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原

长期建档 锁定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个人简历  1976年  毕业于外语学院,曾在联合国纽约总部担任传译员数年。  1977年  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  1987年  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1988年  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的创始人和研究开发部主任。  1990年  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担任国家经济体制委员会宏观司副司长至1993年。  1992--1993年  担任中国股票发行和交易规...

李青原

  个人简历

  1976年

  毕业于外语学院,曾在联合国纽约总部担任传译员数年。

  1977年

  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

  1987年

  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1988年

  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的创始人和研究开发部主任。

  1990年

  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担任国家经济体制委员会宏观司副司长至1993年。

  1992--1993年

  担任中国股票发行和交易规则起草小组协调人及xxx与证券事务联合工作组。

  1994年

  在纽约获得证券业从业资格。

  1994--1997年

  任高盛(亚洲)代表处首席代表。

  1997--1999年

  出任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中国政策顾问。重返高盛(亚洲),担任国际顾问。

  1999年

  1999年担任联合交易所创业板工作小组。

  2002年

  加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任规划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后任规划发展委员会主任及研究中心主任。

  

2006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太平洋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相关报道

李青原,中国证券市场最早的推动者和设计者之一。她不仅是创立中国证券的元老,还是中国资本市场呼风唤雨、举足轻重的人物。对于李青原来说,资本市场不仅仅是她付出智慧的一项工作,更是一种心投入的事业。

  

1979年,李青原考取了联合国译员,成为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首批进合国的工作人员。那三年我基本上周游了世界三圈,真长见识。见识了发达国家的强盛,又回想起自己插队当农民时看到的中国最真实的贫困状态,李青原形成了自己的见解:中国要改变落后局面,需要经济方面的人才。我们那一代人所受的教育都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于是她开始主攻经济,申请只参加联合国有关经济的会议,并且和国内来的经济学家经常联系、向他们求教,常去哥伦比亚大学听一些经济学,比如加尔布雷斯等著名经济大师的都亲耳聆听过,受益很大。

  

回国后,李青原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吴大锟教授的博士生,主攻方向是美国经济。在读美国历史和《资本论》的时候,我就发现,资本市场是个很了不起的东西。当时正值各种新活跃,国外的很多经济学家、经济界纷纷来中国,懂经济又精通英语和法语的李青原成为这些论坛的活跃人物,索罗斯就对她大加赞赏并为她提供了去美国作论文的机会,这也是索罗斯赞助国内xxx个人的研究项目。在美国,她与高西庆、明、刘二飞等一批留学生在资本市场的见识上意气相投,后来,他们回国后成立了联办,并开始初建中国的证券市场。

  李青原是中国证券市场最早的推动者和设计者之一。1988年是李青原涉足中国证券市场的开始。当时,中国还是计划经济的一统天下,当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道证券是什么的时候,她和高西庆、明、王巍等人起草了《关于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化与规范化的政策》,这在当时被称为声名赫赫的证券。这是一帮海归人士,他们中国经济要发展,必须引入证券这一资本要素,因此要对中国进行证券知识的普及和规范。

  1989年,李青原与高西庆、明等人创立了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简称联办),她任联办的研究开发部主任。联办虽说是个民间机构,可由于是藏龙卧之地,是一帮精通证券的海归人士在打理,并微言轻,他们在很多重要场合都有话语权,影响高层的决策决心,正是联办的推动才使中国证券市场得以在计划体制下孵化出来。

  1990年,李青原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吴大琨教授,专攻资本,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年,乘着小平南巡讲话的东风,李青原协助刘鸿儒筹建证监会,并担任中国股票发行和交易规则起草小组协调人及xxx与证券事务联合工作组,也就是现在的国际部主任。应当说,李青原是证监会当之无愧的元老级人物。

  1994年,李青原赴美国深造,专攻证券,在纽约获得证券业从业资格,为后来在中国证券市场呼风唤雨奠定了的基础。而后她担任证监会中国事务顾问、高盛集团国际顾问,身影频现传媒和各种大型论坛,陈词,潇洒自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青原在高盛集团的经历。她曾被聘任为高盛(亚洲)代表处首席代表,后又被聘为高盛集团国际顾问。这是份非常显赫荣耀的工作。高盛集团,是一家国际xxx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机构以及个人。

  高盛给李青原百万美元的年薪,足可以让她享受现代文明的奢侈和安逸,豪宅、名车,还有那周游世界的风光,对一般人而言,这可是抵御不了的。

  可李青原对中国资本市场偏偏情有独钟。李青原说,学者是什么,是一些追求终极真理的人,学者就要说学者的话。你发现了一个问题,你开出了药方,它还起到了作用,对这个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你就不会觉得辛苦,这太有乐趣了。 李青原要把自己激活中国证券市场的药方付诸实践。

  李青原的抱负被知人善任的证监会周小川所赏识。2001年6月12日,由财政部牵头,包括证监会、经贸委、计委等6部委召开部级联席会议,做出以市价减持国有股,补充社保基金的决定,国有股减持大幕由此拉开。与其同时,中国股市也跌入了漫漫长夜。为更好地监测股市,观察其动态,周小川仿照央行的设置,在证监会里设一个规划发展委员会,性质是研究机构,大约有20多个委员,主要是为决策提供研究报告。谁能担纲规划发展委员会主任这一要职呢?周小川想到了远在的李青原。

  此前,李青原和李振宁曾给周小川写信,她认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应该引进一种机制,让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东共同表决。本来就跟李青原很熟的周小川邀请李青原出山,李青原欣然应允。 2002年7月,李青原出任中国证监会规划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坐上了中国证监会规划委员会主任这个,虽说官不大,但责任不小,李青原有一种特别的激动,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在的富贵,她义无反顾。抚摸着伤痕累累的股市,李青原有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感慨。

  

2003年10月,李青原在中国论坛上表示,要积极稳妥地解决严重阻碍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即股权割裂问题,股权割裂的制度设计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个问题不解决,做任何事情都走不动。

  2004年1月,在《中国证券报》与中国人民大学合办的资本市场论坛上,李青原本是作为点评嘉宾参会,当讨论到股权分置的问题时,李青原躁动不安,你们是专家学者,我也是博士啊!她站起来,顾不得喧宾夺主之嫌,大发感慨,以她特有的斩钉截铁的语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股权分置是我国股市的一大弊端,必须尽快解决,2004年是解决这一问题很好的时机,她甚至提出了试点先行的具体操作,一副急巴巴的样子。她的结论是:2004年是解决全流通的好时机。 她的理由似乎都站得住脚:2004年,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9%的增长率;基金规模超常扩大,机构投资者的数量迅速增加;股指从她讲话时的1400多点上升到4月份的近1800点。 但2004年很快就过去了,股改依然没有开始。李青原很是失落。

  

2005年初,又一次资本市场论坛。李青原又谈到了尚未实行的股权分置,她激动地说:去年我在这儿说的话,一个字、一个标点都不会改。话语铿锵有力,如铁锅炒铜豌豆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32458/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