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哲

长期建档 锁定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简介 张金哲   张金哲(1920.9.25-)小儿外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市人。1946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小儿外科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小儿外科界享有很高的声望。首先发现了当时死亡率最高的新生儿皮下感染,并命名为“婴儿皮下坏疽”,使该病得到有效控制。  50-80年代在以创伤、感染、急腹症为主的小儿外科急症的诊断、治疗,及肛肠外科与胆...

  简介

张金哲

  

张金哲 (1920.9.25-)小儿外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市人。1946年毕业于上海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小儿外科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小儿外科界享有很高的声望。首先发现了当时死亡率最高的新生儿皮下感染,并命名为“婴儿皮下坏疽”,使该病得到有效控制。

  50-80年代在以创伤、感染、急腹症为主的小儿外科急症的诊断、治疗,及肛肠外科与胆道外科方面手术设计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和贡献,为中国小儿外科迅速发展并在国际上享有特殊地位起了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医学实践与研究、医学创新、医学教育、小儿外科学会与专业、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国际小儿外科最高项“丹尼斯·布朗”金获得者,该为国际小儿外科界最高成就; 2002年获“2002年印度小儿外科甘地金”。发表论文150篇,著书20余部。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头衔

(图)张金哲

  首都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外科主任医师、教授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英国皇家外科学院荣誉院士

  国际小儿外科最高项“丹尼斯布朗”金获得者

  80年代以来历任中华小儿外科学会主委,名誉主委

  中华小儿外科副主编、顾问

  太平洋小儿外科学会荣誉会员(曾任地区)

  亚洲儿外科学会终身会员(曾任执行理事十年),英国皇家小儿外科学会会员

  罗马尼亚科技学会荣誉会员

  任美国小儿外科及国际小儿外科编辑顾问

  曾为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市及卫生部劳动模范

  市文明章获得者,被授予灵山杯一等

   人物经历

(图)张金哲

  张金哲教授是中国小儿外科学资深专家。1946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曾先后任医科大学助教、、副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金哲教授于1920年9月25日出生于天津市宁河县(籍贯地)。几乎在兵乱中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xxx中,地完成了小学到大学的学习,使他从小立下了刻苦学习以身报国的志愿,特别是从医之后,遇到中国著名现代儿科奠基人诸福棠教授及胸心外科奠基人吴英皑教授,学到正直与严谨治学之道,并以他的勤奋和创造开始了和国家的发展有相同命运的医生道。

  

1938年他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医预系,1941年考入北平协和医学院。后辗转于上海大学和上海医学院,1946年毕业。1947年任大学附属医院外科住院医师及总住院医师。1949年解放后留用,历任外科主治医师、助教、、副教授。1955年受著名儿科专家诸福棠教授之邀,调入新建儿童医院。历任外科主任、副院长,及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教授。1986以后至今,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外科特级专家、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1997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0年张金哲教授首先在国内北大医院创建了小儿外科,成为中国小儿外科三个创始人中最早、声望最高的一个。

  50年代他和麻醉专家谢荣教授合作xxx肌肉注射喷妥钠基础麻醉方法,从而为中国小儿外科的推广打下了基础。1955年起他就任新建的儿童医院外科主任。创建和完善了全国xxx的小儿外科中心,培养了一批高级小儿外科医疗、麻醉、科研、护理专家。50-60年代他致力于以创伤、感染、急腹症为主的小儿外科急症,在诊断与治疗方面有很多适合中国当时国情的创造,提高疗效,使平均病死率低于当时国际报道。80年代以后他对小儿肛肠外科与胆道外科手术设计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他从医50多年,为万名以上患儿操刀手术。张金哲教授热心教育、园丁育人,桃李满天下,早在1958年受卫生部委托创办中国小儿外科医师培训班。他为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近千名本科生讲授小儿外科学,亲自指导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生17人。 张金哲教授十分重视学会和专业工作,曾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委员及秘书,中华外科常务编委。1980年成立小儿外科学组他首任组长,1986年成立小儿外科学会后为首任主任委员及中华小儿外科副主编。现为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名誉主委,中华小儿外科顾问。从50年xxx始他即热心医学科普,为市及全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并多次任理事及委员。1964-1986年任中华医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委,出版书刊、小品约百十种。1991年全国科协授予张金哲教授“突出贡献科普工作者”称号。

  

建国以来他多次组织国内外大型学术活动,多次参加国际学术活动。为美国小儿外科及国际小儿外科海外顾问、太平洋地区小儿外科学会及亚洲小儿外科学会终身会员、罗马尼亚医学会荣誉会员,1986-1998年连任亚洲小儿外科学会理事。他因此成为中国及国际小儿外科界联系的中心人物。2000年他获英国皇家学会“Denis Brown金”,该被国际小儿外科界视为“诺贝尔”,全世界迄今共33人获此殊荣,均为著名国际小儿外科大师,在中国他是xxx获者。正是由于他和老一辈儿外科开括者的努力及同道的艰苦奋斗,才使得中国小儿外科的工作成绩被中国科学界和国际小儿外科界的认可与褒。

  

1951、1952年他参加抗美援朝各立大功一次,1958年加入中国,同年获卫生部技术先锋金,1989年被评为市劳模,1991年被评为卫生部劳模。1993获市文明章,1999因讲医德获市“灵山”一等金。为第7、8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金哲教授向来平易近人,助人为乐,团结同道,提携后辈,成为小儿外科界的楷模。他业余爱好广泛,参与多种文娱体育活动。他把自已的稿费和科研金地贡献给了医院外科。张金哲教授虽已年逾80,仍在一线工作,照常看门诊、作手术、查病房、科研、教学、带研究生。

   个人发明

  在张金哲教授家里有个手工作坊,它是由书桌前的一把扶手椅的。扶手上装有小台,后面墙上挂满钳工、木工、电工用具。从20世纪50年代张金哲教授在中国xxx小儿外科,到80年代建立全国xxx的小儿外科中心,他亲自动手创造和改良了许多适合于小儿疾病诊断和手术的器械,先后有50多项发明在这个小作坊诞生。这其中就包括被一些国际同道的用于巨结肠手术治疗的“张氏钳”,使无手术避免开腹的“张氏膜”,胆道再造手术防返流的“张氏瓣”等的原始用具模型。

  

张金哲教授就拥有一双巧手。手术中遇到器械不顺手,他就要拿回来修整一番,如果没有现成的器械,就自己去琢磨,边制作边改进。很多发明透出他的灵活机巧,例如治疗巨结肠所用的环钳,它的雏形竟是平常用的锁抽屉或门用的扣吊,两个扣吊的主页挖空中间部分,加上旋转螺钉即成。后来改进为现在临床上使用的不锈环钳。50年代,张金哲教授就获得过卫生部颁发的“技术先锋”章,而这种动手习惯即使在期间他作为“权威”被发配去扫厕所时仍保持下来,他多种清洁工具,修改厕所的门,到现在他夫人都喜欢用他绑的拖把,小孙子玩具坏了也要找他来修。

  

张金哲教授的“巧”来自于他的“勤”。“勤”不仅贯穿他的工作作风,而且融入他的诊治思维及方法之中。例如婴幼儿急腹症诊断,许多医生都对孩子哭无法触摸腹部感到束手无策,他却总结出对比法、三层检查、从母亲身后触摸腹部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他还摸索出一套临床急救的简便方法:小儿呼吸停止了,按正规抢救方法必须有喉镜等抢救设备才能进行气管插管,但抢救现场往往没有现成的设备,张教授的绝招是用手指压舌,准确无误地将管子插入小儿细嫩的气管。小儿心脏停止跳动,心脏按摩是最有效的抢救措施,但小儿特别是婴儿的心脏小,肋骨脆嫩,一般按摩手法无法奏效。张金哲教授在剑突下切一小口,一只手指摸到心脏后,另一只手指在胸壁外,两只手指进行按摩。

  张金哲教授凭自己的勤奋努力,创建了多种简便易行的方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儿外科道,并为国际学术界承认。这些诊疗方法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欢迎,现在国家在到贫困地区执行援助任务时,还常常采用张金哲教授发明的这些方法。2000年,英国皇家小儿外科学会将素有小儿外科界“诺贝尔”之称的丹尼斯·布朗金质章授予张金哲教授,大会更是用“小儿外科界的纳尔逊·曼德拉”来称赞他在困境中的。

   职业品德

  张金哲教授常说:“好的儿科大夫必然是热爱孩子的大夫。”他不仅从治疗方面为患儿着想,而且从预后、经济承受能力方面为患儿着想。他认为如能用最简便的方法、最便宜的药治好孩子的病,那才是好样的大夫。

  张教授平素看病,白大褂上衣口袋里总装着很多打印好的小便条,每张便条上清楚地写着一种病的症状、治疗要点、注意事项,肠痉挛性腹痛、婴儿肛周血管扩张、女婴肛瘘、脑瘫……共有几十种。他说让家长了解疾病知识,掌握护理要点,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就写了这些便条,便于患儿家长掌握。

  小儿外科有个“小金库”,那是张金哲教授和其他教授们用论文稿费、书稿稿费和科研金聚积而成的,这些钱都用来救助那些家境贫困的小患者了。一位患“一穴肛”的家境贫寒女孩,共做大小手术10余次,住院费和手术费多次从“小金库”支出。 张金哲教授把钱看得很轻。行医50余年,他过一次红包。他28年如一日到天津儿童医院义务出诊、、手术、讲课,没拿过一分钱。他经常被学生们请去帮助开展工作,看着下了手术台一口水都不喝的老师,学生于心不忍,提出按劳取酬。张金哲教授却说自己支持的是儿童外科事业,要讲钱,谁也请不动他。对钱,张教授有自己的看法。他在自传体的<院士>中用四句话表明自己的修身之道:一生努力,两袖清风,三餐饱暖,四邻宽容。

  张金哲教授医德。然而,面对新形势下的医患关系,他对医德的内涵有进一步的思考。他说,一个医生微笑服务、礼貌待人,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是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的基本素质,如果医院的院长现在还把这专门提出来,要求就太低了。医德应是更深层的内容。 张金哲教授常对学生们说,做医生的xxx的医德就是尽心尽力把病人的病治好。医生不管水平多高,也要牢记自己永远是个服务者,可现在有的大夫给病人看病像审小偷似的,所以他认为必须要取消、铁饭碗,让医生重新进入到职业的行列。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547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