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

编辑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即汉武帝,汉景帝刘启与王太后(王娡)之子,汉昭帝刘弗陵之父,汉朝第七位皇帝,公元前141年至公元前87年在位。汉景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56年),刘彻降生,其母是王太后,三年之后刘彻被封为胶东王,当时太子为汉景帝长子刘荣,刘荣的生母是栗姬。汉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刘嫖,想要将自己的女儿陈氏嫁给太子刘荣,于是她向栗姬为其女陈氏提亲。汉景帝的诸位美人都是通过长公主见到景帝...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即汉武帝,汉景帝刘启与王太后(王娡)之子,汉昭帝刘弗陵之父,汉朝第七位皇帝,公元前141年至公元前87年在位。

人物生平

编辑

早年经历

汉景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56年),刘彻降生,其母是王太后,三年之后刘彻被封为胶东王,当时太子为汉景帝长子刘荣,刘荣的生母是栗姬。汉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刘嫖,想要将自己的女儿陈氏嫁给太子刘荣,于是她向栗姬为其女陈氏提亲。汉景帝的诸位美人都是通过长公主见到景帝才得到恩宠,栗姬因此十分怨恨长公主,谢绝了长公主的提亲。而王娡却许诺让刘彻娶陈氏,因此刘嫖对栗姬也十分恼怒,经常在汉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而栗姬也出言不逊让汉景帝恼怒。而长公主刘嫖则经常在汉景帝面前夸赞刘彻,汉景帝也认为他很贤能。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薄皇后被废黜后,大行令奏请立栗姬为皇后,汉景帝大怒,下令处死大行令、疏远栗姬,在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正月废刘荣为临江王,四月十七日,景帝立王娡为皇后;二十五日,刘彻被立为皇太子,刘彻时年七岁。汉景帝任命卫婠为太子太傅,王臧为太子少傅,让他们辅佐太子,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十七日,刘彻举行冠礼,正月二十七日,汉景帝驾崩,刘彻继位为帝,次年改元为建元。

建元新政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六月,刘彻罢免了丞相卫绾,任命喜欢儒学的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为丞相和太尉,并任命儒学学者申培的弟子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赵绾请求刘彻设立名堂朝见诸侯,并且向汉武帝推荐其师申公,刘彻任命申公为太中大夫,并且议定修明堂、改正朔、易服色, 令列侯去封国,解除函谷关的关禁。当时窦太后崇尚黄老之学,她对窦婴、田蚡、赵绾等人推崇儒术,贬低道家之言十分不悦,加上赵绾上奏朝廷的事情不要在上奏窦太后,为此窦太后怒斥赵绾是又一个新垣平于是用自己搜集到的赵绾、王臧等非法牟利的罪证,要求刘彻将赵、王二人下狱治罪,二人皆死于狱中。窦婴、田蚡也被罢免,改以开国功臣后裔许昌、庄青翟为丞相、御史大夫,刘彻所作出的改革皆被废除。

军事征伐  

汉武帝刘彻实行的建元新政被废除后,刘彻开始微服私访、外出打猎,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刘彻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第二年,闽越发兵围困东瓯国,东瓯国派人向刘彻求救,刘彻命庄助持符节到会稽,调会稽军队救援东瓯。汉军还没有到达,闽越就退兵了,东瓯请求举国内迁,刘彻将他们安置在庐江郡(今安徽舒城地区)。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五月,窦太后去世,刘彻得以彻底掌权,他借口丞相庄青翟、御史大夫许昌筹办太皇太后窦氏的丧事不利,将二人罢免,任用田蚡为丞相、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当时田蚡权势很大,朝堂推荐的大多数是两千石以上的高官,刘彻十分不悦,对其多有敲打。八月,闽越王郢发兵攻击南越,南越向汉求救,武帝派王恢、韩安国率兵伐闽越,闽越人杀郢降汉,武帝乃封立前闽越王无诸的孙子丑为越繇王,又封余善为东越王,共同统治其地。同年匈奴前来要求和亲,朝中以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和以王恢为首的主战派展开了讨论,最终韩安国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刘彻接受韩安国等人的建议,决定继续对匈奴采取主和亲政策。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大行令王恢向刘彻提出了马邑之谋,试图让商人聂壹以利诱匈奴军臣单于入境,在马邑谷中设伏灭。刘彻同意了这个建议,并任命卫尉李广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轻车将军,大行令王恢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材官将军,御史大夫韩安国护军将军,连同车骑步兵三十余万,准备设伏匈奴。同时派遣商人聂壹前往匈奴诱敌。聂壹见到匈奴军臣单于,告诉单于他能斩杀马邑县令,将马邑城献给匈奴,城内牲畜财物可尽归匈奴,但匈奴一定要派大军前来接应,军臣单于贪图马邑城的财物,亲率10万大军进入武州塞(今山西省左云县),并派使者随聂壹先入马邑,等斩杀马邑县令后进兵。聂壹随后返至马邑与县令密谋,杀死一名囚犯,割下首级悬挂在城门之上,伪装为县令头颅,欺骗匈奴使者。

军臣单于得到使者的报告后,率领大军向马邑方向进军。大军来到距马邑百余里的地方,发现沿途有牲畜,却无人放牧,引起了军臣单于的怀疑。匈奴在此时攻下一边防小亭,俘获了雁门尉史。在威胁下,尉史将汉军的计谋全部说出。军臣单于听后大惊下令立即撤军。王恢、李息率领的三万大军已出代郡,准备袭击匈奴的辎重,在得知匈奴退兵后,非常惊奇。王恢自思自己的军队敌不过匈奴大军.只好退还。韩安国等率领大军分驻马邑境内埋伏,但好几天不见动静,遂改变原先的作战方案,率军出击,结果已无匈奴踪影。马邑之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马邑之谋后王恢被杀,匈奴也开始拒绝和亲,屡次攻打汉朝

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魏其侯窦婴被处死,不久田蚡也病死。自此刘彻开始任用外戚以外的官吏甚至有出身低微之人但是有才能之人,并任用公孙弘取代薛泽为丞相,拜为平津侯,开创汉朝先拜相再封侯的先例。同时提升御史大夫的权力,御史大夫张汤得以行丞相事情。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刘彻废陈皇后,迁其与长门宫。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铁骑数万南侵上谷郡(今河北怀来),刘彻派车骑将军卫青出兵上谷,公孙敖出兵代郡,公孙贺出兵云中,李广出兵雁门,兵分四路与匈奴会战。李广、公孙敖两路军队都被匈奴击败,李广被匈奴俘虏,后又半路逃回,卫青率部直捣龙城,首虏七百人,取得胜利,刘彻封卫青为关内侯。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刘彻的长子刘据诞生,同年三月立卫子夫为皇后,同年秋,匈奴二万骑兵入汉境,刘彻令卫青为车骑将军,率领三万骑兵出雁门,将军李息出代郡,卫青斩首数千。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大举进攻上谷、渔阳,先攻破辽西,杀死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刘彻派李息从代郡出击,卫青率大军进攻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此战汉军活捉匈奴几千人,俘虏牲畜无数,并控制了河套地区,刘彻在此修筑朔方城,设置朔方郡,五原郡,从xxx迁徙十万人到两城定居,并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刘彻封卫青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其部将苏建、张次公随征有功,分别被封为平陵侯、岸头侯。同年刘彻颁布推恩令,用来限制诸侯国的权力和土地。

在控制河套地区的几年里匈奴陆续对汉朝用兵,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夏,匈奴攻入代郡,杀了太守恭友,同年秋,匈奴攻入雁门杀掠千余人,第二年攻入代郡、定襄郡和上郡,杀掠数千人,而匈奴右贤王多次犯边,侵扰朔方城,杀害汉朝军民。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刘彻命令卫青为车骑将军率领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兵,卫尉苏建为xxx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国相李蔡为轻车将军,他们都归卫青指挥;大行领李息、岸头侯张次公则从右北平出兵,一起攻打匈奴。此战汉军俘虏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达千百万头。

战后,刘彻封卫青为大将军,增加食邑,节制诸将,位列丞相之上,而匈奴则在同年秋,出兵代郡杀了都尉朱英,于是在第二年刘彻派大将军卫青率兵十余万出定襄数百里攻击匈奴,一共斩首匈奴一万九千多人,此战刘彻封霍去病被封冠军侯,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平息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叛乱,被诛杀者数万人,两国除,设置郡,同时颁布左官律和附益之法。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刘彻任命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出击匈奴,杀死匈奴折兰王、卢侯王,歼灭其精锐,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全部被俘。此战斩首一八千九百六十级,霍去病得到休屠王的祭天金人,同年夏远涉浚稽山南的湖泽,越过居延海(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内),过小月氏,攻抵祁连山(也有说法是今新疆哈密的东天山),俘获得单于单桓、酋涂王,收降其相国、都尉以下的降者二千五百人。在此役中,汉军共斩得匈奴军首级三万二百级,生擒匈奴五王,五王母,匈奴单于的阏氏及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让匈奴的实力受到一次极大的打击,而汉军自身折损约十分之三。刘彻得到捷报后,加封霍去病食邑五千四百户。并且在同年秋成功平定不想投降的匈奴浑邪王部分士兵。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刘彻命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领5万人深入漠北寻机歼灭匈奴主力,刘彻下令征集十四万匹马 ,步兵数十万,保障后勤供应。刘彻原计划由霍去病出定襄,直攻伊稚斜单于。后得知伊稚斜已经东去,于是改变计划,令霍去病出代郡,卫青出定襄,兵分两路北进。卫青和单于所部相遇,两军交战,后单于逃脱,此战卫青部歼敌19000人,霍去病部和左贤王相遇,俘获屯头王、韩王等3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歼敌70443人。战后刘彻加封卫青、霍去病为大司马,从此2人各号大司马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汉武帝下令使骠骑将军的俸禄与大将军相等 ,漠南自此无匈奴王庭,匈奴受到重创,而汉也付出代价,霍去病不久也病故,刘彻对匈奴军事征伐暂时告一段落。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六月,汾阴出土宝鼎,刘彻认为这是祥瑞,于是开始讨论封禅事宜,讨论改元。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刘彻任命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主爵杨仆为楼船将军等出兵南越,平定南越后设九郡。此后刘彻又陆续用兵,平定西羌、卫氏朝鲜、东越、西南夷等政权或民族将之纳入汉朝版图。同年,刘彻以列侯们所献金成色不足为由褫夺了106名列侯的爵位, 自此以后开始频繁出巡郡国。

后期倾轧

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刘彻下诏征讨匈奴,企图彻底解决匈奴问题。然而前后数次征战皆不利,李陵、李广利等将领都投降匈奴。此后的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年间,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农民反抗浪潮。xxx以南阳、楚、齐及燕、赵之间地区最为剧烈,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附近亦时有发生。刘彻一方面加强管理,另外一方面派兵镇压暴动,而且还派出专门人员诛杀镇压不利的官吏,颁布沉命法,严厉督促地方官吏剿灭盗贼,地方官吏往往隐匿不报。

巫蛊之祸

太子刘据对刘彻的穷兵黩武屡屡进谏,刘彻认为刘据不像自己,父子直接逐渐有了隔阂,卫子夫母子对此非常不安。刘彻则通过卫青告诉卫子夫母子,变更制度是让后世可以效法,出兵征伐是为了天下安定,后世之君这样做就有重蹈秦亡的覆辙,而太子刘据是一个合适的守文之君他没有更换太子的心思。但是刘彻父子之间的矛盾并未缓解,朝中也分化为“用法大臣”为主的反太子派和所谓“宽厚长者”为主的亲太子派,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卫青死后,刘据就更加孤立。

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刘彻在北巡路过河间国时,有望气和善于xxx的人说这里有奇女子,刘彻于是派人寻找,一会儿的工夫,随行官员就找到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据说此女天生双手握成拳状,虽年已十多岁,但依然不能伸开。汉武帝唤此女过来,见其双手果真是紧握拳状,汉武帝伸出双手将这女子手轻轻一掰,少女的手便被分开,在手掌心里还紧紧地握着一只小玉钩。随后,汉武帝命人将此女扶入随行的轺车,将其带回皇宫,由此而得到汉武帝的宠爱,后来赵氏晋升为婕妤,居住在甘泉宫中,她的宫殿被命名为钩弋宫,所以也称钩弋夫人。

太始三年(前94年),赵氏为汉武帝生下一子,取名为刘弗陵,号称钩弋子。刘彻大喜,以与尧帝出生前怀孕的月数吻合为由,将赵婕妤的寝宫门命名为“尧母门”,此举让一些人认为这是取代太子的信号,刘彻身边的苏文和江充等人经常在他面前说太子刘据的坏话,特别是江充他和刘据有间隙,害怕以后被刘据所诛杀,于是在刘彻生病的时候他就说皇上的疾病是巫蛊的原因。于是他被刘彻任命去处理巫蛊之事,江充又对刘彻说皇宫之中有巫蛊之气,并在太子和皇后宫中找到很多木头人,还有带着诅咒的帛书。太子刘据在少傅石德的建议下xxx了江充,并将按道侯韩说和江充杀死,命人打开武器库调动长乐宫的卫卒,长安城一片混乱,苏文逃出长安来到甘泉宫对刘彻说太子已经造反,刘彻派使者去召见刘据,使者不敢去但是却说太子已经造反想要杀他,他逃了回来,刘彻大怒命令捕杀造反者。太子刘据释放长安狱中的囚徒发放武器,而且来到北军军营前命令北军护军使任安出兵,任安接受诏令却闭营不出,刘据将长安四市的数万人xxx起来,和丞相刘屈氂的官军相对峙,双方会战几天,死者数万,民间传说太子造反,人们都不愿意依附太子,最终刘据逃到湖县,并在那里自杀而死,两位皇孙也一起遇害。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刘彻得知镇压刘据的丞相刘屈氂欲立李夫人之子昌邑王刘髆为储君,便处死刘屈氂,又诛杀了在外征战的李广利以及已被刘据杀死的江充等人的家族,清洗了反太子派,并建思子宫和归来望思之台,以表怀念。为太子伸冤的高寝郎田千秋则获得提拔,数月即超升至丞相。  

悔过反思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春,刘彻亲赴东莱求仙,碰到了暴风雨,没有办法出海,最终停留十来天后返回,在封禅泰山后,刘彻召见群臣,他反思之前的罪过,决定遣散方士,停止求仙。同年,搜粟都尉桑弘羊等请求在轮台屯田,刘彻下《轮台诏》,否决其议,并强调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停止兵戈,休养生息,,自此刘彻不再大规模对外用兵,而且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让赵过担任搜粟都尉,让他推广代田法和先进农具。

雄主落幕

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江充余党密谋行刺刘彻,被金日磾发现,金日磾联合霍光和上官桀一起粉碎了刺客的阴谋,保护了刘彻。此时刘彻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刘彻诸子中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冤死,齐王刘闳早死,昌邑王刘髆因刘屈氂之狱而被排除出皇位继承序列,燕王刘旦和广陵王刘胥因违反法度而被疏远,刘旦派来请求入京宿卫的使者亦被刘彻斩杀,这样以来刘彻的幼子刘弗陵就成了xxx继承人,刘彻让画工画了一副周公背着周成王的图,给大臣们看,群臣知道刘彻是想要立幼子刘弗陵为继承人,而且刘彻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送到掖庭狱,最后钩弋夫人死在云阳宫。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刘彻病重,在长安外郊外的长杨宫、五柞宫,此时有望气者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刘彻趁机下令处死关押在长安狱中的所有犯人,包括刘据之孙刘病以,却被丙吉极力阻止,刘彻遂感慨天意如此,放弃处死所有犯人的命令。二月十二日,病重的刘彻正式下诏立刘弗陵为皇太子,次日,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在刘彻卧室内床下拜受顾命。二天后,刘彻驾崩,刘弗陵继位,同年三月将刘彻下葬于茂陵。 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汉宣帝刘询追刘彻庙号为“世宗”。

施政举措

编辑

政治

选官制度

汉朝建立后,人才选拔上一般采用的是“任子”的方式,凡是官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可以让儿子为郎官,,不仅可以任子,还可以任孙、侄等亲属,原责任子的人数一般是一至三人,但是也有例外西汉大臣史丹的九个儿子都通过这种方式而得到官职,此外西汉还有一种“赀选”,根据资产多少的选官制度,当时拥有一定资产的商人,可以自备衣马等饰,等待候选为郎官。刘彻当上皇帝之后,颁布求贤诏书,不拘一格,提拔有才能之士,不论出身,虽然对“任子”选官制度造成一定的冲击,可是“任子”是官僚制度的必然产物,这种选官制度到汉末也并没有消除。

监察制度

刘彻设司直一职,协助丞相检举不法,并根据古籍将天下划分十三州,每州设立刺史一名,以六条问事来监察州xxx方官及豪强,后设司隶校尉,监督朝中百官和京畿七郡,这一套严密 的监察制度建立,使全国各级官僚机构 紧紧地控制在皇帝手里。刘彻在位后期,还有非常设的绣衣直指(绣衣使者),代表皇帝处理盗贼及重大案件。监察地方官和豪强,此后有设司隶校尉监督百官和京畿之地,还设立秀衣使者,代表皇帝处理盗贼以及重大案件。

改革官制

实行察举制

察举制在汉处已经实施,只不过到了汉武帝刘彻时期察举制才正式确立,元光元年(前公元135年)十一月,刘彻下诏郡国每岁举孝者、廉吏各一人,后合称孝廉,使察举成为定制,孝廉亦成为察举制的核心科目。汉武帝时期确立以儒取士的察举制,有地方官举荐和中央征召有才能之士两种方式,察举主要分为常科和特科,常科是每岁举荐孝廉和茂才,特科是因需要而设定,没有规定的时间,又可以分为时常征召的贤良方正、贤良文学,以及不时常征召的明经、明法等。察举制的确立是对“任子”“赀选”等选官制度的冲击,开创了士人政治的先河,利于选拔人才,也为后世的科举选官制度奠定了基础。但是察举制也为一些权贵、世家提供了投机机会,也为世家、豪强门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建立内朝

刘彻在位期间起用近臣参与决策,以制衡丞相权力。刘彻提拔一批有才干的士人,在宫中充当皇帝近侍的将军、侍中、常侍、给事中等官职,逐渐形成了以侍中为主的内朝和以宰相为主的外朝,宰相从百官之长成为外廷之长,内朝是中国传统政制的一大制度,它的形成和健全在中国政制和官制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它使汉代国家权力机构明确分为两大系统 。这两大系统构成了汉封建专制的基本权力结构

废除太尉

汉承秦制,设置太尉一职,位列三公,掌管国家军伍之事,汉武帝时期,国内基本承平,不需要一个强势的掌兵者,于是彻底废除太尉之职务。但是时常有匈奴犯境,朝廷仍需要用兵,汉武帝时期良将辈出,朝廷没有合适的官职来封赏有功之臣,于是刘彻设立大司马一职,表示对有功之将的恩宠,卫青和霍去病担任大司马一职。太尉是朝廷的朝廷官员,大司马则是皇帝封号,虽然享受不亚于太尉的恩宠和待遇,但是却不掌握兵权并不负责具体的军务,只是一个荣誉性质称号,军权实际上掌握在皇帝手中。

任用宦官

刘彻起用宦官,让宦官主管机密事务的上奏,后来随着宦官势力进一步发展,刘彻设置中书谒者令,以宦官充任,出纳诏令及掌管内朝机要,中书令的设置,从制度上来说,开创了宦官典领中枢的先河。这是两汉宦官制度史中的一次极为重要的转折,为后来的宦官专权提供了范式。不过刘彻晚年,机密上奏的宦官参与了污蔑太子刘据也是导致巫蛊之祸的一个原因。

巡视郡国

刘彻在位期间曾经多次巡视郡国,刘彻在巡视郡国过程中考察地方政情、巡察郡县地方吏治;体察民情,劝课农桑,推广教化;统筹军事,安境定边,等等。在此期间完成了封禅泰山、祭祀明堂、治理黄河等壮举。不过,刘彻巡行也包含求仙问鬼等消极方面。

广关政策

刘彻在位时对长安、洛阳之间的地域结构进行了调整:东迁函谷关到新安县,将整个崤函山区括入关内,以加强对洛阳的控制,防备关东有变,异己势力袭据洛阳以威胁关中;设置弘农郡,构建以弘农、新安、宜阳为节点的防御体系,并加强对崤函道和武关道的控制,以弥补函谷关东迁后带来的关中防卫疏漏,达成控制洛阳和防卫关中的双重目的

法制改革

修订律令

刘彻在位期间,严格执法,皇亲国戚犯法,也依法处置,比如处死自己的女婿昭平君,为了强化法制,刘彻命人修订律令,张汤制定了《越宫律》规定宫廷警卫方面内容,张禹制定了《朝律》是朝贺方面的律令等,最终确立了汉律的框架,即律、令共计359章,死刑409条、1882事,死罪决事比13472事。关东社会的豪侠,迁徙关东豪侠于关中、并族诛豪侠郭解,以促使汉律下沉到关东基层社会。

经义决狱

在西汉时期,在判决中时常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有的案件没有法律规定,或按照法律规定判决会违背伦理纲常,造成人们的不满,不利于政权的稳定。刘彻在位时期,儒家思想越来越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于是儒家成了主流思想。在这种情形下,董仲舒提出了“经义决狱”的思想,提倡用《春秋》大义作为司法判决的依据,主张“儒家经义高于法律条文”。在董仲舒等人的推动下,实现了司法的初步儒家化,开启了春秋决狱的先河,有利于将法治和德治结合在一起,能够起到社会教化作用,但是想要用一本经典著作去解决所有的案件,必然会造成僵化教条。 

颁布沉命法

刘彻在位时多次征发百姓,百姓贫困,盗贼四起,一些聚集起来为盗之人的主要人物被抓或者被杀,但是走散的士卒逃跑了,又聚集成党,占据险要的山川作乱,往往群居一处,对他们无可奈何,朝廷于是颁布了沉命法,规定如果有群体为盗贼而官吏没有发现, 或发觉又没有捕捉到规定的数额, 有关的二千石以下至小的官员,凡主持此事的都要处死。这之后小官员怕被诛杀, 纵有盗贼也不敢上报, 怕捕不到犯法犯刑又连累上级官府,上级官府也要他们不上报。所以盗贼更加多起来。

削弱诸侯

推恩令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刘彻根据大臣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的封地除了嫡长子可以继承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得到一块封地,上报朝廷,由皇帝制定列侯封号,诸侯王无权废除或更改。所分封的侯国归郡统辖,不得过问政事,仅收纳封地内租税。

左官律和附益之法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彻粉碎淮南王、衡山王的叛乱阴谋后,颁布左官律和附益法,左官律规定在诸侯国任职的人是左官,不经过中央任命而私自在诸侯国任职构成左官罪。附益之法禁止朝臣交结诸侯、严禁官员为诸侯谋利。经过刘彻的一些列削藩措施,诸侯王权势、封地愈益缩减,名存实亡。

其他措施

刘彻改部分诸侯国为郡,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因淮南王刘安之子刘迁与雷被有隙,雷被逃至长安,状告刘迁阻止自己从军抗匈奴。朝中公卿欲以此事罢免淮南王,以绝其谋反之心,由于武帝宽赦,削淮南国二县论罪。此后刘安益甚为谋反,常与伍被、左吴等人谋划举兵策反事,伍被常谏不可。次年,刘安庶孙刘建,托友人严正上书天子告发刘安谋反事,及去年刘迁欲杀前来治罪的中尉,武帝派廷尉至淮南治罪,淮南王欲反而休。最后,伍被自行到汉吏处自首并交代与刘安密谋详情。元狩元年(前122年)十一月,刘安自杀身亡。淮南国国除,设置九江郡,衡山王刘赐与淮南王刘安约定谋反,因为衡山王太子刘爽和同母妹刘无采、同母弟刘孝、后母王后徐来有矛盾,将事情告发,刘赐自杀,衡山国撤销,设置衡山郡,此外刘彻还以诸侯所献酎金成色不足褫夺爵位来限制诸侯。

经济

农业生产

刘彻任用赵过为搜粟都尉,推广代田法和牛耕,改进农具,从而xxx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使西汉社会转危为安,为昭宣中兴奠定了重要基础。刘彻在位大修水利,关中兴建了六辅渠、白渠、龙首渠、成国渠等水利工程,在西北边疆亦设置“渠卒”,负责水利。刘彻发动数万人用三年时间修起了三百里漕渠,xxx改善了运输条件,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还有一定的灌溉作用。刘彻在位前期,黄河连年决口,给沿岸百姓造成深重灾难。刘彻派十万军民堵口,但由于水势太大,堵而复决,当地民众又几次堵口,但都没有成功,刘彻下令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实决河,终于堵住了决口。为了防止河水再一次泛滥成灾,又发动民众修好了黄河分洪的两条渠道,使得两岸不再经常遭受黄河水患。

财政制度

币制改革

刘彻币制改革经过多次,先后从四铢钱改三铢钱,又从三铢钱改半两,再改半两为三铢,又改三铢为白金三品,直到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刘彻统一发行五铢钱,但此时中央政府和郡国都有铸币权,因此铸币质量难以统一,为此刘彻下诏停止郡国铸钱,以前所铸钱币一律熔毁,设置水衡都尉,下设均输、钟官、辨铜三官为上林三官负责,均输官负责把全国各地的铜材和伪币运抵京师,以便统一销铸;钟官主管钱币铸造、技术指导等工作;辨铜官主要分辨铜的种类,审查钱币的成色。中央统一货币铸造权,社会上只允许使用法定货币“三官钱”,其他钱一律不许使用。五铢钱法定地位的确立,是中央政府历史上xxx次真正实现货币权的统一。之后,中央政府可以凭此更加积极主动的干预、控制货币的流通,从而稳定经济和市场,增加财政收入。

盐铁酒官营

为了弥补对外xxx等带来的财政压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政府开始放弃自由经济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动国有专营制度。实行盐铁专卖政策。对盐铁专卖人员和机构进行调整充实,增设大农部丞数十人对郡国盐铁官进行整顿,并增加设置盐铁官的地区。其次,明确所有盐铁官均由中央垂直领导。在盐业专营上,汉武帝实行的是管仲当年用过的做法即:民制官收。招募民众煮盐,民众向官府申请注册成盐户,煮盐的费用由盐户负担,官府提供主要生产工具,成盐后由官府收购。由于生产工具掌握在国家之手,盐的生产虽由民营,但实际上也是由国家控制的。在有条件的地方,由官府安排吏员设点售盐;对于在不设市的小邑和乡村,则特准中小商人在交纳重税的条件下把盐分销消费者。铁业则完全由政府垄断,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一政策已经有别于管仲,政府不但垄断了销售和定价权,更是直接进入了制造环节。

推行专卖制度,全面实行酒类官营。政府推行酒专卖制度,垄断酒类经营权,在大司农下设“斡官”,负责统管酒类专卖事务。官府向私营酒坊提供酿酒粮食、酒曲等原料,规定酿造酒类的品种和标准;私营酒坊负责酒类酿造,官府向酒坊支付加工费用后直接掌控,统一销售。自此,民间不得私自酿造酒。实行酒专卖对于增加朝廷财政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此以后,酒与盐、铁并称为“三榷”,成为国家实行垄断经营的主要产业,是中央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铁器的官营,则保证了汉军的武器优势,但是官营铁器性价比很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力。

均输平准

刘彻设立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处贩卖,从而增加朝廷收入,抑制商人垄断市场,稳定物价。后又设平准官 , 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实行均输和平准使得朝廷所掌握的物资xxx增加,平抑了市场的物价,打击富商大贾囤积居奇,垄断市场的行为。 但由于用人不当,一些负责均输、平准的官吏与商人勾结,反而导致物价上涨。

算缗、告缗和算商车

刘彻下达算缗令,算缗钱,就是向商人和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缗,是绳子一类的东西,拿它来穿钱,俗名钱串子。算商车,是对车船主征收财产税。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即有征收商人车船税的规定。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又对商贸算缗钱,规定:做买卖的商人、放高利贷及囤积货物者,都要向官府自报钱财及货物的价值。官府根据他的财产数字,每二千钱抽取一算,即征收百分之六的税;制造手工业品出卖的,按财产每四千钱抽取一算,即百分之三的税率;不是三老、骑士有小车的,一乘抽取一算,商人加倍征收,船五丈为一算;商人及其家属都不准买田地,如有违犯,将田地及货物一律充公。

算缗令颁布以后,大工商主、寓利贷者及车船主都不如实报告他们的财产,于是又颁布告缗令,派杨可主持告缗工作,号召对隐瞒不报或者报而不实的车船主进行告发,被举报隐匿财产的,就罚戍边一年,同时没收财产,并将其中一半赏给举报者,于是告缗之风盛行,朝廷收入随之xxx增加。后来刘彻对河套地区的状况不满,于是他杀了北地太守以下官员,并鼓励民众去河套地区畜牧,换取免于告缗的特权。算缗和高缗沉重打击了大工商业主,同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进而巩固了西汉王朝的中央政权。

文化

尊崇儒术

汉朝立国之初,社会经济状况凋敝,统治者吸取了周朝、秦朝的严刑的教训,吸取了黄老思想,实行宽刑,与民休息。等到汉武帝时期,经过文景之治,社会经济繁荣,中央集权与封建割据势力、宗族势力和富商大贾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单纯依靠黄老思想来治国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于是汉武帝刘彻开始独尊儒术。刘彻继位之初建元新政就任用儒学子弟,他在征召贤良时候,用法家之言的都不录用。并任用大儒修明堂等改革,但是被喜欢黄老之学的窦太后阻挠,只得作罢。等到刘彻大权在握的时候,重申尊崇儒术,任用的田蚡、公孙弘都是儒学弟子,特别是公孙弘做了丞相,很多人争相学习儒术。后董仲舒提出的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建议,刘彻没有答应,但是他让儒学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自此之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虽然这样做不利于学术文化的发展,但在当时却有益于专制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设立学校

汉武帝刘彻鉴于统治人才的缺乏,以及儒学的实用价值,接受董仲舒等人的建议,元朔五年(前124年),刘彻下令建太学,设置博士弟子50人,跟随五经博士在太学学习儒家经典,这些弟子往往都成为朝中官员,太学也成为后世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之一,而且刘彻还下令郡国设置学校官,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图书管理

秦汉之际的战乱又造成书籍的残缺亡佚,因此,汉初不仅民间藏书少,汉帝国朝廷的藏书也不多,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废除“挟书律”、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废除“妖言令”,民间学术文化活动之禁逐渐开放,于是一些书籍逐渐面世。如河间等诸侯国搜集民间书籍,逐渐增加图书收藏量,西汉时期一直比较重视藏书,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期,广开献书之路,大合天下之书,并且设置写书之官,设置秘府,将诸子百家传说等书记都收藏在秘府,后来秘府成为禁中藏书的场所的代称。此外刘彻命令博士们合作整理解读《诗经》和《尚书》,同时整理出系统的五经本子。汉武帝收集整理图书的活动,特别对中国古代图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设立乐府

刘彻在位时期,在上林苑设立了乐府,主要负责负责收集民间的歌谣,在搜集民歌的时候,制定了收集民歌的“采诗夜诵”制度《乐府诗集》搜集了不少民歌。乐府的设立对民间进行了整理,也对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法改革

刘彻在位期间对汉朝的历法进行了修订,颁布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采用二十四节气,首次规定没有中气月份为闰月,而且计算出了交食周期和推步五大行星位置的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刘彻还创造了年号记年的方式,年号制度成为之后中国绝大多数帝王所采用的纪年方式,并影响了东亚各国,延续至今。

军事

军制改革

汉朝时期保卫京师的有南军和北军,南军为守卫宫城门内之兵,由卫尉主管。北军为守卫京城门内之兵,由中尉主管,刘彻在此之外又设立期门军、羽林军,专门招募强健勇武的人为兵,又设置八校尉,八校尉秩均二千石,下有丞、司马,每校有兵士七百人。其中胡骑校尉不常置。

和亲政策

汉朝建立之初国力衰微,汉高祖刘邦在白登山被匈奴围困后开启了汉朝和亲之路,此时汉朝和亲带有一定朝贡性质,等到汉武帝时期,经过文景之治,国力恢复,改对匈奴的和亲政策为军事征伐,主动出击匈奴,到汉武帝时期并没有废除对和亲政策,为了联合西域各国对抗匈奴,汉武帝刘彻曾和西域的乌孙国和亲。

主动出击

汉武帝继位之后一改汉朝防守的国策,开始对外军事征伐,,主动出击匈奴,解除匈奴对汉朝的边患威胁,出兵平定南越,并且平定西羌、卫氏朝鲜、东越、西南夷等政权或民族将之纳入汉朝版图。

汉武帝时期用兵情况及战果

时间

用兵对象

军队构成

主要将领

xxx结果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

闽越

会稽兵

严助

闽越王战败逃亡,东瓯国投降汉朝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

不详

王恢、韩安国

闽越国投降汉朝,南越国投降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

匈奴

骑兵四万人

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

仅有卫青一路取胜,其余各军战败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

骑兵三万余人

卫青、李息

汉军胜利,斩杀及俘虏匈奴数千人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

不详

卫青、李息

汉军胜利,收复河套之地并设置朔方郡、五原郡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

骑兵十余万人

卫青、李息、公孙贺、张次公、苏建、李蔡、李沮

汉军胜利,斩杀及俘虏匈奴一万五千人,牲畜百万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春

骑兵十余万人

卫青、公孙敖、公孙贺、苏建、李广、李沮、赵信

汉军胜利,斩杀匈奴千余人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夏

卫青大胜,斩杀及俘虏匈奴一万九千人;李广无功而还;赵信战败投降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

骑兵一万人

霍去病

汉军大胜,深入敌境,斩杀匈奴折兰王、卢侯王,俘虏浑邪王的儿子等人,夺取休屠王祭天金人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夏

不详

霍去病、公孙敖

霍去病大胜,深入敌境到达祁连山,俘虏匈奴二千五百人,斩杀三万二百人;公孙敖因迷路无功而还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夏

骑兵一万四千人

张骞、李广

张謇迷路耽误军期;李广战败逃走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骑兵十万人、步兵数十万人

卫青、霍去病、公孙贺、公孙敖、李广、赵食其

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取得大胜;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以祭天,禅姑衍山以祭地,率军抵达瀚海(今俄罗斯之贝加尔湖)而还;李广、赵食其迷路无功;匈奴单于逃走,从此漠南再无匈奴王庭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

南越

天下罪囚、江淮南楼船、夜郎兵共二十余万人

路博德、杨仆、郑严、田甲、何遗

第二年灭亡南越,汉朝设置南海等九郡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西南夷

巴蜀罪人

郭昌、卫广

灭亡且兰、邛都、莋都等蛮夷部族;夜郎、冉駹等蛮夷部族投降,汉朝设置牂牁等五郡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西羌

步骑十万人

李息、徐自为

平定西羌,汉朝设置护羌校尉统率西羌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东越

楼船、步卒

韩说、王温舒、杨仆

东越国投降,汉朝将其百姓迁居到江淮等地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匈奴

骑兵二万五千人

公孙贺、赵破奴

汉军追击敌人到达塞外二千余里,不见匈奴人而还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

骑兵十八万人

刘彻(御驾亲征)

匈奴单于逃往漠北,不敢交战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

朝鲜

天下死刑囚犯

杨仆、荀彘

朝鲜投降,汉朝设置乐浪等四郡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

西南夷

三辅罪人、巴蜀兵数万人

郭昌、卫广

灭亡劳深、靡莫等蛮夷部族;滇国投降,汉朝设置益州郡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

车师、楼兰

属国骑兵及郡县兵数万人

赵破奴、王恢

汉军胜利,俘虏楼兰国王、击败车师国军队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

昆明

长安亡命之徒

郭昌

吞并昆明,划入益州郡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大宛、轮台、郁成

步兵十万人,骑兵数千人

李广利

汉军损失大半,作战三年才取胜,屠城轮台,斩杀郁成国王,大宛国投降降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

匈奴

骑兵二万人

赵破奴

汉军全军覆没,赵破奴被匈奴俘虏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

骑兵三万人、步兵五千人

李广利、公孙敖、李陵

李广利斩杀匈奴万余人,汉军战死二万人;李陵斩杀匈奴万余人,兵力耗尽而投降匈奴

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

骑兵七万人、步兵十四万人

李广利、公孙敖、韩说、路博德

汉军战败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

步骑十三万人

李广利、商丘成、马通

李广利兵败投降匈奴;商丘成、马通未与敌人交战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

车师

楼兰、尉犁、危须等六国兵

成娩

攻破车师国,迫使其臣服汉朝

巩固边防

汉武帝在位期间对边防十分重视,他曾多次下令将,招募普通民众,灾民以及豪强游侠迁到边关,既充实了边关人口,也起到打击豪强的作用。在漠北决战后,刘彻下令官吏五六万人屯田,其后更是动用六十万士卒屯田于河西四郡等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边军的供应问题,开启军事屯田之先河,在李广利伐大宛后,让数百士卒屯田于轮台、渠犁,设置使者、校尉以管辖,一方面保持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接济出使西域的汉使,不过晚年又废除在轮台等的屯田。

民族政策与对外交往

匈奴

汉武帝继位之后改变对匈奴的和亲策略,采取积极出击的政策,先策划了马邑之谋,后又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外出主动攻击匈奴,漠北决战后,匈奴对汉朝的威胁暂时解除,而且在主动出击匈奴过程中,汉朝扩大了疆域,促进了民族交流。漠北决战后,匈奴求和,刘彻停止对匈奴的军事行动,不过此后数十年匈奴休养生息,逐渐恢复实力,刘彻晚年再次采取对匈奴的军事行动,不过以失利居多,李陵李广利等将领投降匈奴,苏武被匈奴扣押。汉武帝一朝对匈奴基本上是军事打击为主,虽然他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但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匈奴之祸患,汉武帝去世后三十多年,汉宣帝时期,匈奴臣服汉朝。

武帝时与匈奴三大战役示意图

西域

西域在刘彻继位之前属于匈奴势力范围,刘彻继位后开始大力经营西域,对于西域的大国,比如乌孙国采用和亲拉拢的策略,以达到分化匈奴势力范围的目的,对于亲匈奴的国家采取军事打击策略,武力平定了车师(姑师)、楼兰、轮台(仑头)、郁成、大宛等国,李广利平定大宛之后,大宛以东诸国,让其子弟朝见天子,留作人质,并且对西域各国采取经济利诱的政策,西域各国被汉朝强大所震慑。刘彻这一系列举措,汉朝初步确立了对葱岭以东的西域地区的影响力和控制权。到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设西域都护,使葱岭以东的西域地区最终纳入汉朝版图。

百越

刘彻对于瓯、闽越采取的措施是内迁,让其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于对于交趾、九真地区的骆越(雒越),刘彻则因俗而治,继续赋予当地酋长“雒将”以自治权,对于南越采取军事措施,在其设置郡县。

西南夷

刘彻派唐蒙、司马相如等深入西南夷,利用钱财物资利诱西南夷酋长同意汉朝在当地设置官吏,后来因和匈奴战事起,暂停对西南夷的经略,灭南越之后,刘彻正式开始对西南夷用兵,武力讨伐不服从汉朝的酋长,陆消灭且兰、邛都、莋都、劳深、靡莫等反汉部落;迫使夜郎、冉駹、滇等内附,汉朝册封其君长为王侯,并分其地为六郡。在平定西南夷的同时,刘彻采取移民实边、开通道路等政策,加强了西南夷与xxx的经济、文化联系,使西南夷逐渐形成了以南中大姓为中心的社会。

丝绸之路

刘彻在位时,为了联合大月氏两次命令张骞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能达到联合大月氏的军事目的,但是却联络了乌孙、大宛等国,使丝绸之路开始畅通,但是匈奴在西域还有影响力,汉朝使者或者商人的情况并不是很好,李广利平定大宛以后,汉使在西域丝绸之路的待遇才大为改善。此后刘彻又派了十多批使团出使大宛以西各国,求奇珍异宝,并宣扬平定大宛之威德。刘彻平定南越以后,海上丝绸之路亦纳入汉朝视野,都元国、邑卢没国、谌离国、夫甘都卢国、黄支国等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汉朝往来。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畅通,使得汉朝经济发展,也促进了西域的繁荣,也影响了后世。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427879/

(50)
词条目录
  1. 人物生平
  2. 早年经历
  3. 建元新政
  4. 军事征伐  
  5. 后期倾轧
  6. 巫蛊之祸
  7. 悔过反思
  8. 雄主落幕
  9. 施政举措
  10. 政治
  11. 选官制度
  12. 监察制度
  13. 改革官制
  14. 实行察举制
  15. 建立内朝
  16. 废除太尉
  17. 任用宦官
  18. 巡视郡国
  19. 广关政策
  20. 法制改革
  21. 修订律令
  22. 经义决狱
  23. 颁布沉命法
  24. 削弱诸侯
  25. 推恩令
  26. 左官律和附益之法
  27. 其他措施
  28. 经济
  29. 农业生产
  30. 财政制度
  31. 币制改革
  32. 盐铁酒官营
  33. 均输平准
  34. 算缗、告缗和算商车
  35. 文化
  36. 尊崇儒术
  37. 设立学校
  38. 图书管理
  39. 设立乐府
  40. 历法改革
  41. 军事
  42. 军制改革
  43. 和亲政策
  44. 主动出击
  45. 巩固边防
  46. 民族政策与对外交往
  47. 匈奴
  48. 西域
  49. 百越
  50. 西南夷
  51. 丝绸之路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