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地区】
院景
广东省-广州市
医院性质:国营医院
类型:综合医院
医院等级:甲等
面积病房:病床700张
营业时间:24小时
在美丽的珠江河畔,矗立着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西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这里曾留下孙中山先生学医的足迹,这里也曾了无数患者的性命,这里还为祖国西医学的发展培养了无数的医学人才。她从清朝时期的一所小小的眼科医局,发展成为这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教学医院,她了中国西医的整个发展史,同时也在不断的继承和发展中谱写着崭新的篇章。
该院创建于1835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西医院,孙中山先生曾在该院的华南医学校习医,现是卫生部直属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是中山医科大学岭南医学院(即第二临床医院)所在地。医院位于广州市中心地段,倚珠江北岸而立,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设病床700张,有职工1227人,其中肯有高级职称者119人,中级职称者126人;日均门诊量4000人次,年收治病人1.3万人次。
前身
据院方史料记载,1834年10月,美部会派往中国的xxx位医学传教士伯驾(Pe-terParker)抵广州,并于次年得到华商伍怡和先生资助,在广州十三行新豆栏街丰泰行3号创办了眼科医局(博济医院前身)。当时的医局设有候诊室、诊室、配药室、手术室、留医室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历史上xxx间xxx特征的西医院。
175年沧桑巨变,博济医院历经战火硝烟,几经迁徙更名,最终成为了拥有三个院区、一个门诊部、年门诊量逾200万人次的这个大型综合性医院——孙逸仙医院。
然而,随着患者的日益增多,老城区道狭窄、停车位数量稀少等问题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便。对此,该院院长沈慧勇透露,医院计划在5年内,于仁济(该院急诊科对面)筹建一幢教学科研大楼,同时扩建地下停车场,届时将可提供四五百个车位,解决患者看病停车难的问题。
历史溯源
据医院有关资料记载,1883年孙中山从檀香山求学归来后回到家乡香山翠亨村,靠亲戚资助生活。后来和陆皓东在打碎,呆不下去了,于是来到广州。他在沿江上逛街时遇到了当时博济医院(现孙逸仙医院前身)的院长嘉约翰。由于他英语流利,加上在认识的喜嘉理引荐,嘉约翰对其印象颇好,遂邀请其入博济医学堂求学,并为其减免了学费,让他在医院兼职当翻译。
提议撤帷幔男女同学习
孙中山入学时仅20岁,全班男生12人,女生4人。此时孙中山的思想越发激进。一年后,便转入西医书院,期间取名“逸仙”。
虽然在博济医院学习仅一年,但孙中山却给院长嘉约翰提过不少。例如当时受“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影响,课室中男女同学座位之间都设有帷幔,而且男生不可参加妇科的临床实习。对此,孙中山提出要撤销帷幔,并让男生参与妇科实习,理由是“男医生以后也会遇到妇科病人”,嘉约翰欣然接受。
xxx失败校助脱险
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首次xxxxxx。事败,孙中山潜入博济医院,在校友的协助下乘船脱险,由澳门赴日。
1912年1月1日,中华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4月25日,孙中山辞职南下广州。5月9日,出席博济医院举行的耶酥联合会欢迎会,孙中山即席应众。他追忆26年前在这里习医,现在又在这里与校友会面,感叹“诚想所不及”。
据了解,在1911年、1912年和1916年的中,有超过600名伤员在博济医院得到救治。此间,孙中山一直有与博济医院保持联系,最后一次联系还为岭南校园内的诊所捐款1000大洋。
1930年岭南大学接管博济医院后,校董事会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筹办孙逸仙博士医学院,并于5年后在医院内建了一座,碑文刻有“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运动策源地”17个金字。宋庆龄后来到访医院时,曾在此碑前留影。
机构设置
医院各类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优美。现有职工2600多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近300人;所有临床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学科均为硕士、博士点单位。现有博士生导师53人,硕士生导师140人。医院普通外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内分泌内科、耳鼻喉科为国家重点学科;临床医学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骨外科、皮肤性病科、乳腺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内分泌专科为医院重点学科。医院年床位1300余张,年门诊量超过160万人次,年住院手术例数愈24000台,年出院病人愈38000人次。
现该院有院本部(广州市沿江西107号)、南院区(广州市东晓南盈丰街33号)、增城院区(增城市人民医院)、南校区门诊部(中山大学南校区)等院区,多院区的良性发展格局的形成,为医院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掀开了医院发展历程上崭新的一页。
故事
中国最老的西医院开门首日竟无一人登门,然而随后却掀起一阵西医热潮,为虎门销烟的钦差大臣林则徐看过病,治好了半身瘫痪的张竹君,还为“伟哥之父”看过病得感谢信……近日,孙逸仙医院院史馆筹备办公室主任杨聘英向记者讲述了医院175年来与名人之间求医的故事。
屡创国内医学史“xxx”
1835年11月4日,眼科医局首日开业,虽然诊治免费,但面对如此新鲜的事物,没有人敢跨进医院的大门。第二天,一位深受眼疾困扰的妇女“冒险”来此就诊,一下扩大了医院的影响,第三日已有六位患者慕名而来,随后就诊人次显著增多,xxx季度共收治女病人270人,男病人925人。
在随后的短短三四年里,医院创造了中国西医史上的多个“xxx”:中国xxx例眼科手术,治愈了一位睑内翻患者;xxx例耳廊再造术,为一位没有外耳而听觉功能正常的的男人成功完成了人工开口;xxx例体外肿瘤切除术;xxx例膀胱取石术;xxx例截肢手术……
另外,该院设立的中国最早的西医学府——博济医学堂还培养了如孙中山、黄宽、张竹君等一大批名人志士。解放后,一批全国著名的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如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周寿恺、毛文书、秦光煜、林树模、钟世藩、陈国桢等人也投身这里,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
林则徐:先探个虚实再“隔岸”看病
清朝钦差大臣、湖广总督林则徐的病历被记载在1840年4月的<中国丛报>里,是目前保存下来的中国最早的西医病历。
这张由该院创始人伯驾为林则徐亲笔记录的病历卡编号为“6565”,记载称当时林则徐身患疝病。然而据院史资料记载,伯驾当时并未与林则徐见过面。 原来一直痛恨外国人带来鸦片之害的林则徐虽被疝气所缠,却不愿与外国人有任何私下的接触,他先设法向伯驾取得“治疗疝病的药品”,并要求送他一副“疝带”。不过“疝带”的xxx次使用必须由外科医生亲自代病人托绑,林则徐于是找到一位用“疝带”治愈的老,由其到伯驾处替自己带一副并指导使用。
病历卡上记录,疝带送给林则徐后,他的健康状况良好。
“按照史料追踪,林则徐在看病之外,其实更大的目的是想通过自己的幕僚和行商去打探医局以及十三行一带的虚实,摸清这些外国人来华的目的。”杨聘英主任说。
张竹君:医好半身瘫救
张竹君的名字想必也家喻户晓,她于1876年出生于西关的一个显宦之家,却不幸在七八岁时患严重的脑病,半身瘫痪,当时的中医名医均束手无策。家人抱着“病急乱投医”的心态把她送进博济医院住院,经过长期治疗竟痊愈了。
1897年,张竹君立志要学西医,初就读于博济医校,后转入夏葛女医学堂。1900年毕业后即在广州从医,并于1901年开创了广州市xxx自办医院和女子任院长的先河。武昌xxx后,她发起成立中国赤十字会并任会长,率医生、120人赴武汉救治伤员。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进犯上海,十九军奋起。她则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被誉为中国xxx个“南丁格尔”。
“伟哥之父”:治好肠胃炎留下感谢信
因其研究而直接催生了蓝色小药丸“伟哥”诞生的“伟哥之父”、美国著名学者弗里德·穆拉德也与孙逸仙纪念医院有过一日之缘。
2001年10月22日,弗里德·穆拉德被邀请来华进行学术研讨,不料在来华转机途中,因怀疑吃了不洁食物而引起发烧、、腹泻,当晚7时许被送进了孙逸仙医院。经诊断,他患上了急性胃肠炎。经补液、补钾、抗感染等一个晚上的治疗体迅速康复,23日一早出院,临走时,他还给医院写了一封感谢信。
院长寄语
沈慧勇院长
我们是中国的xxx家西医院,我们也要做中国xxx流的医院。
王景峰
我们要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的学者型医学家,营造有深厚底蕴和温文儒雅的医疗文化,让百年老院绽放世纪之光,源远流长。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4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