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

编辑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通货紧缩(deflation)该如何定义?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的定义: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跌两季,即表示已出现为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统统价格不能停顿的持续下跌,而且全部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在经济实践中,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否是通...

基本概述

编辑

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通货紧缩(deflation)该如何定义?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的定义: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跌两季,即表示已出现为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统统价格不能停顿的持续下跌,而且全部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在经济实践中,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否是通货紧缩,一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二看这种下降的持续是否超过了一定时限。实质债务加重→xxx人减少开支、出售资产→企业获利下降进而删减劳工成本、xxx人收入与资产价格下降→xxx人实质xxx增加、经济需求减少(恶性循环开始)。由基本经济学理分析,通货紧缩是由于过度供给与需求不足所造成的。解决通货紧缩的积极方法,应以提振国内有效需求为优先,再辅以政府配合扩大公共支出,才可望舒缓通货紧缩威胁[1]

理论基础

编辑

马克思论

在经济学研究中,较早提出通货紧缩问题的是马克思,他在《资本论》中,多次分析到流通中货币的膨胀和收缩问题。认为通货的膨胀和收缩可能由经济的产业周期引起,可能由流通中的商品数量、价格变动引起,可能由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引起,还可能由于技术因素引起。但他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其对象是以金币为主的货币流通,由于金属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其过多过少都不会引起币值的变化,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供给的过多或过少才会引起币值的变动。因此,马克思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信用货币(纸币)流通规律的基础上的。实际上是在讨论金币流通与替代金币流通的价值符号的关系,并非在讨论货币供给的多少与物价涨落的关系。

凯恩斯论

继马克思之后,联系货币政策来讨论通货紧缩问题的是凯恩斯。他于1923年在《币值变动的社会后果》中分析了1914年到1923年英国物价水平的变动,指出:“从1914年到1923年间,所有国家都出现了通货膨胀现象,也就是说,相对于可购买的物品而言,支出货币的供给出现了极大的扩张。从1920年起,重新恢复对其金融局势控制的那些国家,并不满足于仅仅消灭通货膨胀,因而过分缩减了其货币供给,于是又尝到了通货紧缩的苦果。”他认为,通货紧缩将使社会生产活动陷于低落。指出:“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害,……两者对财富的生产也同样会产生影响,前者具有过度刺激的作用,而后者具有阻碍作用,在这一点上,通货紧缩更具危害性。”而通货紧缩之所以会使社会生产活动陷于低落,是因为通货紧缩的再分配效应不利于生产者。由于生产者的生产资金大部分是借来的,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生产者停止经营,减少xxx,把自己的实物资产变为通货,比辛苦经营劳作更有益。
凯恩斯在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对通货紧缩现象的分析,更多使用的是就业不足和有效需求不足这样的术语,通过对30年代大危机的精辟分析,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的论断,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治理的对策自然就是扩张有效需求,而在扩大有效需求方面,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在通货紧缩时期,政府要做的就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尽可能地扩张有效需求。

欧文·费雪

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不同,费雪是从供给角度,联系经济周期来研究通货紧缩问题的,他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研究,于1933年提出了“债务——通货紧缩”理论。他认为企业的过度负债是导致30年代大萧条的主要原因。在经济的繁荣时期,企业家为追求更多利润,会过度负债,而在经济状况转坏时,企业家为了清偿债务会降价倾销商品,导致物价水平的下跌,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出现,又会使企业利润减少,生产停滞,失业增加。而失业的增加,会使人们的情绪低落,产生悲观心理,对经济和生活丧失信心,更愿持有较多的货币,居民和企业的这种行为将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而因物价下降出现的利润减少和实际利率的上升,意味着企业真实债务的扩大,会使贷者不愿贷,借者不愿借。过度负债和通货紧缩会相互作用,由于过度负债的存在,在经济周期的阶段转型时,会出现通货紧缩,反过来由债务所导致的通货紧缩又会反作用于债务,其结果会形成欠债越多越要低价变卖,越低价变卖自己的资产越贬值,而自己的资产越贬值,负债就越重的恶性循环。最后,则必然出现企业大量破产,银行倒闭的危机。该理论实际上是将通货紧缩的过程看作是商业信用被破坏和银行业引发危机的过程。
走出“大萧条”,解决通货紧缩的对策要么是自由放任,企业破产后的强制恢复,要么是增加货币供给,利用通货膨胀的方式助其恢复。

其他看法

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许多国家处于通货膨胀之中,因此,理论界对通货紧缩问题的专门论述不多,多是在研究通货膨胀问题时,把通货紧缩作为它的对立面捎带论及。如弗里德曼等人认为,“货币存量的大幅度变动是一般价格水平大幅度变动的必要且充分条件”,货币供给过分低的增长率,更不用说货币供给的xxx减少,将不可避免地意味着通货紧缩,反之,若没有货币供给如此低的或负的增长率,大规模的、持续的通货紧缩决不会发生。萨缪尔森、布坎南等人也把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一样,都看作是政府干预过多、政策失当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货紧缩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观点。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将出现世界性通货紧缩的原因归结为社会总需求的不足,并强调需求不足在不同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根源,如果实行联系汇率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的货币被高估,就极易受到其他出口国家货币突然贬值的冲击,出现国内价格下降导致通货紧缩。他主张用“有管理的通货膨胀”政策来治理通货紧缩,而这一观点则对以稳定物价为目标的传统货币金融理论构成了挑战;美国另一著名经济学家加利·西林则指出通货紧缩具有自我强化的性质,他认为,当购买者采取观望态度,等待物价进一步下跌时,资本将进一步过剩,商品存货将继续增加,从而将使物价进一步下降。物价继续下降的结果,会使消费者产生进一步的观望心理。这样物价就会陷于一个螺旋式的自我强化的下降过程;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认为,通货紧缩的发生是由于人们更愿意把持有的实物换成货币。通货紧缩产生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资产泡沫破裂对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20世纪30年代危机的出现,与资产泡沫的破裂有着紧密联系,至少加重了通货紧缩的局面。出现的通货紧缩,与技术进步、信息的快速传播导致的结构性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导致通货紧缩发生的重要原因。

测试指标

编辑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

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的表述,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也有学者将通货紧缩细分为deflation与disinflation,前者的标志是CPI(居民消费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转为负数,亦即物价指数与前一年度相比下降;后者的标志是CPI连续下降,亦即物价指数月度环比连续下降。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的全面持续下降,判断通货紧缩的程度就必须解决两个以下问题:一是用什么指标来测度物价水平的变化;二是连续下降多长时间才可看作持续下降。反映物价总水平变化的指标,
最为常见的指标有三种: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即批发物价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而消费者价格指数又有两种:一种是同比价格指数,
另一种是环比价格指数。这两种价格指数对于判断价格走势,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会出现差异。对于一般的分析判断,可以用同比价格指数,但据此得出的结论,对于轻度的通货紧缩可能不太准确。
对于专业分析,用环比价格指数来衡量和判断通货紧缩的出现、程度更为合理与准确,但限于统计资料的不足,用环比价格指数时要对统计数据进行专业调整。

 

具体类型

编辑
通货紧缩类型的划分,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通货紧缩的性质、机理,针对不同情况寻找不同的治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按照不同的标准,通货紧缩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相对通货紧缩和xxx通货紧缩。
相对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在零值以上,在适合一国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的物价水平区间以下,在这种状态下,物价水平虽然还是正增长,但已经低于该国正常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所需要的物价水平,通货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这种情形已经开始损害经济的正常发展,虽然是轻微的,但如果不加重视,可能会有量变到质变,对经济发展的损害会加重。
xxx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在零值以下,即物价出现负增长,这种状态说明一国通货处于xxx不足状态。这种状态的出现,极易造成经济衰退和萧条。根据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又可以分为轻度通货紧缩、中度通货紧缩和严重通货紧缩。而这三者的划分标准主要是物价xxx下降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长度。一般来说,物价出现负增长,但幅度不大(比如—5%),时间不超过两年的称为轻度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幅度较大(比如在—5%~10%),时间超过两年的称为中度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幅度超过两位数,持续时间超过两年甚至更长的情况称为严重通货紧缩,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所对应的通货紧缩,就属此类。
可以分为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和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
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是指由于总需求不足,使得正常的供给显得相对过剩而出现的通货紧缩。由于引起总需求不足的原因可能是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也可能是国外需求减少或者几种因素共同造成的不足,因此,依据造成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可以把需求不足型的通货紧缩细分为消费抑制型通货紧缩、投资抑制型通货紧缩和国外需求减少型通货紧缩。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一定时期产品数量的xxx过剩而引起的通货紧缩。这种产品的xxx过剩只可能发生在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如一些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品(像铁、落后的家电等),在市场机制调节不太灵敏,产业结构调整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xxx的过剩。这种状态从某个角度来看,它并不是一个坏事,因为它说明人类的进步,是前进过程中的现象。但这种通货紧缩如果严重的话,则说明该国市场机制存在较大缺陷,同样会对经济的正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可以把通货紧缩分为显性通货紧缩和隐性通货紧缩。
界定通货紧缩,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而且能够用物价水平的变动来衡量,因为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是一种货币现象。但是如果采取非市场的手段,硬性维持价格的稳定,就会出现实际产生了通货紧缩,但价格可能并没有降低下来的状况,而这种类型的通货紧缩就是隐性通货紧缩。隐性通货紧缩的存在为我们的判断带来了困难,但并不影响我们以物价水平的变化作为通货紧缩的标准,就像隐性通货膨胀的存在,不影响我们以物价水平作为通货膨胀是否发生的判断标准一样。

 

具体表现

编辑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一种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引起物价持续上涨、货币贬值,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一样,通货紧缩也是一个与每人都息息相关的经济问题。通货紧缩是指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价值持续升值的过程。在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如日本通缩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其经济复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意味着消费者购买力增加,但持续下去会导致债务负担加重,企业投资收益下降,消费者消极消费,国家经济可能陷入价格下降与经济衰退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严峻局面。通缩的危害表现在:物价下降了,却在暗中让个人和企业的负债增加了,因为持有资产实际价值缩水了,而对银行的抵押xxx却没有减少。比如人们按揭购房,通缩可能使购房人拥有房产的价值,远远低于他们所承担的债务。

关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效应比较从以下方面得以体现:通货膨胀效应:货币贬值;物价上升;预期收入看好;经济过热;失业率降低;但过快的膨胀之后是必然的紧缩。通货紧缩效应:企业利润减少;个人预期收入降低;宏观经济悲观衰退;价格下降;币值上升;金融秩序混乱等。历史上曾出现过通货紧缩,最典型的是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

与通胀相比,通缩是一个更让各国经济政策制定者头痛的问题,因为它更加难以治理。通货紧缩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下述一些方面:

一是生产过剩。产品供给大于需求,大量产品销不出去,造成通货紧缩的发生。一些国家的经济尚未从根本上摆脱生产过剩的制约,以至于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

二是有效需求不足。因受到股市低迷、投资减少的制约等负面因素影响,消费物价指数与以往相比有所下降,这也是通货紧缩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互为因果。正如一个胃病患者,说自己“消化不良”(需求不足)或“吃得太胀”(供给过剩)是一回事一样。三是作为全球经济火车头的美国,经济一直复苏不力,这对依赖美国经济带动的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同时,也促使这些国家的通货呈现下降之势。

通货紧缩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害远远大于通货膨胀,一旦前者和庞大的负债结合起来,必然造成严重的财政问题,而庞大的财政问题则又加剧着通货紧缩,从而给本已虚弱的世界经济复苏罩上阴影。

产生原因

编辑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

(一)总需求不足引发的通货紧缩

(二)供给xxx过剩引起的通货膨胀

日本的经济紧缩已是世人关注的重心。联准会最近发表了一篇由多位名经济学家合力著作的文章,“防止通货紧缩--从日本1990年代的经验学功课(PreventingDefiation;LessonsfromJapan'sexperenceinthe1990s)。该文章述说日本的经济紧缩源于该国80年代的经济泡沫。与今日美国的情况十分神似。日本通货紧缩始于1999年,由于供求失衡,商品价格下跌。物价下跌一方面使企业利润减少,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消费。该文章也提到造成日本经济紧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日本的中央银行没有积极的以减息及放宽银根刺激日本的经济成长。

可怕的是经济紧缩除了日本之外已在世界各国有逐渐成形的趋势,在过去的六个月,法国德国、巴西、瑞士的物价也都在下跌。就连成长快速的中国大陆,其物价也免不了下跌的命运。在过去的五年,xxx物价已跌了大约20%,港的物价在过去五年也跌了大约16%。有些经济学家已开始预料美国的经济已有陷入通货紧缩的可能性。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经济分析师洛旗(SrephenRoach)表示,“美国已徘徊在经济紧缩的边缘”。美国当前的“低通货膨胀、低经济成长”经济状况,有转成通货紧缩的可能。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距离只有一线之隔。怎样防止美国从低通货膨胀跨入通货紧缩的境界实在是政府的首要职守。也有乐观人士认为:目前通货紧缩机会较1930年代小,原因是-当时主因为央行政策失当;而今日服务业比重相对高,其多是劳力密集,价格(薪资)较难调降。通货紧缩不见得不好:如十九世纪末之价格下跌乃基于生产力快速提高,故能与经济同步成长。

形成影响

编辑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

(一)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促退论:通货紧缩会抑制经济增长,甚至使经济发生衰退。

理由:①物价的持续下降会使生产者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继而减少生产或停产。②物价持续下降将使债务人受损,继而影响生产和投资③物价持续下降,生产投资减少会导致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加剧总需求不足

2、促进论:适度的通货紧缩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理由:①通货紧缩将促使长期利率下降,有利于企业投资改善设备,提高生产率。②在适度通货紧缩状态下,经济扩张的时间可以延长而不会威胁经济的稳定。③如果通货紧缩是与技术进步、效益提高相联系的,则物价水平的下降与经济增长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

(二)通货紧缩的财富收入再分配效益

1、实物资产的持有者受损,现金资产将升值。

2、固定利率的债权者获利,而债务人受损。

3、通货紧缩使企业利润减少,一部分财富向居民转移;通货紧缩使企业负债的实际利率上升,收入进一步向个人转移。

4、政府财富向公众转移

实质债务加重→xxx人减少开支、出售资产→企业获利下降进而删减劳工成本、xxx人收入与资产价格下降→xxx人实质xxx增加、经济需求减少(恶性循环开始)。由基本经济学理分析,通货紧缩是由于过度供给与需求不足所造成的。解决通货紧缩的积极方法,应以提振国内有效需求为优先,再辅以政府配合扩大公共支出,才可望舒缓通货紧缩威胁。

造成利弊

编辑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

一般来说,适度的通货紧缩,通过加剧市场竞争,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挤去经济中的“泡沫”,也会促进企业加强技术投入和技术创新,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一面。但过度的通货紧缩,会导致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市场银根趋紧,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市场销售不振,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强化了居民“买涨不买落”心理,左右了企业的“惜投”和居民的“惜购”,大量的资金闲置,限制了社会需求的有效增长,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长率下降,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不利。由此看来,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有不利的一面。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加大政府投资的力度,刺激国内需求,抑制价格下滑,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意味着消费者购买力增加,但持续下去会导致债务负担加重,企业投资收益下降,消费者消极消费,国家经济可能陷入价格下降与经济衰退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严峻局面。通缩的危害表现在:物价下降了,却在暗中让个人和企业的负债增加了,因为持有资产实际价值缩水了,而对银行的抵押xxx却没有减少。比如人们按揭购房,通缩可能使购房人拥有房产的价值,远远低于他们所承担的债务。

治理措施

编辑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

(一)宽松的货币政策

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刺激总需求

(二)宽松的财政政策

扩大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还可以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私人投资的增加。

(三)结构性调整

对由于某些行业的产品或某个层次的商品生产xxx过剩引发的通货紧缩,一般采用结构性调整的手段,即减少过剩部门或行业的产量,鼓励新兴部门或行业发展。

(四)改变预期

政府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增加公众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信心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适当改善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提高中下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以增加消费需求。

(六)恶性紧缩模型

国家综合物价指数,只发行与国民数量相当的货币,后果货币无限升值,如战国时齐刀币,王莽篡汉时发行的法币。

图书《通货紧缩》

编辑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

译者:李扬等
作者:[美]西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年:1999-10-1
简介:关于货币供应以及货币政策与通货紧缩的关系,本书在多处都有详论。概括来说,作者主要阐述了三个重要观点。其一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关系:作者认为,通货膨胀孕育了通货紧缩;其二是通货紧缩的自我强化性质:如同通货膨胀一样,通货紧缩也是自我强化的;其三是治理通货紧缩的措施:作者首先分析了美国自80年代以来连续发生的金融危机。

作者简介:A·加利·西林:毕业于阿姆荷斯特学院,获物理学学士学位,继而于斯坦福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任标准石油公司的美国和加拿大经济分析员、美林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华特·韦德公司常务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等。先后出版了《通货膨胀结束了吗?你准备好了吗?》、《世界已经彻底改变》、《大冲击之后,是萧条还是衰退?》、《通货紧缩》等6部专著。这些著作在美国出版后,均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3362/

(13)
词条目录
  1. 基本概述
  2. 理论基础
  3. 马克思论
  4. 凯恩斯论
  5. 欧文·费雪
  6. 其他看法
  7. 测试指标
  8. 具体类型
  9. 具体表现
  10. 产生原因
  11. 形成影响
  12. 造成利弊
  13. 治理措施
  14. 图书《通货紧缩》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