坡林缘、草原或河滩与沟边,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全部总苞片草质,边缘白色、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膜质。

小红菊的形态特征

编辑

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有地下匍匐根状茎。茎直立或基部弯曲,自基部或中部分枝,但通常仅在茎顶有伞房状花序分枝。全部茎枝有稀疏的毛,茎顶及接头状花序处的毛稍多,少有几无毛的。中部茎叶肾形、半圆形、近圆形或宽卵形,长2-5厘米,宽略等于长,通常3-5掌状或掌式羽状浅裂或半裂,少有深裂的;侧裂片椭圆形,宽(0.5)1-1.5厘米,顶裂片较大,全部裂片边缘钝齿、尖齿或芒状尖齿。根生叶及下部茎叶与茎中部叶同形,但较小;上部茎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接花序下部的叶长椭圆形或宽线形,羽裂、齿裂或不裂。全部中下部茎叶基部稍心形或截形,有长3-5厘米的叶柄,两面几同形,有稀疏的柔毛至无毛。头状花序直径2.5-5厘米,少数(约3个)至多数(约12个)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伞房花序,少有头状花序单生茎端的。总苞碟形,直径8-15毫米;总苞片4-5层。外层宽线形,长5-9毫米,仅顶端膜质或膜质圆形扩大,边缘繸[suì]状撕裂,外面有稀疏的长柔毛。中内层渐短,宽倒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至线状长椭圆形。全部苞片边缘白色或褐色膜质。舌状花白色、粉红色或紫色,舌片长1.2-2.2厘米,顶端2-3齿裂。瘦果长2毫米,顶端斜截,下部收窄,4-6条脉棱。花果期7-10月。


生长分布

编辑

小红菊生于草原、山坡林缘、灌丛及河滩与沟边。小红菊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东部)。俄罗斯、朝鲜也有分布。

栽培技术

编辑

1.选地施肥:以选用肥沃的沙壤土为好。播种前或移栽前,施足基肥,精细整地。2.繁殖方法:菊花脑以扦[qiān]插繁殖为好,其方法是:在5--6月份,选取长约5--6cm的嫩梢,摘去茎部2--3叶,把嫩梢扦插于苗床,深度为嫩梢长度的1/2。插后保持土壤湿润,喷施新高脂膜,减少水分蒸发,防病菌侵染,并用遮阳网遮荫,半个月左右成活。3.田间管理:定植时结合浇定根水施一次稀薄人畜粪,每667平方米约1500kg,以利成活。每采收一次结合浇水追肥一次,每667平方米每次追施腐熟人畜粪2000kg左右。如果实行多年生栽培,在地上部茎叶完全干枯后,于冻前割去茎秆,重施一次过冬肥,培土5cm左右,有利于安全越冬和早春萌发。施肥配合使用光合营养膜肥(光肥),提升光合作用产能营养物质和叶绿素高级环保型植物增肥、增产、增色、叶片肥厚、干茎强壮的复合药膜。可助力植物吸收大量光肥、光能、光照、兼容常规肥料、养料供给植物生长发育至极限。一次施用全年受益。其次做好中耕除草,还应注意病虫害防治,菊花脑很少发生病虫害,但要经常使用植物细胞免疫因子,提升植物抗逆性,可使病毒DNA断裂凋亡。强大免疫功能,诱生干扰素和活性细胞介素,抑制残余病毒复制,促进植物正能量生态生长。以寄主植物抗病机理及利用病菌毒性变异原理,控制植物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繁衍。4.留种:留种用的菊花脑植株,夏季过后不要采收,任其自然生长,并适当追施磷肥和钾肥,以利开花结籽。12月种子成熟后,剪下花头,晾干,搓出种子,采种后的老茬留在田里,翌年3月又可采收嫩梢上市。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587414/

(5)
词条目录
  1. 小红菊的形态特征
  2. 生长分布
  3. 栽培技术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