λ噘菌体
编辑(了解如何以及何时删除此模板消息)
肠杆菌噬菌体 λ(λ 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 λ,正式名称为大肠杆菌λ 病毒)是一种细菌病毒或噬菌体,可感染大肠杆菌(大肠杆菌)。 它是由 Esther Lederberg 于 1950 年发现的。这种病毒的野生型具有温和的生命周期,这使得它可以通过溶源性驻留在宿主的基因组中或进入裂解期,在此期间它会杀死并裂解细胞以 产生后代。 在特定位点发生突变的 Lambda 菌株无法溶原细胞; 相反,它们在重复感染已经溶原化的细胞后生长并进入裂解周期。
噬菌体颗粒由头部(也称为衣壳)、尾巴和尾纤维组成(见下图病毒)。 头部包含噬菌体的双链线性 DNA 基因组。 在感染过程中,噬菌体颗粒识别并与其宿主大肠杆菌结合,导致噬菌体头部的 DNA 通过尾部喷射到细菌细胞的细胞质中。 通常,随后会发生裂解循环,其中 lambda DNA 被复制并在细胞内产生新的噬菌体颗粒。 随后是细胞裂解,将细胞内容物(包括已组装的病毒体)释放到环境中。 然而,在某些条件下,噬菌体 DNA 可能会通过溶原途径将自身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中。 在这种状态下,λ DNA 被称为原噬菌体,并驻留在宿主的基因组中,对宿主没有明显的伤害。 当存在原噬菌体时,宿主被称为溶原体。 当溶源菌进入应激条件时,这种前噬菌体可能会进入裂解周期。
解剖学
编辑病毒颗粒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尾部可以有尾纤维。 整个颗粒由 12-14 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总共有超过 1000 个蛋白质分子和一个位于噬菌体头部的 DNA 分子。 然而,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L 和 M 蛋白是否是病毒体的一部分。 所有表征的 lambdoid 噬菌体都具有 N 蛋白介导的转录抗终止机制,但噬菌体 HK022 除外
基因组包含 48,502 个碱基对的双链线性 DNA,在两个 5' 末端都有 12 个碱基的单链片段。 这两个单链片段是所谓的 cos 位点的粘端。 cos 位点使宿主细胞质中的 DNA 环化。 因此,在其环状形式中,噬菌体基因组的长度为 48,502 个碱基对。 lambda 基因组可以插入大肠杆菌染色体,然后称为原噬菌体。 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下面的部分。
生命周期
编辑感染
λ 噬菌体是一种非收缩性尾噬菌体,这意味着在感染事件中它不能“迫使”其 DNA 穿过细菌细胞膜。 它必须改用现有的途径来侵入宿主细胞,进化出尾巴的尖端以与特定的孔相互作用,以允许其 DNA 进入宿主。
- 噬菌体 Lambda 通过尾端的 J 蛋白与大肠杆菌细胞结合。 J蛋白与大肠杆菌的麦芽糖外膜孔蛋白(lamB基因的产物)相互作用,该孔蛋白分子是麦芽糖操纵子的一部分。
- 线性噬菌体基因组通过外膜注入。
- DNA 穿过内膜中的甘露糖通透酶复合物(由 manXYZ 基因编码),并立即使用 cos 位点、富含 12 个碱基的 G-C 粘性末端进行环化。 单链病毒 DNA 末端由宿主 DNA 连接酶连接。 人们普遍不认为 12 bp λ 粘性末端是生物 DNA 的xxx个直接核苷酸测序的主题。
- 宿主 DNA 旋转酶将负超螺旋置于环状染色体中,导致富含 A-T 的区域解旋并驱动转录。
- 转录从产生“立即早期”转录本的组成型 PL、PR 和 PR 启动子开始。 首先,它们表达 N 和 cro 基因,产生 N、Cro 和一种短的无活性蛋白。
- Cro 与 OR3 结合,阻止进入 PRM 启动子,阻止 cI 基因的表达。 N与两个Nut(N利用)位点结合,一个在PL阅读框的N基因中,一个在PR阅读框的cro基因中。
- N 蛋白是一种抗终止剂,通过在新生转录的 mRNA 的特定位点结合转录 RNA 聚合酶发挥作用。 当 RNA 聚合酶转录这些区域时,它会募集 N 并与几种宿主 Nus 蛋白形成复合物。 这个复合体会跳过大多数终止序列。 扩展转录本(“晚早”转录本)包括 N 和 cro 基因以及 cII 和 cIII 基因,以及稍后讨论的 xis、int、O、P 和 Q 基因。
- cIII 蛋白的作用是保护 cII 蛋白免受 FtsH(一种膜结合的必需大肠杆菌蛋白酶)的蛋白水解。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28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