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
(图)证券信用评级
一、传统证券信用评级编列信息作为投资者的决策依据,价值含量低
用证券信用评级编列信息描述证券的未来收益,因证券未来收益的影响因素多而且复杂,信息加工困难,导致证券信用评级编列信息缺少价值。以证券编列信息为依据进行投资,如果没有证券原始信息的帮助,投资者难以做出投资决策。换句话说,证券编列信息如果有价值,也只能区分证券,而已在同一等级证券中选择投资对象,依据编列信息是做不到的。
二、传统证券信用评级指标的选取较为困难
以股票评级为例,股票评级对股票收益的评级,涉及股价指标。股票价格波动大,变动频繁,而且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既有因素,又有经济因素,有时上市公司的业绩、股息红利分配反成了次要因素。因此,对股价指标的评级,且最终对股票收益的评级,变得异常困难。
三、传统证券信用评级信息的加工缺乏准确、科学的方法
由证券原始信息加工成代表未来证券价格变动的信息,缺乏准确、科学的方法,致使加工出的未来证券价格变动信息缺少可信度。由未来证券价格变动信息和证券收益分配信息加工而成的证券编列信息,因此也失去了意义。
四、传统证券信用评级缺少上市公司的参与和投资者的信任,失去了和发展的市场
证券信用评级与债券评级不同。对于债券评级,因为通常不要求债券融资者公开其财务方面的信息,债券融资者没有责任和义务在新闻(如)公开其财务指标,投资者在投资购买债券时无法对融资企业的情况进行判断和分析,只能依靠评估公司对债券的评级做出自己的风险判断和投资选择,因而产生了投资者对债券评级的信息需求。再者对企业进行债券评级的强制确立,促使企业为了融资而申请债券评级。上述因素,决定了,债券评级的发展基础。相反,上市公司公开了财务方面的信息,股东投资有据可依,又因投资者对证券编列信息缺乏信任,则xxx影响了投资者对证券信用评级的信息需求。同时,国家立法没有要求上市公司进行证券信用评级,因此上市公司也没有义务去申请评级。证券信用评级失去了投资者的信任和上市公司的参与,便失去了和发展的基础。
(图)资质等级证书
1)证券信用评级能够降低投资风险。信用评级机构通过一系列科学测定,把债务人清偿力的可信赖程度,即违约概率,以快捷、准确和方便的形式,使投资者对某一固定收益的投资对象与其他已评级债券相比较,从而清楚地判断可能遭受违约损失的程度,排除对某个级别以下的债券投资的考虑,降低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
2)证券信用评级可以降低筹资成本。信用评级也能为债务人提供有关筹资所需的必要和可靠的信息,帮助其确定恰当的筹资决策。一般来说,资信等级高,说明债券风险程度低,发行成本亦低;资信等级低,投资者冒的风险大,发行成本也相应较高,通过专业信用级别评定有助于消除投资者对其资信状况不确定性的顾虑,从而帮助债务人以尽可能方便的方式和尽可能地的成本完成其债券的发行。
3)证券信用评级有利于规范交易与管理。信用评级制度的实施,提高了证券市场交易的透明度,给管理层在审查核准发行人发债申请提供一个参照标准,即加快审核进度,又具有可操作性。一个逐步确立权威的和的评级制度对一个正在发展中的证券市场尤为重要,它起到一种把关、过滤、调节和标签的作用,给人以一种清新、放心的感觉,又能自然各种和猜测,给市场带来自律和规范。
然而,当其他信用评估项目在国内外得到发展的时候,传统的证券信用评级方法却举步维艰,需要创新改进。传统的证券信用评级的缺陷主要是证券信用评级在和发展的道上,面临信息的价值、评级指标的选取、信息的加工及市场四个方面的困境。
中国状况
中国证券信用评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级机构的性不强。多数评级机构由金融部门组建,服务或依附于金融机构,主要是金融机构防范xxx风险的部门。的、综合性的证券评级机构全国只有几家。
(2)评级方法过于简单。主要的评级方法是简单的打分制,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评级方法体系和程序。评级公司的分析和研究力量普遍较弱。
(3)评级市场分割。由于多数评级机构规模很小,服务和依附于金融机构,主要为特定对象提供评级服务,造成国内评级市场分割,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局面,加之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企券市场容量狭小,评级业务扩张受到很大。
(4)信息获得困难。中国国内目前尚未形成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企业披露信息的形式不规范,准确性没有,这也损害了评级结果的准确性。
(5)评级结果利用率不高。中国企券市场规模小,品种单调,评级结果与发行利率没有挂钩,投资者对评级结果不重视。
发展方法
(一) 加速制定证券信用评级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 培育的证券信用评级机构,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评级机构的人员、资金、管理等具有性是证券信用评级客观的重要。
(三) 扩大证券信用评级的范围。中国信用评级主体单一,主要对象限于债券,对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证券市场主体的信用评级极为鲜见。
(四) 建立信用评级行业协会,和证券监管部门加大对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扶持力度。
美国状况
美国证券信用评级制度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重要时期。xxx个时期,1929—1932年的经济危机。这次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冲击美国的资本市场,近一半的债券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投资人损失惨重,证券投资风险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但实践证明,评级机构评定的债券信用等级基本上了其能力,证券评级制度开始初步发挥投资风险,投资者利益的作用。
第二个时期,20世纪30年代以后。20世纪30年代起,美国金融机构同时兼营银行业和证券业。1933年证券法证券承销商(主要是投资银行)对其承销的有价证券进行评价。这样,作为第三方的评级机构对债券风险的评估成为证券承销商制定销售战略的重要依据,投资银行对证券评级的需求xxx增加。在这个时期,美国有关部门和机构普遍开始重视信用评定工作,并在资产评估、银行监管等方面广泛利用评级结果和评级方法。美国证券交易所(SEC),有价证券发行计划书中记载的评级情况,必须是SEC认可的评级机构作出的评级。美国全国保险协会要求各保险公司以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结果作为投资证券的标准。财政部货币监理官一再要求所有在联邦注册的国民银行和在各州注册的会员银行利用信用评级结果进行投资,只能对评级机构评定的第4等级(BBA或 BBB)以上的债券进行投资,并且要求美联储利用信用评级机构对其会员银行进行定期评价考核。抵押债券或外国债券必须被评为A及其以上才可以作为xxx的。
第三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美国的高利率政策带来了企业发行短期商业票据热,投资风险加大,其间发生了一些美国金融史上著名的债券倒券事件,如“宾州中央铁公司倒券事件”、“纽约市无力短期债券事件”等,使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更加依赖信用评级的指导,对投资信息的需求xxx增加。同时,证券发行人为广泛吸引投资者,在证券发行前必须花钱请评级公司对证券进行信用评级,这既带来了大量的信用评级业务,也使评级公司的收入来源从过去主要依靠向投资者出售信用评级报告,转为向证券发行人收取评级费用。此外,在这一时期,美国信用评级业还经历了行业调整和企业重组,一些技术落后、信誉较差的评级公司被市场淘汰,评级业务迅速向几家主要的评级公司集中。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1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