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总医院

长期建档 锁定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简介 医院现设有34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和7个临床研究所(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天津市影像医学研究所、天津市肺癌研究所、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临床部、天津性疾病研究所、天津普通外科研究所、天津呼吸疾病研究所)。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临床医学为一级博士授权点,2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医结合临床、神经外科、内分泌与代谢病、泌尿外科(与二院共建))、4个国...

  简介

医院现设有34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和7个临床研究所(天津市经病学研究所、天津市影像医学研究所、天津市肺癌研究所、天津市内 分泌研究所临床部、天津性疾病研究所、天津普通外科研究所、天津呼吸疾病研究所)。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临床医学为一级博士授权点,2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4个xxx重点学科(医结合临床、神经外科、内分泌与代谢病、泌尿外科(与二院共建))、4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医结合临床、神经外科与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内分泌与代谢病)、6个天津市重点学科(神经外科与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内分泌与代谢病、胸心外科、普通外科、内分泌与核医学)。

   历史

在曲折的发展中,总医院走过了60年不平凡的道。1945年xxxxxx胜利后,接管了在天津的日本公立居留民团医院,由于当时在重庆、南京、广州、已有四所中央医院,唯华北地区缺中央医院,决定在天津以接收的位于道123号的日本公立居留民团医院作为基础,筹建天津中央医院。门诊部设在道132号,为一座三层小楼房,光线,条件较差。医务人员主要是由抗战南迁的一部分原协和医院、北大医院、齐鲁学院和欧美留学归国的医学专家应邀来津组成,并带来了部分设备,经过一年的筹备,天津中央医院于1946年12月l正式开 诊,12月15日开始住院病人,根据卫生署转呈准,医院定名为“卫生部(署)天津中央医院”。

  

中央医院从建院始,就把招聘和培养高级医学人才放在重要地位,把医疗和教学作为医院的办院旨。由于医疗、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中央医院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规模也逐步扩大,截止1949年1月天津解放前,职工总人数达到451人,其中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师14人,年门诊量为98,722人,住院人数为4,356人次,平均日门诊量200~300人次,成为当时华北地区颇有名气的医院。

   集体领导制

1949年解放初期,国家处于重权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医院也进入恢复发展阶段。1949年5月,医院建立了新主义青年团,设立了团支部,同年12月,中国组织在医院正式公开,并成立了医务工作者工会,1950年4月中央医院改名为天津市立总医院。1951年1月26日天津市卫生局召开了xxx届卫生工作会议,贯彻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制定的“预防为主、团结医,面向工农兵”的卫生方针,医院加强和改进了制度建设,建立了院务委员会集体领导制,调整、扩建了部分科室,成立了医务科,医院设置渐趋合理。1953年市投资建立了新门诊大楼,面积达6,000平方米,使医院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综合性医院

1956年10月,天津市人民委员会第三次行政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天津市立总医院改为天津学院附属医院”的决定,其任务是担负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和培养干部等工作,总医院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历程,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大学医院。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医院规模不断扩大,病床数由1949年的234张发展到1956年的464张,职工人数由1949年的451人增加到1956年的919人,年门诊量增加到471,335人,年住院病人增加到9,600人,广大职工和知识的思想有了很大提高,医院有了较大的发展,成为当时天津及华北地区规模大、技术高、人才荟萃、实力雄厚的综合医院。

   黄金时期

  自1957年,我们国家受“左”的线冲击,接踵而来,但是,医院并没有完全被“左”的思想冲昏头脑,在肃反和反右中,医院的高级知识中没有戴帽子的“”,在组织处理上,没有一名高级知识,全院职工的情绪是饱满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仍然蒸蒸日上,正像朱宪彝院长所说:“1957年是总医院的黄金时期”。

  从1961年开始至1963年,医院根据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对医院工作进行了整顿,通过恢复和健全必要制度、确定责任、明确任务等几项工作,颇见成效,到1963年底,医院的规模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全院职工1111人,床位675张,日均门诊量2,000人次,设有13个临床科室,12个临床教研组。

   期间

  期间,附属医院的医疗工作一天也没有停止,但正常的医疗秩序被完全打乱,各种医疗工作制度或遭废弃,或不能严格执行,医院管理混乱。1969年,为贯彻 “六、二六”,医院共派出305名(占医院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医,护、技、干部携家属共计1000人左右,赴回族自治区支援边远山区安家落户,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也毫无例外到贫困山区的基层医疗单位落户安家。医院的力量严重削弱。

  1972年,根据上级,抽调了医院一批力量,如泌尿外科马腾骧教授、内科甘幼强教授等,筹建了“天津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即现在的天津医科大学二医院),此后,市卫生局从医院脑系科抽调10余名技术,帮助xxx中心医院第二中心医院建立脑系科。这些力量,许多都成为这些医院的学科奠基人。

  

期间,虽然医院科研工作受到巨大冲击,但是在有关领导的支持下,科研人员顶住风浪,仍取得了一批科研。如在副总理的支持和帮助下,俞霭峰教授研究出了xxx代、第二代口服避孕药,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为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心血管科周金台医师研制成两种固定型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皮肤科陈鸣皋和傅志宜医师研究演员化妆皮炎的防治取得等;医院在此期间还培养了一批医结合的医、教、研队伍,为医院今后的医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地区发生7.8级特大地震,波及天津,伤亡严重。地震发生后,医院立即成立了临时指挥部,建立了5个临时接待站和9个抢救组,共抢救伤员10,508人,收住院病人914人。地震期间,医院还派出5批医疗队、救护防疫队和城市卫生工作队,由于在抗震救灾中成绩突出,医院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新的历史时期

  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线、方针、政策的下,医院进入了解放思想、拔乱反正、全面治院的新的历史时期。首先废止了“”中形成的党政合一的委员会体制,实行了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科主任负责的新领导体制,明确科室职责,逐级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对属于冤假错案的35人全部、恢复名誉,落实了知识政策,改善了知识工作和生活条件。随着思想的解放,医院开始尝试经营化管理的方式,按出勤实行勤罚懒政策,并且开始初步尝试成本核算、定额管理等经济管理方法,有效地扭转了“干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局面。在各项工作逐渐起步的基础上,1980年—1982年,医院先后建立了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和天津市放射诊疗研究所。

   八十年代

1984年1月,经天津市教卫委和医学院批准,医院进入了全面阶段,在领导体制上实行了院长负责制,职能科室实行岗位责任制,临床科室实行了岗位技术综合评价责任制,医技科室实行了技术经济承包责任制,后勤科室核算、自负盈亏,建立了初期的核算分配管理系统,经过,医院扩大了服务、提高了医疗质量,从1984年至1987年门诊量均超过了100万人次,急诊量每年高达23万人次,居全国之首。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在天津市的支持下,医院建成了12,100平方米的八层住院部大楼,投资871万元。同年,医院又被国务院列为“七五”期间建设的全国十八所重点医院之一,经国务院批准,由卫生部和国家计委具体实施,经过三年紧张的施工,1989年9月30日建筑面积25,707平方米、总投资2,360万元的十四层住院部大楼投入使用。

  1992年初,同志南巡的重要讲话为我国的鼓起了风帆,在《讲话》的下,医院党委进一步明确了的方向,提出了“医院发展、社会受益、职工富裕”的思,结合医院实际,重点进行了医院内部管理体制,从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上加大力度,打破大锅饭,克服平均主义,调动职工积极性。从1992年12月开始,医院创“三甲”工作进入紧张的冲刺阶段, 1993年7月15日经天津市医院评审委员会审议通过,确定总医院为天津市xxx“甲等”医院。

  1998年医院晋升为副局级单位,并以较高分数通过了全国“百佳医院”的评审,医院发展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8年5月市委教卫工委和医科大学党委对医院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新班子上任后,以党的十五大为指导,统揽全局、突出重点,对医院进行了大胆,首先提出了“振奋、整顿秩序、严肃纪律、改善服务”的十六字工作方针,调整了三分之二的科室主任,把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推上领导岗位,强化层次化管理,推行科主任负责制,将充分下放给科室,形成高效能的管理系统,调动了科室积极性。通过一系列的,职工的状态和工作热情发生了很大变化,初见成效。1998年7月28日医院召开了第四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健全了医院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使医院管理与决策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使职工参政议政、管理医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999年5月18日医院新门诊楼投入使用,为主动适应医疗市场需求,改变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医院加大了管理力度和布局调整,提出了“新大楼、新机制、新管理、新气象”的口号,对原有病区和部分科室进行了调整。门诊量比上一年增加了30,775人次,全年总收入增长了30%,病床数由913张增加到1003张,病床使用率由原来的89.8%增至98.7%。

   “”时期

  2003年初,我们国家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传染性型肺炎”疫情。 4月27日起,医院分别派出三批医疗队支援肺科医院,在22天的时间里,共收治了21位“”病人,成功抢救了8名危重患者,医疗队员无一人被感染。随着天津市疫情的进一步扩大,市委、市果断决定,以总医院为主组建海河医院(“”定点医院),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领导和职工日夜奋战,于2003年5月13日正式接收病人。“”期间海河医院成功抢救危重患者10人,68名确诊和疑似病愈出院,来自总医院和全市12家医院的1,000多名医疗队员无一例被感染,取得了“”战役的全面胜利。

   特色 医师负责制

  2000年,医院在前几年宏观的基础上,各项管理工作进入细化阶段,在科室扩充调整后,医院着重进行了科室工作,推行“经管医师负责制”,即患者门诊——病房——手术——术后恢复——出院随访的一条龙服务,全科医护人员实行定岗定编、评聘分开、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双向选择,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医院住院病人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启动使用,各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全部实行计算机联网,实现了住院病人住院登记、床位管理、计费、检查、化验、取药的信息化管理。全院一级学科医结合外科、二级学科的内科、外科申报博士授权点和硕士授权点均获得通过。

   医学中心之一

2001年市委、市对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进行重大调整,将医院确定为天津市三大医学中心之一,医院抢抓机遇,制订了医学中心扩建规划。实现如此大规模的工程,资金是重要,为抢机遇,实现医院的跨越式发展,早日实现建成现代化医学中心的宏伟目标,医院积极筹措,努力运作,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与中国银行签订“银医合作”协议书,中国银行将对医院提供信贷、融资、结算等全方位金融服务,全力支持医学中心建设。2001年在天津市卫生局评审出的14个重点学科中,该院占有3个学科,居各院之首。同时,通过几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医院顺利通过国家“九五” “211”工程的验收,使科研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xxx限度地发挥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2002年,医院以思创新带动机制创新,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在全市医疗系统中率先开展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工作,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重新修订了医院的各类规章制度。加强医院文化和内涵建设,开展了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分门别类地组织安排、培训、研讨、、竞赛、评优等活动。同时根据医学中心重点学科的发展规划,医院还着眼于打“名牌”战略,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实现医院以科技促文化,以文化促品牌的科技、文化兴院双重战略。

   医学设备先进

  2002年8月我院引进了华北地区xxx台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多排螺旋CT)系统,该设备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标志着医学影像从传统的解剖诊断进入到功能、代谢、影像诊断水平。

   四个尊重

  2003年,按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医院进行了建院以来规模xxx的一次评优活动,通过全院职工投票,共评选出34个先进集体,280名先进个人,医院召开了全院大会,进行了隆重的表彰和励。

  

2003年1月,医院举行了朱宪彝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图书馆举行了朱宪彝教授塑像揭幕仪式,隆重悼念了这位德高医粹的老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

   整体规划

  2004年我院按照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追求高水平、实现新跨越”总体要求,将医学中心工程建设作为医院发展的至高点,在高水平、高质量地进行医学中心一期工程建设的同时,进行了二期工程建设的规划和立项申请以及三期工程建设用地的控规,为实现医学中心整体规划奠定了的基础。

  2003年3月,医院贯彻落实市委、市教育卫生资源的重大调整,按照天津市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承担了整建制接收天津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重任,在这次接收工作中,共接收医大三院职工837人。

   医院前景

2005年,医院深刻领会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医学中心建设为基础,制定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十年发展规划”,10年内将医院建设成三名(名院、名科、名医、)医院和国内一流、亚洲先进的医学中心。2005年5月29日,医学中心扩建一期工程——外科大楼竣工启用,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层高16层,设病床724张。中心设有手术室面积为5,000平方米, 14间层流净化达到万级的手术间和2间达到百级的手术间,各层均有重症监护室,可为病人提供国内一流的手术室设施及装备。外科大楼设有普通外科、医结合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骨科、肿瘤科、妇科、产科、儿科及干部保健部、急救中心、先进的外科综合重症监护病房(SICU)、及目前国内先进的500平方米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楼顶设有现代化的停机坪,以备远程急救病人使用。外科大楼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设有屋顶花园、银行、花店、商务服务中心等,并在每3层楼之间设置一处共享空间,为患者提供优雅、舒适、方便、高质的医疗和服务。在外科大楼开业之际,《天津日报》以整版的篇幅,刊发了“亚洲医学航母津城起航”的,详细介绍了我院今后10年的发展目标和医学中心建设,图文并茂,在全市医疗系统中引起较大反响。12月6日,外科大楼与主楼过街天桥工程竣工通行,天桥横跨道,全长180米,高9米,宽6米,既缓解了医院门口道上的交通压力,又了东西院的人流通行安全,为医患开通了绿色通道。

  随着外科大楼的全面正式启用,医院对科室布局进行了重大调整,根据各科情况重新编订了病床数量,2006年将全院病床数由原来的1043张,扩充到1600张,同时对门诊就医流程进行了调整,并对主楼住院病房进行了装修,改善了患者的就医,缓解了患者住院难、看病难的供需矛盾。2005年医院以外科大楼启用为契机,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医院的不断发展,全院医疗业务指标均显著提高,门急诊量较上一年分别增长了10.4%和18.9%,手术例数增长了8.9%,医院呈现出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进入了辉煌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

   医师介绍 马通军

  长期从事内分泌与内科的临床工作,主要著作有《糖尿病患者健康箴言》《糖尿病患者保肾之道》《糖尿病患者强心健脑之道》《糖尿病神经病变防治之道》《糖尿病患者护足面目之道》《急诊医学》等,发表专业论文多篇。

   刘桂彬

  男,1965年2月生人。

  1987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工作至今。

  1987~1993任住院医师;1993~2000任主治医师;2000~至今任副主任医师。

  任职期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参与编写泌尿手册2部。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工作18年,在泌尿系统肿瘤、肾上腺肿瘤治疗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在泌尿系统超声检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我市较早开展体外冲击波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近2年参与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协助完成包括肾上腺肿瘤、肾癌、肾囊肿、肾积水等疾病的治疗。

  临床教学工作方面,承担5年制及7年制实习、见习,。2004年被评为天津医科大学校级优秀教师。

   强万明

  男,1945.10出生,天津市人。于1970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医疗系,后留校工作至今。

  1970~1977年在天津医学院(现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骨科、胸外科,其中在普外科工作6年。1978年调入泌尿外科工作至今。

  在虞颂庭教授,张振雄教授、韩楠教授的指导下,学习和实践掌握泌尿外科常见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做泌尿外科总住院医师期间,张振雄、韩树楠指导下,进行肾动脉造影检查、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巨大肾肿瘤,开展PTRA技术,在全国三新会议上发言,受到大家一致好评。有的片被上海某大医院教授收藏。1982能在张振雄教授的领导下,在国内较早的开展了自体肾移植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张振雄教授因病不幸于1983年去世,此后完成这一工作。

  1985年(即工作15年)晋升主治医师。(后xxx次晋升)在虞颂庭教授、韩树楠教授的指导下,开展肾上腺外科手术治疗,全膀胱切除及各种尿改道手术。在天津市有一定学术水平。

  1992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7年晋升主任医师,1993年任泌尿外科副主任,1998年任泌尿外科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在自己的下,恢复了肾移植工作,购置了尿流力学检查设备,体外震波碎石设备,男性精子分析仪等。1999年在我市首先开展了后腹腔镜治疗泌尿外科疾病。尤其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居国内xxx地位。

  重视科研工作,参考多项部级、市级、局级科研课题。曾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及三等。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副主编及参加编写参教书及科普著作6部,参加外科教材编写。

  2000年被聘为中华泌尿外科学会委员、中华泌尿外科编委至今。现同时任天津泌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本人多次被评为天津医科大学校级优秀员、总医院优秀员、模范教师。1998年被授予天津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申明宇

  男,1946年12月出生,主任医师,1970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医疗系。1970年分配到原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从事泌尿外科工作至今。

  37年来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工作,能解决临床各种实际问题,疑难杂症,对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事院内外及多省市医疗机构的会诊工作。1978年筹建了总医院xxx个血液透析室,并主持日常工作20余年。兼职泌尿外科B超诊断及体外震波碎石工作近20年。多年来承担医科大学医疗系临床实习见习任务。承担兄弟医院生的培训。受聘于天津市职工医学院、天津市学校授课。

  在中华医学、中华泌尿外科等国家一级刊物发表论文14篇;获天津市科技论文三等及天津市科技三等各一次。

   王建宇

  男,61岁,中员,1968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大本学历。1975年转业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外科。1979年始从事泌尿外科专业。1987-1988年赴西安大略大学附属医院,现为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第二、三届常务委员,中国性学会第三届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男科学第二、三届编委,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

  在虞颂庭教授,张振雄教授,韩树楠教授的言传身教下经过刻苦努力钻研,发奋读书,反复实践,,扎实的掌握泌尿外科的理论与技术,胜任自己的工作,擅长泌尿科内窥镜技术,熟练治疗膀胱肿瘤,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疾病。

  热爱男科事业,通过长期的自学与实践全面掌握男科专业技术。在总医院泌尿外科率先开展男科疾病的诊疗工作,为广大患者解决病痛,与妇科生殖部门配合对男性不育者开展副睾、穿刺工作以有利于诊断与治疗。

  曾担任过数届五年制、七年制的教学,认真备课,生动授课,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让广大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注重健康,注重预防,提高意识,是现代社会对医务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高要求,尤其长期的性知识缺乏,性教育的滞后,要求我们在男科方面做好宣传工作。我做为天津悄悄话节目的特邀专家和嘉宾主持人长达15年,由于良好的诚信度、知识性与趣味性,该节目多次受,保持着很高的收听率,还参加天津科技教育频道的相关。

  参加“男科学”第二版的编写,编著“男性的隐私与困惑”,“女性的隐私与困惑”等六本专著,发表论文十余篇。

   杨长海

  男 1960年9月出生,中国。现为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会员,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1988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同年分配至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十几年工作在临床xxx线,历任泌尿外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

  医师。

  业务专长:

  在十几年的临床外科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始终站在临床一线工作,在泌尿外科专业中擅长以下方面:

  1、肾上腺疾病: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兴氏综合征和各种类型的嗜细胞瘤,有丰富的诊治经验,擅长复杂性肾上腺疾病的治疗。

  2、泌尿系统肿瘤:对泌尿系统肿瘤如肾癌、膀胱癌、输尿管肿瘤、男生殖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3、男科学疾病:近年来,开展了多项男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对男性不育、慢性前列腺炎、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

  4、前列腺疾病:近年来开展了前列腺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的研究工作,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

  在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先后在中华医学系列和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4篇,其中5篇发表在中华系列,3篇论文获。曾多次参加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学术会议,并在会上论文。主持多项科研课题,如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研究及治疗方法的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分析人类精子运动能力与生育能力的关系等。参加编写《临床男科速查手册》《男性性功能障碍的防治与康复》等多部著作。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175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