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油(Ethereal oils)是植物体新陈代谢的产物,由细胞原生质体分泌产生,大多具挥发性,有芳香的气味,故又称挥发油( Volatile oils ),在香料工业中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 )。其成分包括烃类、醇类、酯[zhǐ]类、酮[tóng]类、醚类、酸类、酚类、胺类以及杂环衍生物。常呈小油滴状存在于由细胞群构成的分泌腔、分泌道中(如芸香科植物果皮和叶中迎光可见的透明点),以及由表皮组织特征形成的特殊腺体(如拢牛儿苗科植物的腺毛)中,这些结构不均等地分布于某些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都位。
芳香油化学属性
编辑芳香油(Etherealoils)是植物体新陈代谢的产物,由细胞原生质体分泌产生,大多具挥发性,有芳香的气味,故又称挥发油(Volatileoils),在香料工业中又称精油(Essentialoils)。其成分包括烃类、醇类、酯类、酮类、醚类、酸类、酚类、胺类以及杂环衍生物。常呈小油滴状存在于由细胞群构成的分泌腔、分泌道中(如芸香科植物果皮和叶中迎光可见的透明点)以及由表皮组织特征形成的特殊腺体(如拢牛儿苗科植物的腺毛)中,这些结构不均等地分布于某些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都位。芳香油植物是指含有并在常压状态下通过水蒸气蒸馏或用溶剂萃取、压榨、吸附等方法可以得到芳香油的植物,如樟、灵香草、甘松等。
提取与鉴定
编辑提取
用水蒸气方法进行,馏出液用乙醚萃取,低温下回收乙醚后,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即得芳香油,也称百里香精油。称量,备用。
普性测定
相对密度用比重瓶法,折光用折光仪法,旋光用旋光仪法,含酚量用氢氧化钠测定法。
鉴定与定量
采用气—质联用进行成分的鉴定,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气相色谱仪为HP5890型,HP-5MS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柱温70~250℃,升温速率4℃/min,进样口温度250℃,载气为He,柱前压10Psi,流速0.53~1.0mL/min,溶延(开始采样)3min。质谱仪为HP5989B型,离子源温度200℃,四极杆温度100℃,电离能量70ev,接口温度250℃,扫描质量范围50~500,扫描速率0.6/sec。利用NBS75K标准谱库和参考文献共同检索,面积归一化法定量。
用途
编辑香料、香精用途广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香精是香料工业的最终产物,一般由数种乃至数十种芳香油或其成分调配而成。芳香油是配制香精的重要原料,习惯上又称作香料,广泛用于食品、卷烟、酒、糖果、牙膏、香皂、医药卫生、日用化妆品或其他工业,其用量虽小,但加香产品的质量影响颇大。香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加香产品的质量,有的还决定了产品的等级。香精的品种越多,加香产品的花色就越丰富。
植物利用简史
编辑我国芳香油植物的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秦代(公元前221-207年)就有了关于“香妆”的记载;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87年)又有“住香”之说;远在2300多年前,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就写下了“蕙肴蒸兮兰”的诗文;宋朝文学家苏轼也有“风来篙艾气如熏”的佳句,熏指的就是香气。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养成的利用芳香植物提神醒脑、避邪逐秽、驱除蚊虫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大理白族群众,喜欢用菊科植物艾篙之类焚沐熏室以驱避虫蜡蚊纳,逢年过节时将烧红的铁片夹裹艾篙的枝叶,浇上清水,散发出的蒸汽使满室清香馥邪。云南还有些少数民族在娶嫁、生丁添口之日,焚熏青松、香柏、满山香等植物的新鲜枝叶,寺庙殿宇也常将某些芳香植物(如樟科植物香面叶)的木材或枝叶晒干碾成末作为供香。意以消灾避祸,实则具有消毒、杀虫、净化空气的作用。许多地方的群众在端午节习惯将营蒲、青篙等插在门坊上,用以避邪逐秽。白族还常常常将各种芳香植物用彩布包裹缝制成形状各异的香袋、香包挂在胸胸前或缀在孩童帽子上,以祝吉祥如意。哈尼族还有弄香包求婚的风俗。本世纪初,由于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使用的大多数香料是以煤焦油为原料合成的。虽价格低廉,但经数十年的使用情况表明,这类物质对皮肤有毒副作用,于是多数消费者趋向使用从芳香油植物中提取得到的天然香料配制的化妆品。而且这种趋势随着人们回归自然的消费导向将日愈增强。因此大幅度地提高了对芳香油植物需求。近年来,云南在充分利用芳得油植物资源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并且建立了6万多亩优质香料种植基地,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香料工业。现在已能生产30多种天然香料,占全国同类产品的30%以上,成为我国天然香料xxx的生产出口基地。
紫苏
编辑紫苏的积累状况
紫苏芳香油的合成和分泌是由两类腺毛完成的,其中以盾状腺毛为主。首先在细胞质中形成小的油泡,由于细胞壁明显的松弛作用,油泡的内容物释放到细胞壁与表面上的角质层之问,挥发油累积在角质下,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叶子背部的油泡。
不同品种积累情况
紫苏试材,根据植物形态共分为大叶紫苏、皱紫苏、紫苏、大叶皱白紫、皱白紫和野生品种紫苏6类。其芳香油的含量在0.0200-0.269%之间,与资料报道的0.1070-0.2%的标准有一定差异。不同品种的紫苏芳香油含量的差异较大,难以比较品种的优良,如果从芳香油的xxx同收率看:大叶皱白紫(0.269%)>大叶紫苏(0.222%)>皱白苏0.220%)>紫苏(0.178%)>皱紫苏((0.1300)。这可能由各试材对环境的适应性(原产地与口本歧阜县农场)不同所致;也可能是由于紫苏遗传的不稳定性,原有的紫苏品种已发生变异,使得植物形态分类方法产生的差异。口本学者MignkiMtta报道了用RAYD标记揭紫苏的遗传关系及其杂草型紫苏的发现,该结果也表明了同植物形态的紫苏品种内部芳香油含量的变化。同品种不同产地的芳香油积累情况紫苏其播种粗放、喜温暖湿润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广西南宁属亚热带季风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气候温和,年均气温在21.7℃左右,紫苏的生长极为有利,在同一紫苏品种中南宁地区的芳香油含量很高。大连属于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是东北地区温暖地带,紫苏芳香油的含量一般。日本国土狭长,纵贯热带、温带和寒带3个气候带,加之受大陆和海洋气候的双重影响,气候变化较大,四季分明,紫苏品种丰富,芳香油差异大。就紫苏精油积累而论亚热带地带作为紫苏生产基地较为合适。
百里香
编辑百里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1970年公布并被世界许多国家承认的香辛料之一,广泛分布于非洲北部、殴洲及亚洲温带。全世界百里香属植物大约有300~400种,我国有12种,分布于陕西、甘肃、山西、内蒙古、辽宁等省区,生长在海拔1000~2500m的山地、河流两岸草丛或沙滩,可药用及提取芳香油,民间用作香料。其芳香油除能赋予食品香气以外,还具有防腐和抗氧化的作用。
百里香组分分析
从气相色谱-质谱图上共分离出来53个化合物,利用NBS75K标准质谱库-计算机联机检索,结合手工查阅质谱手册,共鉴定了40种化合物,占总量的94.419%,其中含量在1%以上的化合物共有19个,占总量的87.063%;含量在5%以上的成分有5个,占总量的58.684%;含量在10%以上的成分只有2个,它们是对-聚伞花素(pcymene,15.054%)和百里香酚(Thymol,23.872%),两者占总量的38.926%。从化合物类型来看,百里香芳香油所含成分主要为单萜类、酚类、醇类、酯类,它们非常容易挥发且呈现出各自特殊的气味,构成百里香芳香油的特色。从鉴定出来的化合物分子量来看,小分子量化合物占绝大多数,分子量稍大的倍半萜及含氧倍半萜[tiē]含量都较低。在所鉴定出来的化合物中,最小分子量为134,只有对-聚伞花素一种化合物,含量较高;分子量为136的化合物最多,共有10个,都为带环的烯烃类(单萜),平均含量较小,但总量较大;分子量为142的化合物也只有一种,是一个壬烯醇,含量很低,只有0.102%;分子量为150的化合物有3种,其中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是百里香芳香油的主要成分,含量较高(百里香酚23.872%,香芹酚7.051%),这两种化合物实际上是含氧单萜的同分异构体,它们含量的高低是衡量百里香芳香油质量的重要指标。另一个化合物为环己烯的衍生物,含量较低(0.386%);分子量152的化合物只有樟脑一种,是一种环酮化合物,含量也较低(0.541%);分子量154的化合物有5种,全为醇类或其衍生物,其中1,8-桉叶素(醇)含量较大(5.114%),其余含量均较低;分子量164的化合物共有4个,两个为含甲氧基甲苯的同分异构体,3-异丙基-4-甲氧基-甲苯含量高(6.234%),3-甲氧基-4-异丙基-甲苯含量很低,只有0.160%,另外两个化合物为酚的衍生物(异丁香酚和2-乙基-5-正丙基苯酚),含量低;分子量为192、196的化合物各一种,含量不高,但它们是重要的酯类(百里香酚乙酸酯和3.7-二甲基-2.6-二辛烯-醇-1-乙酸酯);分子量202、204的化合物共有8种,其中分子量为202的化合物只有古巴烯一种,其余7种全为分子量204的化合物,它们都是倍半萜类,含量不很大,但为重要的尾香成分。分子量为210的化合物只有丙酸芳樟酯一种,含量较大(3.076%)。在所鉴定的百里香芳香油成分中,xxx分子量为220,有两种化合物,一种为醇类(斯巴醇),另一种为烯的氧化物(氧化石竹烯)。这一主要成分的结果和张宏利等报道的陕西太白县产地椒的化学成分相似,但和潘溪庆报道产于山东的五肋百里香芳香油的主要成分有较大差异,该文报道五肋百里香芳香油的主要成分为樟醇和芳樟醇,但在甘肃产的百里香芳香油中未检出樟醇,芳樟醇的含量也很低,这可能是由于这两地的气候差异引起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合理利用植物资源
编辑芳香油植物资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不仅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许多必需品增香添色,同时也是自然界生物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着相应的生态平衡。同时还应看到尚有大量野生芳香油植物资源没有被开发利用起来,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甚为可惜。因此,还必须继续对芳香油植物资源作深入的开发利用研究,不断增加天然香料品种。进一步开展资源调查工作,把调查深度从以往的定性普查提高到定量详勘,模清资源贮量,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但这些资源决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其所具有的经济价值而存在着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间题,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而且是为了长期地、有效地利用。为了合理开发野生芳香植物资源,具体应注意以下问题:(1)必须准确地识别所采收的芳香植物,不要采错种类,应掌握好采收部位,以果实为原料的只采果实,以叶子为原料的只采叶子,不要将枝条砍折,更不能连根拔除。(2)重视保护植物的再生能力,在资源利用的强度上,要考虑其恢复能力和再生能力,避免“竭泽而渔”,“刹鸡取卵”式的短视行为。(3)提倡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每种植物往往代谢积累多种产物,通过综合利用可以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如山苍子果肉、花可提取芳香油,提取芳香油后的果核又可提取油脂。(4)对某些野生芳香植物进行抚育管理。提高产量,扩大资源。(5)对利用价值大,经济效益高的野生芳香油植物进行引种驯化,变野生为栽培,建立香料甚地,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有条件的还可搞立体种植,如上层种樟树,下层种茶树等经济作物,提高单位面积经济产出。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587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