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指标
编辑利率水平对外汇汇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率是影响汇率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知道,汇率是两个国家的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和其他商品的定价机制一样,它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所决定。外汇是一种金融资产,人们持有它,是因为它能带来资本的收益。
人们在选择是持有本国货币,还是持有某一种外国借币时,首先也是考虑持有哪一种货币能够给他带来较大的收益.而各国货币的收益率首先是由其金融市场的利率来衡量的。
某种货币的利率上升,则持有该种货币的利息收益增加,吸引投资者买入该种货币,因此,对该货币有利好(行情看好)支持;如果利率下降,持有该种货币的收益便会减少,该种货币的吸引力也就减弱了。因此,可以说"利率升,货币强;利率跌,货币弱"。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在外汇市场均衡时,持有任何两种货币所带来的收益应该相等,这就是:Ri=Rj(利率平价条件)。这里,R代表收益率,i和j代表不同国家的货币。如果持有两种货币所带来的收益不等,则会产生套汇:买进A种外汇,而卖出B种外汇。
这种套汇,不存在任何风险。因而一旦两种货币的收益率不等时,套汇机制就会促使两种货币的收益率相等,也就是说,不同国家货币的利率内在地存在着一种均等化倾向和趋势,这是利率指标对外汇汇率走向影响的关键方面,也是我们解读和把握利率指标的关键。
例如,1987年8月后,随着美元下跌,人们争相购买英镑这一高息货币,致使在很短的时间内英镑汇率由1.65美元升至1.90美元,升幅近20%。为了限制英镑升势,在1988年5-6月间英国连续几次调低利率,由年利10%降至7.5%,伴随每次减息,英镑都会下跌。但是由于英镑贬值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加,随后英格兰银行被迫多次调高利率,便英镑汇率又开始逐渐回升。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巨大,xxx超过国际贸易额,表明金融全球化的极大发展。利率差异对汇率变动的影响比过去更为重要了。当一个国家紧缩信贷时,利率会上升,征国际市场上形成利率差异,将引起短期资金在国际间移动,资本一般总是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高的国家。
这样,如果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其他国家,就会吸引大量的资本流入,本国资金流出减少,导致国际市场上抢购这种货币;同时资本账户收支得到改善,本国货币汇价得到提高。反之,如果一国松动信贷时,利率下降,如果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则会造成资本大量流出,外国资本流入减少,资本账户收支恶化,同时外汇交易市场上就会抛售这种货币,引起汇率下跌。
在一般情况下,美国利率下跌,美元的走势就疲软;美国利率上升,美元走势偏好。从美国国库券(特别是长期国库券)的价格变化动向,可以探寻出美国利率的动向,因而可以对预测美元走势有所帮助。如果投资者认为美国通货膨胀受到了控制,那么在现有国库券利息收益的吸引下,尤其是短期国库券,便会受到投资者青睐,债券价格上扬。
反之,如果投资者认为通货膨胀将会加剧或恶化,那么利率就可能上升以抑制通货膨胀,债券的价格便会下跌。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美国在存在着大量的贸易逆差和巨额的财政赤字的情况下,美元依然坚挺,就是美国实行高利率政策,促使大量资本从日本和西欧流入美国的结果。美元的走势,受利率因素的影响很大。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是建立在对利息的来源和本质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利息的这种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它的量的规定性(利息的这种质的规定决定了它的量的规定),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平均利润率。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在平均利润率与零之间,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率;二是总利润在xxx人和xxx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比例。
这一比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借贷双方的供求关系及其竞争,一般来说,供大于求时利率下降;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此外,法律、习惯等也有较大作用。马克思的理论对于说明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利率决定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西方的利率决定论大都着眼于供求对比关系的分析,认为利率是种价格。其分歧在于什么样的供求关系决定利率。如马歇尔的实际利率论就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生产率和节约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生产率由边际投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
投资量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量和储蓄量的均衡点;凯恩斯的货币供求论认为决定利率是货币因素而非实际因素。
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当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增强则倾向于增加货币持有数量,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可贷资金论综合了前两种利率决定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的,供给包括总储蓄和银行新增的货币量,需求包括总投资和新增的货币需求量,利率的决定取决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存款利率
编辑历史数据, 单位:年利率%
调整时间
|
活期
|
3个月
|
半年
|
一年
|
二年
|
三年
|
五年
|
1990年4月15日
|
2.88
|
6.30
|
7.74
|
10.08
|
10.98
|
11.88
|
13.68
|
1990年8月21日
|
2.16
|
4.32
|
6.48
|
8.64
|
9.36
|
10.08
|
11.52
|
1991年4月21日
|
1.80
|
3.24
|
5.40
|
7.56
|
7.92
|
8.28
|
9.00
|
1993年5月15日
|
2.16
|
4.86
|
7.20
|
9.18
|
9.90
|
10.80
|
12.06
|
1993年7月11日
|
3.15
|
6.66
|
9.00
|
10.98
|
11.70
|
12.24
|
13.86
|
1996年5月1日
|
2.97
|
4.86
|
7.20
|
9.18
|
9.90
|
10.80
|
12.06
|
1996年8月23日
|
1.98
|
3.33
|
5.40
|
7.47
|
7.92
|
8.28
|
9.00
|
1997年10月23日
|
1.71
|
2.88
|
4.14
|
5.67
|
5.94
|
6.21
|
6.66
|
1998年3月25日
|
1.71
|
2.88
|
4.14
|
5.22
|
5.58
|
6.21
|
6.66
|
1998年7月1日
|
1.44
|
2.79
|
3.96
|
4.77
|
4.86
|
4.95
|
5.22
|
1998年12月7日
|
1.44
|
2.79
|
3.33
|
3.78
|
3.96
|
4.14
|
4.50
|
1999年6月10日
|
0.99
|
1.98
|
2.16
|
2.25
|
2.43
|
2.70
|
2.88
|
2002年2月21日
|
0.72
|
1.71
|
1.89
|
1.98
|
2.25
|
2.52
|
2.79
|
2004年10月29日
|
0.72
|
1.71
|
2.07
|
2.25
|
2.70
|
3.24
|
3.60
|
2006年8月19日
|
0.72
|
1.80
|
2.25
|
2.52
|
3.06
|
3.69
|
4.14
|
2007年3月18日
|
0.72
|
1.98
|
2.43
|
2.79
|
3.33
|
3.96
|
4.41
|
2007年5月19日
|
0.72
|
2.07
|
2.61
|
3.06
|
3.69
|
4.41
|
4.95
|
2007年7月21日
|
0.81
|
2.34
|
2.88
|
3.33
|
3.96
|
4.68
|
5.22
|
2007年8月22日
|
0.81
|
2.61
|
3.15
|
3.60
|
4.23
|
4.95
|
5.49
|
2007年9月15日
|
0.81
|
2.88
|
3.42
|
3.87
|
4.50
|
5.22
|
5.76
|
2007年12月21日
|
0.72
|
3.33
|
3.78
|
4.14
|
4.68
|
5.40
|
5.85
|
2008年10月9日
|
0.72
|
3.15
|
3.51
|
3.87
|
4.41
|
5.13
|
5.58
|
2008年10月30日
|
0.72
|
2.88
|
3.24
|
3.60
|
4.14
|
4.77
|
5.13
|
2008年11月27日
|
0.36
|
1.98
|
2.25
|
2.52
|
3.06
|
3.60
|
3.87
|
2008年12月23日
|
0.36
|
1.71
|
1.98
|
2.25
|
2.79
|
3.33
|
3.60
|
2010年10月20日
|
0.36
|
1.91
|
2.20
|
2.50
|
3.25
|
3.85
|
4.20
|
2010年12月25日
|
0.36
|
2.25
|
2.5
|
2.75
|
3.55
|
4.15
|
4.55
|
2011年2月9日
|
0.40
|
2.60
|
2.80
|
3.00
|
3.90
|
4.50
|
5.00
|
2011年4月6日
|
0.50
|
2.85
|
3.05
|
3.25
|
4.15
|
4.75
|
5.25
|
2011年7月7日
|
0.5
|
3.1
|
3.3
|
3.5
|
4.4
|
5.00
|
5.5
|
2012年6月8日
|
0.4
|
2.85
|
3.05
|
3.25
|
4.1
|
4.65
|
5.1
|
2012年7月6日
|
0.35
|
2.60
|
2.80
|
3
|
3.75
|
4.25
|
4.75
|
2014年11月22日 | 0.35 | 2.35 | 2.55 | 2.75 | 3.35 | 4.00 | 4.50 |
基准利率是人民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xxx、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
模型分析
编辑银行合理利率的计算模型及其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值=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值V*物价总指数P
根据数据,首先构造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值V与固定资本K及劳动L之间的生产函数关系:
V=AKaL1-a
上式中V为国内生产总值,K为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L为全社会从业人员,A,a为参数。在不考虑技术进步时,可以认为a,A为正常数。应当指出,一个效用函数在某一特定时刻只有一种,而且很难用数学式子来完全准确的表达出来。以上的效用函数仅是一个效用函数的近似表达式,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这样便得到公式:
V=3.380527635*K*1.128590175*L-0.128590175
由上式算出的与实际的有一定的偏差,误差率保持在0.01567~0.109912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银行利率的计算与租金的计算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求出租金的计算公式,所谓资本的租金是指如果一个人拥有K亿元的资本,并将它租给生产者使用,生产者应给她R*K的租金。
由于折旧率为δ,资本折旧为δ*K,那么资本收益或回报为R*K-δ*K。在定义资本收益率或回报率为:
资本收益率或回报率r=资本收益或回报/资本,即:
r=(R*K-δ*K)/K=R-δ⑶
但由于资本回报中有相当一部分要交纳各种税收,所以将钱存入银行所得的利率i
设资本回报r*K中要征收一定的税作为公共投资,征收的各种税费占国民生产总值合理比例为£;,即征税总额为£*V,在这里我们要考虑到误差的存在,设误差系数为b,在征完税费之后为资本应得回报r*K-£*V*b。他与资本K之比可以理解为银行利率i的合理位置,因此有如下式子:
i=r*K-£*V/K=r-£*V/K*b
注意到r=R-δ,因此上式可以记为:
i=R-δ-£*V/K*b
在单部门模型中,折旧率设为:δ=0.1,b是误差系数。从上式看出,利率的大小与K/L、£;、b有关。
确定依据
编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手段的运用,通过调整利率水平与结构,改革利率管理体制,使利率逐渐成为一个重要xxx。
1993年5月和7月,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当时经济过热、市场物价上涨幅度持续攀升的情况,两次提高了xxx利率。这两次利率调整,与1994年以来出台的其他重大经济改革措施相配合,对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通货膨胀,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6年以来,针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已取得显着成效、市场物价明显回落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又适时先后七次降低了存xxx利率,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基础上,对减少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利息支出,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利率的调整,实际上是各方面利益的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在确定利率水平时,主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物价总水平
这是维护存款人利益的重要依据。利率高于同期物价上涨率,就可以保证存款人的实际利息收益为正值;相反,如果利率低于物价上涨率,存款人的实际利息收益就会变成负值。因此,看利率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名义利率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看是正利率还是负利率。
二是利息负担
长期以来,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发展的资金大部分依赖银行xxx,利率水平的变动对企业成本和利润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因此,利率水平的确定,必须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
例如,1996年至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七次降低存xxx利率,极大地减少了企业xxx利息的支出。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减少企业利息支出2600多亿元
三是利益
利率调整对财政收支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和银行上交财政税收的增加或减少而间接产生的。因此,在调整利率水平时,必须综合考虑国家财政的收支状况。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存xxx利差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利率水平的确定还要保持合适的存xxx利差,以保证银行正常经营。
四是供求状况
利率政策要服从国家经济政策的大局,并体现不同时期国家政策的要求。与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利率水平的确定也要考虑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受资金供求规律的制约。
此外,期限、风险等其他因素也是确定利率水平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讲,期限越长,利率越高;风险越大,利率越高。反之,则利率越低。
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动对中国利率水平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在研究国内利率问题时,还要参考国际上的利率水平。
利率分类
编辑根据计算方法不同,分为单利和复利
单利是指在借贷期限内,只在原采的本金上计算利息,对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不再另外计算利息。复利是指在借贷期限内,除了在原来本金上计算利息外,还要把本金所产生的利息重新计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俗称"利滚利"。
根据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也就是xxx合同或单据上标明的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已经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
根据确定方式不同,分为法定利率和市场利率
官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银行业协会按照协商办法确定的利率,这种利率标准只适合于参加该协会的金融机构,对其他机构不具约束力,利率标准也通常介于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市场利率是指根据市场资金借贷关系紧张程度所确定的利率。
根据国家政策意向不同,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般利率是指在不享受任何优惠条件下的利率。优惠利率是指对某些部门、行业、个人所制定的利率优惠政策。
根据银行业务要求不同,分为存款利率、xxx利率
存款利率是指在金融机构存款所获得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xxx利率是指从金融机构xxx所支付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根据与市场利率供求关系,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根据利率之间的变动关系,分为基准利率和套算利率
基准利率是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我国是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xxx的利率。
利率计算
编辑零存整取是我们普通居民较普遍采用的方法,以零存整取利率的计算为例。
零存整取的余额是逐日递增的,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采用整存整取的计算利息的方式,只能用单利年金方式计算,公式如下:
SN =A(1+R)+A(1+2R)+…+A(1+NR)
=NA+1/2 N(N+1)AR
其中,A表示每期存入的本金,SN是N期后的本利和,SN又可称为单利年金终值。上式中,NA是所储蓄的本金的总额,1/2 N(N十1)AR 是所获得的利息的总数额。
通常,零存整取是每月存入一次,且存入金额每次都相同,因此,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将存期可化为常数如下:
如果存期是1年,那么 D=1/2 N(N十1)=1/2×12×(12+1)=78
同样,如果存期为2年,则常数由上式可算出D=300,如果存期为3年,则常数为D=666。
这样算来,就有:1/2 N(N十1)AR=DAR,即零存整取利息。
例如:你每月存入1000元。存期为1年,存入月利率为1.425‰(2004年10月29日起执行的现行一年期零存整取月利率),则期满年利息为:1000×78×1.425‰=111.15(元)
又如储户xxx支取,那么,到期时的余额在过期天数的利息按活期的利率来计算利息。
零存整取有另外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这就是定额计息法。
所谓定额计息法,就是用积数法计算出每元的利息化为定额息,再以每元的定额息乘以到期结存余额,就得到利息额。
每元定额息 =1/2 N(N+1)NAR÷NA
=1/2(N十1)R
如果,现行一年期的零存整取的月息为1.425‰。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每元的定额息为:1/2×(12+1)×1.425‰=0.0092625
你每月存入1000元,此到期余额为:1000×12=12000(元)
则利息为:12000×0.0092625=111.15(元)
扣去20%的利息税22.23元,你实可得利息88.92元.(注:2008年10月9日以后产生的利息已不用交利息税)
推进难题
编辑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在倒逼利率市场化加快前行,中国的金融改革已不容拖延,必须锐意改革,既要开放金融市场,也要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国外利率市场化做得最保守的国家也不过用了16年时间,而中国已为此走过了14个年头,利率市场化的滞后已经成为国内市场价格扭曲的最根本因素。
不过,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是中国整体金融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无法单兵独进,需要其他各项改革的紧密配合,才能理顺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在此之前,全国工商联的调研表明,90%的规模以下中小企业以及95%的小微企业迄今还没有与银行发生过借贷关系,短期来看,这部分企业也难以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中获得好处,仍须佐以金融市场的深度开放,让包括小贷、村镇银行等多种形态的资金中介共存,形成多层次融资体系。
与此同时,还要同时推进各类要素市场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以及政府自身的改革。只有当上述各项改革形成合力之时,金融改革来之不易的成果才能得到巩固与维持。
尤其重要的是银行业与企业的改革。在中国,关系型融资的比例居高不下,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融资条件几有天壤之别,所以,利率工具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有限。这是我国在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无法绕开的难题。诚如IMF副总裁朱民所言,银行和企业行为先市场化,利率才能市场化。这意味着,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落实各行业非公经济“新36条”或许是更为关键的一环!
利率与汇率
编辑利率政策通过影响经常项目对汇率产生影响。当利率上升时,信用紧缩,xxx减少,投资和消费减少,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口,促进出口,减少外汇需求,增加外汇供给,促使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信用扩张,货币供应量(M2)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促使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汇率变动对利率的影响也是间接地作用,即通过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短期资本流动而间接地对利率产生影响。
举例说明
编辑存款基准利率
历史数据, 单位:年利率%
调整时间 | 活期 | 3个月 | 半年 | 一年 | 二年 | 三年 | 五年 |
1990年4月15日 | 2.88 | 6.30 | 7.74 | 10.08 | 10.98 | 11.88 | 13.68 |
1990年8月21日 | 2.16 | 4.32 | 6.48 | 8.64 | 9.36 | 10.08 | 11.52 |
1991年4月21日 | 1.80 | 3.24 | 5.40 | 7.56 | 7.92 | 8.28 | 9.00 |
1993年5月15日 | 2.16 | 4.86 | 7.20 | 9.18 | 9.90 | 10.80 | 12.06 |
1993年7月11日 | 3.15 | 6.66 | 9.00 | 10.98 | 11.70 | 12.24 | 13.86 |
1996年5月1日 | 2.97 | 4.86 | 7.20 | 9.18 | 9.90 | 10.80 | 12.06 |
1996年8月23日 | 1.98 | 3.33 | 5.40 | 7.47 | 7.92 | 8.28 | 9.00 |
1997年10月23日 | 1.71 | 2.88 | 4.14 | 5.67 | 5.94 | 6.21 | 6.66 |
1998年3月25日 | 1.71 | 2.88 | 4.14 | 5.22 | 5.58 | 6.21 | 6.66 |
1998年7月1日 | 1.44 | 2.79 | 3.96 | 4.77 | 4.86 | 4.95 | 5.22 |
1998年12月7日 | 1.44 | 2.79 | 3.33 | 3.78 | 3.96 | 4.14 | 4.50 |
1999年6月10日 | 0.99 | 1.98 | 2.16 | 2.25 | 2.43 | 2.70 | 2.88 |
2002年2月21日 | 0.72 | 1.71 | 1.89 | 1.98 | 2.25 | 2.52 | 2.79 |
2004年10月29日 | 0.72 | 1.71 | 2.07 | 2.25 | 2.70 | 3.24 | 3.60 |
2006年8月19日 | 0.72 | 1.80 | 2.25 | 2.52 | 3.06 | 3.69 | 4.14 |
2007年3月18日 | 0.72 | 1.98 | 2.43 | 2.79 | 3.33 | 3.96 | 4.41 |
2007年5月19日 | 0.72 | 2.07 | 2.61 | 3.06 | 3.69 | 4.41 | 4.95 |
2007年7月21日 | 0.81 | 2.34 | 2.88 | 3.33 | 3.96 | 4.68 | 5.22 |
2007年8月22日 | 0.81 | 2.61 | 3.15 | 3.60 | 4.23 | 4.95 | 5.49 |
2007年9月15日 | 0.81 | 2.88 | 3.42 | 3.87 | 4.50 | 5.22 | 5.76 |
2007年12月21日 | 0.72 | 3.33 | 3.78 | 4.14 | 4.68 | 5.40 | 5.85 |
2008年10月9日 | 0.72 | 3.15 | 3.51 | 3.87 | 4.41 | 5.13 | 5.58 |
2008年10月30日 | 0.72 | 2.88 | 3.24 | 3.60 | 4.14 | 4.77 | 5.13 |
2008年11月27日 | 0.36 | 1.98 | 2.25 | 2.52 | 3.06 | 3.60 | 3.87 |
2008年12月23日 | 0.36 | 1.71 | 1.98 | 2.25 | 2.79 | 3.33 | 3.60 |
2010年10月20日 | 0.36 | 1.91 | 2.20 | 2.50 | 3.25 | 3.85 | 4.20 |
2010年12月25日 | 0.36 | 2.25 | 2.5 | 2.75 | 3.55 | 4.15 | 4.55 |
2011年2月9日 | 0.40 | 2.60 | 2.80 | 3.00 | 3.90 | 4.50 | 5.00 |
2011年4月6日 | 0.50 | 2.85 | 3.05 | 3.25 | 4.15 | 4.75 | 5.25 |
2011年7月7日 | 0.5 | 3.1 | 3.3 | 3.5 | 4.4 | 5.00 | 5.5 |
2012年6月8日 | 0.4 | 2.85 | 3.05 | 3.25 | 4.1 | 4.65 | 5.1 |
2012年7月6日 | 0.35 | 2.60 | 2.80 | 3 | 3.75 | 4.25 | 4.75 |
基准利率是人民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xxx、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存款利率暂时不能上、下浮动,xxx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10%至上浮70%。
xxx基准利率
历史数据,单位:年利率%
调整时间 | 六个月以内(含六个月) | 六个月至一年(含一年) | 一至三年(含三年) | 三至五年(含五年) | 五年以上 |
1991.04.21 | 8.10 | 8.64 | 9.00 | 9.54 | 9.72 |
1993.05.15 | 8.82 | 9.36 | 10.80 | 12.06 | 12.24 |
1993.07.11 | 9.00 | 10.98 | 12.24 | 13.86 | 14.04 |
1995.01.01 | 9.00 | 10.98 | 12.96 | 14.58 | 14.76 |
1995.07.01 | 10.08 | 12.06 | 13.50 | 15.12 | 15.30 |
1996.05.01 | 9.72 | 10.98 | 13.14 | 14.94 | 15.12 |
1996.08.23 | 9.18 | 10.08 | 10.98 | 11.70 | 12.42 |
1997.10.23 | 7.65 | 8.64 | 9.36 | 9.90 | 10.53 |
1998.03.25 | 7.02 | 7.92 | 9.00 | 9.72 | 10.35 |
1998.07.01 | 6.57 | 6.93 | 7.11 | 7.65 | 8.01 |
1998.12.07 | 6.12 | 6.39 | 6.66 | 7.20 | 7.56 |
1999.06.10 | 5.58 | 5.85 | 5.94 | 6.03 | 6.21 |
2002.02.21 | 5.04 | 5.31 | 5.49 | 5.58 | 5.76 |
2004.10.29 | 5.22 | 5.58 | 5.76 | 5.85 | 6.12 |
2006.04.28 | 5.40 | 5.85 | 6.03 | 6.12 | 6.39 |
2006.08.19 | 5.58 | 6.12 | 6.30 | 6.48 | 6.84 |
2007.03.18 | 5.67 | 6.39 | 6.57 | 6.75 | 7.11 |
2007.05.19 | 5.85 | 6.57 | 6.75 | 6.93 | 7.20 |
2007.07.21 | 6.03 | 6.84 | 7.02 | 7.20 | 7.38 |
2007.08.22 | 6.21 | 7.02 | 7.20 | 7.38 | 7.56 |
2007.09.15 | 6.48 | 7.29 | 7.47 | 7.65 | 7.83 |
2007.12.21 | 6.57 | 7.47 | 7.56 | 7.74 | 7.83 |
2008.09.16 | 6.21 | 7.20 | 7.29 | 7.56 | 7.74 |
2008.10.09 | 6.12 | 6.93 | 7.02 | 7.29 | 7.47 |
2008.10.30 | 6.03 | 6.66 | 6.75 | 7.02 | 7.20 |
2008.11.27 | 5.04 | 5.58 | 5.67 | 5.94 | 6.12 |
2008.12.23 | 4.86 | 5.31 | 5.40 | 5.76 | 5.94 |
2010.10.20 | 5.10 | 5.56 | 5.60 | 5.96 | 6.14 |
2010.12.26 | 5.35 | 5.81 | 5.85 | 6.22 | 6.40 |
2011.02.09 | 5.60 | 6.06 | 6.10 | 6.45 | 6.60 |
2011.04.06 | 5.85 | 6.31 | 6.40 | 6.65 | 6.80 |
2011.07.07 | 6.10 | 6.56 | 6.65 | 6.90 | 7.05 |
2012.06.08 | 5.85 | 6.31 | 6.4 | 6.65 | 6.8 |
2012.07.06 | 5.60 | 6.00 | 6.15 | 6.4 | 6.55 |
基准利率
是人民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xxx、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存款利率暂时不能上、下浮动,xxx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10%至上浮70%。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利率水平作参考。所以,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最新新闻
2013年7月9日各期限Shibor呈全线下跌态势,其中2周利率跌幅xxx,下跌8.20个基点至3.6040%,其次是3月利率和1周利率,分别下跌7.10个基点和6.00个基点至4.7230%和3.5960%,隔夜、1月利率微跌0.70个基点和0.20个基点至3.2490%和4.2980%,中长期利率6月、9月和1年变化幅度较小,分别报于4.22155%、4.2720%和4.4000%。短期银行间拆借利率持续下跌幅度较大,显示6月份银行间流动性紧张问题在7月上旬已经得到一定缓解。
公开市场操作方面,继上周在公开市场零操作后,央行周二继续全面暂停公开市场操作,既无回购操作,也未发行央票。尽管7月以来流动性紧张状况已大为缓解,资金价格稳步回落,但央行周二仍暂停发行央票,打消了市场对于央票重启的猜测,继续释放出维稳信号。据Wind统计,本周公开市场无央票和正、逆回购到期。
货币政策方面,在经历“钱荒”后,为安抚市场,中国央行近期暂停公开市场操作,持续减缓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收紧的力度,但这并非表明央行“紧平衡”的政策立场发生转变。预计,央行在密切观察国内流动性和基本面状况的同时,会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来调节流动性。对于市场近期对政策的种种猜测,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本轮流动性紧张事件过程中,市场基本上正确理解了央行对流动性的把握,未来央行仍将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并适时调节市场流动性,保持市场总体稳定。因此,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中性基调不变。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