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

编辑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简介 白云区扼交通要冲,京广电气化铁、105、106、107、324国道及京珠、广惠、北环、华南快速干线等高速公穿越本区,广花、兴泰、罗南、沙泰等省道和地铁二号线、机场快速干线也行经区内,使区内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新旧白云国际机场、华南最大的铁编组站都坐落在区内,这些均使区内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白云区有深厚历史文化传统,三元里抗英,陈子壮抗清故事,招子庸与粤讴,石井桥,石门返照,历史资源、文化积...

  简介

白云区扼交通要冲,京广电气化铁、105、106、107、324国道及京珠、广惠、北环、华南快速干线等高速公穿越本区,广花、兴泰、罗南、沙泰等省道和地铁二号线、机场快速干线也行经区内,使区内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新旧白云国际机场、华南xxx的铁编组站都坐落在区内,这些均使区内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白云区有深厚历史文化传统,三元里抗英,陈子壮抗清故事,招子庸与粤讴,石井桥,石门返照,历史资源、文化积淀、人文景观互为渗透融合,使白云大地糅合着独特的地方色彩白云区

  白云区地域宽广,扼广州市东、西、北交通要道。紧邻城市中心的区位优势,使白云区获得了华南区域中心城市广州的强大辐射力,为区的发展提供诸多机会;立体式的交通网络,使区内航空、铁、公、港口运输一应俱全;地域广阔的发展空间,使白云区拥有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使白云区集平原丘陵水库河流、森林、田野于一体。大自然的天工造物赋予白云区青山、碧水、蓝天、绿地的自然美丽风光,成为广州市生态自然xxx的区域。

白云区是著名的侨乡,据不完全统计,外籍华人有14万人以上,分布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新加坡、马来西亚、秘鲁、等国为多,次为、美国、圭亚那,还有一些散居在欧洲,另有旅港澳乡亲6万多人。区籍华侨、港澳素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到领导的新主义,都有不少华侨积极投身,甚至献出生命。中华人民国成立后,特别是以来,广大华侨情系桑梓的热情空前高涨,纷纷捐资兴办教育,兴办医疗保健事业,积极支持家乡建设。

   历史沿革

白云区境大部分地区原属番禺、南海两县管辖,只有近郊农村属广州市管辖。番禺建县始于秦,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设桂林郡、象郡、南海郡,番禺是南海郡辖下的一个县,也是郡治所在地。其时,区境属南海郡番禺县管辖。直至清代,番禺、南海均属广州府。现区境中远郊大部分属番禺,称禺北、禺东。整个禺北属慕德里司管辖,禺东的萝岗、黄陂及大源、同和等地属鹿步司管辖。现区境西南部属南海,归金利司管辖。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国成立之初,广州市辖28个区。其中地处城郊的有三元、沙河、石牌、新洲、沥、芳村等6个区。1950年6月,将城西几个区的农村部分合并为西村区,同年7月,市成立郊区办事处,作为市派出机构,统管城郊7个区的日常行政事务。1951年8月,经中央内务部同意,将城郊7个区合并为白云、西村、新、芳村等4个区。1953年3月,中央人民政务院决定将黄埔港及原属番禺的长洲上下庄等45个自然村正式划归广州市,成立黄埔区。与此同时,市撤销西村区建制,将其辖地并入白云区。1954年6月,市撤销芳村区建制。1954年10月成立广州市郊区委员会,代表市委领导市郊白云、黄埔、新3个区的党委工作。3个区的农业生产则由市农林处领导。1955年1月,广州市人民改称人民委员会,并将原市农林处改称郊区办事处,属市人委派出机关,对市郊3个区的行政及农业生产进行督导。

1956年4月,市人委决定将白云、黄埔、新3个城郊行政区合并成立郊区,同时撤销市人委郊区办事处,成立广州市郊区人民委员会。1957年12月28日,广东省人委同意将番禺县珠江以北地区划给广州市郊区,计有南岗、萝岗、黄陂、太和、龙归、良田、竹料、钟落潭、九佛、同文、鸦湖、岗楼、蚌湖、嘉禾、神山、江村、石井等17个乡,1个镇(江高镇)。同时划入广州郊区的还有增城县镇龙乡境内的28个自然村。1958年8月,郊区将全区24个乡、1个镇、158个农业社合并为萝岗、东圃、沙河、新、鹤洞、三元里、石井、江村、太和、人和、竹料、钟落潭等12个人民。

  1958年11月,将郊区的人和、太和、竹料、钟落潭等4个并入花县,一度改称广北县。郊区余下的三元里等8个划为近郊,成立近郊党委、近郊人委,并改为县一级机构。1959年3月,人和、太和、竹料、钟落潭等4个从花县划归郊区。市委撤销近郊党委和近郊人委,恢复原郊区建制。1959年4月,南海县盐步、平洲、里水等3个部分地区(现芳村的海北、海中、海南、秀水、龙溪及石井的横沙等乡村)划入广州市郊区。

  1960年5月,为了适应当时城市人民化运动的发展,广州市调整市区区域,原郊区分为江村、黄埔、芳村、良田等4个相当于区一级的人民。同年7月,4个区级人民改为区,良田并入江村区。经过调整之后,全市有4个中心区:东山、海珠、荔湾、越秀。3个市郊区:江村、黄埔、芳村。1962年5月,市决定将芳村、江村、黄埔3个区合并,重新成立广州市郊区。

1968年3月,成立广州郊区委员会。1980年6月,广州市郊区委员会改为广州市郊区人民。1984年2月,广州市郊区各人民改为区,设区公所;各生产大队改乡,设乡。1985年5月,广州市为了扩大城区,经国务院批准,划出原郊区部分地域成立天河区和芳村区。1986年,又将南郊新、赤岗划入海珠区。1986年12月,经广东省人民批复,同意广州市郊区撤销区公所设镇建制。198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广州市郊区更名为白云区,列入城区建制。

   资源概况

白云区地域广阔,自然独特,孕育出白云区丰富而又具地方色彩的物产资源:石马桃花远近驰名,是羊城花市上主要的桃花品种;萝岗雪远近驰名,香雪如海,曾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山水沙河粉饮誉海外,用白云山泉水制作的沙河粉已有百多年的历史,其特点是薄而透明、韧而爽滑,沙河大饭店创制的沙河粉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深得八方宾客赞誉;河网纵横、水泽遍布的自然,使区内“五秀”(莲藕、慈菇、马蹄、交笋、菱角)飘香,是水产品和水生作物的主要产地,江高大田的马蹄粉产品雄踞广州市场,畅销全中国,曾获“中国名牌产品”、“广州市十大名牌农产品”等项;东北部的丘陵地区出产的桂味、糯米糍荔枝,以品质优、产量高而著称;江村黄鸡以其鸡味浓、肉质细嫩、体型匀称、羽毛金黄的特点而享誉粤港;还有萧岗菜心、夏茅香芒、竹料马蹄、九佛吊丝丹竹笋等数不胜数的名土特产。

白云区林业用地面积13667.1公顷,其中:钟落潭镇4996.9公顷,太和镇6997.6公顷,江高镇227.3公顷,人和镇50.1公顷,永平街227.0公顷,嘉禾街227.7公顷,同和街77.7公顷,均禾街44.8公顷,金沙街141公顷,石井街56.7公顷,京溪街56.4公顷,沙田公司336.8公顷,帽峰山林场133.2公顷,白云公司93.9公顷;活立木蓄积量681499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6.6%。生态公益林面积11799.1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6%。有林业用地的镇、街11个。东北部的钟落潭镇、太和镇2个山区镇是白云区林业用地集中分布区,西北部以平原台地为主,林业生态建设以林带林区建设为主。全区规划建设4个森林公园,其中省级有帽峰山森林公园(面积:6671公顷),区级森林公园3个(其中南塘山森林公园1140公顷,金鸡山森林公园1102公顷,聚龙山森林公园1213.1公顷)。同时,在各镇、村建立了一批林业生态休闲公园和自然小区

   行政区划 三元里街 松洲街 江高镇 黄石街 同德街 棠景街 新市街 同和街 京溪街 人和镇 均禾街 嘉禾街 钟落潭镇 金沙街 景泰街 永平街 太和镇 石井街 地区概貌

地貌 东部和东北是丘陵地区,林木茂盛,大小水库山塘遍布、湖光山色、风景宜人,有帽峰山森林公园和著名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丘陵地区的坡地多植水果,尤以荔枝、柑橙、龙眼黄皮芒果为多;西部为广花平原,田园沃野,一望,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经境内,河网交织,既得灌溉之便,更得航运之利。

  交通 京广电气化铁、105、106、107、324国道及京珠、广惠、北环、华南快速干线等高速公穿越本区,广花、兴泰、罗南、沙泰等省道和地铁2号线,机场快速干线也行经区内,使区内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公密度居世界发达地区水平。

  基础设施 新旧白云国际机场均座落在区内,区内有华南xxx的铁编组站,日产10万立方米的九佛自来水厂,年发电量1亿千瓦的蚌湖电厂、省二类码头——心码头,以及区内各镇全部实现了“六通”(通水、通电、通、通电话、通公交车、通电视),使区内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工业 加快白云区工业连续20多年快速发展,形成了电子电器金属制造、文化体育用品、皮革制品、化工医药建材食品等支柱行业涌现了白云电气集团、维高集团、宏仁集团、惠亚集团、香雪制药有限公司、石井水泥厂、庆丰电线厂、安达轴瓦厂等一批素质高、活力强的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认证的企业已超过40家;获部优、省优或市优(含名牌)产品共30多种。

农业 白云区是农业成分占一定比重的区,水、陆、空交通方便,农业资源丰富、水利设施完善,是广州市主要的农副产品和花果之乡,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形成了蔬菜、水果、花卉、食用菌、生猪、三鸟、肉鸽、水产等八大主导产业,涌现出江丰实业有限公司、蚌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良田肉鸽养殖、江村大田马蹄粉厂、顺民丰隆农产有限公司、大鹏家禽养殖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化、专业化、集约化,现正向产业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在巩固无公害蔬菜、畜牧、水产、水果三大农业支柱的同时,重点发展五大农业新兴产业:生态旅游与观光休闲农业、花卉园艺业、食用菌业、农产品流通与加工业、种子种苗业。

历史文化 三元里抗英威震中外、名垂史册,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陈子壮抗清故事惊天地泣,青史;招子庸的粤讴流唱岭南,传誉海外;还有玉岩书院、升平社学、石门返照等。历史资源、文化底蕴、人文景观互为渗透融合,使白云大地揉合着独特的文化色彩。区内现有xxx文物单位1个、省级文物单位2个、市级文物单位22个,另外还有区内部控制管理文物单位30个。

   教育机构 广东华侨中学 白云区夏良小学 白云区第六十八中学 龙归中学 第七十中学 白云区神山中学
白云区人和幼儿园 白云区瑶台小学 白云区养正小学 白云区握山小学 白云区同和小学 白云区广园小学 白云区第六十五中学 白云区培英中学 白云区第八十中学 白云区石井中学 白云区三元里小学 白云区京溪小学 医疗机构 白云区人民医院 ​ 白云xxx人民医院 白云第二人民医院 白云区中医医院 ​ 白云区卫教培训中心 ​ ​ 白云红十字会医院 白云区妇幼保健院 ​ 白云区黄石医院 白云区卫生监督所 白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白云钟落潭镇医院 ​ 白云龙归华侨医院 ​ 白云区神山医院 白云石井人民医院白云区太和镇医院 经济

工业 2006年,白云区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87.4亿元,增长1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441.59亿元,增长14%。民营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实现产值203亿元,增长31%。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5.56亿元,增长1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3.8%,利润总额13.88亿元,增长17.9%。

农业 2006年,白云区共有经济联合社118个。全年粮食种植播种面积10.18万亩。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47.7亿元,同比增长6.08%。其中,种植业产值21.38亿元,同比增长8.26%;畜牧业产值14.71亿元,同比增长1.35%;渔业产值4.61亿元,同比增长20.4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89亿元,同比增长3.67%。

商贸 2006年,白云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持续畅旺。全区商品销售总额686.99亿元,增长1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9.79亿元,增长13.1%。其中,批零贸易业增长14.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7.5%。亿元市场实现成交额323.28亿元,增长36.5%。

  外贸

2006年白云区外经贸工作成绩显著。全区出口总值16.74亿美元,增长1.31%;进口37.06亿美元,增长58.07%。在出口总值中,外资企业出口12.59亿美元,增长-4.28%,内资企业出口4.14亿美元,增长23.19%。2006年,落户区内的外资企业不断增加,引进了凯撒(广州)服饰有限公司、广州市亚德客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等优质外资企业。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59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合同利用外资20992万美元,增长42.1%;利用外资项目66个,增长-22.3%。

   社会

  2006年,区环卫局在继续市政和非市政道保洁率冲洗率xxx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清扫保洁时间、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增加资金设备投入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了区的道保洁质量。至十月底,共向市政和非市政道投入保洁车73辆、苏乐垃圾桶1844个,在街镇各主干道增设新型果皮箱766个、工具房17座,全年投入资金200余万元。

2006年度,白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为中心,以综合为动力,不断创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机制,强化宣传教育培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力度,深化计生优质服务,促进了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长足发展。全区户籍人口出生率为10.29‰,政策生育率为93%。全面完成市下达区的各项人口计生工作任务,被广东省评为2006年度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单位。

白云区残疾人联合会是残疾人自身代表组织、由区委、区直接管理、业务受市残联指导,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承担区赋予部分行政职能和管理、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事业团体。2006年,全区持证残疾人11729人。全年办理和补办残疾人证586个。

   旅游

  白云山景色秀丽,是广州有名的风景胜地。如“蒲涧濂泉”、“白云晚望”、“景泰僧归”等,均被列入古代“羊城八景”。60年代和80年代,白云山分别以“白云松涛”和“云山锦秀”胜景两度被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清末时有白云寺、双溪寺、能仁寺、寺等古寺及白山仙馆、明珠、百花冢等名胜古迹。

白云山风景区从南至北共有7个游览区,依次是:麓湖游览区、三台岭游览区、鸣春谷游览区、摩星岭游览区、明珠楼游览区、飞鹅岭游览区及荷依岭游览区,区内有三个中国之最的景点,分别是:中国xxx的园林花园——云台花园;中国xxx的天然式鸟笼——鸣春谷;中国xxx的主题式雕塑专类公园——雕塑公园。

白云山有十分浓厚的文化沉淀,最早可追溯到山北黄婆洞的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的遗址;秦末郑安期隐居在白云山采药济世,并在白云山“成仙而去”;晋代江苏人葛洪曾在白云山炼丹,著有《抱朴子》这部名作;南梁时景泰禅师来此建寺,是白云山最早的,还留下“景泰僧归”一景,是羊城旧八景之一。唐宋以后,陆续有杜审言、李群玉、苏轼、韩愈等著名文人登山吟诗,他们的诗文寓情于物,成为岭南宝贵的历史财富。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148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