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融工具
编辑金融工具是当事方之间的货币合同。它们可以被创建、交易、修改和结算。它们可以是现金(货币),在实体中拥有所有权权益的证据或收取或交付的合同权利(例如,货币、债务、债券、xxx、股权、股票、衍生产品:期权、期货、远期)。
国际会计准则 IAS 32和39将金融工具定义为“产生一个实体的金融资产和另一个实体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任何合同”。
根据金融工具是基于权益(反映发行实体的所有权)还是基于债务(反映投资者向发行实体提供的xxx),可以将其分类为“资产类别” 。如果该工具为债务,则可以进一步分为短期(少于一年)或长期。外汇工具和交易既不以债务为基础也不以权益为基础,而是属于自己的类别。
基本分类
编辑金融工具可以是现金工具或衍生工具:
- 现金工具–价值直接由市场决定的工具。它们可以是易于转让的证券,也可以是xxx人和贷方都必须就转让达成协议的诸如xxx和存款之类的工具。
- 衍生工具 –从一个或多个下划线实体(例如资产,指数或利率)的价值和特征中获取价值的工具。它们可以是交易所交易的衍生产品和场外(OTC)衍生产品。一些较常见的衍生工具包括远期、期货、期权、掉期,以及它们的变体,例如合成抵押债务义务和信用违约掉期。
主要特点
编辑偿还期
偿还期是指xxx人拿到xxx开始,到xxx全部偿还清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各种金融工具在发行时一般都具有不同的偿还期。从长期来说,有l0年、20年、50年。还有一种xxx性债务,这种公债xxx人同意以后无限期地支付利息,但始终不偿还本金,这是长期的一个极端。在另一个极端,银行活期存款随时可以兑现,其偿还期实际等于零。
流动性
这是指金融资产在转换成货币时,其价值不会蒙受损失的能力。除货币以外,各种金融资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完全流动性。其他的金融资产在没有到期之前要想转换成货币的话,或者打一定的折扣,或者花一定的交易费用,一般来说,金融工具如果具备下述两个特点,就可能具有较高的流动性:xxx、发行金融资产的债务人信誉高,在已往的债务偿还中能及时、全部履行其义务。第二,债务的期限短。这样它受市场利率的影响很小,转现时所遭受亏损的可能性就很少。
安全性
指投资于金融工具的本金是否会遭受损失的风险。风险可分为两类:一是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债务人的信誉以及债务人的社会地位。另一类风险是市场的风险,这是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随市场利率的上升而跌落的风险。当利率上升时,金融证券的市场价格就下跌;当利率下跌时,则金融证券的市场价格就上涨。证券的偿还期越长,则其价格受利率变动的影响越大。一般来说,本金安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即偿还期越长,其风险越大,安全性越小。本金安全性与流动性成正比,与债务人的信誉也成正比。
收益性
是指金融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给持有人带来收益的特性。金融工具收益性的大小,是通过收益率来衡量的,其具体指标有名义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平均收益率等。由于金融工具具有表外风险,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均要求操作金融工具的企业在财务报表的主体和附注中披露金融工具的信息。规定的会计处理大多数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则包含在应付债券、投资、股东权益等准则之中。
确认计量
编辑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十二条,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采用如下办法:
金融工具的确认
第二十四条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第二十五条金融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终止确认:
(一)收取该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
(二)该金融资产已转移,且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规定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
终止确认,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从企业的账户和资产负债表内予以转销。
第二十六条金融负债的现时义务全部或部分已经解除的,才能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
企业将用于偿付金融负债的资产转入某个机构或设立信托,偿付债务的现时义务仍存在的,不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也不能终止确认转出的资产。
第二十七条企业(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签订协议,以承担新金融负债方式替换现存金融负债,且新金融负债与现存金融负债的合同条款实质上不同的,应当终止确认现存金融负债,并同时确认新金融负债。
企业对现存金融负债全部或部分的合同条款作出实质性修改的,应当终止确认现存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同时将修改条款后的金融负债确认为一项新金融负债。
第二十八条金融负债全部或部分终止确认的,企业应当将终止确认部分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对价(包括转出的非现金资产或承担的新金融负债)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十九条企业回购金融负债一部分的,应当在回购日按照继续确认部分和终止确认部分的相对公允价值,将该金融负债整体的账面价值进行分配。分配给终止确认部分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对价(包括转出的非现金资产或承担的新金融负债)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金融工具的计量
第三十条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第三十一条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新增的外部费用,是指企业不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就不会发生的费用。
交易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不包括债券溢价、折价、融资费用、内部管理成本及其他与交易不直接相关的费用。
第三十二条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但是,下列情况除外: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xxx和应收款项,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二)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以及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
第三十三条企业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金融负债进行后续计量。但是,下列情况除外: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不扣除将来结清金融负债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
(二)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负债,应当按照成本计量。
(三)不属于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财务担保合同,或没有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并将以低于市场利率xxx的xxx承诺,应当在初始确认后按照下列两项金额之中的较高者进行后续计量:
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 号——或有事项》确定的金额。
2.初始确认金额扣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 号——收入》的原则确定的累计摊销额后的余额。
第三十四条企业因持有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使某项投资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应当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重分类日,该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在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十五条持有至到期投资部分出售或重分类的金额较大,且不属于第十六条所指的例外情况,使该投资的剩余部分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企业应当将该投资的剩余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重分类日,该投资剩余部分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在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十六条对按照本准则规定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但以前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企业应当在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改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按照本准则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七条因持有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或公允价值不再能够可靠计量,或持有期限已超过本准则第十六条所指“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使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不再适合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时,企业可以将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改按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该成本或摊余成本为重分类日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与该金融资产相关、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该金融资产有固定到期日的,应当在该金融资产的剩余期限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计入当期损益。该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也应当在该金融资产的剩余期限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
(二)该金融资产没有固定到期日的,仍应保留在所有者权益中,在该金融资产被处置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该金融资产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发生减值的,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应当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十八条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与套期保值有关外,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可供出售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利息,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的现金股利,应当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当期损益。
与套期保值有关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的处理,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24号——套期保值》。
第三十九条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终止确认、发生减值或摊销时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但是,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的,相关的利得或损失的处理,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24 号——套期保值》。
创新发展
编辑金融工具创新通常受到金融市场供求因素的影响和推动。金融市场供求因素的变化是西方金融工具创新的动因。从金融工具创新的过程来看,西方国家的金融工具创新开始于20世纪于60年代,70年代以及80年代到了迅猛发展,其动因主要来自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
需求方面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国家通货膨胀日益加剧,利率、汇率波动幅度增大,金融机构强烈地感受到资产价格变化给金融头寸带来的风险,于是产生了价格风险转移创新的需求。80年代以来,能源市场的衰退和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使许多国际银行信用度受到怀疑,投资者强烈地感受到金融头寸的信用恶化,于是产生了信用风险转移创新的需求。70年代以后期的高利率xxx增加了用传统方式进行交易的流动性的机会成本,因而要求用新的技术来提供交易的流动性,再由于投资者担心银行信誉或期望更多收益,使投资选择由存款转向流动性较小的资本市场工具,这种流动性的损失又刺激了对流动性创新的需求。一些国家金融当局对银行增加资本的要求,导致对股权融资的强烈需求,于是有了股权创造创新。对信贷需求总量的增长导致地信用创造创新的需求。
供给方面
70年代以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改善,是导致供给条件发生变化的重要源泉,它有力地刺激了金融工具创新。因为,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进步,xxx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使得金融机构愿意创造出更多的新的金融工具以谋求更多的盈利。金融竞争的加剧。竞争主要表如今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国家的金融系统之间;二是各国金融系统中同类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加剧使各金融机构无法从传统业务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只有通过金融工具创新来开拓新市场,寻找新客户,通过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来获取更多的盈利,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金融管制压力,由于银行业转之于其他行业受到更为严格的管制,比如在资本充足、法定准备、存款利率等方面的要求,这使得银行业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处于劣势,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绕开管制,开发新的金融工具来赚取利润。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为了顺应市场供应因素的变化,西方金融工具创新真可谓是层出不穷,种类繁多的新的金融工具的出现,不仅xxx增强了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提高了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规避风险、谋求盈利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推动的相关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3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