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阅读 (1255)

枣 编辑

词条创建者 匿名用户

(/ˈdʒuːdʒuːb/),学名Ziziphus jujuba,又名红枣、大枣、大枣,为鼠李科鼠李属枣属植物。

描述

编辑

它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度可达 5-12 米(16-39 英尺),通常有带刺的枝。 叶子呈亮绿色,呈卵形,长 2–7 厘米(3⁄4–2+3⁄4 英寸),宽 1–3 厘米(3⁄8–1+1⁄8 英寸),有三个显着的 基部有脉,边缘有细齿。 花很小,宽 5 毫米(1⁄4 英寸),有五个不显眼的黄绿色花瓣果实是可食用的椭圆形核果,深 1.5–3 厘米(5⁄8–1+1⁄8 英寸); 未成熟时,它是光滑的绿色,具有较低酸度的苹果的稠度和味道,成熟时呈棕色至紫黑色,最终起皱,看起来像一个小枣。 有一个硬核,类似于橄榄核,包含两颗种子。

  • 树皮
  • 来自 Flora de Filipinas 的插图
  • 印度海得拉巴的树叶
  • 叶缘
  • 鲜花
  • 鲜花特写
  • 水果
  • 孟加拉国的生果
  • 水果横截面
  • 种子

化学

叶子含有皂苷和 ziziphin,可抑制感知甜味的能力

水果中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山柰酚 3-O-芸糖苷、槲皮素 3-O-刺槐二糖苷、槲皮素 3-O-芸香糖苷。 在果实中发现了萜类化合物,例如colubrinic acid和alphitolic acid。

分类学

编辑

这个名字的最终来源是古希腊语 ζίζυφον zízyphon。 这被借用到古典拉丁语中作为 zizyphum(用于水果)和 zizyphus(树)。 拉丁词变成罗曼语的后裔,可能是法语 jujube 或中世纪的拉丁语 jujuba,进而又产生了普通的英语 jujube。 这个名字与 jojoba 无关,它是从西班牙语 jojoba 借来的,它本身是从 hohohwi 借来的,hohohwi 是该植物在美洲原住民语言中的名称。

由于植物命名规则和拼写变化的结合,二项式名称具有奇怪的命名历史。 它首先由 Carl Linnaeus 在 Species Plantarum (1753) 中用二项式系统命名为 Rhamnus zizyphus。 菲利普·米勒 (Philip Miller) 在他的园丁词典 (Gardener's Dictionary) 中认为,枣及其近缘种与鼠李属有明显区别,可以单独归入一个属(正如林奈之前的作家 Tournefort 在 1700 年所做的那样),并且在 1768 年版,他将其命名为 Ziziphus jujuba(使用 Tournefort 的属名拼写)。 对于种名,他使用了不同的名称,因为同义词(在属和种中重复完全相同的名称)在植物学命名中是不允许的。 然而,由于 Miller 的拼写略有不同,较早的种名(来自 Linnaeus)与新属 Ziziphus zizyphus 的组合不是同义词,因此被允许作为植物学名称。 该组合由 Hermann Karsten 于 1882 年提出。2006 年,有人提议取消 Ziziphus zizyphus 的名称,改用 Ziziphus jujuba,该提议于 2011 年被接受。因此,Ziziphus jujuba 是该物种的正确学名。

分布与栖息地

编辑

由于广泛种植,其确切的自然分布尚不确定,但据认为其起源于南亚、黎巴嫩、印度北部、中国南部和中部之间,也可能是东南欧,但更有可能是从那里引进的。 这种植物在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中被称为 Enab (عناب),在保加利亚东部被称为 hinap 或 finab。 它生长在野外,但也是一种花园灌木,因其果实而保留。 水果是在秋天采摘的。

尽管它需要炎热的夏季和足够的水才能结出可接受的果实,但这种树可以承受很宽的温度和降雨量。 与该属的大多数其他物种不同,它能忍受相当寒冷的冬天,可在低至约 -15°C(5°F)的温度下存活,例如,这种树在北京很常见。

枣

这种广泛的耐受性使枣树能够在山区或沙漠栖息地生长,前提是整个夏季都可以使用地下水。 枣 (Z. jujuba) 生长在亚洲较凉爽的地区。 五种或更多其他枣属广泛分布于气候温和的亚洲和非洲的炎热沙漠。

这种植物已被引入马达加斯加,并在该岛西部作为入侵物种生长,威胁着大部分保护区。 它在南加州的部分地区种植。

生态学

编辑

女巫的扫帚病在中国和韩国流行,是影响枣树的主要病害,尽管北美的种植目前没有受到任何病虫害的影响。 在欧洲,过去几年大约 80%–90% 的枣作物被昆虫幼虫吃掉。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3303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词条目录
  1. 描述
  2. 化学
  3. 分类学
  4. 分布与栖息地
  5. 生态学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