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时

编辑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恒星时,是天文学家用来定位天体的计时系统。使用恒星时,可以轻松地将望远镜指向夜空中的正确坐标。简而言之,恒星时是一种时间尺度,它基于地球相对于恒星的自转速度,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相对于三月春分的自转速度。 从同一位置观察,在同一恒星时间的另一个晚上,在天空中的一个位置看到的星星将在同一位置看到。这类似于日晷所记录的时间(太阳时)可用于查找太阳的位置。正如太阳和月亮由于地球的自转而看起来东升西落一样,...

恒星时

编辑

恒星时,是天文学家用来定位天体的计时系统。 使用恒星时,可以轻松地将望远镜指向夜空中的正确坐标。 简而言之,恒星时是一种时间尺度,它基于地球相对于恒星的自转速度,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相对于三月春分的自转速度

从同一位置观察,在同一恒星时间的另一个晚上,在天空中的一个位置看到的星星将在同一位置看到。 这类似于日晷所记录的时间(太阳时)可用于查找太阳的位置。 正如太阳和月亮由于地球的自转而看起来东升西落一样,星星也是如此。 太阳时和恒星时都利用了地球绕极轴自转的规律:太阳时跟随太阳,而恒星时粗略地说跟随天球上遥远的恒星。

更确切地说,恒星时是沿着天赤道测量的,从观察者的子午线到通过三月春分点和两个天极的大圆的角度,通常以小时、分钟和秒表示。 典型时钟的通用时间(平太阳时)测量的周期稍长,不仅考虑了地球的自转,还考虑了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

地球上的一个恒星日约为 86164.0905 秒(23 小时 56 分 4.0905 秒或 23.9344696 小时)。

(这里的秒遵循 SI 定义,不要与星历秒混淆。)

三月春分本身相对于恒星缓慢向西进动,大约在 25,800 年内完成一圈公转,因此错误命名的恒星日(恒星源自拉丁语 sidus,意思是恒星)比恒星日短 0.0084 秒,地球的 相对于恒星的自转周期。稍长的真实恒星周期被测量为地球自转角 (ERA),以前是恒星角。 ERA 增加 360° 是地球的完整自转。

由于地球每年绕太阳公转一次,因此每 24 小时,任何给定地点和时间的恒星时间都会比当地民用时间增加大约 4 分钟,直到一年过去后,与该数字相比又多了一个恒星日 过去的太阳日。

与太阳时的比较

编辑

太阳时是根据太阳的视昼夜运动来衡量的。 视太阳时的当地正午是太阳正好位于正南或正北的时刻(取决于观察者的纬度和季节)。 平均太阳日(我们通常测量为一天)是当地太阳正午之间的平均时间(平均值,因为这在一年中略有变化)。

地球在恒星日绕其轴自转一圈; 在此期间,它沿着绕太阳的轨道移动了一小段距离(约 1°)。 因此,在一个恒星日过去之后,地球仍需要在太阳到达当地太阳时的正午之前稍微多转一圈。 因此,平均太阳日比恒星日长近 4 分钟。

恒星距离如此之远,以至于地球沿其轨道的运动对它们的视向几乎没有影响(除了最近的,如果具有高精度,请参见视差),因此它们会在恒星日返回到它们的最高点。

另一种看待这种差异的方法是注意,相对于恒星,从地球上看,太阳似乎每年绕地球转一圈。 一年大约有 365.24 个太阳日,但有 366.24 个恒星日。 因此,每年的太阳日比恒星日少一个,类似于对硬币自转悖论的观察。 这使得恒星日大约是 24 小时太阳日长度的 365.24/366.24 倍。

进动效应

编辑

地球的自转并不是简单的围绕始终保持平行于自身的轴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轴本身围绕与地球轨道正交的第二个轴旋转,大约需要 25,800 年才能完成自转。 这种现象称为春分岁差。 由于这种进动,恒星似乎以比简单的持续旋转更复杂的方式绕地球移动。

恒星时

出于这个原因,为了简化天文学和大地测量学中地球方位的描述,通常根据赤经和赤纬绘制天空中恒星的位置,这些恒星的位置基于跟随地球的坐标系。 的进动,并通过恒星时间跟踪地球相对于该坐标系的自转。 在这个参照系中,地球的自转接近恒定,但恒星似乎以大约 25,800 年的周期缓慢自转。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08167/

(1)
词条目录
  1. 恒星时
  2. 与太阳时的比较
  3. 进动效应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
尊敬的全球百科用户,全球百科新系统上线了!新增排名保障卡、词条年卡,更有增值功能——百度排名保障包年服务,详情访问“glopedia.cn/261472/”关注公众号可联系人工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