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云

长期建档 锁定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刘湘云,是一名儿科专家、教授、博士生及导师。精心钻研麻疹等病的防治刘湘云和抢救方法,获中华人民国卫生部表彰及,协助中国自制麻疹及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取得成功。对危害儿童较广的秋季腹泻病原轮状病毒流行病学规律、快速诊断及疫苗预防也进行了研究,使此病防治水平与国外接近。 1920年12月21日出生于上海市。 1927~1936 上海清心女子中小学求学。 1936~1938 上海同...

刘湘云,是一名儿科专家、教授、博士生及导师。精心钻研麻疹等病的防治刘湘云和抢救方法,获中华人民国卫生部表彰及,协助中国自制麻疹及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取得成功。对危害儿童较广的秋季腹泻病原轮状病毒流行病学规律、快速诊断及疫苗预防也进行了研究,使此病防治水平与国外接近。

个人简历

编辑

1920年12月21日出生于上海市。

1927~1936 上海清心女子中小学求学。

1936~1938 上海同济大学附中求学。

1938~1939 上海培成女子中小学求学。保健学1939~1945 上海、重庆国立上海医学院学习,获医学学士学位。

1946~1952 上海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儿科住院和主治医师。

1952~1958 上海xxx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主治医师。

1958~1979 上海xxx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副教授。

1979~1984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

1978~1991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教授。

1982~1991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博士生导师。

1991年 退休。

1982~1989 《中华儿科》副总编辑。

1985~1992 上海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

1975~1997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妇幼卫生专家委员会委员。

1983~1992 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兼职副主任。

生平简介

编辑

刘湘云,著名儿科专家,1920年12月21日出生于上海红房子医院(现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麻疹原籍浙江省舟山群岛定海县。父亲余为企业家,肄业于上海大学,因参加被除名,由于精通英语曾在外资公司任职。刘湘云为家中小女儿,出生时其父正在考察工业,目睹欧洲国家的兴旺发达与国内军阀混战,的局面,感触极深,激发其引进科技兴办工业,以及迫切需要培养人才的思考。后与人合股创办水泥厂、草帽厂及软管厂等,并在xxx投资矿产开发,还积xxx力于教育事业,为家乡舟山中小学教育创办人之一。刘湘云自幼丧母,成年前全赖父亲抚养和培育,1927年小学一年级起进入上海清心女子中小学寄宿,每月只可返家一次。漫长的九年寄宿生活锻炼,培育了她一生自主、顽强拼搏的意志和能力

1936年初中毕业

1936年初中毕业,转至吴凇同济大学附属中学医预班学习,次年,xxxxxx暴发,上海沦陷,她决心随学校内迁江西赣州,途中遭日机轰炸,在破庙中油灯下上课,还要天天出城逃警报,艰险的经历更坚定了她xxx必胜,加倍努力学习成为白衣战士,为健民强国服务的信心。后因父病返沪,1939年考入国立上海医学院。1943年再次随学校搬迁,通过日占区线奔向大后方重庆歌乐山继续学习。上课没有一本教材,全靠记笔记。为了做好实习医师,她手抄了整整一本英文的《实习生手册》,为了使病人及早得到诊断早日进行治疗,新病人人院连夜在煤油灯光源显微镜下找血片中的疟原虫。艰苦落后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以及在医术高、业务精、教学严的教授们(如沈克非、陈翠贞等老师)的指导下,使她形成了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不懈的敬业。因学习成绩优秀,又热心为同学服务,历年来被选任年级班长。

毕业于上海医学院

1945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恰逢xxxxxx胜利,她欢欣鼓舞,满怀报国强民的理想医生岗位。1946年返沪回母校,受聘于上海中山医院儿科任住院医师,跟随前辈著名儿科专家陈翠贞教授从事儿科临床医疗和教学工作。中华人民国成立以后,中国和人民十分重视儿童健康,1952年将上海医学院三所附属医院的儿科合并,创建专门为儿童服务的儿科医院。此时刘湘云在党的关怀和培育下也逐渐成长为一名业务娴熟、医技精良的儿科医疗教育,并于1958年加入中国,担任儿科医院副院长之职。那时几种小儿传染病连年大流行,她不辞辛劳,日夜忙碌在医疗xxx线,组织会诊,抢救重危病儿,亲自搬运冰块降温,守护昏迷病儿等,并随时在病床边对年轻医生和医学生作指导教学。麻疹大流行时,为阻断,控制流行,她还带领医护人员走出医院,深入街道社区送医送药上门,开展社区防病工作。

创办中国首批儿科系

1956年上海xxx医学院(原上海医学院)创办中国首批儿科系,培养儿科医学专科医师,儿科医院承担全部儿科教学任务,刘湘云任基础儿科学教研室副主任,为副教授,负责讲课和实习指导,颇得三届儿科系同学的好评。1964年受中华儿科学会委派,她赴印尼参加第二届亚非儿科学术会议,发表有关中国自力更生研制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成功,并取得极佳免疫效果的论文,受到与会代表赞赏,因中国当时正处于被隔离状态,是一个经济十分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能重视儿童健康,成功制造出只有少数欧美发达国家才拥有的有效的减毒活病毒疫苗,实属不易。这件事使她更热爱自己的祖国,只要团结发动人民群众,努力拼搏,一定能使它富强发达起来。

十年

十年期间,因她已为医院行政领导之一,受到较严重的冲击,她始终认为党我们没有错,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全部投入到为病儿诊治之中,从最基础的护工做起。在初期的七、八年中她不仅思想、上的,身体健康情况也每况愈下,曾经过儿童学胃大部切除及子宫切除两次大手术,还患上了高血压病,这些都没有使她灰心丧气、一蹶不振。1974年终于获得解放,重新医生岗位,主持管理医院业务。她想的是如何把医院整顿起来,使它能更好地为我们的下一代服务。

参加国际儿科学术大会

1974年她赴南美阿根廷参加第十四届国际儿科学术大会,与儿科专家们交流获得大量当代学术科技信息。1975年又参加教育部赴英、法、三国教育考察团,访问了10余个城市的各类著名大学,目睹中国与发达国际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深深激发起迎头赶上的迫切要求。回国后她不失时机地到各地儿童医院、学术机构传达所见所闻,期望引起儿科同道们的关注,团结一致,将我国儿童的医疗保健质量加速提高。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将引领临床实践高精尖,一结束,她就在儿科医院陆续筹建免疫、生化、血液等紧密联系临床的实验室,1979年她任院长和教授后不久即在医院内成立儿科研究所,并选送三位高年资业务赴,在小儿心血管病、传染病和免疫性疾病方面各两年。20世纪80、90年代儿科医院不少专业处于全国xxx地位。

儿童保健工作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刘湘云又致力于儿童保健工作,恢复了在期间中断了多年的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在枫林地段实施新生儿入户访视以及6岁以下儿童系统检测和管理,并招收研究生开展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营养以及儿童智能发展和早期教育的研究工作。

学会副理事长

1982年起任上海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兼职副主任,市科学育儿专家委员会主任等职。她广泛参与和组织有关科学育儿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将现代育儿的新、新知识、新方法传授给广大家长,使中国儿童健壮又聪慧,一代胜过一代,这也是她辛劳半个世纪的xxx心愿。

退休

1991年她71岁高龄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但她认为作为一个员,思想上活动上不应有一天退休。近十余年来仍活跃在专诊,学术研讨,人才培养、健康教育、社区服务、书刊编写等工作中,为培育儿童的伟大系统工程奉献余热。

社会职务

编辑

刘湘云除历任上述职务外,还曾担任以下社会职务: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1963~1987),卫生部学科委员会儿科学专题委员会委员(1981~1987),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1981~1989),上海儿科学会主任委员(1981~1989),国家科委发明特邀审查员(1985~1991),中国预防医学会妇幼保健学会委员、顾问(1988~1991),上海市营养学会副理长(1982~1992),以及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总部妇幼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75~1997)。

进行科研项目

编辑

刘湘云在近四十余年中曾多次出国访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考察以及合作进行科研项目等,到过美、英、法、、奥地利、阿根廷、日本、印尼、菲律宾、等国,与儿科专家有广泛接触交流,对引进儿科医学方面国际现代新信息、新观念和新技术,促进中国儿科事业的发展更新起到一定的作用。她还跑遍了中国23个省、市。深入农村乡镇中小城市进行调查考察,指导,和基层儿科儿保医务工作者共同研讨儿童健康问题,为广大家长讲授育儿知识等。她是一位在国内外有一定声誉的儿童健康者。

科学成就

编辑

小儿麻疹

在中华人民国建立之前和建国初期全国小儿传染病如麻疹、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中毒性菌痢等连年流行,十分,夺去无数幼小的生命。刘湘云当时任儿科医院副院长,为了抢救每一个小生命,让他们早日康复,她不辞辛劳,日夜忙碌在门急诊、病房xxx线,组织会诊抢救,随时可在危重病儿身旁见到她的身影,亲自守护昏迷病儿,搬运冰块降温,或指导青年医师、医学生参加诊治。麻疹大流行时上海全市受染儿童高达50余万,为了阻断,尽快控制流行,她还走出医院大门,深入几个街道社区送医送药上门,把预防从社区家庭做起。在繁忙紧张的医疗工作中还不忘钻研业务开展科研,以提高医疗诊断质量,改进抢救水平,如在医院有限的条件下建立病毒实验室,并及时发动全院医护人员总结经验,与顾庆祺教授合编《麻疹》专著,供各地同道参考。

主动防制麻疹

为了主动防制麻疹、脊髓灰质炎施虐危害儿童,敦促和协助各地生物制品研究所制备减毒活疫苗,不久获得成功,在全国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效果,在近20~30年中已使中国几种小儿常见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脊髓灰质炎和麻疹在一些大城市几近绝迹。她多年来精心钻研麻疹、中毒性菌痢、脊髓灰质炎等小儿传染病诊断防治方法,获可喜成绩,其中小儿中毒性菌痢的抢救以及菌痢免疫机制的研究,分别于1958、1962年获卫生部表彰和。此后,为了开展脊髓灰质炎以及其他肠道病毒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研究,她克服种种困难带领研究生加强病毒实验室工作。不分白天黑夜,勤奋钻研,在1965年完成《儿童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探讨》课题研究,自制免疫血清分离到各型肠道病毒60多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1974年国内首次发表例数最多、跨时间最长确诊的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引起小儿神经系统感染的论文,指出流行的病毒型别每年不相同,且认为脑脊液分离病毒阳性率不低,可为临床确诊病原的良好实验方法。这项研究获同行高度评价。20世纪80年代末她的博士研究生研制柯萨奇B5感染动物模型,试用干扰素免疫导向疗法,取得成功,达国际先进水平。

婴幼儿腹泻是常见病,由于引起肠道感染病毒病原不清楚,腹泻病的流行始终未能很好得到控制。高度的责任心使刘湘云与病毒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自1980年起连续8年对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轮状病毒的检测、快速诊断方法、流行病学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在实验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与儿童保健科一道,争取到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助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等单位协作,首先国内开展法国制备的轮状病毒WC3疫苗抗原性及反应性研究,并对其效果进行实验室及流行病学现场观察。研究结果WC3轮状病毒疫苗预防中国小儿症状性轮状病毒腹泻效果的观察论文曾于1990年在召开的第四届轮状病毒疫苗研讨会上介绍,获得好评。

提高人口素质,开展儿童保健

儿科医院在1952年建院后不久就建立儿童保健科,医护人员走出医院大门为社区儿童服务。刘湘云一贯重视预防为主,认为要提高人的素质必须从幼年的育儿措施抓起。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就结合儿科系基础儿科学教学,从事儿童保健工作。在国内首先实施对地段社区儿童进行从出生起定期系统监测和管理,经她和儿保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十余年中已使所管辖地段的婴幼儿体格发育水平超过同时期上海市的标准。她还亲自深入托儿所、幼儿园、城市街道里弄、农村乡镇,从最平凡的基层工作做起,帮助建立各项儿童保健制度。宣传科学育儿知识,进行儿童生长发育及儿童营养的调查和研究,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咨询和等。

20世纪70年代,她在实践中发现,由于市场上当时缺少代乳品,使不少婴儿因母乳不足而发生营养不良。通过农村儿童营养调查她又发现不少6个月以上的婴儿生长发育缓慢的主要原因为缺少断奶期食品和科学喂养知识。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她发动和组织市内儿保工作人员和儿童食品厂等进行婴儿代品和断乳期营养食品的研究,终于使一种以黄豆粉鱼粉米粉为原料,含有较高优质蛋白质以及强化多种维生素、磷、铁的营养松研制成功。经过400例婴儿的试喂证明营养松是较为理想的代乳品及断乳期食品,其对促进婴儿生长发育,预防营养不良、降低缺铁性贫血发病率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她在20世纪80年代带领研究生和儿保科人员重点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索父母遗传、出生前后围产期情况、母乳喂养、家庭和抚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并长期追踪观察从出生后1个月起到6足岁时的正常儿童生长规律以及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和小样儿)纵向观察16年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而随着中国经济形势好转,物质渐趋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儿童保健工作的大发展,使儿童的体格生长一年比一年好,各年龄期小儿身高、体重90年代都较80年代明显增加。低出生体重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也十分明显,故而如何降低早产和小样儿的发生以儿童的素质,将为21世纪妇幼卫生的重点任务。

儿童筛查量表

为提供中国儿童智能测试工具,除引进国际常用的儿童智力量表外,她还经数年研究,制订了适合中国城市0~6岁儿童筛查量表,完成全国常模,推广应用,此筛查量表较国际著名的DDST-(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筛查测试有不少改进,能获得更确切的测试结果。为了研究家庭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她带领儿保科人员,专门制定了适合国情的家庭调卷,将从全市各区选拔上来的健康儿童家庭与一般儿童的家庭相比较,发现有显著的差别,幼年时家庭抚育对儿童身心发育产生甚大的影响,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听力障碍影响儿童的语言发育和社会交往适应能力的发展,早期发现和及早采取相应干预可xxx减轻其危害性。刘湘云于20世纪80年代晚期与博士生先采用国产仪器研究小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较早提供从新生儿起到6岁,中国儿童不同年龄的正常参考值,便于各地推广应用此种最为精确的测听力方法。以后又采用此法研究各种疾病对儿童听力的影响,并开展对常用小儿听力筛查方法比较等一系列旨在摸索听力障碍早期发现的研究,十余年来的研究对防治儿童聋哑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国内外处于xxx地位。此外,她还积极依靠当地行政领导,发动社会力量,联合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卫生学等专业人员,在城市里委街道和农村乡镇开展社区儿童保健工作,调查研究社区儿童健康状况,发现问题,采取有利的干预措施。在10余年中对提高该地区6岁以下儿童的全面素质取得显著效果。跨入21世纪,虽然她的年龄已达耄耋之年,仍不遗余力地投身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中去,一心只想和促进广大儿童的健康献出自己的余热。

教书育人

编辑

刘湘云是儿科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十年从事医学教育。她一贯治学严谨,重贤爱才,甘为人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别人,诚意、认真负责地帮助他人。她先后培养硕士生、博士生17名,对他们业务学术上严格要求,生活上无微不至关怀,常和学生们讨论科研课题计划,探索实验方法或修改毕业论文直至深更半夜。她常说:学术上应不图虚名,但求实学。几十年来,她带领研究生出色完成了大量研究课题,硕果累累,已获省、部级科研6项,她总是把青年人推上荣誉xxx位。所有学生都感受深刻地赞道:刘老师诲人不倦、耐心诚恳,给我们以慈母般的厚爱,处处为我们着想,丝毫没有蜚声国内外大教授的架子和脾气。她以自己的言行,立了一代师的榜样。她无论担任任何职务,都十分重视年轻医务人员的培养,关心他们的成长。只要有机会,她就千方百计选送中青年优秀人才到国外深造或国内。她认为梯队培育是一个单位兴旺发达的关键。经过半个世纪的辛勤耕耘,使儿科医院在学术上居于国内xxx地位,1988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儿科学重点学科单位。为鼓励年轻医务人员勤奋创业,她于1993年把自己获得的卫生部诸福棠金1.5万元及多年积蓄0.5万元,其共计2万元全部奉献给儿科医院,设立以勤奋创业命名的励基金,以励中青年医务人员的敬业。

笔耕不辍

编辑

刘湘云自幼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在职50多年,尽管身兼医疗、教学、科研、行政与社会工作多样职务,但她学习从未中断,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博览群书。按期阅读儿科书刊,几乎每个周末都是在办公室或图书馆渡过。她学识渊博,信息广泛、思敏捷,又勇于实践,善于研究分析和总结,勤于笔耕。她利用空余时间曾主编出版专业论著8部包括医学本科教材和大型参考书,参与编写的论著如《实用儿科学》、《实用内科学》、《传染病学》等10余部,历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由她主编的《儿科临床手册》、《儿科急诊手册》是中国较早的指导儿科医师的工具书,其中《儿科临床手册》已再版3次。她主编的《儿童保健学》被卫生部妇幼司定为全国儿童保健系统在职教育和妇幼卫生专业统用教材,已修订再版,她主编的《儿科学》被选为医学专业本科儿科教材,1994年评为上海医科大学优秀教材,1999年又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书二等。

著作

编辑

她还参加中国大型辞书《辞海》及《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儿科学部分的编写。为使广大年轻父母能提高育儿知识和能力,她撰写了大量科普书籍及宣教资料,其中《婴幼儿喂养一百知》发行9万余册,1987年组织儿保科同道编写三套小儿营养知识幻灯片,由儿童发展中心发行数万册送发全国各地,颇受家长欢迎,1989年她的一篇科普文章获xxx届全国十家科普期刊优秀作品二等。

宣传教育

编辑

为了提高广大家长的育儿质量她煞费苦心地运用各种渠道进行科学育儿的宣传教育。除医院的业务行政工作外,刘湘云还承担20多项社会工作如《中华儿科》副总编辑、《中华医学英文版》编委,以及多本儿科专业的编委或顾问,还担任不少学会及协会的理事如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上海市人口福利基金会、上海市托幼协会等理事或顾问。

个人荣誉

编辑

在担任这些工作中,她不计名利,埋头苦干、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处处为他人着想。凡是她负责的事都能有条不紊出色地完成。为表彰她的勤奋敬业和为中国儿童医疗保健事业作出的贡献,党和人民先后授予她上海市先进儿童工作(1964)、上海市卫生先进工作者(1978)、全国三八红旗手(1978)、中国福利会第二届宋庆龄妇幼工作樟树(1986)、卫生部中加儿童健康基金会第三届诸福棠(1993)、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伯乐(1995)、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园丁(1996)、全国优生优育协会优生优育杰出贡献(1998),以及上海市第五届儿童工作白玉兰(1999)等荣誉。她当之无愧!她是一位杰出的医学专家、德高望重的教育家,一生为捍卫儿童健康和幸福奋斗不止,是激励后人学习的好榜样。

主要论著

编辑

著作

1 刘湘云。3500个婴儿健康检测结果分析。上海卫生,1951,1(5):126-(本刊因年代久远找不到无法填上止页)。

2 刘湘云。脊髓灰质炎。中华儿科,1951,2(1):51~55。

3 上海市儿童保健协作组刘湘云执笔。上海市20个月以下婴幼儿体格发育测定。中华医学,1974,54:604~608。

4 上海xxx医学院儿科医院梁明执笔。儿童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探讨。中华医学,1974,54:408~412。

5 刘湘云,夏绿蒂,张跃进等。应用电镜与微量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轮状病毒。上海医学,1981,4:34~36。

6 刘湘云,夏绿蒂,张跃进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婴儿秋季腹泻粪便中轮状病毒。上海医学,1981,4:35~37。

7 刘湘云,朱锡英,郑慕时等。129例产时窒息小儿体格和智能发育调查。中华儿科,1984,22:5~7。

8 朱锡英,郭志平,刘湘云等。不同喂养方式对6个月婴儿体重身长增值的影响。营养学报,1984,6:189~192。

9 郑慕时,冯玲英,刘湘云等。早期教育对小儿智能发育的影响中国儿童发育。1985,1:14~15。

10 郭志平,朱锡英,刘湘云等。添加营养松1号对小儿体格生长和贫血的影响。中华儿科,1987,25:7~9。

11 刘湘云,冯玲英,郭志平等。151例异常分娩小儿体格生长及智能发育调查。中国妇幼保健,1988,3(3):30~31。

12 刘湘云,华健。128名健优儿童家庭教育经验。上海教育科研,1989,(6):11~12。

13 郭志平,朱锡英,刘湘云等。0~6岁小儿体重、身长增长纵向观察。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1,18:361~365。

14 华健,郑慕时,刘湘云等。0~6岁发育筛查测验的编制。中华儿科,1992,30:84~85。

15 王穗芬,吴允亚,刘湘云等。足月儿围产期窒息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近期观察。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1,18:367~370。

16 郑慕时,冯玲英,刘湘云等。0~6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测验,全国城市常模制定。中华儿科,1997,35:117~120。

17 刘湘云。我国儿童保健工作回顾与展望。中国实用儿科,2000,15:643~647。

18 刘湘云。现代育儿新。中国儿童保健,2002,10:36~37。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7543/

(26)
词条目录
  1. 个人简历
  2. 生平简介
  3. 社会职务
  4. 进行科研项目
  5. 科学成就
  6. 教书育人
  7. 笔耕不辍
  8. 著作
  9. 宣传教育
  10. 个人荣誉
  11. 主要论著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