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496-547年正月初八),字贺六浑,祖籍在渤海郡蓨[tiáo]县,是东魏的权臣、北齐王朝的奠基人,是高树生的儿子,生前曾担任北魏及东魏的宰相、北朝的渤海王等职务,死后谥号为献武王,天保初年,追尊为献武帝,天统元年,改谥号为神武皇帝,庙号称高祖。
人物生平
编辑早期经历
高欢祖籍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东)人,其六世祖高隐曾为晋朝的太守,祖父高谧在魏做官做到侍御史的职位,后来因为犯法,被贬到了怀朔镇。而高欢的父亲高树生本人不善经营家业,导致家世没落,高欢的母亲韩期姬在他出生后不久即去世,高树生将他交给高欢姐姐高娄斤和姐夫尉景抚养。由于从小生长在鲜卑军人聚集的边镇,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高欢逐渐被鲜卑化。 起先因为家世没落,高欢生活潦倒, 在娶了娄昭君后,高欢就此有了 的机会。靠着娄昭君带来的马匹, 高欢在镇里当上了队长,在这一时期,他为自己未来的仕途打下了部分人脉基础,还遇到了镇将段长,段长表达了自己对高欢的期许,在高欢掌权后,他追赠段长为司空,也对段长的儿子段宁加以重用。
初期升任历程
孝昌元年(525年),杜洛周反叛,高欢起先跟随他,后来因看不起洛周的作为跟同伙策划杀掉他,结果失败了只能选择逃走。由于被杜洛周的骑兵追杀,于是他投奔了葛荣,后来又逃到秀荣投奔尔朱荣,不久后被任命为亲信都督。此时朝中魏明帝派尔朱荣带兵向京城进发,想要制服郑俨、徐纥。但魏明帝崩逝,尔朱荣此时已经进入了京城,想要篡夺皇位。高欢运用铸像xxx为凶打消其念头。孝庄帝当皇帝后,高欢被封为铜鞮[dī],后来逐渐升任为第三镇人酋长。后任命高欢为晋州刺史,高欢在这个时候大肆获得财物,为后期的自身发展做了铺垫。公元530年,孝庄帝杀了尔朱荣,尔朱家族起兵讨伐孝庄帝,尔朱兆率兵从晋阳赶赴洛阳,进入洛阳后,打败了孝庄帝,尔朱兆带着孝庄帝向北离开,高欢得知孝庄帝的去向大为吃惊,向尔朱兆说明这样做是在败坏他在天下人心中的名声,不建议尔朱兆这样行事,但尔朱兆没有听从,杀掉了孝庄帝,尔朱兆立长广王为帝,改元建明,高欢被封为平阳郡公。
讨伐尔朱兆
孝庄帝永安三年(530年),步藩紧逼晋阳,尔朱兆请求高欢的帮忙,高欢故意拖延让尔朱兆陷入困境。步藩兵强马壮,尔朱兆大败逃跑。在步藩打败尔朱兆后,其兵力日益强盛,高欢为防止日后无法制服步藩,与尔朱兆共同灭了步藩。魏普泰元年二月(531年),高欢带兵驻扎在信都。为了替尔朱荣报仇,尔朱兆(尔朱荣侄子)与尔朱度律(尔朱荣堂弟)废掉元晔另立节闵帝,尔朱度律让皇帝封高欢为渤海王以拉拢控制高欢,高欢拒绝了,随后加封高欢为东道大行台,后来庞苍鹰投奔高欢,高欢先是任命庞苍鹰为行台郎,后来任命庞苍鹰安州刺史。此时高欢已与尔朱集团离心,想摆脱尔朱兆的控制,为了能够讨伐尔朱兆,高欢使用计谋推动众人谋反并拥立自己为统帅。六月庚子,高欢在信都举起了义旗,但尚未下定决心造反,后来李元忠和高乾平定殷州,将尔朱羽生的首级献给高欢,高欢此后下定决心造反,将李元忠任命为殷州刺史。八月,尔朱兆攻下殷州,李元忠投奔高欢。高欢门下的心腹官员孙腾向高欢提议,可另立新帝以鼓舞士气,十月壬寅,为了更加名正言顺,高欢拥戴元朗(后来的废帝)为皇帝,建元中兴。当时度律、仲远军队驻扎在阳平,尔朱兆前来与之汇合。高欢依窦泰计策,使用反间计,使度律、仲远不战而返,在广阿打败尔朱兆。十一月,高欢攻打邺城。永熙元年(532年)正月壬午,高欢顺利攻下邺城。废帝晋高欢为大丞相、柱国大将军、太师。打败尔朱集团后,高欢听从下属建议废黜了节闵帝(元恭)。此时因为元朗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因此高欢废黜了中兴主(元朗),另立孝武帝(元修),孝武帝授予高欢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世袭定州刺史,高欢辞去天柱大将军之位。七月壬寅,高欢带兵讨伐尔朱兆。太昌二年(533年)正月,尔朱兆上吊自尽,高欢厚葬了他,且善待他的妻儿。
后期经历及逝世
高欢消灭尔朱军阀集团以后,高欢并没有称帝,与此同时鲜卑拓跋贵族建构政治格局及显宗孝武皇帝代表洛阳魏廷后期京师汉族士族利益的汉族士族建构政治格局逐渐崩塌,高欢为首的代表军人利益的六镇军阀集团开始重建政治格局。天平元年(534年)正月壬辰,高欢讨伐并消灭了纥豆陵伊利。五月,魏帝下诏书讨伐句吴,六月秘密下诏给高欢,高欢多次表明自己的忠心。七月,北魏孝武帝(元修)在高欢率领的军事打击下,逃窜到西边的关中,在关中的第二年就被宇文泰刺杀了,高欢于534年另立孝静帝(元善见),从此北魏就分裂为两个对立政权,分别是由高欢把持的东魏及宇文泰把持西魏。天平二年(535年)正月,壬戌高欢大败刘蠡升,魏帝下诏任命高欢为相国。元象元年(538年)三月辛酉,高欢请求解除丞相职务并得到准允。兴和元年(539年)七月,魏帝晋高欢为相国,高欢拒绝了。兴和三年(541年),高欢派遣使者和蠕蠕交好。兴和四年(542年)五月,高欢向魏帝提出提拔有贤能的低位官员等建议。武定元年(543年)八月,魏帝下诏封高欢为相国。武定二年(544年)三月,高欢巡视冀、定二州,向皇帝提出免除拖欠的租税,救济贫困的人,赦免死罪以下的犯人等请求。四月高欢返回晋阳。武定三年(545年)正月丁未,高欢请求在并州建立晋阳官,以安排分配的人口。武定四年(546年)八月高欢向西魏征伐,九月围攻玉壁,苦攻玉壁五十多天没有成功,高欢在此时患病。武定五年(547年)正月初八,高欢去世,六月壬午,魏帝为其举行哀悼仪式,谥号称献武王,天保初年(550年)被追封为献武帝,陵墓叫義平,天统元年(565年),改谥号称神武皇帝,庙号称太祖。
相关人物
编辑人物思想
编辑从高欢的言行来看,他的思想深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招怀远夷”是高欢处理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而这一思想正是来自儒家思想。高欢深知上行下效的道理,非常重视子弟的学习教育,比如他引进名儒、敬重儒生和聘请教师进行子弟教育。高欢的老师卢景裕和李铉传授给他的也都是儒家文化,他对儒家学说的重视和推崇更是达到了顶峰,比如他对儒生非常尊重,把他们紧紧地笼络在自己的周围,吸引了一大批儒生聚集在晋阳,还对卢景裕等人都“待以殊礼”。
为政举措
编辑政治方面汾州山胡动乱与六镇河北之乱,引发的军事冲突与人口移动使得代北与纷州地区城邑荒芜,一部分移动人口集中至晋阳与平阳附近地区,高欢以六镇民众为基础驻扎在晋阳,形成了新的政治中心。在与尔朱荣的斗争结束后,高欢打败尔朱荣,成功占据晋阳,他把晋阳当作政治经济重心来建设,除北魏末政治混乱之后进入晋阳及其附近的北边人口,高欢还将许多人口迁移至晋阳周边,这为高欢提供了人力支持:这些人口可以起到巩固晋阳、为统治者生活服务、以及充作士兵。为了管控移民以及营建晋阳附近地区,高欢加强了对城邑的利用,不仅建设了许多作为侨州郡的城邑,还加强了城邑的建设,更是对晋阳城大兴土木。军事方面高欢利用六镇降户对尔朱氏的仇视和恐惧,借助同乡关系和反尔朱氏的政治理念,使六镇降户衷心拥护自己为其群体首领。散落在各地的六镇、代地豪帅、杨愔等门阀士族也纷纷投奔高欢,由此在冀州形成了一个以高欢为核心、六镇鲜卑为xxx主体、一些门阀士族参与的军事集团。北魏末年,原本已衰落下去的柔然汗国,由于参与镇压六镇xxx遂渐强盛起来。东西魏分裂以后,高欢和宇文泰无暇北顾,竞相与柔然通好,使得柔然可汗阿那瑰称雄漠南,势力强盛。武定四年(546年),西魏与柔然合谋联合进攻东魏。高欢得知后,一面在幽、安、定三州的北边险要关口修建防御工事,一面派臣下出使柔然为儿子高澄求婚。但柔然可汗拒绝将女儿嫁给高澄,反而要高欢迎娶公主。高欢只得将其妻娄氏处于别居,娶柔然公主为正室。高欢被迫妥协讨好柔然,换来了北边的和平,从而能够全力对抗西魏。从历史发展上看,高欢与柔然的和亲完全达到了预期目的。双方和亲之后,“东魏边塞无事,至于武定末,使贡相寻。”而在北齐取代东魏之后,双方继续保持着友好关系。官僚吏治高欢在夺取政权之前十分注意吏治。面对官员贪污狼藉的情况,作为东魏的实际统治者,高欢和高澄曾经大力整治。比如作为高欢亲信的尉景和司马子位高权重,他们在东魏贪污群官中是具有代表性的,高欢父子打击贪污的措施使得晚年的他们有所收敛。在控制了洛阳政权之后,高欢就逐渐放松了对贪污的治理。面对不法勋贵,高欢很多时候还是会选择纵容,就像高欢包庇了尉景贪污狼藉,这也体现了高欢放松了治理。高欢父子的措施因为种种限制并没能大力惩治官僚贪污的行为,这也使得效果甚微。经济方面高欢以六镇鲜卑起家,邺城周围聚集了大量鲜卑将士,粮食供应十分紧张,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不得不从外地大量调运粮食。而用漕运的方法将河北山东的粮食运到邺城,花费巨大。为了解决运费问题,同时为了降低农民的财政负担,北齐政府在沧、瀛、幽、青四个州内依海开办官盐业务,用官盐的盈利所得殷实国库,偶尔遭遇水旱饥荒,北齐政府就开仓振民,体恤百姓。高欢迁都到邺城后,邺城地区的经济基础尚很薄弱,他意识到要恢复农业生产首先要恢复水利施设。为了发展水利,高欢提供了优厚的财政补贴,并任命高隆之为营构大将,在靠邺城最近的漳水建起了拦水大坝防御水患, 又开渠道从漳水引流到邺城。 因为水利设施的恢复,邺城周围的农业得到了迅速恢复跟发展。 民族方面高欢善于协调民族关系,这对巩固政权及加强高欢本人的政治地位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从532年高欢拥立孝武帝元修即位起,中途控制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直到547年去世,在这十五六年的时间内,高欢无论是在北魏还是在东魏,都能够与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友好关系。成果体现在多个政权的朝贡往来,如东北的契丹、库莫奚、室韦、勿吉等政权,西北的吐谷浑等政权,北方的柔然,西部的嚈哒等都纷纷遣使朝贡,有些还会频繁朝贡,比如在高欢拥立的北魏孝武帝即位之年(532),柔然等少数民族政权一年之内就朝贡四次,契丹等少数民族政权一月之内就朝贡两次,这样的频繁程度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人物评价
编辑李百药在《北齐书》中称高欢“神武性深密高岸,终日俨然,人不能测”,写出了高欢的性情和深沉的心思。胡三省评价说:“高欢之志,盖如曹操所谓吾为周文王者,非真无移魏鼎之心也。”写出了高欢的野心,对应了高欢谋略多年崛起的历史。宇文泰也有曾评价道 “高欢不是愿意做人臣的人”段长曾对高欢说: “君有康济才,终不徒然。”尔朱荣: “堪代我主众者,唯贺六浑耳。”这里表示了尔朱荣对高欢才能的肯定,也是他的提拔帮助了高欢后来的成功。慕容绍宗也曾向尔朱荣建议: “高公雄略,又握大兵,将不可为。”表明了高欢的才能引起了忌惮。高洋: “社会动荡不安,百姓陷入困境。幸亏齐献武王,在他们将要溺死的时候拯救了他们,三次扶立皇帝,重新建立宗朝,扫荡消灭了凶恶的人,铲除平定了奸贼,恩德施予百姓,功勋照耀宇宙。”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高欢 “制驭军旅,法令严肃。听断明察,不可欺犯。擢[zhuó]人受任,在于得才,苟其所堪,无问厮养;有虚声无实者,皆不任用。雅尚俭素,刀剑鞍勒无金玉之饰。少能剧饮,自当大任,不过三爵。知人好士,全护勋旧;每获敌国尽节之臣,多不之罪。由是文武乐为之用。”写出了高欢知人善任等行事特点。烟台大学民族研究所学者崔明德在其文章《高欢民族关系思想初探》中评价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高欢堪称为尊师重教的楷模,而且他对儒生的尊重、信任和重用都是非同一般的,他对儒家学说的重视和推崇更是达到了顶峰。高欢重儒的行为吸引了一大批儒生聚集在晋阳,聚集在高欢父子身边。
后世纪念
编辑南响堂山与北响堂山相去约三十余里,是北齐的高澄、高洋兄弟为纪念他们的父亲高欢及其他先祖而开凿的。为纪念大将军高欢的丰功伟绩,温子升作《寒陵山寺碑》《定国寺碑》。
相关族属争议
编辑当代学者对于历史上所记载的高欢家世族属有很多质疑,学者们提出了三种可能性:xxx种可能性是高欢本来就是鲜卑人,鲜卑族中有楼氏改姓为高氏的人,高欢应该是这类人的后代;第二种可能性是高欢本来是塞上的鲜卑人或者是久居塞上、已经被鲜卑化的汉人;第三种可能性是高欢是原先在高丽、后来入居中原的高氏。以上三种情况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表明高欢在显贵之后伪冒了河北大族勃海高氏。但这些推测都是没有确凿证据的,经不起推敲。其实,陈寅恪提出的“北齐最高统治者皇室高氏为汉人而鲜卑化者”是最为合理的看法,下面就是一些事实根据。北魏文成帝《南巡碑》提供的信息能够否定xxx种猜测中的高欢先世由鲜卑是楼氏所改的推断,同时进一步印证了《魏书》对高欢先世事迹的记载。唐初史家以“非颍川元从,异丰沛故人”比喻高欢与勃海高氏出身的高乾的关系,但这段话并不意味着其认为高欢与高乾一定不是同族出身,因此也不能证明高欢不是出于勃海高氏。《魏书》及《北史》 (《北齐书》) 关于高欢家世族属的记载是可信的,高欢为西晋末年北徙幽州-平州的勃海高隐六世孙,为四、五世纪之交归附北魏的后燕官吏高湖曾孙,为献文帝时期罪徙怀朔镇的高谧之孙。而高欢母系血统中几乎全为鲜卑基因,加上北镇胡族社会环境的影响,到高欢崛起之时,就民族性而论,高氏已然成为一鲜卑家族。从这些史料记载可以得出,高欢祖上为汉人高门勃海高氏;论其民族习性,高欢本人实与鲜卑人无异。史籍在记述高欢出身勃海高氏的同时,并不隐讳其为北镇鲜卑的事实,这也能推翻学者们的第二种猜测。根据《晋书》有关记载可以确定,高欢先世确实是勃海高氏,而不是第三种猜测所说的高丽高氏。综上所述,陈寅恪的看法是最为合理的。
轶事典故
编辑快刀斩乱麻:出自唐代史学家李百药 (565-648) 编撰的《北齐书·文宣帝纪》。高欢有六个儿子,他想考查一下哪个儿子最聪明,就把六个儿子都叫到跟前,发给他们每人一大堆乱麻,表示想看看谁能整理的又快又好。二儿子高洋直接抽刀把那些相互缠绕的乱麻狠狠地几刀斩断,高欢见高洋这样做很是惊奇,高洋表明混乱复杂的事情就必须用果断的方法解决。这位二儿子就是后来夺取了东魏皇帝的王位、建立北齐政权的北齐文宣皇帝高洋。该典故被后人缩略为“快刀斩乱麻”。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1239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