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名字的由来
龙江镇以江流曲折纡绕、势若蟠龙而得名。镇境明清时期属龙江、龙山、甘竹堡地,时期划为第七区,中华人民国成立至1956年3月仍称第七区,1956年4月改称龙江区,1958年2月改称龙山乡,同年10月成立龙山人民(1961年5月起“龙山”改为“龙江),1983年11月起恢复区的建制,1987年2月撤区建镇。 历史上,该镇是经济作物区,盛产蚕桑和塘鱼。后,成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卫星镇,主要行业有家具、啤酒、家电、纺织、化工等。家具批发市场规模庞大。“三高”农业重点发展优质塘鱼、禽畜养殖。
工商企业
龙江工商企业5300多家,主要由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构成,其中家具生产厂1200多家,有“中国家具xxx镇”之称。在工业产出构成中,传统产业中的塑料、纺织制衣、家具、小电器、啤酒饮料等比例占70%。龙江农业以中xxx淡水鱼养殖为主,建设有大型水产品收购站和冰鲜饲料市场,形成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近年整治基塘近3万亩,投入近1亿元;现代化水利设施建设投入5000多万元,农业生态和耕作条件得到改善。
龙江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近年龙江不断加大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及水电、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新建、改建或扩建了一批医院、学校、幼儿园、文体中心等公共福利设施,营造了优美的投资。
近年来,龙江工业立镇,工商并举的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对其他行业和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使龙江成为全国重点镇和广东省中心镇,显示这个产业强镇的发展定位正在向区域经济中心的更高目标迈进。
龙江镇内现有工商企业和个体户6000多家,由于镇委、镇多年来奉行出政策、民间出资本的发展模式,集中精力搞好规划、和服务,使民营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并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实力,为龙江的发展定位的飞跃奠定基础。
龙江工业年产值近100亿元,重点行业有家具、电子电器、纺织制衣、塑料制品、啤酒饮料等,其中家具行业的比重约占三分之一。为了加速工业发展,扩大规模,提升水平,龙江镇想方设法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产业。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扶持,完善与生产相配套的大型专业市场建设,打造特色产业链,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为家具等当地传统特色产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同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研发高端产品,向更高层次发展。镇委、镇还专心服务企业,将亲商、爱商的承诺落到实处,建立良好的政企关系,增强了企业在龙江投资、发展的信心。2003年龙江工业利用民营资本达6亿多元,实际利用外资1800多万美元,新建工业厂房面积达55万平方米。在此基础上,今年的招商引资步伐进一步加快,上半年利用民营资本超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800多万美元。一批机械、汽车配件等技术含量高的优质项目进入,将带动龙江工业产业的升级换代和结构的优化调整,xxx增强了发展后劲。
辐射效应
产业的强大,对其他行业和地区产生了辐射效应。据顺德家具协会一位负责人介绍:龙江家具产业不仅带动了涂料、木工机械、五金配件、家具商贸、物流等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而且向外大量输出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受本地土地资源和准入门槛的制约,龙江家具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正在加速向外转移、扩张,每年在龙江以外的其他地区购买工业用地超千亩。近年在香河、江苏蠡口、四川成都等地形成的大型家具市场,主要都是由龙江人投资、经营的。
一部分传统产业向外转移,更高层次的产业争相进入。龙江在进行产业升级的同时,逐步成为对周边产生辐射带动的经济中心。
龙江文化
龙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自唐代以来就成为“四方商贾云集之地”,北宋有著名的“桑园围”,明清时期出产的丝织品畅销。上世纪初出现的机器缫丝厂,使龙江成为全国出口蚕丝的重要之一。龙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杰,明清两代先后出过翰林进士68人,文、武状元各1人。此外还有著名的实业家薛广森,名列 “岭南四大家”的芳,创立“竹本画派”的彭睿壦,善于草、隶、“八分书”的陈恭尹,被誉为粤剧伶王的“薛派”创始人、粤剧表演艺术家薛觉先,著名摄影家蔡俊三和薛子江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龙江人富裕后不忘祖,广建祠堂,同时修桥铺,建文塔、筑苑囿、修豪宅。这些建筑,体现了明清建筑精湛的工艺水平,成为了岭南建筑文化的一大奇葩,曾经出现过“龙江八景”、“龙山八景”、“甘竹八景”的自然人文景观。如今,保存下来和已修复好的文物点有:紫云阁、贞女桥、见龙桥、漱玉泉、金紫阁、龙江文塔、里海堂、坦田祠堂、仁园等,新兴的旅游文化景点有新世纪农业园、十里家具城等。
-紫云阁,始建于汉晋年间,距今已有1900多年,与大良宝林寺齐名并称顺德两大瑰宝。1997年,龙江镇斥资2000多万元,重建紫云阁,当今紫云阁依山重叠,傍临北江,石牌坊、大雄宝殿、殿、天王殿、五百罗汉殿、地藏殿、钟楼、古楼、综合楼和放生池等设施交错有序,金碧辉煌;三宝大佛、笑佛、、文殊、普贤、廿八诸天、四大天王、亨哈二将栩栩如生。寺阁内对联、碑文均通过严格评审,并邀请全国各地知名书法家书写,增添文化氛围。古树奇木的引进又显示园林价值。紫云阁已成为教活动以外旅游休憩之所。
- 贞女桥,建于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当年国子监助教吴南金之女吴妙静结婚当日,新郎来迎亲,过龙江河不幸遇溺身亡。新娘闻讯痛哭不已表示终身不嫁,并以嫁资在丈夫溺水处建桥,方便过往行人。这是贞女桥名称的由来。沧海桑田,古桥残迹,记载着这个凄美的故事。目前该桥为顺德旅游景点之一。
-七层文塔,位于东海口集北村河边一块上,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即1764年,清道光22年,即1815年。文塔面向西北,入口处为券顶,塔身为角形,青砖楼角式结构,塔砖为颇具特色的“三顺一横”砌砖法。首层高为5.6米,逐层递减,七层总高度为36.2米。塔的前面是一个小广场,塔的周围有一条小溪围绕,清优,是游览的好去处。
-漱玉泉,位于风景秀丽的凤凰山下。这里绿树成荫,古榕参天,建筑物雕有各种花卉鸟凤,幽静,是风景游览区之一。该泉始建于1125年,泉水由石脉中喷出,顺脉而下,凿石为坎,经两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水池和井后,由石雕龙头喷出月井。冬暖夏凉的泉水,清澈见底,溢注于波,长流不息,故又称为“长流水”。
随着经济的腾飞,龙江镇致力培育富有特色的旅游景点:
-新世纪农业园。龙江土地平坦肥沃,基塘相连,河网密布,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基塘生态农业蜚声中外。由黎子流先生组织创办的新世纪农业园,规划总面积3000多亩。该农业园以探索21世纪农业现代化新为目标,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种子工程”为重点,种养并举。以产业化为基础的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是农业园又一特色。游人进入园地可以尽情享受回归大自然的乐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龙江世埠社区居委会的永宁里、细玑等几条细长巷陌里,一座跨越了几条巷子的“仁园”,在龙江旅港乡亲著名闻名的堪舆大师蔡伯励的一片护乡里风貌、存岭南风韵的热忱下,获得了不断扩展和生长,也为锅耳屋带来了无限生机。近段时间,吸引着众多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在这里已育成了一个以“救助贫困、促进教育”为旨的“顺龙仁泽基金会”,筹集1200多万元的基金将陆续救助解困活动。
每年正月廿六是龙江一年一度传统的民俗活动“开库”活动,当晚龙江紫云阁、龙山阁到处可见手举转运风车、一脸笑意盈盈的市民。除了本地人市民和广大外来工外,还有众多来自广州、江门、中山等周边城市的市民也慕名而来,甚至不少海外乡亲还特意赶回来祈福。2007年春节期间,我镇举办了“锦绣龙江·2007民俗文化节”。历时一个多月,内容包括了灯饰展、传统庙会、花车、飘色、舞龙、舞狮、锣鼓柜巡游、粤剧曲艺演出、灯谜竞猜和历史收藏品展览出等,是龙江有史以来xxx型、最隆重的一次群众性文化活动。同年,我镇修复龙江文塔,并正式对外。文塔始建于清代乾隆廿九年(1764年),塔高十丈八尺见余,六角形,砖木结构,券顶门,正面西南向。文塔首层石匾刻有“光昭云汉”四字,为周天柱题。二层称“文阁”,三层曰“大观”,四层为“捧日”。
2008年,我镇发现麻祖岗古贝丘遗址,位于龙江镇左滩冲口村,紧靠珠江流域的甘竹溪水道,与桑园围堤段相连,西北方向是大金山脉。经过初步勘查,出土有大量夹砂绳纹陶片、几何纹及蘷纹陶片及陶制网坠,其中还有石刀、石镞、石锛等石器。经专家初步鉴定为3500多年前的商时期文化遗存,与上世纪70年代佛山河宕发现的文化遗址为同一时期。把顺德的历史前推了1000多年,填补了顺德境内尚未发现过先秦时期文化遗址的空白。
文化名人
陈邦彦 (1603-1647年) 字会份,号岩野。与南海陈子壮、东莞张家玉并称“明末岭南三忠”。世居龙山乡(顺德龙江),移家县城教馆为业。明亡后举兵抗清,南明永历帝授官兵科给事中,转战广州府各县,屡挫敌军。后在清远县城兵败被俘,拒降被杀。谥“忠愍”。平生工诗,与番禺黎遂球、南海邝露并称“岭南前三家”,作品意气豪迈,笔力老健。著有《雪声堂集》十卷。
彭睿壦明末清初,字公吹,号竹本,别号龙江村獠、江村馀子。顺德龙江人。清初岭南著名书画家,草书以怀素为体,以柳公权为骨,拗折刚劲,势态灵动,兼擅兰竹树石,以书法入画,时称“竹本派”。平生隐姓埋名,蛰居乡里,罕为世知,致使埋没300多年。其艺术成就渐为关注,论者认为造诣在张瑞图、傅山之上。
薛始亨(1617-1686年) 字刚生,号剑公,别署甘蔗生、剑、二樵山人。顺德龙江人。工诗书画,兼精琴棋剑艺。明亡后,隐居西樵山,后入罗浮山为。著有《南枝堂集》。
陈恭尹(1631-1700年) 字元孝,号独漉,又号半峰,晚号罗浮布衣。陈邦彦长子,顺德龙江人。与番禺屈大均、南海梁佩兰合称清初岭南三大诗家。作品风格郁勃沉酣,著有《独漉堂集》。诗人朱彝尊、王士祯、赵执信、纳兰成德等均与缔交。
朱可贞,字占遇,庵,顺德龙江人。明崇祯元年(1628)武状元。累官中都副留守,因触忤上官,贬广西广坐营都司。
芳(1747-1793年) 字粲夫,又字花田,号药房。龙江乡(顺德龙江)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广东乡试解元,五十四年(1789年)成进士,点庶吉士,授翰林编修。以诗、书、画名世。与同县胡亦常、钦州冯敏昌合称诗界“岭南三子”,后来又与同县黎简、黄丹书与番禺吕坚并称“岭南四家”。著有《逃虚阁诗钞》《南雪轩文钞》《南雪轩诗馀》。
温汝适(1757-1808年)字步容,号篔坡,龙山乡(顺德龙江)人。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成进士,选庶吉士,任尚书房行走,累官至都察院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博学工诗文,著有《携雪斋诗钞》、《携雪斋文钞》、《曲江集考证》、《张曲江年谱》等。
温汝能字希禹,号谦山。龙山(顺德龙江)人。清乾、嘉年间广东著名学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曾应荐入京任内阁中书,未几告归,专心治学,著有《谦山诗钞》、《谦山文钞》。所编《粤东诗海》、《粤东文海》及《龙山乡志》,均取材洽博,体例精当,向为学界重视。
释道丘 俗姓柯,字离际,号栖壑。龙山?(顺德龙江)人。早年受戒于憨山禅师,后到江南深造,得授衣钵。南归后曾任广州白云蒲涧寺住持。崇祯末年创建鼎湖山庆云寺。康熙年间圆寂。
郭 适(?-1794年) 字乐郊,号郊民。顺德龙江人。清乾、嘉年间广东著名花鸟画家。与黎简、芳、黄丹书等为艺友。长居广州卖画为生。作品以水墨牡丹和木棉鹧鸪最擅胜长,格调近似陈道复和石涛。
张如芝(?-1824年) 字墨池、默迟,别署默、荷村渔隐。顺德龙江人。芳侄。清乾、嘉年间广东著名画家。擅长山水,兼工花卉翎毛。作品笔墨秀润,风格高雅,为正南派文人画。
温其球(1862-1941年)字幼菊,号菊叟,别署语石山人。龙山(顺德龙江)人,民初岭南著名国画家。山水学石涛,水墨淋漓而富有新意;花卉设色敷粉亦有独到之处。20年代在广州六榕寺与李凤廷、潘景吾等组织国画研究会,名重于时。
薛广森(1865-1943年) 字湛禧,号公奋。顺德龙江美里坊人。时期广东著名民族工业家。清末经营缫丝机械维修业,初年创办广州协同和机器厂,首制国产柴油机,并兴办粤海航运、十多家机器碾米厂、缫丝厂和接办华南地区xxx型的造纸企业绵远纸厂。xxxxxx爆发后,因日伪商会的笼络,所办企业迭遭打击,终至破产。蔡哲夫(1879-1941年) 名守,号寒琼,别署寒翁、成城子、寒、茶丘等。顺德龙江人。工诗词书画及文物鉴赏。早年加入南社,襄助黄节和邓实主办《国粹学报》,刊辑《风雨楼丛书),与潘达微合编《天荒画报》。著有《寒琼碑目》、《寒琼金石跋续)、《说文古籀补》、《漆人传》、《瓷人传》、《画玺录》、《印雅》等。
赵善鸣 号丹山。顺德龙江人。陈白沙门生。明弘治举人,历官南户部员外郎、云南曲靖知府。工书法,行草自然,时人誉为“神品”,著有《朱鸟洞集》。
薛觉先(1904-1956年) 顺德龙江镇十三坊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有“粤剧伶王”、“xxx老倌”、“xxx泰斗”的美誉。能编善演,戏宽广,兼工丑生、小武、旦、净、末诸行。锐意“融南北戏成一家,合乐为一体”,创立“薛派”表演艺术。解放后,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同盟广州市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
梁鼎铭 (1895~1959),中国现代画家。字协燊,广东顺德龙江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9年3月1日卒于省台北市。幼孤,喜爱绘画,初学西画,后改学中国画。20年代曾为上海英美烟草公司绘制月份牌年画。1923年在上海创立天化艺术会。1926年受聘于广州黄埔军官学校,编辑画报,绘《沙基血迹图》。1931年,在南京绘《惠州战迹图》。历任军校教官、军事委员会设计委员等职。1948年到后,主持北投作战干部学校艺术系。作品有惠州、济南、庙行、南昌战迹图等五大战役历史画,自署战画室主。另外还绘有《力量图》、《荣归图》、《权能图》等作品。
梁又铭(1906-1984)本名协文,别号爱莲轩主人,广东顺德龙江人。 员。著名漫画家。黄埔军校画报主编,后任国民新闻局专员。 梁又铭被称为“史画画师”,以画人、画羊、画史著称。早年,梁又铭先生的作品以抗战历史题材为主,1949年移居后,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其中乡土民情水墨画为他这一时期的精心之作。
梁中铭(1907-1982)字协武,与梁又铭同日生于上海,广东顺德龙江人。 员。黄埔军校黄埔画刊主编, 后任国民新闻局政工处少将专员。幼随兄习画,1927年入广州黄埔军校,1932年任军事委员会政训处中校艺术股长、《陈牛画报》社社长。1943年编《抗战忠勇史画》。xxxxxx胜利后,任新闻局少将专员。1949年到。任《中央日报》主笔,兼作战干部学校艺术系教授。出版有《中铭漫画集》。梁中铭不仅创作巨幅战史油画,抗战期间还担任《阵中画报》社长,主编《抗战忠勇史画》,并创作漫画。梁鼎铭、梁中铭、梁又铭是军中三位著名画家,被称为“梁氏三兄弟”。他们主要从事油画战史画创作。
学校概况
龙江职业技术学校 龙江中学 龙山中学 锦屏中学 丰华中学 里海中学 城区中心小学 实验小学 华东小学 坦田小学 旺岗小学 官田小学 叶霖佳小学 世埠小学 东头小学 南坑小学 苏溪小学 聚龙小学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1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