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

编辑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日本天皇(にほんてんのう),是日本君主的称号。相传是创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后裔,是神道教最高领袖,也是日本国家的象征。从神话传说中第一代神武天皇到德仁天皇一共126代。日本天皇(平假名:にほんてんのう),是日本历代君主的称号。“天皇”称号出现之前的日本君主被称作“王”或“大王”。公元608年,第33代推古天皇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称“东天皇敬白西天皇”,首次对外使用“天皇”称号。第40代天武天皇是第一位群臣...

日本天皇(にほんてんのう),是日本君主的称号。相传是创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后裔,是神道教最高领袖,也是日本国家的象征。从神话传说中xxx代神武天皇到德仁天皇一共126代。

名称由来

编辑

日本天皇(平假名:にほんてんのう),是日本历代君主的称号。“天皇”称号出现之前的日本君主被称作“王”或“大王”。公元608年,第33代推古天皇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称“东天皇敬白西天皇”,首次对外使用 “天皇”称号。第40代天武天皇是xxx位群臣和皇族认可的、被用“天皇”之号称呼的君主,其《飞鸟净御原令》( 22 卷) ,首次将“天皇”的称号制度化。这一时期“天皇”在日语中写作すめらみこと(读音:SumeraMikoto),将日本的君主译作“天皇”,通说是受到唐朝传来的佛教思想影响,将佛教中最高地位的“天王”加以应用,配合日本既有的“大王”的观念,再改为“天皇”。中国学者宋成有认为,“天皇是‘天’与‘王’的结合,神权与政权拟人化的体现者。公元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的《帝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天皇”这个称呼首次正式以法律形式确立。“天皇”读音:Tennō,也是此时确定下来。二战后,天皇的地位和性质发生了本质变化,现行《日本国宪法》(平假名:にほんこくけんぽう))(又称为“和平宪法”)xxx条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在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

制度沿革

编辑

神话传说时期

据“纪记”载,日本第1xxx国天皇是神武天皇,是天照大神的第5代孙,据说在公元前660年即位,被视为日本后代天皇的祖先。公元3世纪后期,大和政权逐渐发展为统一的日本政权,为使统治合法化和稳定,就把自己崇敬的天照大神(原神名“太阳神”),编造为皇祖神。然后又编造了天照大神派遣天孙下凡,直到神武天皇东征与建国的神话。据后代日本学者考证,认为天皇的祖先比较确实可考的是第15代仁德天皇或下一代履仲天皇。在他们以前的天皇有的是编造的,有的是故意增加天皇在世的时间,如神武天皇127岁,第五代孝昭114岁,孝安137岁,景行143岁。从神武到仁德16个天皇中,有12个活到百岁以上。因第21代雄略天皇有其古坟遗迹作考证,目前日本主流的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将其作为日本xxx位真实存在的天皇。

天皇世系图(局部)

大和王权时代

公元3世纪末,日本兴起由众多氏族国家构成的豪族联合国家,史称大和国家。 通过氏族规范支配的大王只是联合体( 共同体) 的盟主,并不具有xxx凌驾于诸王的地位和权力。在大和国,大王承认分立于各地的小国诸王的统治地位, 并对他们间接行使自己的统治权,这意味着大王是在各小国联合形式下的日本君主。大王成为统一君主之后,过去的各个小国中的诸王,作为豪族臣服于大王的同时继续统治人民。公元603 年,推古天皇一朝摄政的圣德太子实行革新,制定“冠位十二阶”,以大王掌握冠位授予权,彰显大王的主权者地位。公元604 年,圣德太子颁布“宪法十七条”,以国靡二君,民无二主,强调大王是日本xxx的支配者。 公元608年,推古天皇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称“东天皇敬白西天皇”,这是日本首次对外使用 “天皇”称号。公元645年6 月,大和国中大兄王子发动宫廷政变,拥立孝德大王即位,改年号为“大化”。大化二年(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即“大化革新”。其参照唐朝律令对政治、经济的改革,初步实现了圣德太子设计的“一君万民”统一国家的构想,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日本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君主之权力由原仅为对宗族之领导权而扩增至对每位担任公职官员之庞大授权。所有地方长官由君主任命,所有税收径向君主缴纳,举国之下莫非王田。

律令时代

天武天皇( 公元673-686年在位) 确立了源自天照大神的君主号“天皇”和国号“日本”。天武天皇成为xxx位群臣和皇族认可的、被用“天皇”之号称呼的君主,即成为“现人神”。“日本的君主具有了强烈的宗教性质”“以‘日’为国号着眼于设置中心,‘日’即日神,即天照大神,意味着 是日神的子孙 ——‘日之御子’统治的国家,因而称为日本,是世界中心的国家。”公元681年天武下令编纂[zuǎn]、公元689年持统下令实施的《飞鸟净御原令》( 22 卷) ,首次将“日本”“天皇”“皇后” 和“皇太子”的称号制度化。天武天皇以后,传统的神的信仰开始以‘国家神道’即国教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通过以天皇家的祖神“天照大神”作为全国的最高神和神道教的主神,对天皇赋予至高无上的地位。据《日本书纪》记载,在奈良时代(公元710年-794年),日本乃“神国”的思想已在日本贵族精神里扎根。

天皇的三件神器

伴着佛教成为日本的重要宗教后,“神佛习合”将天皇也看作了佛教的代表,从而天皇既是天照大神(神道教)的神孙,也是佛教的圣王。“神格化”的天皇是世人眼中的现御神(现人神),它化为人形的神留在凡间来统治神国日本。

神教道神社

公元681年天武天皇下令编纂、公元8世纪初编成 《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是神道的“圣典”。据其记载:八咫镜、八坂琼勾玉、天丛云剑三件神器是天照大神派遣其孙琼琼杵尊下凡治理人间所赐予的宝物,分别代表王者必备的三个元素——正直、慈悲和智慧。三件神器是历代天皇即位时象征王权的宝物。

幕府时代

进入公元9世纪,日本律令政治危机四伏,天皇的地位随着中央集权制的衰落而渐趋下降,日本政治走向了长达1000年之久的与外戚藤原氏共治的“摄关政治”时代,朝廷已然放弃中央集权制度,天皇王权不再唯我独尊。公元11世纪初三条天皇在位时,利用崛起的武士削弱了藤原家族势力,君权重新膨胀,进入“院政时代”,退位的“太上天皇”握有执政实权,开始了天皇、太上天皇和摄关三方共治的“院政”制度。公元1221年“承久之乱”后,“院政”与朝廷势力被作为武士政权的镰仓幕府盖过。镰仓幕府之后的长达600余年的室町、德川幕府政权,天皇成为武士政权下的xxx对象和保护人物,其自主权和统治权进一步受到控制,天皇制逐步走向削弱和瓦解,院政制度已经徒有其表,上天皇和天皇更加唇齿相依,共同对付幕府。

大政奉还

公元18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的基础,大势所趋使幕府体制发生动摇。公元1867年,农民xxx和西南强藩群起倒幕,德川幕府被迫宣布“奉还大政”。年末,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宣布废除幕府制度。明治政府在公元1868-1869年发动“戊辰xxx”,日本的封建幕府政治彻底结束。公元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开宗明义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而把天照大神作为“万世一系”追溯的源头、历代天皇作为其子孙受命治国的思想,在7世纪的奈良时代已经确立。成书于公元8世纪初的日本史书《日本书纪》和《古事记》记载:日本天皇系万世一系,都来自一个家族,也就没有朝代的更迭。史书为天皇权威提供了正统性依据,也作为时人了解天皇开创和统治日本的根本资料。 为加强专制集权,颁布的明治《帝国宪法》第11条明确规定,天皇是神的后裔,从神那里继承国家统治大权,具有无上的权威。天皇对军队拥有xxx和完全的权限,是日本国家军队的“大元帅陛下”。随着日本走向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内受西方思想催生的左翼思想打击了寡头统治利用天皇神圣权威掌控统治权的正当性,明治后期政府开始塑造“国粹主义”“国家主义”,进而急速膨胀为“国家神道”。公元19世纪90年代后一连串对外xxx的胜利,日本政府利用日本国民对国家的自豪感,以死后接受供奉和国民敬仰的“靖国神社”为工具,大力鼓吹崇拜与忠于“万世一系”的天皇意识和献身精神,步步将日本推向穷兵黩武的法西斯军国主义体制。

靖国神社

宪法新规

公元20世纪30年代晚期开始,日本对中国、东南亚、东亚其他地区进行侵略,还挑起了太平洋xxx。二战后,盟国追究日本天皇的xxx责任问题,1945年8月,昭和天皇在御前会议上作出“停战圣断”,接受盟军最高司令部的《波茨坦公告》要求,配合国内主和派,积极推动投降。最终,盟军以“没有找到积极证据”为由,建议不追究天皇的xxx责任。公元1946年10月7日成立宪法修正案,10月29日经枢密院会议可决,11月3日日本政府将其公布,从公元1947年5月3日起施行。日本新宪法xxx章专门对天皇作出规定。“天皇,乃日本国民之象征,为日本国民统合之象征,其地位,基于主权所存在之日本国民之总意。”“无权参与国政”。日本国实行以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内阁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由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和分管各省厅(部委)的大臣组成。首相由国会提名,天皇任命,其他内阁成员由首相任免,天皇认证。根据新宪法修改制定的《皇室典范》,削除了旧《皇室典范》前言中赞美“天皇万世一系”之类的敕语,不再有神化皇室的内容和字句,原有的象征皇权正统的“神器”,标志皇统的祭祀、元号等内容悉被删除。日本天皇由过去称“神”改称“人”,仅是“国家的象征”。以神国思想为核心的“国家神道”和“天皇=神”的意识逐渐消融。之前辅佐天皇的权力机构,如枢密院、军部等也被撤销,天皇成为日本精神伦理的象征。

继承方式

编辑

古代

皇位继承的顺位,“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的传统在日本长期并存。7世纪中期后,“大兄”制逐渐被废除,开始实行太子制。而被立为皇太子的人,有可能是皇子、皇孙、皇兄弟、皇叔、皇女。

皇室家徽(亦是日本国徽)

“退位”指世袭的君主生前将其权位让渡给后继者的行为。首开生前让位先例的是皇极女帝于645年退位,从645年到1867年这1222年当中,共有87代天皇(不包括北朝天皇),其中有58代是生前退位的。与天皇制度的兴衰相对应,在日本古代史上,天皇亲政不过二百年时间,在多数时间里,只是作为虚君居于日本社会的顶端。藤原氏以天皇外戚身份专擅朝廷2个多世纪,之后天皇又被武士幕府严格限制。意志被无视,皇权被平庸化,是导致天皇人为退位的主要原因。从6世纪末到8世纪,曾有8代6位女帝,由于女帝几乎占这段历史时期天皇的半数,故有“女帝的世纪”之称。其主要原因是在没有合适的男性皇位继承人的情况下,为避免皇位落入旁系手中,便以女儿或皇后身份继承皇位。实质上是在皇位继承方面由代表母权制的兄终弟及向代表父权制的父子继承转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通过女帝执政,强化了王权的父子传承。

近代

1889年,日本维新政府订立了《帝国宪法》和《皇室典范》,且两部法规地位对等,《皇室典范》完全属于天皇专断、皇室专属。《皇室典范》顾名思义就是规范、定义日本皇室,是上至天皇、下至一般皇族的家法,内容包括天皇的定义、皇位继承顺序、皇族的范围,以及皇室的财政管理等。在天皇继承方面,规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即“皇位传于皇长子”,“皇长子不在则传于皇长孙,皇长子及其子孙皆不在则传于皇次子及其子孙。”排除了女性继承皇位。“天皇驾崩之时皇嗣立即践祚”,即发生皇位继承的原因仅限于天皇去世,从而否定了长期以来的天皇生前退位传统。

现代

现行的《皇室典范》是在剔除1889年明治《皇室典范》中军国主义及神政性因素制定的,所规定的皇位继承原则基本一脉相承。其体现的核心精神是:天皇的地位为国家元首,其皇位为世袭制,天皇的职务与权限皆基于宪法以及国民的总体意志来行使,天皇不被赋予任何政治权力。2019年,日本安倍内阁决议通过仅适用于明仁天皇的退位特别法案《关于天皇退位等皇室典范特例法》并经国会审议,解决了与现行《皇室典范》冲突的生前退位问题。同年德仁天皇继位,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表示,德仁即位后,日本国会开始讨论皇位继承制度,但强调男系继承是自古以来的皇位继承方式。根据日本现行的《皇室典范》,只有男性皇族所生的男子才有权继承皇位,德仁登基后,有3名皇位继承人,分别为现年德仁弟弟秋筱宫文仁、文仁嫡子悠仁,以及先皇明仁的弟弟常陆宫正仁。如果修改继承制度,容许女性皇族继任天皇,那德仁的独生女儿爱子公主将会成为xxx皇位继承人,文仁的顺序将会跌至第二位。民进党曾呼吁,应允许女性天皇和“女系天皇”(即母亲为皇室成员)的方向展开讨论,应修改《皇室典范》,允许女性皇族婚后留在皇室内,创设“女性宫家”。2024年4月28日共同社报道,在共同社一项民意调查中,90%的受访者表示支持让女性担任天皇的想法。

国务活动

编辑

国事行为

根据现行《日本宪法》规定,天皇主要职责为任命内阁总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条约,召集国会,批准国务大臣的任免,出席礼仪性外交事务活动和国家仪典等。

祭祀活动

上千年历史里,天皇很少亲自处理国家政事,而是委任权臣代为执政。天皇的主要政事活动是忙于祭祀,和一些重要的非祭祀“行事”。比如元旦朝贺,春节进行贺茂祭、秋季进行神尝祭与七夕会,冬季进行新尝祭、大尝祭。另外还主持一些xxx的祭祀和仪式。

文化角色

日本宪法定义天皇乃“日本与日本国民统合的象征”,敕撰和歌集就是天皇扮演“统合象征”的一个重要素材。天皇另外一个关注重点则是让以天皇为中心的宫廷文化实现平民化,使传统和历史获得保留和延续。乐器和音律也是天皇的帝王学之一,每年的“御乐始”(皇家演奏会),天皇会亲自演奏借以展示其文化实力和教养功力。日本茶道则是近代天皇的新学问。在文化方面,从大和朝廷以来,日本皇家的教育都是以中国的汉文儒家经典作为主要教材的。另外,近现代的天皇很好的处理了科学与日本“神学”的关系,科学强大国家,神学凝聚民心,使之各得其所。

传统

编辑

饮食

古代天皇一般在早上5-6点起床,晚上10点左右睡觉。主要活动依次是:起床后洗手洗脸—洗澡—整理仪容(如齿黑)—洗刷双手—四方拜仪式—早餐(10点左右)—处理政务、学习(至下午5点左右)—晚餐(日本必备)—自由休息。

服饰

圣武太上天皇和孝谦天皇的礼服是无刺绣的纯白绢制礼服,已遗失。这种礼服是在日本传统的神事服装“白御衣”的基础上,加上冕冠而成,天皇的冕冠顶端为四方形的冕版,四面都有垂旒[liú]。垂旒的作用除了以旒数表明戴冠者身份外,更主要的是遮挡住戴冠者的视线,使之目不视邪,不见不正之物。意为天皇只处理天下大事,不必在乎小事。唐开元二十年,日本天平四年(732年),圣武天皇在大极殿举行元旦朝贺仪式,日本天皇xxx次穿上了中国唐朝式样的冕服,之后冕服在皇室重大仪式及皇位登基大典上都穿冕服。弘仁十一年(820年)朝廷颁布了改定天皇服饰的诏书,规定天皇服装采用“衮冕十二章”",女帝着白御衣,黄栌染御袍则是天皇的公服,大小场合使用。明治时期天皇维新脱亚入欧废除衮冕,黄栌染御袍被西洋式燕尾服取代,即位礼紫宸殿之仪把黄栌染袍定位天皇服饰,自此,黄栌染御袍成为日本天皇最高等级传统服饰。

居所

日本天皇有4名24小时待命的医生,5名负责侍奉他更衣的服务员,11名帮他准备日本国教神道教典礼的工作人员。日本天皇一家拥有一片约为252公顷的农场,为皇室提供新鲜的牛奶、肉类和蔬菜,农场维护每年需要近500万美元

教育  

二战前,天皇继承人在专门设置的“御用学问所”学习,由学者一对一地传授知识。二战结束后,日本开始实行民主政治,皇室的孩子都在学习院接受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直到大学的教育。学习院成立于1847年,曾经是专门为高官贵族子弟开办的学校,由专门负责教育皇室成员和贵族子弟的宫内省(宫内厅的前身)管理。二战结束后,学习院变成了私立学校,也从社会上招生。和学习院的其他同学相比,皇室成员不搞特殊化,同样需要参加考试和运动会等各项活动。不同的是,由于皇室成员身份特殊,保镖不离左右,所以他们缺少私人空间,因此无法像其他同学那样和异性交往大多数男性皇室成员大学毕业后都要去国外“镀金”。日本天皇与英国皇室一直保持着密切关系,所以皇室成员多会选择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去深造,曾经是皇太子的德仁就曾在牛津大学留学两年。

婚姻

日本皇室婚姻不是私事,而是“公事”。皇室成员在适婚的时候,由工作人员挑选几名符合条件的人选,然后给他们创造见面机会,双方同意并经过皇室会议批准后才能结婚。当然,要与皇室通婚,候选人必须符合下面几个基本条件,即:“日本人”“具有一定水平以上的才智和素养”“亲属中没有人犯过罪”等。由于皇室成员的婚事成为“公事”,因此处理起来往往要花上几年。如果对方不愿意,花费的周折就更多。

姓名

日本天皇被日本国人当作“神”,因此,皇室成员没有姓,只有名。从第122代明治天皇开始,日本《皇子女降诞诸式》规定,皇子的名字含有“仁”字,如明治天皇睦仁,大正天皇嘉仁,昭和天皇裕仁,平成天皇明仁,当今皇太子德仁;皇女的名字含有“子”字,如曾有皇太子的妹妹叫清子,皇太子的女儿叫爱子。天皇的直系子孙诞生后,在正式命名之前先有宫号。如皇太子德仁可爱的小公主叫做敬宫爱子。天皇的男性子孙成年或者成婚后,除被立为皇太子者外,其他人均被封赐为宫家(和幼时获得的宫号不是一回事)。二战结束前,日本皇族有15个宫家。二战结束后,根据《皇室典范》,这15个宫家都被废除,降为平民。

丧葬仪式

大和王朝统治时期,佛教传入日本,自此后天皇葬礼实行佛教方式。葬法先是土葬,公元7世纪时持统天皇首次改为火葬方式,佛式和火葬遂成定制。到明治维新后的1870年,出于“本土化”意识形态的需要,天皇下令废止佛教葬礼,以后的天皇及皇族改为神道仪式,并颁布法令《皇室服丧令》《皇室丧仪令》予以定型,且扩大适用于全体日本国民。天皇的生死、祭祀与政治无缝对接,是“国家神道”的突出表现。

权力权限

编辑

天皇的职务与权限皆基于宪法以及国民的总体意志来行使,天皇不被赋予任何政治权力:① 天皇所有决定都要在内阁制决议后,才能执行。② 褫[chǐ]夺并xxx否定天皇的军事权限。③ 由首相统辖的内阁负责辅助天皇,防止天皇胡作非为。④ 所有皇室收入都归国库所有,天皇与皇室的各种支出由国库支付。

历代天皇

编辑

历代天皇参考资料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1234036/

(24)
词条目录
  1. 名称由来
  2. 制度沿革
  3. 神话传说时期
  4. 大和王权时代
  5. 律令时代
  6. 幕府时代
  7. 大政奉还
  8. 宪法新规
  9. 继承方式
  10. 古代
  11. 近代
  12. 现代
  13. 国务活动
  14. 国事行为
  15. 祭祀活动
  16. 文化角色
  17. 传统
  18. 饮食
  19. 服饰
  20. 居所
  21. 教育  
  22. 婚姻
  23. 姓名
  24. 丧葬仪式
  25. 权力权限
  26. 历代天皇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