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20世纪中国社会

编辑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教与近代中国的曲折融合史。  作者简介  姚伟钧,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与中国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国传统饮食礼俗研究》,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饮食文化探源》,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2003年至2007年间已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项目:《世界主要文化传统比较研究——以、、佛教、教为中心》(美国环太平洋教育基金会2003...

教与20世纪中国社会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教与近代中国的曲折融合史。

   作者简介

  姚伟钧,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与中国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国传统饮食礼俗研究》,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饮食文化探源》,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2003年至2007年间已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项目:《世界主要文化传统比较研究——以、、佛教、教为中心》(美国环太平洋教育基金会2003—2005)。目前正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黄河中游饮食文化研究》(教育部)、《儒藏》(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战略》(文化部)。

  胡俊修,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科研领域为中国近代城市生活史和文化史。曾以近代武汉和上海都市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扬为主题,在《江汉论坛》、《学术月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历史档案》、《甘肃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和一般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前言世纪回眸:20世纪中国教发展历程

  一、动荡中的机遇:教传华的“黄金时代”(1901—1922)

  二、挑战与回应:教本色化运动的全面(1922—1937)

  三、外患与内忧:战乱中的顿挫与抉择(1937—1949)

  四、涅槃与再生:新中国五十年教的转型(1949—2000)

  上编教与近代中国社会历程(1900—1949)

  xxx章武汉徒与辛亥研究——以美国圣公会为讨论中心

  xxx节晚清武汉徒的时代处境

  第二节美国圣公会在汉的宣教事业

  第三节徒参与辛亥的实践

  第四节徒参与原因分析

  第二章——南京大期间的美国传教士

  xxx节教士群像

  第二节关爱邻人

  第三节和平主义

  第四节效法

  结语

  第三章与“恺撒”:中国近代政教关系研究——以教与关系模

  式为中心(1924—1933)

  xxx节国民与教

  第二节与教

  第三节国民与教

  结语

  第四章对土地之研究(1921—1949)

  xxx节建设中教土地政策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土地所有者的经济、身份定位

  第三节地权变更——土地的及分配

  结语

  中编教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1900—1949)

  第五章20世纪初福州美以美会信徒捐输之研究

  xxx节美以美会在福建地区的及其组织机构

  第二节美以美会信徒捐输从基层到总会议的集中

  第三节捐输的分配:一种规制与灵活的管理模式

  第四节基层的捐输:两条自养道的依靠力量

  第五节差会管理下地方的自养之

  第六章之笺——视野与福建教文字出版事业

  xxx节时间顺序里的福建教文字出版事业——历史、缺陷、特点及四

  级文字宣传意识的更嬗

  第二节空间秩序里的福建教文字事业——新闻竞争状态下的文

  字事工、文化状态上的比附意义和时政

  第三节文字事业之悖论——赢利与福利、中国籍编辑的传统情结、教

  会教育的文字扫盲和文字布道对及社会之意义

  第四节文字事业在近代福建的影响

  第五节翰墨之缘——文字宣传与传统文化的之和

  第七章的爱与——教与中国近代的盲人教育

  xxx节开展盲人教育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近代盲人教育,

  第三节盲教在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意义

  第八章教大学与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

  xxx节教大学: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教大学与近代中国的学科建设

  第三节教育:教大学的遗产

  第九章构筑心灵长城——组织与近代中国的体育事业

  xxx节教与近代体育

  第二节教学校与近代中国的学校体育

  第三节教青年会与近代中国的大众体育

  第四节时期体育教育中的“女性取向”——金陵女子大学体育系考察

  第十章教与20世纪前期中国风尚改良

  xxx节承袭与延伸:旧俗陋规改良之再推进

  第二节鼎故与革新:新时代弃劣习之新重点

  第三节融汇与调适:中国传统礼俗之本色化

  第四节顺势与应时:教铲之社会化

  结语

  下编教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1949—2000)

  第十一章疏离与忠诚—20世纪中国特色的教本色化历程研究

  xxx节20世纪中国教本色化历程

  第二节本色化历程的中国特色

  第三节本色化对主的疏离

  第四节疏离下的忠诚

  第五节荣神益人,至忠至诚

  第十二章教与当代中国农村社会

  xxx节教对当代中国暨农村社会生态的适应

  第二节教在农村的兴盛及原因

  第三节教对农村社会的积极影响

  结语

  后记

   文摘

  差会的高等教育体系包括上海的大学和鄂湘的文华书院。1879年,美国圣公会第三任主教施约瑟把1865年开办的培雅书院和1866年开办的度恩书院合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了书院,此时还仅为中学,1890年开设大学课程,成为美国圣公会在华的xxx所大学。1905年发展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分为预科、文理、医学和,医学科学制四年,其他学制三年,所有课程都用英文教授。学校的教活动是强制的,学生在这里接受系统的教育,但不会被强制入教,学校中仅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徒。大学在美国圣公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上海的主教常驻,差会的许多重要会议在举行,也是美国圣公会传教士语言训练中心和中转站。学校毕业生中很多成为有社会影响的人物,如余日章、丁光训,浦化人等。文华书院也是由中学发展而来,1903年添设大学课程,课程设置与上海大学相同,由于差会的传教资源大多掌握于上海,因此其师资力量远远低于大学。

  差会除教育事工外,十分强调医疗工作,上海、鄂湘、芜湖三各自拥有自己的医疗机构。上海的同仁医院( St.Lukes Hospital)、伊丽莎白妇女儿童医院(St.Elizabeths Hospital),鄂湘的圣彼得医院(St.Peters Hospital)、伊丽莎白·度恩医院( Elizabeth Bunn Memorial Hospital)和安庆的詹姆斯医院(St.Jamess Hospital)都是当地规模xxx、设备xxx的医院。到1907年上海的同仁医院已经治疗了50万病例。①除了医疗设备齐全、颇具规模的医院外,大学、文华书院和江西的格雷斯(Grace Church)都有自己的诊所。医疗工作者除了在医院和诊所进行常规治疗,还时常到患者家中和乡村布道站出诊。

  教育和医疗服务终极目的都在于使中国人借此皈依,但如果差会将大量精力放在间接传教上,在传教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势必影响直接布道的开展。由于上海将传教人员过多地投入到大学和医院的建设上,工作成为相对薄弱的环节,人手不足制约着布道工作的发展,这无可避免地招致了人们的。②相反,鄂湘由于善于培植本地神职人员,工作在1890年以后得到了加强,主要工作由中国完成,外国教士主要投身于教育和医疗服务。随着20世纪初湖北、湖南留日学生的不断增加,1906年鄂湘派遣中国籍胡兰亭前往东京,在中国留学生中开展布道工作。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739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