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

编辑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以色列,(希伯来语:מְדִינַתיִשְׂרָאֵל希伯来语中意为“与神角力者”阿拉伯语:دَوْلَةْإِسْرَائِيل‎),名字来源根据《圣经》犹太人祖先雅各和天使角力并取胜,上帝给雅各改名为以色列,或者大家会问明明是和天使角力为什么会被称为“与神角力者呢?因为古代天使常常与神互用。 1933年在第18届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上,沃尔夫森所设计的那面旗帜便正式被确定为该组织的旗帜。这...

以色列国家简介

编辑

以色列,(希伯来语:מְדִינַתיִשְׂרָאֵל希伯来语中意为“与神角力者”阿拉伯语:دَوْلَةْإِسْرَائِيل‎),名字来源根据《圣经》犹太人祖先雅各和天使角力并取胜,上帝给雅各改名为以色列,或者大家会问明明是和天使角力为什么会被称为“与神角力者呢?因为古代天使常常与神互用。

国旗

编辑

1933年在第18届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上,沃尔夫森所设计的那面旗帜便正式被确定为该组织的旗帜。这面犹太组织的旗帜产生后,立即为广大犹太人群众所接受,一直引导他们为实现新的生活,建立自己的国家而进行斗争。他们不管在什么地方,或何种场景都常使用过这面旗帜。1948年以色列国建立后,就在当年的10月28日,以色列临时国务委员会会议正式决定它为以色列国国旗。同时对它的规格也作出了统一规定:长为220厘米,宽为160厘米;白底色,上下各有一条宽25厘米的蓝色条子,该蓝条各距上下边沿为15厘米;两根蓝条中间的白底上有一个“大卫盾”;“大卫盾”由6根长5.5厘米的蓝色线条组成两上等边三角形;“大卫盾”在旗帜中与四方边沿等距。

以色列

象征意义

大卫星(即六芒星,又名大卫之盾、所罗门封印、犹太星),是犹太教和犹太文化标志。以色列建国后将大卫星放在以色列国旗上,因此大卫星也成为了以色列的象征。

以色列历史

编辑

1354年波希米亚国王查理四世为布拉格的犹太人制定了一面红色的旗帜,上面有大卫盾作为图案。

15世纪时犹太人被匈牙利国王召见时的红旗上有两个金色的五角星。因此五角星过去可能也是犹太人常用的标志。一本1073年的手稿上就已经有五角星了。

1460年布达佩斯的犹太人从匈牙利国王获得了一面红旗,上面有两个大卫星和两颗星。

1512年在布拉格印刷的xxx部犹太祈祷书的封面上有一颗很大的大卫星。

1592年在布拉格的犹太人被允许建立一面自己的旗帜,上面有一颗大卫星。

1648年为了表彰他们保护布拉格抵御瑞典人的功绩布拉格的犹太人再次被允许建造一面旗帜:红底上有一颗黄色的大卫星,其中心是一颗瑞典星。

犹太传说将大卫星与所罗门王的印联系到一起。传说所罗门王有一个戒指可以使他指挥魔鬼和幽灵。另一个传说说这个标记与大卫王的盾有关。传说大卫王有一面保护他的盾。法国大xxx后随着犹太人的解放他们选择大卫星作为自己的代表,就如十字是基督教的代表一样。今天大卫星被放在以色列的国旗上。大卫星的形状是一颗六角星。在其它信仰中有类似的标志。在这些信仰中六角星的使用有可能比犹太人的使用还要早。今天在犹太文化尤其在神秘学中它被使用。在占星术中大卫星也是一个重要的符号。还有人认为它是象征大卫王诞生的星。一些正统犹太教人士反对使用六角星因为这个符号与“魔力”和神秘学有联系。虽然如此大卫星依然是犹太传说和卡巴拉学派最重要的符号。一些非常保守的犹太学派反对使用大卫星因为它与犹太复国主义有联系。虽然如此,在全世界大多数礼拜堂的正面门上最显眼的地方今天有一颗大卫星。在欧洲近两百年来大卫星经常被用来放在犹太墓碑上。它早已成为犹太人xxx的标志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以色列国徽

编辑

为长方形盾徽。蓝色盾面上有一个七杈烛台,据记载此烛台为耶路撒冷圣殿中点燃祭坛的物件。烛台两旁饰以橄榄枝,象征犹太人对和平的渴望。烛台下方用希伯莱文写着“以色列国”。

国歌

编辑

《希望之歌》

独立日

编辑

约公历5月。以色列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独立。以色列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采用公历,但是民族节日均采用犹太历。因此,每年的独立日不一定是公历的5月14日。

历史沿革

编辑

以色列历史悠久,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莱人。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从埃及迁居到巴勒斯坦,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

以色列最初是指一个民族而非地名,可查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公元前1211年。在过去三千年的历史中,犹太人视以色列地为自己的民族和精神生活的核心,称之为“圣地”或“应许之地”。以色列在犹太教中具有特别的含义,包括圣殿遗迹和相关的宗教礼仪,都是现代犹太教传统的重要基础。从公元前1200年开始,一系列的犹太人王朝在这一地区存在了超过一千余年。

经历过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拜占庭等古国的统治,犹太人在这一地区逐渐衰落并遭驱逐。尤其是在公元132年的一次大规模xxx遭到镇压后,罗马帝国将犹太人驱逐出这一地区,将地名改为“叙利亚-巴勒斯坦”,企图抹灭犹太人千年来与这片土地相连的痕迹。虽然如此,仍有小部分犹太人一直留在巴勒斯坦,但主要的犹太人口从以色列南部移至了北部。犹太教最重要的两本经籍《密西拿》和《塔木德》经也是在这段时期写成。公元638年,穆斯林从拜占庭帝国夺取了该地区的控制权,之后数个穆斯林国家统治过这个地区;包括了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花剌子模和蒙古,在1260年至1516年间由马木鲁克统治,接着在1517年成为奥斯曼帝国一个省份。

锡安主义和犹太人回归

数个世纪以来,许许多多流亡海外的犹太人一直试图返回以色列。18世纪便有数波小型的回归潮,从数百到上千人不等。在1878年,佩塔提克瓦出现了xxx个大型的犹太人农场殖民区。xxx次大规模的回归浪潮则始于1881年,散居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为了逃避xxx,开始回流到巴勒斯坦,即古犹太国之地。犹太人从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并且定居。随着犹太居民的增多,他们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

1896年,维也纳记者和剧作家西奥多·赫茨尔发起锡安主义运动(又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全世界犹太人回归故土,恢复本民族的生活方式。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他召集了xxx届“世界锡安主义大会”,大会决议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成立,帮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锡安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了第二次回归浪潮(1904-1914年),约有四万名犹太人返回定居。1917年,英国外长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并将尽xxx努力促其实现”。1920年,国际联盟委托英国管辖巴勒斯坦。1922年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现约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为犹太居民区。

xxx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掀起了第三和第四次回归浪潮。对此英国在1939年颁布了一份白皮书,限制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至75,000人,并且限制犹太人购买土地。这份白皮书被许多犹太人和锡安主义者视为是对犹太人的背叛,并且认为那违背了贝尔福宣言。阿拉伯人也并没有就此平息,他们希望完全停止犹太人的移民。

1933年,纳粹在德国执政,掀起第五次犹太人回归浪潮。1940年,犹太人已占当地居民总数的30%。后来在欧洲发生的犹太人大屠杀,进一步推动了犹太人回归。1944至1948年之间,愈20万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0万犹太居民。

复国

1947年,鉴于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暴力冲突不断升级,和平努力受到挫败,英国政府决定从巴勒斯坦托管地脱身。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自从19世纪末以来一直稳定增长,受到二战中的犹太人大屠杀影响,犹太人复国的理念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联合国成立了“巴勒斯坦专门委员会”,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33国赞成(包括美国和苏联),13国反对,10国弃权,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两个国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冲突。

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的托管期结束前一天的子夜,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在1949年1月25日全国选举中,有85%的合格选民参加了投票,接着有120个议席的xxx届议会开会。两位曾领导以色列建成国家的人成为该国的领袖,犹太人代办处xxx大卫·本-古里安当选首任总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xxx哈伊姆·魏兹曼由议会选为首任总统。1949年5月11日,以色列取得联合国的席位,成为第59个会员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1948年独立xxx

在以色列建国之后,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战,开始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xxx。北边的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军队都在接近边界的地方被阻挡下来,来自东方的约旦军队则攻下耶路撒冷的东部,并且对城市的西部展开攻击。不过,犹太人的民兵部队成功的阻挡了约旦军队,而地下的国民军组织部队(Irgun)也阻止了来自南方的埃及军队。从6月开始,联合国宣布了一个月的停火令,在这段期间里以色列国防军正式成立。在数个月的战斗后,双方在1949年达成一则停火协议并划清暂时的边界,这条边界线被称为“绿线”(Green Line)。以色列在约旦河的西方获得了额外的23.5%的管辖领域,约旦则占有以色列南部一块山地区域和撒马里亚,后来那里被称为西岸地区。埃及在沿海地区占有一小块的土地,后来被称为加沙地带。

50年代和60年代

在1954年至1955年间,担任以色列总理的摩西·夏里特(Moshe Sharett)试图轰炸埃及未遂而爆发丑闻,造成以色列在政治上蒙羞。埃及在1956年国有化了苏伊士运河,英国和法国对此相当不满。以色列在遭到一连串阿拉伯地下民兵部队的袭击后,秘密的与英法两国结盟,并且对埃及宣战。在苏伊士运河危机后,三个国家遭到联合国的谴责,以色列被迫从西奈半岛撤军。

在1955年,大卫·本-古理安再次成为以色列总理,并且一直任职到1963年才辞职。在古理安辞职后,列维·艾希科尔(Levi Eshkol)继任了总理。

在1961年,纳粹的xxx犯、也是欧洲犹太人大屠杀主谋之一的阿道夫·艾希曼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遭到以色列的摩萨德(Mossad)情报局干员xxx,并且被送回以色列接受审判。艾希曼成为以色列历史上xxx一个遭到法庭判决死刑的罪犯。

在政治舞台上,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在1967年5月再次紧绷。叙利亚、约旦、和埃及透露了开战的意图,埃及并且驱逐了在加沙地带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埃及违反了之前立定的条约、并且封锁了以色列战略要地的堤蓝海峡,接着又在以色列边界部署大量的战车和战机,以色列于是以埃及挑衅为由在6月5日对埃及展开先发制人的攻势。在这场六日xxx中,以色列击败了所有阿拉伯邻国的军队,并且在空军战场上获得完全的胜利。以色列一口气夺下了整个西岸地区、加沙地带、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1949年划定的绿线则变成以色列管辖国内领土和占领区域的行政分界线。后来在签订一则和平协议后,以色列将西奈半岛还给了埃及。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在xxx中以色列空军误炸了一艘美军的情报船自由号(USS Liberty),造成34名美军死亡。美国和以色列的调查总结认为这场意外是因为自由号的辨识困难而造成的误击事件。

在1969年,以色列的xxx名女性总理梅尔夫人当选。

70年代

1968年至1972年这段期间被称为消耗xxx(War of Attrition),以色列和叙利亚、埃及间的边界频繁爆发许多小规模的冲突。

在1973年10月6日,正值犹太人传统的赎罪日那天,埃及和叙利亚对以色列发起了突袭攻势。尽管阿拉伯国家在xxx初期成功打击了准备不足的以色列军队,埃及和叙利亚最终仍被以色列击退。战后的几年局势变的较为平静,以色列和埃及终于得以达成和平协议。

在1974年,伊扎克·拉宾继承梅尔夫人成为第五任总理。1977年的国会选举成为以色列政治历史上的主要转折点,从1948年来一直支配以色列政坛的工党联盟(המערך)遭到梅纳赫姆·贝京领导的联合党击败,这次选举在以色列还被称为是一场“xxx”。

接着,在当年的11月,埃及的总统萨达特xxx的拜访了以色列,在以色列国会进行演讲,这是以色列建国以来xxx次获得阿拉国国家的承认。以色列军队的后备军官也组成和平运动以支持这次谈和。在萨达特拜访之后,两国间进行的和平谈判最后签下了大卫营和约。在1979年3月,贝京和沙达特在美国华盛顿特区达成以色列-埃及和平条约。随着条约的签订,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军,并且撤离了自从1970年xxx始在那里建立的移民区。以色列也同意依据1949年划定的绿线让巴勒斯坦获得自治权

80年代

在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轰炸了伊拉克在奥西拉克(Osirak)建立的核子反应炉,阻止了伊拉克制造核武器的企图,这次任务又被称为巴比伦行动

在1982年,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了一场攻势,卷入自从1975年以来一直进行的黎巴嫩xxx。以色列的开战理由为保护以色列在北方的殖民区,在建立了四十公里的障碍区后,以色列国防军继续前进,甚至攻下了首都贝鲁特。以色列军队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逐出了黎巴嫩,迫使巴解转移基地至突尼斯。由于无法承担xxx带来的压力,总理贝京在1983年辞职,由伊扎克·沙米尔(Yitzhak Shamir)继任。以色列最后在1986年撤出了大部分在黎巴嫩的军队,边界的缓冲地带则一直被维持,直到2000年以色列进行单方面的撤军。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90年代

在波斯湾xxx中,虽然以色列不是反伊拉克的联盟国之一、也没有实际参与伊拉克战事,以色列仍遭到39枚飞毛腿导弹击中。导弹并没有直接杀害任何以色列的公民,倒是有一些人因为不正确使用预备的防毒面具而死亡,除此之外一名以色列人遭到爱国者导弹碎片击中而丧命。在战事中,以色列也向在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提供防毒面具,以免他们遭伊拉克的生化武器攻击。

在选举之后,伊扎克·拉宾成为了总理。在选举中工党曾经承诺将会大为改善以色列的国内治安和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到了1993年底,以色列政府抛弃了1991年的马德里协议框架,改与巴解签订奥斯陆协议(Oslo Accords)。在1994年,约旦成为继埃及之后第二个承诺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的阿拉伯国家。

2000年后

在一场总理的特别选举后,艾里尔·沙龙在2001年3月成为了新的总理,稍后又在2003年的选举中当选了连任。沙龙开始从加沙地带进行单边的撤军,这次撤军在2005年8月至9月间实行完成。

以色列也在西岸地区建立了围墙,建立长达681公里的围墙,接近围墙的缓冲地区也连带的减少了9.5%的西岸地区面积。围墙的建立遭致了国际间的许多批评,也遭到一些以色列极左派的批评,不过,围墙的确有效的减少了对以色列平民的攻击事件。

在艾里尔·沙龙严重中风之后,总理权力转移给了艾胡德·奥尔默特。在2006年4月14日,在前进党赢得了大选后,奥尔默特当选为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的前进党也在2006年的2006年的选举中赢得了多数派席位。

2006年6月13日爆发的以黎冲突发生在以色列北部和黎巴嫩地区,主要是介于真主党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冲突始于真主党之前在一次跨越边界的恐怖袭击行动中杀害了八名以色列士兵并且俘虏其他两名,以色列认为黎巴嫩政府必须对这次攻击负起责任,因此从海上和空中对黎巴嫩展开轰炸,并且进军黎巴嫩南部。真主党继续使用火箭攻击以色列北部,并且以xxx队的打带跑战术袭击以色列军队。最后以色列在2006年8月14日达成一则停火令。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

以色列是一个位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的国家,位于地中海的东南方向。以色列位亚洲西部,是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沿海为狭长平原,东部有山地和高原。以色列北靠黎巴嫩、东濒叙利亚和约旦、西南边则是埃及。以色列西边有着与地中海相连的海岸线、在南边则有埃拉特的海湾(又被称为亚喀巴湾)。

面积

以色列全国总面积为2.5万平方公里,其中内盖夫地区占一半以上面积,达到1.2万平方公里以上,以色列与埃及边界长达220公里,与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区有51公里的边界。为加沙地带和约旦河部分地区。1947年,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前面积为27090平方千米,1948~1973年间,以色列在四次阿以xxx中占领了大片阿拉伯国家领土,80年代以后陆续部分撤出。现实际管辖面积为25740平方千米,包括戈兰高地、约旦河部分地区。

气候

以色列属于夏季干热的地中海型气候,从海拔2810米的黑门山,一直到降至水平线以下392米的地球最低处──死海,气候区域性明显,状况各不相同。海岸平原夏季湿热,冬季略冷有雨,在山丘区域偶有小雪。在约旦山谷区域夏季干燥炎热,南方区域则属半干燥型气候,白天暖热,夜晚凉爽。

以色列是有着地中海型气候,特征为漫长而又炎热、少雨的夏季,以及相对较为短暂而又凉爽、多雨的冬季。以色列的气候是由邻近的亚热带撒哈拉和阿拉伯沙漠地带、与地中海东部沿岸的亚热带湿热气候所共同影响的,气候的状况在以色列国内各地也有相当差异,并且会因为各地高度、纬度、以及与地中海的距离而变化。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798/

(117)
词条目录
  1. 以色列国家简介
  2. 国旗
  3. 象征意义
  4. 以色列历史
  5. 以色列国徽
  6. 国歌
  7. 独立日
  8. 历史沿革
  9. 复国
  10. 1948年独立战争
  11. 50年代和60年代
  12. 70年代
  13. 80年代
  14. 90年代
  15. 2000年后
  16. 地理环境
  17. 位置
  18. 面积
  19. 气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