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 (1138)

罗汉果 编辑

词条创建者 匿名用户

罗汉果

编辑

罗汉果又名罗汉果、罗汉果,葫芦科葫芦科多年生草本藤本植物。 它原产于中国南方。 该植物因其果实提取物而栽培,称为罗汉果苷,可产生比蔗糖强 250 倍的甜味。 罗汉果苷提取物已被用作饮料和传统中药的低热量甜味剂。

这个科学物种名称是为了纪念吉尔伯特·霍维·格罗夫纳 (Gilbert Hovey Grosvenor),作为国家地理学会主席,他在 1930 年代帮助资助了一次探险,目的是在中国寻找活的植物,那里已经种植了这种植物。

词源和地区名称

编辑

13 世纪中国广西僧侣在桂林地区的记录中首次提到了这种水果。 种植的困难意味着这种水果没有成为依赖于更容易获得的产品的中国草药传统的一部分。

罗汉(罗汉)是āluóhàn(中文:阿罗汉)的缩写形式,是印度梵语arhat(prakrit:arahant)的旧音译。 在早期的佛教传统中,开悟的僧人被称为阿罗汉,他获得了阿罗汉果(梵文:arhattaphala)。 这在中文中被称为 luóhàn guǒ(罗汉果字面意思是罗汉果),后来成为这种甜果的中国和西方商业名称。

它也可能被称为 la han qua(来自越南语 la hán quả,也意为罗汉果)或长寿果(也用于其他水果)。

历史与分布

编辑

英国关于这种草药的xxx份报告是在 G. Weidman Groff 和 Hoh Hin Cheung 于 1938 年撰写的未发表的手稿中发现的。 该报告指出,这种水果经常被用作冷饮的主要成分,以治疗炎热天气、发烧或其他传统上与温暖或高温相关的功能障碍(例如炎症)。

这种水果在 20 世纪初被带到美国。 格罗夫提到,1917年访问美国农业部期间,植物学家弗雷德里克·科维尔向他展示了一种在华盛顿特区一家中国商店购买的罗汉果。 1941 年,在旧金山一家中国商店购买的这种水果的种子被列入该物种的植物学描述。

最早对罗汉果甜味成分进行研究的是 C. H. Lee,他在 1975 年写了一篇关于它的英文报告,还有 1980 年代初在日本从事这项工作的 Tsunematsu Takemoto(后来 Takemoto 决定专注于 类似的甜植物,焦古兰)。

罗汉果产品在中国的开发一直持续至今,尤其着重于浓缩提取物的开发。

描述

编辑

藤蔓长达 3 至 5 米,通过卷须缠绕在其他植物上,这些卷须缠绕在它们接触到的任何地方。 狭窄的心形叶子长 10-20 厘米。 果实圆形,直径5-7厘米,光滑,黄褐色或绿褐色,果柄端有横纹,果皮坚硬但薄,被细毛覆盖。 果实内部含有可食用的果肉,干燥后会形成一层薄薄的浅棕色脆壳,厚度约为 1 毫米。 种子细长,几乎呈球形。

内果鲜食,果皮用来泡茶。

罗汉果以其甜味着称,可以从其果汁中浓缩。 果实含各种碳水化合物25~38%,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 罗汉果苷增加了水果的甜度,罗汉果苷是一组三萜糖苷(皂苷)。 五种不同的罗汉果苷从 I 到 V 编号; 主要成分为罗汉果苷V,又名esgoside。

罗汉果苷的生物合成

编辑

一项对罗汉果 200 个候选基因的分析揭示了参与罗汉果苷 V 合成的五个酶家族:角鲨烯环氧酶、三萜合酶、环氧化物水解酶、细胞色素 P450s 和 UDP-葡萄糖基转移酶。 罗汉果苷生物合成的代谢途径涉及果实发育的初始阶段,此时角鲨烯被代谢为二糖基化的四羟基葫芦二烯醇,然后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添加支链糖基并被催化,从而产生甜味的 M4、M5 和 M6 罗汉果苷 。

罗汉果

培养

编辑

种子发缓慢,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它主要生长在中国南部的广西省(主要在桂林附近的山区),以及广东、贵州、湖南和江西。 这些山脉为植物提供了荫凉,并且经常被保护植物免受阳光照射的薄雾所包围。 尽管如此,这个南部省份的气候还是温暖的。 这种植物在野外很少见,因此已经种植了数百年。

早在 1813 年的记录中就提到了在广西省种植这种植物。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3239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词条目录
  1. 罗汉果
  2. 词源和地区名称
  3. 历史与分布
  4. 描述
  5. 罗汉果苷的生物合成
  6. 培养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