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义

长期建档 锁定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王振义(1924.11.30-),江苏省兴化人,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癌症分化之父。   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王振义自1954年起,从事研究血栓和止血,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A与B以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1980年...

  王振义(1924.11.30-),江苏省兴化人,内科血液学专家 ,中国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癌症分化之父。

  

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学院,获博士学位;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王振义自1954年起,从事研究血栓和止血,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A与B以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1980年起开始研究癌肿的分化疗法。1986年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为恶性肿瘤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分化疗法取得效果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因而获得国际肿瘤研究五项,国内xxx七项,并获得了2010年度国家最科技

   人物生平

  1924年(十三年)11月30日,王振义出生于上海。

  

1936年(二十五年),王振义毕业于上海法租界所办的萨坡赛小学(现卢湾区xxx中心小学)。王振义合家照

  1942年(三十一年),王振义从上海震旦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并被免试直升进入震旦大学,在家庭的支持下选择了学医。

  

1948年(三十七年),王振义从震旦大学医学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因成绩优异,留在广慈医院(瑞金医院前身)担任住院医师。

  1952年,广慈医院细分出消化、心血管分泌和血液四个专业。王振义开始在著名内科专家邝安堃的指导下从事血液学研究。他多次亲眼目睹白血病患者病痛的和化疗的,却无法摆脱死神的纠缠。

  1953年,王振义在临床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病人在平时没有出血症状,但在拔牙等小手术后会出血不止。他翻阅了大量文献,了解到血浆中凝血因子的高低值是出血的关键,一般实验室检验无法发现,需要用凝血活酶生成试验。但做该试验时,需要将硅胶涂在玻璃管壁上。当时国内无此材料,一向喜欢钻研的他用石蜡代替硅胶,成功地在国内首先确立了这种检测方法,并做出诊断,解决了这种不明原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1953年,王振义报名参加了抗美援朝医疗队。同年10月,作为东北军区内科巡回医疗组主治医师,他来到了省勃利县后方医院,参加会诊。在那里,60余名志愿军战士集体出现了咯血、头痛等症状,初步被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但是,王振义指出,结核性脑膜炎并非传染病,并诊断为一种肺吸虫病。当地的医生们从未听说过这种病,他们将信将疑地把病人咳出的血痰拿到显微镜下观察,果然发现了虫卵,了王振义的判断。

  1954年起,王振义从事研究血栓和止血,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A与B以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

  

1978年,中国恢复研究生考试的xxx年,赤脚医生陈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在那里,他首次遇到了王振义教授。当时我觉得这个年轻人虽然只有中专学历,但做事认真,知识丰富。于是,王教授甚至到宿舍劝陈同学考他的硕士生,并力主学校领导同意破格录取中专生。在600多名报考者中,陈竺脱颖而出。此次,王教授只招收了两名学生,一是陈竺,二是陈赛娟--她后来成为陈竺的夫人,同样在白血病研究方面卓有成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授予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两位后来均当选为院士。

  1980年起,王振义开始研究癌肿的分化疗法。

  1982年起,王振义指导研究生开展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研究,以后又开展肝素对血小板和巨核细胞刺激作用的研究。

  1983年,王振义从外国文献中看到希望。一位美国专家报告,有一种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在13顺维甲酸的下会向正常细胞逆转。当时,中国尚没有药厂能合成13顺维甲酸,这种进口药不仅价格高昂,而且国内外已有一些医院用于临床试验,效果并不理想。在国内能找到的xxx一种维甲酸,是上海第六制药厂生产的全反式维甲酸,这是一种通常用于治疗皮肤病的药。王振义就用这种药进行试验,在半年后见到曙光--在显微镜下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在全反式维甲酸的作用下,顺利分化成正常细胞。一年后,这种分化效果确认无疑。

  1985年的一天,王振义从妻子谢竞雄那里得知,上海儿童医院来了位5岁的小病人,名叫小静,患的正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孩子出血严重,极度虚弱,已无更多有效措施。王振义提议,给孩子口服全反式维甲酸。但是,由于这种治疗手段从未用于临床,院方反对的声音很多。王振义最终顶住压力,征得了孩子父母的同意。7天后,奇迹发生,小静的症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完全缓解。

  

1986年,王振义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为恶王振义性肿瘤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分化疗法取得效果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0世纪80年代中期,王振义的领导的团队与中科院药物研究所合作,从生蒲黄中分离出四种有效成份,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并阐明了它们在防治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同一时期,王振义所领导的研究组,在中国首先提纯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建立了检测该因子抗原与功能,以及甲型血友病携带者的方法,因而两次获卫生部科研乙级;研究组还在中国首先提纯和检测抗凝蛋白(蛋白C和S),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第4因子、首先发现和报道蛋白S缺乏症。

  1992年,王振义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3年,王振义获法国荣誉骑士勋章。

  1994年,王振义被授予有国际肿瘤学界诺贝尔之称的凯特林,授理由是,其贡献具有划时代意义:在癌症研究史上,xxx次发现如何使用自然而非化学物质使人体内的癌细胞,而不是使用传统的化疗、放射疗法等癌细胞。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王振义主动把代表中国血液学研究最高水平的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的交给了陈竺。

  1997年,王振义应邀与沈志祥合写了《巨核细胞与血小板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变化》一章,这是中国学者xxx次被邀在国际刊物上撰写有关血液学的论文。他参与主编的《血栓与止血》已成为中国在这领域中的代表性专著,并被不断再版。

  2000年,王振义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2011年1月,在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励大会上,国家将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颁发给王振义。

  

2012年3月6日,由于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中取得原创性及开发全新疗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在美国领取了由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

   人物成就 科研

  作为一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在6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为医学实践和理论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成功实现 了将恶性细胞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上海方案,阐明了其遗传学基础与机制,立了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成功典范;建立了中国血栓与止血的临床应用研究体系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临床表现最为凶险的一种白血病类型,其缓解率低、死亡率高。传统化疗在白血病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具有杀伤作用,会加剧出血,导致早期死亡。王振义院士依据分化学说,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疗APL的分化疗法,证明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可以将恶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为良性细胞,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关注,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2009年美国临床指南将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定为规范性治疗方案。在有效缓解治疗APL的基础上,王振义院士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发现联合应用维甲酸和氧化砷治疗APL,可使五年率上升至95%,从而使APL成为xxx个可治愈的白血病。为此,国际血液学界特将此方案誉为上海方案。在临床治疗获得成功的同时,王振义院士又了全反式维甲酸分化APL是一种针对致癌蛋白的靶向治疗方法。维甲酸的应用开拓了人类治疗肿瘤的新思与新途径;上海方案是分化学说的具体体现,是靶向治疗的成功范例。

   人才培养

王振义从事内科血液学的教学工作中,先后培养了博士11人,硕士43人。其中一人后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和法国外籍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便是其门生。

   论文著作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1985年至2007年间,王振义发表论文共136篇,情况如下:

   期刊论文

  论文题名

  作者

  年卷期

  发表刊物

  CD4+ T细胞克隆对自体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的肿瘤杀伤作用

  王振义,陈赛娟

  2007年 2卷 01期

  内科理论与实践

  急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和发病机制以及相关靶向治疗

  王振义

  2006年 1卷 01期

  内科理论与实践

  多个短重复序列位点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王振义

  2006年 29卷 03期

  中华检验医学

  血管性血友病诊断与分型方法的建立和临床应用

  王振义

  2006年 29卷 09期

  中华检验医学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因子与多发性骨髓

  王振义

  2006年 15卷 03期

  白血病·淋巴瘤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

  王振义

  2006年 20卷 02期

  中国交通医学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伴组织因子异常的研究

  王振义

  2006年 27卷 03期

  中华血液学

  凝血因子Ⅺ基因内含子区受位剪切位点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

  王振义

  2005年 26卷 03期

  中华血液学

  抗凝血酶基因C2759T(Leu99Phe)突变导致抗凝血酶缺陷症的机制研究

  王振义

  2005年 26卷 03期

  中华血液学

  白血病靶向治疗的应用

  王振义

  2005年 25卷 06期

  中国实用内科

   专业著作

  专著名

  作者

  出版

  出版时间

  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

  王振义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临床医学卷·内科学(上、下)

  王振义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临床医学概要(一版)

  王振义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肿瘤的分化和凋亡疗法

  王振义,陈竺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生命科学丛书 肿瘤的分化和凋亡疗法

  王振义,陈竺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年12月

  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

  王振义,阮长耿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第二版)

  王振义,阮长耿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9月

  英汉双解精选英语语词典

  王振义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

  王振义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 获记录

  1985年,血小板蛋白分离、提纯、抗血清制备和放射免疫测定药箱的研制获二医大科技

  1989年,全反式维甲酸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

  1991年,全反式维甲酸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首届上海科技博览会优秀

  1991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失维甲酸分化治疗的机制研究获第六次国家自然科技三等

  1993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失维甲酸分化治疗的机制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

  1993年3月,获步鲁肿瘤研究

  1994年,PHI染色体相关白血病细胞和生物学研究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

  1995年,PHI染色体相关白血病细胞和生物学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

  1995年,人类白血病细胞机制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获国家科委技术进步二等

  1994年,被授予有国际肿瘤学界诺贝尔之称的凯特林

  1995年,人类白血病机制研究及其临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

  1996年,获求是科技基金杰出科学家

  2003年,被评为上海市教育功臣

  2011年1月14日,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

  2012年3月6日,获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

  2012年3月31日,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等

   社会影响

国际小中心2011年12月10日发布第77507号公报,将第43259号小xxx命名为王振义星。

   社会任职

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中华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血液学》副总编,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前广慈医院)主任、主治医师(1948~196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60~1982)、基础医学部主任(1982~198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984~1988)、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1987~1996)。

   人物评价

王振义院士医德,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血液学专业人才,至今仍工作在医、教、研xxx线。 (中华人民国科学技术部)

  在不少人看来,王振义近乎。他永远勤奋认真,对病人温和可亲。在他刚大学毕业时,曾遇到一位病人拿不出160元医药费,他便主动承担,医院每月从他的工资里扣10元,扣了一年多。他在农村时曾多次为了照顾病人,一直守候在旁,彻夜不归。他帮助了许多生命,但不拿病人一分一毫。他的学术卓著,但在署名、评等时,他的一贯作风永远是将归功于团队,把合作者特别是年轻人推向前台。 (人民画报)

  

医生是最崇高的职业之一,能享受到别的职业所没有的真情和人生乐趣。王振义院士结合自身60多年的从医经历和,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向家乡医务人员讲人生、问。他说,医生这一职业与众不同,面对的是人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应具备特别的职业,要有服务病人的和精湛医术。 (新华日报)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7512/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