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学馆

长期建档 锁定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历史110年前,在列强入侵、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杭州知府林启秉承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的旨,创办了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蚕学馆,开创了中国近代纺织、农业教育的先河。以除蚕病、育良种、精饲育,兼顾植桑、剿丝为主要学习内容,开设了理化、动植物、蚕体生理、病理、解剖、气象、土壤、蚕丝、栽桑、制丝、显微镜检查等课程,连同实验,两年毕业。在当时是一所开设学科比较综合的学校,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

  历史

110年前,在列强入侵、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杭州知府林启秉承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的旨,创办了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蚕学馆,开创了中国近代纺织农业教育的先河。以除蚕病、育良种、精饲育,兼顾植桑、剿丝为主要学习内容,开设了理化、动植物、蚕体生理、病理、解剖、气象、土壤、蚕丝、栽桑、制丝、显微镜检查等课程,连同实验,两年毕业。在当时是一所开设学科比较综合的学校,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在福建的华夏大学也只是设立了数学、冶金、机械等实用性专业和课程。 110年来,学校共为社会培养了10多万名高级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实业家,如报业巨子申报老板史量才,中国新文化运动者之一夏衍,为我国纺织工业做出积极贡献的丝绸教育家朱新予,大学生物系创始人,浙江农业大学创始人谭熙鸿,著名实业家查济民、都锦生,朝阳大学(现人民大学系)创始人汪有龄等。

  除了延续纺织丝绸服装类的突出特色,成为国内外著名时装高等学府外,今天的浙江理工大学已经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理、工、文、经、管、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现为中央和浙江省共建共管、以浙江省为主管理。学校坐落在经济繁荣、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1999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原浙江丝绸工学院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2004年5月,经教育部同意,学校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

  百年办学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 求知求实、创新创业的优良传统和求是笃实的校风。学校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经教育部批准获得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1995年开始与浙江大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同年获准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2000年获得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已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教育等多层次以及公办教育、民办教育、留学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相关事件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春,孙诒让等筹资在温创办蚕学馆,后改名蚕桑学堂,是全国最早三所蚕桑学堂之一。项苕甫、申甫兄弟在瑞安创办方言馆。

   杭州蚕学馆

最早最成功的私人努力之一是杭州知府林启创办的浙江蚕学馆,是我国最早的蚕丝教育机构。林启(1839-1900),字迪臣,福建侯关(今福州市)人。林启自光绪二十二年(1896)春调任杭州知府以来,积极推行新政,主张创办各类新式学堂,并认为振兴浙江实业,应以蚕业为要。于是,光绪二十三年(1897)九月初一日,蚕学馆开始在杭州西湖金沙港关帝祠旧址动工兴建馆舍,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月,蚕学馆正式招生开学。对此,《农学报》有以《蚕馆开学》为名的详细报道:杭州蚕学馆已于上月十三日开学,学生二十人,备取学生二十人,额外二十人,留学日本二人,日本蚕师轰长木,为其国宫城县农学校讲业管主。

   学馆概况

  蚕学馆每年招收学生30名,学制三年,入学后供给膳宿,不收学费,每月还发零用钱2元。所设课程包括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动物学、气象学土壤学栽培学、蚕体生理学、蚕体解剖学、养蚕学、显微镜操作、制种、蚕茧检验、生丝检验等。蚕学馆的办学旨是:除微粒子病,制造佳种,精术饲育,改良土丝,传授学生,推广民间。蚕学馆遵照办学旨,制定《蚕学馆试办章程》,提出了蚕学馆的四大任务:首先,引进国外的先进养蚕技术,编译了《微粒子鉴定法》、《蚕外纪》、《喝茫蚕书》、《饲蚕新法》以及《屑茧缫丝》等著作和科技资料,普及蚕桑科学知识。其次,培养了一批蚕丝专业人员,推广养蚕技术,对蚕丝业和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900年,蚕学馆的xxx届毕业生分赴杭、嘉、湖、宁、绍五府劝设养蚕公会,推广饲养新法。罗振玉在上海创办的《农学报》对这一事件作了报道:光绪庚子,杭州蚕学馆诸生既卒业,得文凭者十有六人,中丞湖阳恽公,谋有以推广之,爰饬杭嘉湖宁绍五府创设养蚕会,而令卒业诸生充教习。派往海宁者一人,曰陈之藩;余杭者一人,曰朱敏;嘉兴者三人,曰骆缵郊,曰吕汝本,曰黄燮;湖州者四人,曰宣布泽,曰陈翰,曰陆宝泰,曰郭廷辉;宁波者二人,曰周式毂,曰沈鸿逵;绍兴者三人,曰陈拜庚,曰俞鸿荃,曰吴锡璋。复遴其尤者二人,曰丁祖训,曰傅调梅,留蚕学馆为习。

   影响与发展

  在蚕学馆的影响下,各地陆续兴办了一批蚕桑丝绸教育机构。蚕学馆的毕业生不仅在浙江推广养蚕新法,而且在清末民初,全国蚕桑生产和蚕桑教育方兴未艾之际,还支援兄弟省蚕桑事业的发展。蚕学馆在浙江蚕丝业乃至中国蚕丝业改良史上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在生产无毒改良蚕种的同时深入民间,为农民检查土蚕种病毒,指导他们使用改良蚕种。我国的蚕种,数千年来,均系土法生产,不知应用科学检查蚕种病毒,致使品质不能随时代进步。制作优良的改良蚕种,是蚕丝业改良的xxx步和关键所在。对此,当时蚕丝界人士已有所认识,所谓蚕种之优劣,足以左右养蚕成绩与缫丝成绩甚巨,实为决定整个蚕丝事业之基本因素。

  林启在《请筹款创设养蚕学堂禀》中,花费不少笔墨,从比较的角度,着力论证了蚕种优劣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国蚕子亦有瘟病,以致出丝不旺,税厘既未能减,蚕业遂以中衰,而西人养蚕之法至备,即配种一节,亦有。蚕学馆章程中就有两条专门关于蚕种制造的,一是广购外国蚕子纸,选种配种之法;一是颁给谕帖,准学生造买蚕子纸。

  因此,蚕学馆从一开始就十分注意优良蚕种的培育制作,并分送农民饲养。蚕学馆通过拣选、培育、杂交,先后试制出一批新的无毒蚕种。浙江蚕学馆在开学的那一年,即制成无病蚕种500张,分送附近蚕农饲育。蚕学馆开创了推广改良种之先河,在它的下,浙江各地区陆续有人集资创办了一些蚕业学堂、蚕种制造场:

  制种场所地址 每年制种数(张) 创立年代 办理年数蚕学馆

  杭州西湖 500-1000 1897 11

  桐乡蚕场 桐乡 300-500 1900 3

  乌镇蚕场 乌镇 100-500 1900 5

  崇德蚕场 崇德石门 300-500 1900 3

  杭州武林门 500-1000 1906 15

  杭州湖墅 1000 1907 10

  蚕桑女学堂 500-700 1907 4

  钱塘县蚕场初级师范 杭州三墩 500-700 1908 2

  蚕桑学堂 杭州西湖 1000-2000 1909 5

  钱塘县蚕种制造场 杭州三墩 700-1000 1911 11

  资料来源:吴峻《近代杭嘉湖地区的农业专业化生产》,《中国农史》,1998,1

  由上表可知,当时建立了一些制种场,对改良种的生产起了推动作用,但它们所制的改良种的数量还相当有限,作一项简单的比较,差距显而易见:余杭是当时浙江主要制种中心,该地约有3000-4000户,或者说约70%的人口从事这一行业,每年约出产300000-500000张蚕种。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0425/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