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锡强

长期建档 锁定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人物简介  主编和参编论著16部,主要有:《儿童免疫学》(2001),《实用儿科诊断治疗学》(2002),《5年制小儿内科学3版》(199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6版》(2003),《临床免疫学》(2002)。《5年制儿科学6版》主编。发表论文500篇,pubmed摘录54篇,SCI42篇。  曾赴美、加、德、意、荷、匈、澳、日、墨、韩、斯里兰卡、希腊、南非、东南亚国家及、澳门、地区参加国际会...

  人物简介

  主编和参编论著16部,主要有:《儿童免疫学》(2001),《实用儿科诊断治疗学》(2002), 《5年制小儿内科学3版》(199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6版》(2003),《临床免疫学》(2002)。《5年制儿科学6版》主编。发表论文500篇,pubmed 摘录54篇,SCI 42篇。

  曾赴美、加、德、意、荷、匈、澳、日、墨、韩、斯里兰卡、希腊、南非、东南亚国家及、澳门、地区参加国际会议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1989,1994,1997,2000,2003, 2004,2007),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1990,1996,2001,2002,2002,2002,2007),省部级基金以及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所、上海莱士生物制品公司合作项目累计600万元以上。

  培养硕士研究生30名,博士研究生32名和博士后人员2名。 获省部级1等2次(1997,2008),2等6次(1990,1994,1999,2002,2003,2008)3等6次(1990,1998,1998,1998,2000,2004)。获省级优秀卫生工作者(1995),卫生部优秀工作者(1999),卫生部优秀回国人员(1991),科教文卫体总工会全国师德优秀个人(2004),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006),良师(2007),亚洲太平洋地区杰作儿科医生(2009)。

  擅长诊断治疗儿童免疫缺陷病,包括儿童风湿性疾病(过敏性紫癜、川崎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肌炎、动脉炎),哮喘、过敏症等,对儿童难治性肾病、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及泌尿系统感染、血尿、蛋白尿等诊断和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人物报道

  当代青年需要眼光

  当问到求学经历时,杨教授微微一笑:当初我选择学医还是挺戏剧化的。杨教授是1956年从重庆三中毕业的理科生,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学医,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最终选择了医学。而鉴于当时情形,最终又选择了重医,成为刚刚由上海医科大学分出的重庆医科大学的xxx期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各种的影响,学生们的学业不能按照正常的规律进行,常常是一边下乡劳动,一边学习。当时杨教授就认为这种状况在中国是不可能长期下去的,于是在别人到处奔走,忽于学习之时,他只静静地拿起课本继续课程的学习。许多年之后历史证明了杨教授的英明,只有掌握了知识的人才能给国家的发展带来更大的贡献。

  另一件事也充分证明了杨教授的眼光长远。由于当时中国要依靠的支持,所以学校里的外语课开设的都是俄语。但是杨教授注意到很多医学文献、医学发展的前沿都是英文编著的,就偷偷地学习英文。为了学英文,我还被了呢!原来,当时没有随身听之类的东西,为了学习英语,杨教授从外文书店买来英文唱片,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把唱片机音量调到最低偷偷地听,但不幸还是被当时的积极发现了,告到了党委,说他收听敌台,偷听资本主义的。幸亏当时我总是很老实,不参加任何帮派,领导也很喜欢我,只给了我一定的口头教育。这件事并没有影响杨教授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他只是更隐蔽更勤奋地学习。当数年以后那片全中国的风云烟消云散时,杨老师当时的明智就又充分地体现出来,像他这种懂英文又懂专业的人才正是国家建设所急需的。

  所以,杨教授说:现在的年轻人要有眼光,要看到什么是真正有用的,要积极地为将来做准备,不能只跟着别人走。

  临床、科研本为一体

  1961年,杨教授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由于成绩优异,被当时的老院长留在儿童医院传染科工作。开始是从事临床方面的工作,后来又进行实验室研究。当问到他是如何平衡两方面的工作时,杨教授说:其实这并不需要怎么平衡,这二者本来就是一体的。在临床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就可以作为我们的科研课题。例如,他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肾病综合征合并有低IgG血症,就把它作为一个课题,研究它的机理。临床是科研的基础,做科研就是要解决临床中的问题;科研的结果也是要应用到临床中去才能体现出科研的价值。杨教授还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在杨教授做肾脏科主任期间,遇到过一个肾衰病人,伴有高血压,出血,心衰的症状,体检发现肝脏肿大,需要进行透析。于是他们采用提高透析液糖浓度的方法,使透析液很快流出来。这样一来,病人的那些症状消失了,但病人也昏迷了。经过研究,他们发现,高危病人本来就有血糖增高的现象,如果再增加血糖浓度,势必造成脑脊液血糖浓度升高,发生高渗性脑病,这就是造成病人昏迷的原因。于是,一篇名为《危重状态的糖代谢》的获论文就由此而诞生了。说到这里,杨教授很诙谐地摊开双手:我就是这样平衡临床与科研的。

  打好基础

  在1985年到1987年间,杨教授在美国。在谈及美国的医学教育与我们国内有那些不同时,杨教授感触颇深。美国的医学生是经过很严格的筛选的,你必须有本科学历才能报考医学专业,所以医生的学历至少都是硕士。在英文里医生就是doctor,就是博士!美国的医学生入学的xxx年就要接触病人,从而使他们对医学产生的浓厚兴趣,既而在学习病理,解剖等基础课程时,才能与实践相结合。这与我们的医学教学就很不一样。我们一进校就开始学习理论基础知识,有些同学会认为枯燥乏味,没有学习兴趣,更谈不上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不牢固,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到时候不得不将基础知识重新拾起。

  美国医学生的学习是分组进行的,小组内的各个积极讨论,思考,又互相交流,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我们的学生主动性太差,学习就是坐在课堂里,听老师讲,抄笔记,课后背书,积极性很低。这就会影响学习的效率。所以,杨教授希望医学生在学医的起步阶段就培养学习的兴趣,打好基础,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现在的学生骗老师容易,只要考试前背背书就能考个不离十。可是将来,我们要面对的是病人,如果再去骗病人,那就不行了,不仅容易造成医疗事故,更重要的是可能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所以一定要打好基础!

  在反复强调基础知识重要性的同时,杨教授也并没有忽略临床技能的培养。我在做住院医生的头三年,就是背了一本儿科手册,从病例联系基础,慢慢地丰富自己。杨教授提到,临床训练的头三年是很重要的,你至少要接触200个病人,仔细研究他们的病历,培养临床思维,锻炼动手能力。临床工作是一种琐碎的学习,而系统的学习就要在假期进行。

  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既要有专业知识,操作能力,又具有其社会性。从医学生入学的xxx天起,就要意识到医学院校与其他院校的不同,就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我们学习,是为了从事临床工作;我们从事临床工作,就是为了治病救人,就是为了为病人服务。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杨教授说:所以做医生不是学雷锋做好事,对病人尽心尽责是每一个医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医生就要作到不论阶级差别,都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病人是带着身心的痛苦来到医院,向医生寻求帮助的,我们要尽自己xxx的努力解决他们的痛苦,要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把病人的利益放在xxx位。有的病人因为疼痛或心理问题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这时就更能体现一个医生的综合素质。杨教授提到,在美国医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就是医学伦理学,他们要学习怎样与病人进行沟通,怎样全面的医治病人,怎样xxx可能的解决病人的问题,这些就是很人性化的东西了。而我们国内这方面的教育还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医学教育中人文的分量太轻了。这样我们有些医生就不能端正对待病人的态度,喜欢把自己于病人之上,避重就轻,看人拿药。这不仅医生的形象,而且造成了医患关系的紧张,最重要的是,病人得不到适当的治疗,对医生不信任。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势必会影响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所以,我们的医学生在校园里,就要接受医生责任的教育,走出校园后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

  Im a easy man !

  杨教授不仅是位优秀的医生,他还是位优秀的领导。在1988年到1999年间,杨教授担任儿童医院院长。杨教授说,在这之前他从来没有当过干部。我当院长时并不是什么事都自己拿主意,而是广纳意见。谁能够提意见,就是有能力;谁的意见好,就采用谁的。所以,我当院长还是挺轻松的,因为是大家在帮我。

  当被问到有什么人生格言时,杨教授很随意地耸耸肩,笑了一笑:我没有什么格言,我不是一个很深刻的人,Im a easy man !我只是觉得有两点是科学工作者或者说是医师要具备的:其一,不能随意相信事物,要有的态度。这是一切新发现新的源泉;其二,在人际交往中刚好要与上一条相反,要充分的信任别人。只有相信别人,别人才会相信你,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才能建立!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7474/

(0)
尊敬的全球百科用户,全球百科新系统上线了!新增排名保障卡、词条年卡,更有增值功能——百度排名保障包年服务,详情访问“glopedia.cn/261472/”关注公众号可联系人工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