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规模
管理学院学科门类较多。学院现有管理学、经济学和三个学科门类,含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和等7个本科专业。学院下设工商管理系、系和人文系,其中工商管理系下设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等6个本科专业;人文系下设马克思主义原理、理论、中国近现代历史、思想和法律基础、大学语文等6个教研室,承担着全校本科生、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教育及大学语文课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学院现有企业管理、会计学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思想教育等4个硕士点,同时设有企业文化、证券与投资、素质教育研究、思想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等5个非法人研究所。
管理学院教学基础设施良好。学院现有教学情景模拟、会计电算化模拟等2个实验室,建筑面积290平方米,计算机80台,可供管理学、经济学等本科专业正常教学使用;学院模拟法庭建筑面积127平方米,座位80个,可供本科专业正常教学使用。另外,学院现有专业类和人文类2个资料室,建筑面积共计320平方米,藏书13142册,期刊120种,可供60人同时阅览,并与学校图书馆联网,基本能满足各类专业本科教学的需要。
办学
近几年来,管理学院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加大了科研力度,教师在核心刊物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如在《经济管理》、《经济学动态》、《会计研究》、《理论导刊》、《计算机科学》、《日报》等刊物,都有我院教师的论文发表。先后出版了《汇率波动的非线性机制分析》、《高校财务管理研究》等学术专著20余部,承担省市级等纵、横向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有数十篇论文、多部著作、多项研究项目获省部级励。张永安博士撰写的《汇率波动的非线性机制分析》专著获陕西省人文社科二等;颜毓洁主持的省陕西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项目获陕西省计委优秀研究一等;孙红梅主持的西部大开发的税收理论研究项目获陕西省国税局优秀研究二等;颜毓洁、杜治平分别撰写的陕西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对策、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分别获陕西省经济学会优秀论文等。在教学方面,编写《企业管理》、《会计学》等教材12部,发表40-50篇教研究论文。有多门课程直接用外语原版教材授课。主持并完成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16项、厅局级项目15项项目到位经费总计约70万元。
办学成绩
1、思想理论课教学,注重理论研究,强化素质教育。学院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校级精品课程一门。教师撰写的论文先后在《日报》、《中国教育报》、《理论前沿》、《与文明》等国内权威报刊发表,产生了教好的社会影响;教师撰写的《重要思想进学生头脑的思考》等三进理论文章,被陕西省委教工委评为二、三等;一批科研项目和著作分别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省发改委优秀研究课题、共青团陕西省委优秀青少年研究等.
我院教师创办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班,以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为切入点和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以和大学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为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社会交往能力,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在师生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得到社会的关注。陕西人民、咸阳人民、西安音乐台、华商报等多家予以报道,陕西省文明检查团、省两课教学检查组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其教改项目创建综合素质提高班,探索思想教育新模式获陕西省教学一等。我院教师连续三年在全校进行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教学实践,用音乐淘冶学生情操,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其教改项目高校高雅音乐系统化模式化研究获陕西省教学二等。
2、在专业课教学中,努力培养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学院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学生先后获得全国、省、校级励多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CTV杯英语口语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各类项。我院营销专业022班的余娇同学获《周末异想天开》最佳创意一等。2003年中国社科院主办的全国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经济管理》封面,刊登介绍了我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同年,我院被陕西省人民认定为《陕西通》著名院校网上行单位。
社会声誉
学院办学受到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充分肯定,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1、我院本科生生源来源广泛,报考人数较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xxx志愿率高达xxx,录取分数较高。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本科专业生源也好。
2、学生就业情况良好。严谨的办学,创新的培养模式,严格的培养过程,使学院毕业生具备厚基础、宽适应、强能力、高素质的特点,学生就业情况良好。2004年12月,陕西科技大学现代职业培训中心在我院挂牌成立,吴翠珍教授任培训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等,现已培训800多人次。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综合表现能力的评价情况较好,其专业技能、工作适应能力、学习新知识能力等方面反映优为出色。毕业生考取国家公务员,或者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研究生的比例也在逐年提升。
3、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受到社会好评。学生积极参加CCTV《周末异想天开》、CCTV金苹果等栏目的拍摄,为陕南灾区、印度洋海啸捐款捐物,为患病同学在全校范围募捐,对孤儿院、康复中心、敬老院进行献爱心活动等,对社会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也赢得了社会的称赞。
专业设置
工商管理专业
本专业依靠先进的教学设施,科学的教学方法,完备的教学环节,广泛的社会实践,培养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较高的管理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从事企事业部门管理工作的管理人才。培养重点在于现代管理理论、创新的管理模式、现代信息手段应用以及全球化观点与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的有机结合。
本专业主要从组织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企业管理等工商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教学和训练来体现我院管理工程专业的特点,使学生成为能适应现代生产经营与科技进步,具备分析和解决企业包括财务和会计等在内的各类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的专业管理人才。
1、业务培养要求及毕业生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不仅要较系统地掌握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获得一定的工程技术或经贸业务技能、组织管理技能,而且应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及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学生在完成两年的基础课和管理类必修课学习后,可以从管理工程和国际贸易两个方面选择专业方向。
毕业生可去各类盈利或非盈利机构从事综合管理或各专门职能(如:生产、营销、科技、贸易、人才、财务、信息等)管理,也可从事国际贸易、财务实务运作、项目组织、信息系统开发等经营业务,还可去高校、科研单位、机关从事相应的工作。
2、主干学科:
经济学、工商管理。
3、主要课程:
宏微观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国际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公司理财、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经济分析、国际贸易、企业
战略管理等。
4、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军训、计算机能力训练、创育、社会实践、课程实习及毕业实习等。
5、主要专业实验: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验,办公自动化技能实验,英语听、说等语言实验,市场调查,课程设计等。
6、修业年限、学位:
四年,管理学学士。
7、学科发展概况:
管理工程专业1987年成立并开始招生,已培养本科生一千余名,目前在校学生320名。2001年获得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在校研究生20余名。
管理工程专业自成立以来,承担并完成省科委、教育厅、西安市科委等多项科研项目,公开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专著20余部。现有教授、副教授20余人,10余人。
根据国家公布的资料,2000年以来,本专业毕业生在全国人才需求量排行榜中一直稳居前十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经济的日益一体化,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已位于世界第三位。涉外企业数量激增,急需大批高级复合型国际经济贸易人才。一方面,国外企业本地化,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国际化,高素质国际经济贸易人才将越来越走俏。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贯提高综合能力,突出专业特色的办学方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懂经济,会管理,有较高外语水平,精通国际经济贸易知识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严格的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及实务知识的学习,努力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高级复合型国际经济贸易人才。
工商管理专业国际贸易方向成立于1993年,迄今已培养了5届大专毕业生和2届本科毕业生,共计330多名,其中大专毕业生240多名,本科毕业生90多名。多年来连续实现了xxx的就业率。在2届本科毕业生中,每年平均有20%左右的应届毕业生考上全国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有10%左右的毕业生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其余大部分毕业生在东南沿海的大型涉外企业工作。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深厚的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国际贸易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具有创新意识、开拓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为涉外企事业单位、跨国公司、经济贸易相关部门和高等院校服务,主要从事经济贸易业务工作、经济贸易管理工作以及教学科研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有教师8人,教授1人,副教授3人,4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4人,其余3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已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或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其中多篇论文或科研项目受到省部级励。每年还不定期聘请外国专家授课。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拥有设备精良的专业实验室,有供学生实习操作的国际贸易实务模拟系统,拥有容纳40 多人的语音多实验室。
会计学专业
1、培养目标及课程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会计理论知识与各类专业会计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会计电算化能力的高级财会管理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我国各类专业会计核算的理论与方法,并有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 国际会计知识,有较强的预测、计划、核算、控制、分析等能力和财务软件开发操作能力,毕业后能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工作及审计、验资等工作。
会计学专业成立于1993年,拥有本科及研究生两个层次的教学,已培养毕业生572人,我们的学生以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作风朴实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赞誉。每年都有诸多用人单位上门选用毕业生。
主要课程:会计电算化、高级企业财务会计、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审计学、投资学、资本运营等。
2、毕业生就业情况
(1)会计专业近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统计表(统计数据截至当年5月)
年 份 2001 2002 2003 2004
就业率 93% 95% 96%
(2) 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及分类去向表
毕业生就业区域情况如下表
就业区域 陕西省 东南沿海 国 外 其 他
所占比例 27% 53% 2% 18%
毕业生就业分类去向情况如下表
就业分类去向 企业单位 事业单位 公务员 研究生 其他
所占比例 56% 24% 10% 6% 4%
3、专业基础设施及在研项目
本专业拥有会计模拟实验室及计算机实验室,可同时容纳60人实验上机。拥有图书资料万余册,价值10余万元的相关会计财务软件。出版的著作教材6本,如:《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会计学》等。发表论文50余篇。完成及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十余项,如:我国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研究,商业企业商品进、销、存软件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及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等。
4、师资简介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副教授3人,5人。
孙红梅副教授,女,1967年11月生,硕士生导师。1991年7月取得管理学硕士学位,先后讲授《会计理论与实务》、《宏微观经济学》、《财务管理》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财务管理等。先后发表20余篇科研论文,出版专著2部。有多篇论文获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及陕西省国税局优秀论文。目前承担了陕西省教育厅等三项科研项目。
杨君岐副教授,男,1983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管理模型、计算机方法研究及会计电算化教学与研究,教授课程有《会计电算化》、《统计学》、《计算机语言》等。近几年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完成软件开发近十项。其中多项取得企业及社会效益。
市场营销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类企业从事产品销售、商品采购、营销管理工作,或报考国家公务员在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亦能在事业单位及高校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市场营销是一门诞生于的学科,它是在总结了企业在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思想和经营战略演变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已成为对企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重要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自那时以来,市场营销,一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方略和生财之道,研究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求发展的学问,便作为适应我国经济与发展需要的最为重要和适用的管理学科之一,成为我国高等商科教育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学科方向。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是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营销管理人才。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连续三年人才供求市场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需求排名稳居前三位,2003年排名xxx。
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成立于2000年,目前有三个层次的教学:1、高级职业教育(大专三年);有近百名毕业生;2、大学本科教育,学制四年,有近二百多学生;3、企业管理专业市场营销方向硕士研究生教育,学制三年,有近二十名研究生。
市场营销专业2004年毕业生的65%就业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广东),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江浙一带)及山东等地区,其余返回生源所在地;一次性签约率达90%以上,所签企业多数属于轻工、电子、医药企业及服务企业(如银行、保险公司等)。
毕业生由于就业省份和行业不同,待遇略有差别,但由于现代企业都重视营销工作,营销类毕业生供不应求,总体待遇相对于其他专业处于中等偏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市场营销在我国才被重新引入,目前我国高校尚无业内的品牌专业。我校营销专业具有鲜明的轻工行业营销特色,并注重对学生进行服务行业的营销素质培养。
市场营销专业知名教授有张永安博士等人,已结题的科研项目有:陕西省培植新兴技术产业政策研究[2001k230],陕西省科技厅,2001.1-2002.12;美利纸业CIPS系统开发,横向课题,2000.1-2001.6;广东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开发项目,横向课题,1999.9-2000.9。
市场营销专业目前拥有学生实习教学两个,专业图书资料阅览室一个,管理综合实验室一个,可进行《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等课程的计算机模拟市场教学。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有:构建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基于顾客价值分析的关系营销研究、陕西发展县域经济研究等。
专业
该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理论知识,熟悉我国法律、法规,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法律人才。多年来,本专业保持了较高的考研升学率、公务员录取率和司法考试通过率。近两年,毕业生考取公务员的平均比率为20%以上,考研升学率25%以上,司法考试通过率接近40%,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法律人才。
主要课程:学、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宪、刑法、行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
行政管理专业
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国家行政管理的政策和法规,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一定的政策分析、科学研究、策划、组织、协调、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以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学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行政公文与秘书学、比较制度、行政、经济学、公务员制度、市政学、政策学、地方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学概论、行政决策学、行政讼诉法、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行政案例分析、电子政务等。
研究生教育
企业管理硕士专业
企业管理硕士专业于2001年开始招生,历经数年的建设与发展,培养规模逐步扩大,现有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四个研究方向。本专业研究方向稳定,特色突出,师资实力较为雄厚,具备优良的研究生培养条件和科研。近年来,本专业承担多项各级纵向研究课题以及众多直接应用于企业的横向课题,在《日报》、《经济管理》等国内重要报刊发表大量论文,并出版了多本专著与教材,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及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培养模式上,本专业注重创育和个性化教育,在教学中紧密国内外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使学生熟练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工具,依托管理学院资源整合的力量和企业管理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为研究生提供广泛的学术交流机会和科研、实践平台,使研究生素质和能力受到全面深刻的专业训练,便于在各类组织从事高级管理工作或科研、教学工作。
主要课程:
管理学、高级宏微观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理论前沿、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会计学硕士专业
会计学硕士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生,遵循培养质量与培养规模协调并重的发展原则,本专业加大建设力度,现已具备良好的研究生培养和科研条件。本专业现有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金融会计四个研究方向。专业研究方向特色突出,师资结构合理,教师掌握会计学最新研究动态和,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年来,本专业所承担的多项xxx、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产生了显著的学术价值和重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本专业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研究生的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为研究生提供广泛的学术交流机会和科研、实践平台,使学生受到全面深刻的会计专业训练。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到会计师事务所、各类企业、金融与保险业、等从事会计学的应用实践工作,也可从事会计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
主要课程:
管理学、高级宏微观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理论前沿、会计理论与方法、财务理论与方法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简况
管理学院确立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提升科研、教学水平的工作思,从学科梯队、科学研究、教学质量、工作条件等方面入手,使学科建设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
学院现有陕西省重点学科--企业管理,于2008年7月由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企业管理省级重点学科注重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并举,依托我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积极探索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步建设成为具有高水平的学术队伍,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企业管理研究与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陕西省轻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该于2009年12月由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是我省轻工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目前主要的任务包括:(1)轻工产业数据库建设;(2)轻工产业网站建设;(3)轻工产业的相关出版物(包括、指南、研究报告、丛书等)。力争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保障,不断优化建设布局,规范和加强管理,推进研究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科研模式的与创新,实现资源共享,逐渐成为科技创新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我院现有校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企业管理和会计学创新团队。这为进一步促进学科研究方向的凝练,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年青学术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院实验室等科技平台硬件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近几年设立了企业管理重点实验室、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人力资源测评实验室、经济与金融实验室、国学研究室、模拟法庭等,为科学研究创造条件。
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和核心。近年来,学院从大学、复旦大学等引进和博士、博士后10多人,教师攻读博士学位8人,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得到优化,高学历教师比例显著提升,已形成了一批有实力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科技攻关等重大课题的人才队伍。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3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