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应对策略
- 7 资金安全
- 8 外汇交易之盈利得失详细计算
- 9 增长原因
- ▪ 外汇占款与xxx增速
- 10 问题
- 11 问题分析
- 12 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 ▪ 1.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 ▪ 外汇占款
- ▪ 2.货币政策工具
- ▪ 3.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
- 13 外汇占款
- 14 采取措施抑制外汇占款
- 15 应对策略
简介
编辑外汇占款(Funds outstanding for foreign exchange)是指受资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人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人大量的资金增加了货币的需求量,形成了外汇占款。[1]
类型
编辑银行购买外汇形成本币投放,所购买的外汇资产构成银行的外汇储备。由于银行结售汇制由银行柜台结售汇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两层市场体系组成,两个市场上外汇供求都存在管制刚性。因而外汇占款也就相应具有两种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中收购外汇所形成的人民币投放;二是统一考虑银行柜台市场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两个市场的整个银行体系(包括央行和商业银行)收购外汇所形成的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资金投放。其中前一种外汇占款属于央行购汇行为,反映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后一种外汇占款属于整个银行体系(包括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购汇行为,反映在"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
与两种含义的外汇占款相对应,在严格的银行结售汇制度下,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形成中央银行所持有的外汇储备,而整个银行体系收购外汇资产形成全社会的外汇储备。全社会的外汇储备变化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下的"外汇"一项。日常所说的外汇储备是全社会的外汇储备。
两种含义的外汇占款对国内的人民币货币、资金各有不同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中央银行购汇→形成央行所持有的外汇储备→投放基础货币;2、整个银行体系购汇→形成全社会外汇储备→形成社会资金投放。
增长原因
编辑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宏观调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IMF货币结构调整的基本公式,货币供应量M=PSBR—GP+LP+NF,其中,PSBR代表公共部门的xxx需求即财政赤字的融通,GP为向非银行的公众xxx,LP为商业银行对公众的xxx,NF为国外净资产,也就是说,货币供给有两部分来源,一是国内银行体系总信贷(PSBR—GP+LP),二是国外净资产的改变(NF),国外净资产是导致基础货币变化的重要因素。
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使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收购的,收购外汇所产生的基础货币称为外汇占款。国内也有人认为外汇占款是指国外净资产改变而产生的货币供给,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该定义不十分准确。
中国外汇占款的不断增长主要缘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近年来中国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较快,企业不断地将外汇出售给商业银行以换取人民币,商业银行又不得不将大量外汇出售给央行以换取人民币,导致外汇占款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国际热钱的流入。随着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国际热钱持续流入中国的资本市场(如股市、汇市),为保持汇率稳定,国家必须购买交易市场上溢出的外汇,在外汇管理局账目上的对应反映就是外汇占款。
产生的问题
编辑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增加无异于投放基础货币。外汇储备增加越多,人民币的发放增长越快。因为,官方储备是由货币当局购买并持有的,其在货币当局账目上的对应反映就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量,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使得流通中的人民币迅速增多。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增加了461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按2007年1:7.5的汇率比价,全年就有34642亿元的基础货币被投放。这不仅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弱化了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控制的能力,不利于央行宏观调控目标的顺利实现。
当国家外汇储备迅速增长时,为了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货币当局必须使用金融工具,如正回购、发行央行票据等手段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面对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央行除了正回购、发行央行票据来对冲外汇占款之外,如果没有足够的金融工具可用,也没有有效的资产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显示出对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的无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外汇占款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问题,特别是在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的中国,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过多的外汇占款会导致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迫使政府实行紧缩型的货币政策。
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编辑1.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2.货币政策工具
1994年以来,外汇占款逐年增加,为了减少外汇占款对于基础货币投放的影响,避免货币供给量大幅增加而带来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和实际汇率的升值,央行不得不采取措施冲销外汇储备的流入。即当外汇市场出现供求不平衡时,中央银行买入或卖出外汇,从而相应地投放或收回基础货币。1997年以前央行的对冲手段主要是收回对商业银行的再xxx。1997年后央行开始采用公开市场业务冲销外汇占款,并且事实上,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但作为公开市场业务主要工具的国债,中国国债的期限较长,品种不多,使公开市场业务缺乏载体,市场的交易量小,所以中央银行利用对冲手段维持合适的货币供应量的余地也越来越小。有数据为证,自2003年2月10日以来,为保持基础货币的平稳增长和货币市场利率的相对稳定,央行在公开市场连续进行了20次的正回购操作,回笼基础货币量总额达2140亿元。但随着操作次数的频繁,央行到去年底手持的大约2863亿元的国债面值,除去20次正回购占用部分,目前国债余额只为原来的四分之一,继续进行正回购操作的空间已经不大,回购的力度不断减弱。而3月末M2余额高达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160亿元,同比增长38.8%,货币供应量充足有余,资金回笼的任务仍然艰巨。为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继续回笼基础货币,对冲快速增长的外汇占款(为支持经济增长,2001年以来央行不断通过外汇占款方式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央行在2002年4月22日试点的基础上,开始正式发行央行票据,通过央行票据实施正回购的功能。可以认为,外汇占款的不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
3.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
有数字证明,1994年以来外汇储备的连续大幅增加使基础货币投放对外汇占款的依赖性增强,1994年至1997年间,一半以上的基础货币是通过外汇占款的形式投放出去的。1998年外汇储备增幅的急速下降导致基础货币投放阻滞,1998年2月,出现了基础货币减少6亿元的现象。1998年5月26日,中央银行开始恢复于1997年停止的国债回购公开市场业务,政策调整的速度滞后了一个多季度。剔除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这一因素,1998年基础货币增加3323亿元,比1997年少增加482亿元,广义货币M2增长15.3%,增幅比1997年下降2个百分点。由于外汇占款的急剧减少导致的基础货币少增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通货紧缩。1999年开始,针对1998年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增长速度迅速下降的情况,中央银行加大了投放基础货币的力度,例如1999年外汇占款增加了1013亿元,而1998年外汇占款仅增加440亿元。(参见下表)2000年后外汇占款稳步增加。
表11994-2002年外汇占款变动表
资料来源:1、戴相龙主编:《中国货币政策报告(1999)》,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2001年,第1期。
2、2001年、2002年数据来自人民银行2001年、2002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可以看出外汇占款已成为中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之一。随着中国银行存款的增加,再xxx的作用逐步降低,同时外汇占款相对于其他一些货币投放方式的重要性也处于上升中,这些其他货币投放方式包括调整存款准备金、货币市场的公开市场运作等。其中存款准备金的调整由于不能经常性地运用,而国内债券市场的规模较小和发育程度较低等也削弱了公开市场运作的有效性。
4. 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缩短了货币扩张的时滞
由再xxx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必须经由以下环节才能产生派生存款:再xxx →商业银行对企业xxx→企业xxx转为存款→创造派生存款。
在以上环节中,明显存在商业银行xxx决策时滞和企业xxx时滞,这两种时滞的存在必然延缓基础货币转化为M1、M2的速度。但是,由结售汇产生的外汇占款几乎是一次性地立即转化为企业的人民币存款,因此这部分M0转化为M1、M2的时滞远低于由再xxx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会导致M1、M2的迅速扩张,这样就可以一方面通过买入外汇而投放本币,从而扩张货币供给;另一方面买入外汇使得外汇汇率提高从而达到本币相对贬值,而增强本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进而促进本国出口增长,这样实际上达到了政策效果上的一举两得,这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央行的现行货币政策。
5.货币投向发生变化
通过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的投向具有单一性,在银行进行结汇时,货币的投放是这部分外汇收入的持有者,因此在地区上主要流向外汇供求顺差的地区,在行业上主要流向出口部门。而在经济生活中,这些出口外向型的企业资金远远比其他企业充裕。并且在外汇占款急剧上升的同时,央行会通过收缩再xxx等方式对冲,其他企业得到资金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从而承担了部分的对冲成本。这样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生了改变,广大的非外向型企业仍然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应对策略
编辑中央银行应根据国际收支的变化动态,从及时调节外汇供求出发,建议国家适当降低关税,并在信贷、售汇规定方面进行倾斜和导向,通过有限度地刺激进口,增加国内短缺商品的供给,减少外汇占款对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压力,减少社会货币存量,平衡社会供求。
2. 合理确定外汇储备水平
目前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是导致中国外汇[3] 占款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合理确定一个外汇储备水平,减轻外汇占款对货币供应的冲击。外汇储备水平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理论上讲,适量外汇储备应结合国家宏观经济状况、国际收支结构、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认为,外汇储备应保持支付三至四个月的进口用汇额和10%左右的外汇债务偿还量。据此认识,目前中国外汇储备总量已非不足,中央银行应进一步协调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调节经常项目的外汇收支,控制外汇储备的再增,并充分运用汇率xxx、利率xxx、外债统计监测系统、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体系等宏观监控手段,对进出口收付汇、外资外债流出入等涉及国家外汇收支变动的趋势进行长期分析,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水平。同时,中央银行应根据安全、流动、增值的原则,加强国家外汇储备的经营与管理,以免宝贵的外汇资源闲置。
3. 逐渐扩大持汇企业范围和持汇比例
在目前的情况下,尽管完全以自愿结汇取代强制结汇尚缺少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可以逐渐扩大持汇企业的范围和持汇比例还外汇于民间,从而使过度向中央银行倾斜的外汇分布结构逐渐趋向合理。更进一步地讲,作为一项政策建议,可以考虑将外汇账户中的留汇比例作为一项特殊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通过调节企业和银行外汇账户保有外汇的比例,来控制外汇储备的总量,从而调控外汇占款的比重,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效果。当外汇占款增长较快引起货币供给压力上升时,可以提高民间持汇比例。反之,当需要通过外汇占款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则可以减少民间持汇比例。通过此项改进,有利于将外汇占款调节发展成为平抑经济波动的货币政策工具。
4. 加强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调控能力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本币币值,以促进经济发展。在外会占款较多的情况下,中央银行要在发行央行票据的基础上,创新外汇占款的对冲工具,同时注意与其他工具搭配使用。另外要改变中央银行成为外汇市场主要买方的格局,允许更多的金融机构和外资企业参与外汇市场,使外汇市场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高效率的运行机制。
资金安全
编辑英国金融监管局FCA简介:
作为英国的金融服务监管机构,FCA的法定目标是制定规则,广泛调查和权利执法,董事会制定了整体政策,但是日常决策和管理工作人员是执行委员会的根本职责。FCA的力量和目标是通过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案2000(FSMA),也旨在促进高效、有序和公平的金融市场和遵循FCA良好的监管原则。
澳大利亚证券投资委员会(ASIC)简介
澳大利亚证券投资委员会ASIC (Australian Securities & Investments Commission) 是澳大利亚政府下设的金融行业监管机构,也是全球最受认可的金融监管机构之一。ASIC根据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法案》设立,其主要职能包括对澳大利亚整个金融市场执行监督、调查、管理等工作,对受其监管的金融机构定期进行审计,并接受投资者的监督和投诉。ASIC要求各金融机构严格遵守ASIC规定的资金安全条例和操作规范,如果有违规行为,将受到ASIC的严厉处罚,甚至被吊销经营牌照或被法院起诉。ASIC的监管体系一直以来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严格、最健全、最能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金融监管体系。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CBA)、中国银行澳洲分行(BOC)、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AETOS资本集团等均在ASIC的监管之下为全球投资者提供金融服务。
外汇交易之盈利得失详细计算
编辑全球大约有两百多种货币,广泛流通性的币种不过十来个,七大工业国的货币xxx流通价值,分别是美元(USD)、日圆 (JPY)、英镑 (GBP)、欧元 (EUR)、瑞士法郎 (CHF)、加拿大币 (CAD)与澳洲币 (AUD)。六大货币对分别是欧元/美元 (EUR/USD)、美元/日圆 (USD/JPY)、英镑/美元 (GBP/USD)、美元/瑞士法郎 (USD/CHF)、美元/加币 (USD/CAD) 以及澳币/美元 (AUD/USD),这六大货币对都含有美元货币对的交易,称之为直盘。
了解到以上基本货币知识后,AETOS向大家详细介绍外汇盈利得失的计算过程。
xxx:盈亏的计算
报价汇率是指一个基准货币可以兑换的报价货币数量,比如欧元/美元 (EUR/USD) = 1.3200,其中欧元是基准货币,美元是报价货币。大多数货币对的报价有五个位数,其报价的最末小数位(例如0.0001)即是汇率变动的最小单位,称为点,外汇保证金交易一手标准合约的面值是10万个基准货币单位,因此只要将汇率乘以10万,这1个基点在一手标准合约中的点值便是10美元,若上升了10点的合约面值便上涨了100美元。对于迷你合约来说,一个基点价值1美元。
第二:保证金的计算
标准合约一手需要的保证金就是1000 美元, 比如在xxx比例为100:1的情况下(即保证金需求比例为1%),投资人可用1000美元的保证金买入(或卖出)价值10万美元的其它货币,只要该货币汇率符合我们的投资方向变动了100点或大约1美分,投资人便可享有xxx的投资回报率,这正是外汇保证金交易的特色。但是如果方向做反,亏损也是一样大。
爆仓是指账户里所剩的抗风险的资金不足被强行平仓。亏损亏的不是已用保证金,而是账户里除了下单时的已用保证金以外剩下的可用保证金,爆仓就是账户里没有资金来抵抗风险,可用保证金为0,被强制平仓。此时账户里的余额就是爆仓前的已用保证金。[2]
增长原因
编辑1994年汇率并轨后,外汇市场供求关系改变,由原来的供不应求转变为
外汇占款与xxx增速
供过于求,我国外汇占款大量增加,引起了社会有关层面的关注。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宏观调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IMF货币结构调整的基本公式,货币供应量M=PSBR—GP+LP+NF,其中,PSBR代表公共部门的xxx需求即财政赤字的融通,GP为向非银行的公众xxx,LP为商业银行对公众的xxx,NF为国外净资产,也就是说,货币供给有两部分来源,一是国内银行体系总信贷(PSBR—GP+LP),二是国外净资产的改变(NF),国外净资产是导致基础货币变化的重要因素。
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收购的,收购外汇所产生的基础货币称为外汇占款。国内也有人认为外汇占款是指国外净资产改变而产生的货币供给,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该定义不十分准确。
中国外汇占款的不断增长主要缘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近年来我国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较快,企业不断地将外汇出售给商业银行以换取人民币,商业银行又不得不将大量外汇出售给央行以换取人民币,导致外汇占款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国际热钱的流入。随着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日益加深,近年来,国际热钱持续流入我国的资本市场(如股市、汇市),为保持汇率稳定,国家必须购买交易市场上溢出的外汇,在外汇管理局账目上的对应反映就是外汇占款,近年来中央银行为收购热钱已付出上万亿元的人民币资金。
问题
编辑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增加无异于投放基础货币。外汇储备增加越多,人民币的发放增长越快。因为,官方储备是由货币当局购买并持有的,其在货币当局账目上的对
金融机构存贷比不断上升
应反映就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量,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使得流通中的人民币迅速增多。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增加了461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按2007年1:7.5的汇率比价,全年就有34642亿元的基础货币被投放。这不仅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弱化了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控制的能力,不利于央行宏观调控目标的顺利实现。因为,当国家外汇储备迅速增长时,为了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货币当局必须使用金融工具,如正回购、发行央行票据等手段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而近年来,面对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央行除了正回购、发行央行票据来对冲外汇占款之外,已没有足够的金融工具可用,也没有有效的资产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显示出对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的无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外汇占款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问题,特别是在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的中国,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过多的外汇占款会导致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迫使政府实行紧缩型的货币政策。[2]
问题分析
编辑外汇占款具体的关系链为:国际收支顺差一国外净资产增加一外汇储备增加一外汇占款增加一基础货币增加一货币供应量增加.应该指出的是,这个过程中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被动的.我国外汇占款逐渐增多,并成为引人关注的问题,主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首先,外汇占款问题的产生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密切相关.1994年实行与市场接轨的单一汇率制,人民币汇率一次性下调近50%.人民币的贬值在经过短暂的J曲线效应后促进了出口的增加,当年出口增加31.9%.汇率下调,使得外汇更值钱,加上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巨大的潜在顺差需求的吸引,外资大量涌入,使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从而为外汇占款问题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其次,1994年汇率并轨,对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出于规避外汇风险、维持金融体系平稳运行的目的,我国货币当局实际上将人民币钉住了美元,实行了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1999年IMF也正式将人民币汇率列入钉住汇率类.为了维持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必须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外汇,同时强制结售汇制度使中央银行只能在外汇市场上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得不购人多余的外汇,外汇占款问题随之产生.
再次,自2000年开始,我国外汇储备急速增长,外汇占款问题进一步扩大.其一是随着我国的良好经济增长势头,外商投资逐渐增多,2003、2004年的投资额分别为:535.05亿美元、610亿美元.其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出口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对外贸易顺差持续增大.
最后,从2003年开始,先是以日本,其次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外集团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使国外投机资金大量涌入,以期人民币升值获利.这些因素导致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截至200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7110亿美元.与此同时,外汇占款大幅增长,外汇占款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
6交易学习
编辑
本段应删除。本段属于炒外汇的分析,与外汇占款无关。
7影响
编辑
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编辑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依赖于适宜的政策中介目标和有效的政策工具与传导机制。当外汇占款达到一定规模时,现有的货币政策体系就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1.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1994年以前,外汇占款需要投放一部分人民币资金,但这一部分资金在总量和增量中所占比重较低,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主要是控制国内信贷,即信贷规模。1994年以来,外汇占款所投放的人民币资金在总量和增量中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如果仍然采取信贷规模控制的办法,换句话说,继续维持现有的信贷规模,结果必然是货币供应的增长突破控制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信贷规
外汇占款
模管理方式失灵,取而代之的是控制货币供应量。1996年我国中央银行正式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投放是否适度的观测指标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常做法。可以认为,外汇占款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国决策层更改了货币中介目标。
2.货币政策工具
传统的货币政策操作主要靠公开市场的操作、贴现率、法定准备金三大政策工具。中央银行根据经济的发展,灵活运用这些货币政策工具,保持了货币信贷平稳增长。八次降息,二次下降和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xxx规模控制,增加再xxx和再贴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入基础货币等等。当然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是通过银行的信贷体系来实现。但由于利率没有市场化,银行公司化变革尚未完成,信贷体系传导货币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1994年以来,外汇占款逐年增加,为了减少外汇占款对于基础货币投放的影响,避免货币供给量大幅增加而带来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和实际汇率的升值,央行不得不采取措施冲销外汇储备的流入。即当外汇市场出现供求不平衡时,中央银行买入或卖出外汇,从而相应地投放或收回基础货币。1997年以前央行的对冲手段主要是收回对商业银行的再xxx。1997年后央行开始采用公开市场业务冲销外汇占款,并且事实上,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但作为公开市场业务主要工具的国债,中国国债的期限较长,品种不多,使公开市场业务缺乏载体,市场的交易量小,所以中央银行利用对冲手段维持合适的货币供应量的余地也越来越小。有数据为证,自2003年2月10日以来,为保持基础货币的平稳增长和货币市场利率的相对稳定,央行在公开市场连续进行了20次的正回购操作,回笼基础货币量总额达2140亿元。但随着操作次数的频繁,央行到去年底手持的大约2863亿元的国债面值,除去20次正回购占用部分,目前国债余额只为原来的四分之一,继续进行正回购操作的空间已经不大,回购的力度不断减弱。而3月末M2余额高达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160亿元,同比增长38.8%,货币供应量充足有余,资金回笼的任务仍然艰巨。为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继续回笼基础货币,对冲快速增长的外汇占款(为支持经济增长,2001年以来央行不断通过外汇占款方式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央行在2002年4月22日试点的基础上,开始正式发行央行票据,通过央行票据实施正回购的功能。可以认为,外汇占款的不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
3.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
金融机构存贷比不断上升
我国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途径,一是再xxx,二是再贴现,三是财政借透支,四是外汇占款。改革开放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再xxx和财政借透支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但从1995年起,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是随着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的颁布与实施,人民银行与财政的借透支关系中断,财政借透支已不是基础货币投放主渠道,二是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投放中的比重逐渐增加。1994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实现了双顺差。一般来说,国际收支顺差,本币必然产生升值趋势。但是为了维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央行只好大量地买进美元。但是外汇储备的增加直接导致了外汇占款的增加。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供应的重要渠道。 有数字证明,1994年以来外汇储备的连续大幅增加使基础货币投放对外汇占款的依赖性增强,1994年至1997年间,一半以上的基础货币是通过外汇占款的形式投放出去的。1998年外汇储备增幅的急速下降导致基础货币投放阻滞,1998年2月,出现了基础货币减少6亿元的现象。1998年5月26日,中央银行开始恢复于1997年停止的国债回购公开市场业务,政策调整的速度滞后了一个多季度。剔除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这一因素,1998年基础货币增加3323亿元,比1997年少增加482亿元,广义货币M2增长15.3%,增幅比1997年下降2个百分点。由于外汇占款的急剧减少导致的基础货币少增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通货紧缩。1999年开始,针对1998年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增长速度迅速下降的情况,中央银行加大了投放基础货币的力度,例如1999年外汇占款增加了1013亿元,而1998年外汇占款仅增加440亿元。(参见下表)2000年后外汇占款稳步增加。
表11994-2002年外汇占款变动表
外汇占款
编辑资料来源:
1、戴相龙主编:《中国货币政策报告(1999)》,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2001年,第1期。
2、2001年、2002年数据来自人民银行2001年、2002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可以看出外汇占款已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之一。随着我国银行存款的增加,再xxx的作用逐步降低,同时外汇占款相对于其他一些货币投放方式的重要性也处于上升中,这些其他货币投放方式包括调整存款准备金、货币市场的公开市场运作等。其中存款准备金的调整由于不能经常性地运用,而国内债券市场的规模较小和发育程度较低等也削弱了公开市场运作的有效性。所以根据以上对若干货币投放渠道的分析可以认为,未来我国货币供给中外汇占款将继续充当主要角色。
4. 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缩短了货币扩张的时滞
由再xxx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必须经由以下环节才能产生派生存款:再xxx →商业银行对企业xxx→企业xxx转为存款→创造派生存款。
采取措施抑制外汇占款
编辑在以上环节中,明显存在商业银行xxx决策时滞和企业xxx时滞,这两种时滞的存在必然延缓基础货币转化为M1、M2的速度。但是,由结售汇产生的外汇占款几乎是一次性地立即转化为企业的人民币存款,因此这部分M0转化为M1、M2的时滞远低于由再xxx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会导致M1、M2的迅速扩张,这样就可以一方面通过买入外汇而投放本币,从而扩张货币供给;另一方面买入外汇使得外汇汇率提高从而达到本币相对贬值,而增强本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进而促进本国出口增长,这样实际上达到了政策效果上的一举两得,这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央行的现行货币政策。 5.货币投向发生变化
通过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的投向具有单一性,在银行进行结汇时,货币的投放是这部分外汇收入的持有者,因此在地区上主要流向外汇供求顺差的地区,在行业上主要流向出口部门。而在经济生活中,这些出口外向型的企业资金远远比其他企业充裕。并且在外汇占款急剧上升的同时,央行会通过收缩再xxx等方式对冲,其他企业得到资金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从而承担了部分的对冲成本。这样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生了改变,广大的非外向型企业仍然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外汇占款的增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外汇占款的增加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结售汇制度的存在,随着外汇占款的逐渐增加使得我国外向型企业较容易通过结汇获得充裕的人民币资金,从而这些企业的发展条件相对较为宽松,这对其生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技术人员、劳动力更进一步向外向型企业转移.这是因为内向型企业由于资金不足,开工率低,对劳动力的需求日趋减少,大量技术人员下岗,而外向型企业由于资金相对比较充裕,仍有扩大生产的势态,这势必促进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向外向型企业流动.
其次是大量的原材料向外贸部门转移.外向型企业有较充裕的资金,可以在生产资料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为其及时低价的购买原材料与机器设备创造了良好的资金环境.较低的成木又加强了外向型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创造更高的利润.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使得外向型企业得到了更长足的发展.我国外向型部门主要是外商投资企业从事的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的发展,一方面,造成我国贸易依存度过高,致使我国外贸出口缺乏持续增长的潜力;另一方面,冲击了国内相关原料工业的发展,不利于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在加工贸易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完全掌握市场和销售渠道,严密控制关键技术,把技术和产品的开发能力大多留在境外,而中方只参与简单的加工装配环节.
此外,还有些外商投资企业甚至将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我国生产,给我国的环境带来灾害性的后果.加工贸易以外商投资企业而非国有企业为经营主体的格局,造成我国原有的大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也延滞了整个加工贸易的升级和国内配套程度的提高,从而延缓了加工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带动作用.
应对策略
编辑1. 适度刺激进口需求,增加社会供给 中央银行应根据国际收支的变化动态,从及时调节外汇供求出发,建议国家适当降低关税,并在信贷、售汇规定方面进行倾斜和导向,通过有限度地刺激进口,增加国内短缺商品的供给,减少外汇占款对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压力,减少社会货币存量,平衡社会供求。
2. 合理确定外汇储备水平
目前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是导致中国外汇[2] 占款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合理确定一个外汇储备水平,减轻外汇占款对货币供应的冲击。外汇储备水平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理论上讲,适量外汇储备应结合国家宏观经济状况、国际收支结构、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认为,外汇储备应保持支付三至四个月的进口用汇额和10%左右的外汇债务偿还量。据此认识,目前我国外汇储备总量已非不足,中央银行应进一步协调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调节经常项目的外汇收支,控制外汇储备的再增,并充分运用汇率xxx、利率xxx、外债统计监测系统、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体系等宏观监控手段,对进出口收付汇、外资外债流出入等涉及国家外汇收支变动的趋势进行长期分析,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水平。同时,中央银行应根据安全、流动、增值的原则,加强国家外汇储备的经营与管理,以免宝贵的外汇资源闲置。
3. 逐渐扩大持汇企业范围和持汇比例
在目前的情况下,尽管完全以自愿结汇取代强制结汇尚缺少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可以逐渐扩大持汇企业的范围和持汇比例还外汇于民间,从而使过度向中央银行倾斜的外汇分布结构逐渐趋向合理。更进一步地讲,作为一项政策建议,可以考虑将外汇账户中的留汇比例作为一项特殊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通过调节企业和银行外汇账户保有外汇的比例,来控制外汇储备的总量,从而调控外汇占款的比重,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效果。当外汇占款增长较快引起货币供给压力上升时,可以提高民间持汇比例。反之,当需要通过外汇占款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则可以减少民间持汇比例。通过此项改进,有利于将外汇占款调节发展成为平抑经济波动的货币政策工具。
4. 加强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调控能力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本币币值,以促进经济发展。在外汇占款较多的情况下,中央银行要在发行央行票据的基础上,创新外汇占款的对冲工具,同时注意与其他工具搭配使用。另外要改变中央银行成为外汇市场主要买方的格局,允许更多的金融机构和外资企业参与外汇市场,使外汇市场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高效率的运行机制。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