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县

编辑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概述 将乐位于福建西北部,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共有135个行政村、5个社区,总人口17.3万人。将乐是历史古县。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260年)置县,因“邑在将溪之阳,土沃民乐”、“东越野宫在是”,得名“将乐”,是福建省最早建县的七个古县之一。将乐是全国26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彭德怀等先辈曾在这里领导过斗争。   将乐是文化厚县。将乐人杨时是北宋著名大理学家,他被尊奉为“...

  概述

将乐位于福建西北部,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共有135个行政村、5个社区,总人口17.3万人。
将乐是历史古县。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260年)置县,因“邑在将溪之阳,土沃民乐”、“东越野宫在是”,得名“将乐”,是福建省最早建县的七个古县之一。将乐是全国26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彭德怀等先辈曾在这里领导过斗争。

  

将乐是文化厚县。将乐人杨时是北宋著名大理学家,他被尊奉为“闽儒鼻祖”、“程氏正”,并为留下了“程门立雪”刻苦求学的历史典故;《李寄斩蛇》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将乐是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擂茶、龙池砚、西山纸并称“将乐三绝”,均被列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擂茶广场“擂钵铜雕”和玉华洞导游图“玉华洞志”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地理

将乐位于福建省,地处武夷山脉东南面、闽江支流金溪中下游,东临顺昌,西接泰宁,南连明溪,北抵邵武,东南与沙县毗邻。[2]

   自然气候

将乐属带气候, 既有气候特征,又兼有海洋气候特色。全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7度,无期298天,年均降水量1676.3mm。[2]

   旅游景区 玉华洞

玉华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将乐县城南7公里处,面积43平方公里,它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和原始的带常绿阔叶林景观闻名于世。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已形成了一个集观光、修学、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
玉华洞具有1700多年的游览史,自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探游之后,它神奇、优美的景观就随着《徐霞客游记》的流传而广为人知。玉华洞全长10华里,有藏禾、雷公、果子、黄泥、溪源、白云六个支洞,有一扇风、田、硕果累累、擎天柱、瑶池玉女、龙宫、万家火、金鸡唱晓、五更天等160多处景观。“以风取胜、以水见长、以石求异、以云夺奇”是玉华洞的独有特色。
1987年以来不断整修,遇斜坡砌石阶,过溪流架桥梁,主要观景处平缓宽敞,并装有彩灯衬景照明。玉华洞于汉初被人发现后,游踪不断。宋代杨时、李纲等曾游此洞。明徐霞客游后有此洞“弘含奇瑰,炫巧争奇,遍布幽奥”的赞语。洞进出口处岩壁上保留不少宋以来的摩崖石刻。明万历年间(1573~161年),廖九峰为玉华洞修志7卷,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邑人廖云友《玉华洞志》。
离洞1公里多的村庄里,有一口直径1米的圆井,小阴河的水由此涌出,水珠呈梅花状,纷纷扬扬,故名“梅花井”。
水泥公直达洞口,洞口安放着徐霞客铜像,还建有擂茶馆、动物世界标本馆、荷花池等游览设施。

   天阶山森林公园

天阶山保存着完整的带常绿阔叶林,其山清秀、草木争荣,珍稀植物和古名木种类繁多,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被专家们称为是喀斯特地貌上的一片绿洲。特别是天阶山顶的小石林神劈鬼凿,树依石而生、藤绕树而长,构成千变万化的景观,徐霞客在其游记中赞曰:“是山石骨棱厉,透露处层层有削玉裁云态,苦为草树所翳,故游者知洞而不知峰。”导游小姐说:一踏进三月,天阶山就“熊熊燃烧”起来了,这里的花事可热闹呢!置身天阶山,完全能够想象得出,也许最初的“火星”是由一枝最不起眼的绿绦上的嫩蕾燃爆的。但几阵和风、几场春雨过后,火红的山茶、血红的杜鹃、娇艳的桃花,就把天阶山给染红了。但在这里形成阵势的桂花,更能声势浩大地传递这里的芳。将乐人真有福气。方圆仅2.36平方公里的天阶山,就生长着上千株的千年桂树。年年金风送爽时节,就能收到天阶山金灿灿、香沁沁的“请柬”。那是怎样的一种盛况哟!丛开的青枝绿叶间,一株株桂花树夹着层层金的小花朵,“丹葩间绿叶,锦绣相重叠”。一树桂花,就是一首清新雅致的小诗。其实,让醉神迷的还有鸟。八哥、喜鹊、黄鹂、百灵、布谷与鹧鸪。它们自在地翱翔林间,跳跃枝头,歌声是那么清脆悦耳。“在天阶山,人们常常会把鸟声当成飞翔在空中的花朵,把花朵当成雀跃于枝头的鸟鸣。”导游小姐如是说。此言很精彩,但天阶山的美景更精彩。

   龙栖山

在将乐县西南隅,龙栖山自然区,像一颗绿色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这是一块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颇为奇特的土地。总面积6371公顷,境内群峰列屏、峡谷深幽。海拔千米以上高峰14座,主峰海拔1620.4m,也是方圆五县最高峰。高山峡谷中流泉飞瀑高悬,溪水跌宕前行,形成许多深潭。将乐乾隆县志上载:“龙栖山,多蒙深潭,传说有龙居于此,故名。”
龙栖山自然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优美、空气清新。在地质史上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的袭击,因此这里成为典型的带中南缘植物分布区域,保留着许多原始状态的森林。区内有七个中带植被类型、24种群落、高等木本植物631种。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常绿阔叶林,天然杉木阔叶树混交林,毛竹林和红豆衫、柳杉大树群。
常绿阔叶林是龙栖山森林最重要的部分,分布在海拔8O0m 以下的峡谷、山坡,发育良好,树种复杂,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组成。林相丰满,林冠层层叠叠、浓荫蔽日、粗大的藤条或缠树而上,或凌空悬挂。林下的倒木上,冒出种类繁杂、色彩艳丽的菇朵。常绿阔叶林是森林演进的最高层次,许多珍稀树种生在其中,也是野生动物的主要栖身之地。区内现存的珍稀动物有华南虎、豹、云豹、猕猴、黑熊、毛冠鹿、岩羊、穿山甲、鼯鼠等。常绿阔叶林浓密的、多层次的林冠和林下小灌丛为鸟类的提供了理想的。龙栖山栖息着21科37种鸟类。有漂亮的红腹锦鸡、白鹇、环颈雉,有猛禽褐林鹗、座山雕等等。名目繁多的鸟兽使龙栖山的森林更显得充实,活跃,生机勃勃。总之,常绿阔叶林内容丰富、蕴含。竞争、新陈代谢锻造了各个的自身完美,又造就了整个森林的和谐。置身林中不只有一种清新恬静的美的享受,更能感到一种的熏陶。
常绿阔叶林不够严密或者无法成林的地方,针叶树乘虚而入。散生的杉木在阔叶树造成的阴湿、肥沃的小气候中如得水,长得粗壮、笔直。龙栖山现存的大面积天然杉木群落在三明市xxx,在全省也不多见。作为一个保留生群,它的科研价值已经非常金贵,但是它的经济价值也太人了,一根中等径级的天然杉木就是一串金项链
连绵竹海是龙栖山的又一大特色。2万多亩竹林满目葱笼,万竿翠竹亭亭玉立,那是一个清逸潇洒的世界。阳春三月,满山春笋破土而出,节节向上,像一支支小火箭,虎虎生威。早年,龙栖山的毛竹有大如面盆的,锯下两节可做一挑水桶,五十年代“毛竹王”曾进京参展。闽西客家人最早来到龙栖山开发利用毛竹。以春笋为原料制造的毛边纸称为“西山纸”,商号“大广纸”是这里古老的名产。“西山纸”的制造始于唐代,盛于明清,其纸质细嫩、响张少疵,久负盛名,享誉东南亚。清康熙年间曾以“西山纸”编印《四库全书》,抗战时期西山纸被大批调到永安印刷“中央日报”,纸质xxx超过当时重庆的“中央日报”。七十年代出版的《诗词》线装本也是用西山纸印刷的。解放初期西山纸大量出口东南亚,为国家争取了不少外汇
此外,龙栖山还有许多南方红豆杉、柳杉树群,大多分布在村口、溪流两旁,较好,带有浓重的“xxx林”色彩。红豆杉树群树龄高,径极大,长(zháng)势 非常旺盛,树冠浓密如华盖,细叶如云。柳杉高大、壮实。令人想到这块土地岁月的悠远,地力的厚实。

   岩

  龙栖山自然区管理局所在地余家坪西北方向22公里处,位于与万全乡接壤的区界上,海拔1561m,山僻险,人迹罕至。据《将乐县志》载:“岩,上有泉,不盈,不涸,病者饮之即痊,天旱祷雨即雨,故名岩。”岩三峰突兀,峰顶是一片石林,馋岩怪石,似鹰,似象,似虎,似龟,琳琅满目。天气晴好时,立岩顶可望见将乐、泰宁、明溪、、宁化五座县城及金湖,四野绿涛滚滚,云烟浩淼,云雾变幻莫测,恍如置身云霄宫中。顶峰北侧50米处有一座用石条筑成的古刹――青云堂。正殿中央端座着一尊约一米高的佛像,神采飞扬,俊逸大方,大小38尊石佛像排列两旁,或立或坐或跪,神态逼真,殿四壁雕有佛像、佛龛等佛事浮雕,这组雕像高一米多,最小的高30cm,雕刻艺术极为精湛,线条刚柔有致,有的佛像眼睛是用黑宝石镶嵌而成,石刻铭文的年代为唐贞观二年。青云堂石佛堪称古代雕刻艺术的一枝奇葩。

   塘山

  在余家坪东北方向8.8公里处,海拔1200m,上可俯瞰白莲全乡的各个村庄,传说发现此山和山上的一池清水。山顶靠南的山坡上有建于唐代的,几经兴毁,现已重建。庙前有一株茶树,所生茶叶品质极佳,消食化积,驱邪,功效显著。塘香火鼎盛。来自明溪、宁化、、永安、连城以及本县的善男信女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带着大包大挑的供品上山朝拜。清顺治八年(1651)将乐冰雹,白莲人吴赞郎率灾民xxx,在塘凭险下寨,聚众万人,对抗官兵三年之久,后中计被杀。民间传说在他前,其座骑有所预感,至半山时立于一岩石上不肯前行,吴赞郎猛抽一鞭,战马蹬石腾空一跃--至今还在岩石上留下了深深的马蹄印。

   厝桥植物园

  距余家坪0.5公里处,有一座石拱桥横跨小溪,上建有凉亭式桥屋,厝桥两岸是一片较好的原始状态的林子,也是余家坪村前的“山龙口”林。方圆30多亩林地上生长着红豆杉、柳杉、三尖杉、光叶石楠、野、青刚栎、浙楠、大叶锥、马尾松、罗浮拷、甜槠、钩树等10多种乔灌木。如此少的面积上密集地衍生着众多品种的树木实属罕见。在桥上凭栏小憩,分外惬意。山风徐徐,溪水潺潺。茂林修竹中,飘出鸟鸣蝉噪,如诗如画。左边的山头名叫雷峰寨,是吴赞郎农民xxx军的营寨之一。

   十字坳

距余家坪12公里,海拔1310m ,是到达里山和攀登主峰的必经之地。南北山脊五公里范围内由天然下种形成黄山松林。虽因雷击多次引起森林火灾,然而“春风吹又生”,黄山松林益加郁郁葱葱,xxx的母树胸径已达70多厘米、树形舒展美观。十字坳东西两侧山坡上还长满了各种杜鹃。春末夏初,映山红、丁香杜鹃、毛果杜鹃鲜花盛开,寂静的山脊上姹紫嫣红、绚丽夺目。

   石牛栏

位于十字坳西边的将军顶附近,距余家坪17公里,海拔1312m,是一块呈扇形的平坦坡地、高山草场。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坡上长满野草和杜鹃,靠山凹生长着10亩左右的金镶玉竹。高山草地别有一番景致,清明时节,野草,百花盛开,像绿云上托起灿烂的朝霞。冬天百花凋零、风吹草低,好一派草原风光!传说将九头神牛关在石牛栏内,神牛年年吃玉竹为生,故这里的玉竹没有竹梢。有一年神牛偷跑出来到县林畲打了一个滚,造出了一片15里长的平原

   山前云海

  在区山门外去白莲的半山腰公上,距余家坪6公里,海拔600m,由于此处森林茂密,加上山下小王水库的蒸腾作用,空气中富含水蒸气。在气压较低的晴朗天气,早晨形成一片广阔的云海。白莲乡的大部分村落和低山全部覆盖在云海下,偶而露出的山峰像是汪洋中的小岛,大树似灯塔。此时的云海有一种静态的美。日出后,朝霞璀璨,托起一轮红日,蔚成奇观。云海也随之开始涌动,消散,此时的云海是动态的,一派波涛汹涌的景象,山尖绿岛忽隐忽现,变幻诡奇,摄魄。在这里看云海先是居高临下,有一种飘浮在云端之上而超凡的意境。然后可以坐车顺公下降高度观看,一直来到云海边上,此时又犹如乘风破浪航行在大海上,万顷波涛就在身边掠过,一种雄浑激越、搏浪急进的豪情在胸中升腾。继续下行,钻进云海之中,雾气蒙蒙的青山和水库出现,想想头顶上刚刚看过的云海,人们见仁见智又会生发万千感慨。

   龙潭飞瀑

  位于余家坪下游7公里处,海拔560m 。林密谷深,余家溪弯曲跌宕,比降增大,形成一串瀑布群。其中xxx一级落差10m ,瀑布下跌积成深潭,水声如雷,两岸巨石嶙峋,峭壁陡立,幽深、,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

   石排场

  在去龙潭飞瀑的旁,距区管理处5.5公里。这是一块山间小平坝,面积2平方公里,有水田几十亩,房舍十来间。四周青山翠竹环抱,一条清溪缓缓穿过其中,几缕炊烟,几声鸡鸣,愈显安谧,是典型的田园风光。现已在此处建成鹿园。

   手工造纸作坊

  区内还有几十个手工造纸作坊。分布在里山、外山、上地、沙溪子等地。“西山纸”的制作过程要经过修山、备灰、修湖塘、砍笋、溜笋、断筒、剥皮、削片、挑竹麻、落湖、洗漂、剥料、榨料、踏料、耘槽、抄纸湿压、湿纸切边、烘焙、于纸切边、包装等28道工序。人们可以在作坊里看到的一般是从踏料至烘焙这几道工序,完全保持原始的手工操作,十分艰辛劳累,特别是“踏料”这道工序,近乎蛮荒。“冰清玉洁”的西山纸书印了多少鸿篇巨构,同时也留下了自身历史重负的深痕。

   龙井水库

  库址位于往十字坳方向的龙井村上游,坝址高程759米 ,库容519万立方米、装机容量32OO千瓦 , 年发电量1188万千瓦时,龙井水库除发电、灌溉、养殖方面的效益外,还是龙栖山一处新的景观。它是三明市海拔最高的人工湖,水面400多亩。竹林、青山拥簇着一湖碧水,湖水漫进山凹中,形成许多曲折的绿色的港湾和半岛。水鸟掠过湖面,竹筏在湖上浮游,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情趣。

   杨时墓

将乐水南乌石山,云气氤氲,山麓秀木成林。隆然现出一座古墓,庄严,肃穆,深邃。这里长眠着宋代著名理学家杨龟山先生。
《杨时年谱》载:宋绍兴五年(1134)3月15日,杨时为了替自己找一块墓址,“与诸友相地于铺州之南山”。《 宏农杨氏族谱》记载:时公,卒于大宋高绍兴五年乙卯岁四月二十日辰时,享寿八十有三,葬于铺州水南乌石山,莲叶盖龟形,坐南向北。可见此墓为先生自选墓。为何“坐南向北”呢?先生自选的结果、理想的朝向――始终望着北方。家乡在北方,老师在北方,朝廷在北方。这不就是先生一生为人的最简洁的总结和么?
明嘉靖《延平府志》记载:杨时墓,南宋胡安国撰墓志铭。成化六年,复建神道坊及享亭。弘治六年,知县陈大经渴祭,还买田出租,以备岁时祭扫。七年,增建享堂三间,左右两廊及泡福之所,缭以墙垣。
据杨时三十一代孙杨桃芳老人所言:“每年春秋两祭,各地龟山公带着族谱和供品,长途跋涉来祭墓。我是最后一个接管祭田者,每年接待来自南平、闽县、邵武、明溪、宁化,以及广东省的族亲,大约有数百人之多。”其场面甚为壮观。1985年10月,福建省人民将此墓列为省级重点文物单位,先后两次拨款修葺。整座墓垄保存着明代的原貌。墓面宽3米,进深3 . 5米;墓坪宽5米,进深8米;墓体总长27米。由墓坪和墓丘组成的墓体呈马蹄形,墓丘前正中安放的以“将乐石”制作的孤顶长方体墓碑,是明朝宪成化六年,即公元1470年朝廷坟墓时竖立的。这块高105厘米、宽56厘米、厚6厘米的墓碑完好无损,碑面中央阴刻竖写的“宋龟山文靖杨先生墓”。该碑文为明成化六年巡按御史滕贻所书,工整遒劲的楷书大写,依然清晰如初。墓前立有石凿而成的香案和以花岗石板雕刻的文房四宝。墓坪下由宋砖砌成32级台阶。入口处两侧雄踞两尊石狮。墓前方有一座明代风格的重檐歇山式牌楼,上方挂着“程氏正”、“倡道东南”的匾额。牌楼高6.4米,双层楼顶,翘角腾跃,如苍鹰展翼。
总之,整座墓融会古今,历久弥新,宏伟壮观。既与山体相依偎,又能鸟瞰蜿蜒而去的清澈的金溪。云山苍苍,溪水泱泱,留此胜迹,无限风光。每年的春秋佳日,拜渴者络绎不绝,大家无不感到: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回头山

“家在这里,爱在这里,我总是回头望着你。擂茶飘香,瓜果遍地……回头望你家乡的回头山,那是离乡的儿女乡情依依……”对于客家将乐人,尤其是在外的将乐游子,这首由著名的词作家司顺义、曲作家张卓娅谱写的《家乡的回头山》,真可谓百唱不厌,每一回哼起都流连迷醉,每一次唱起都亲润可人。
回头山,位于将乐县城东10公里处的邓坊,三面环水。车行省道岑文线,从邓坊采育场悬索桥附近遥金溪河远眺依山傍水的回头山,犹如“白银盘里一青螺”,小巧俊秀,绿意盎然。
回头山又名“蜡烛山”。关于“蜡烛山”的由来,有一段传说:古时候,高唐村有一个出了名的孝子,他叫蜡烛,家里很穷,与80岁的白发老母相依为命。一天,蜡烛去集市卖柴,赚了15文钱。他盘算着要买双鞋、买把木梳给娘,更重要的是要买些米回家,因为家里已好几天没米下锅了。不幸的是,待他走到米埠,一摸裤兜,钱丢了。无奈,蜡烛只好向王二麻借高利贷买米。为了能早些把那利滚利的借贷还清,蜡烛安置好老母亲后,编了个去找远方朋友的美丽谎言,次日天刚亮就出门了。蜡烛多么舍不得离开年事已高的娘呀,出门刹那,他泪水夺眶而出。他漫无目的地走呀走,忽然,看到不远处的金溪河边有一褴衫老汉正踉跄着往河中走去。“不好,老人可能会出事!”不识水性的蜡烛径直往河中走去,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老汉扶到对岸。老汉掏出银子致谢,蜡烛不受。“蜡烛,这些银子拿回去好好孝敬你母亲吧!”老人硬把一袋银子塞给蜡烛后就大步朝前走去,忽然间,老人回头仰天一笑,没了踪影。蜡烛半晌才回过神,再细看,回头的地方已长出了一座山,这山改变了金溪河平直的去,使溪水到此绕了个回旋。于是,有人称这座山为回头山,也有人称其为蜡烛山。
走在通往回头山那如弓横跨的悬索桥上,清风徐徐,凉气幽幽,沁脾。悬索微摇,有惊无险。向下,是水波不惊的清泠泠的金溪河;仰望,是回头山那如刀削般的石崖。危崖绝壁间冒出一棵棵挺拔伟岸的古松、苦槠及一些不知名的杂木,任凭风吹日晒,巍然屹立在水尾山腰。山顶那一幢幢依山而建的亭台寺阁若隐若现,红绿相融,相映谐美。
回头山山体不高,海拔仅250米,但到山顶石级陡峭,有如登泰山天都峰,蜿蜒石径陡如,需步步踩实。绝壑攀途,鸟语花香,一侧是黛绿的峻峭山崖,一侧是整齐如绣的空蒙山色。途中经过两个方便歇息的小亭,一亭有联:高亭明月满,古寺晚香浓;一亭有诗:空手来时空手去,你往西来我往东,夜尽听得三更鼓, 不觉五更钟。其诗其联,耐人寻味。
“云鬟别有飘萧态,似向风前浴晚波”,崖顶壁立,峰峦险峻,顺山势而建的闾山祖师,终日木鱼声伴着鸟声蝉鸣,在徐徐山风中传递古寺幽情。大雄宝殿、地藏王殿、玉皇殿、峰景寺起伏于险峰,殿殿相连。攀悬梯、走回廊、跨石坎、越飞栈,穿梭其间,于虔诚的中荡涤人尘。
出峰景寺是一裸露的石岩,岩边没有扶栏,在58岁住持的下,我们向山脚俯视,金溪河波光粼粼,浮银跃金。
探奇回头山,风景这边独好。据同行者介绍,随着2006年高唐电站的发电蓄水,回头山至将乐县城一带将形成十里平湖。届时,回头山定有另一番景象、另一番风情。

   明台寺

  原称明台庵,位于天阶山两峰之盆谷处,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占地二千多平方米,原建筑几经,不复存在,现在的明台寺是1993年重建的。
明台寺采用中轴对称的式建筑,宏伟壮丽,庄严肃穆,寺内外古木扶疏,名花溢彩。游客在出玉华洞后必经此寺。寺中住有僧人,香火旺盛,是当今朝圣的景点。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九(诞辰)、六月十九(成道)、九月十九(涅磐)这里都举行盛大佛会。徐霞客游玉华洞时曾在此庵食宿,并在《玉华洞游记》中记载:“山半有明台庵,洞后门所经,余时未饭,复出道左登岭,石磴萦松,透石三里,青芙蓉顿开庵中,饭于庵仍下至洞前门,下浴庵中,宿焉。”

   证觉寺

证觉寺又名证果寺,坐落在将乐县万全乡常口村的太平山麓,始建于唐武德三年(620年),较福州鼓山的涌泉寺早288年,据说福州鼓山上的就是仿照证觉寺建成的,所以民间素有先有将乐证觉寺,后有鼓山涌泉寺的说法。证觉寺形似座莲,分上、中、下三殿,皆雕梁楼、斋堂、僧房、方丈室、阅览室、旅客卧室、放生池、太平山门楼等等。观其布局设施,与福州鼓山大同小异,入其境令旷神怡,超世忘俗。 我无首先来到大悲阁,大悲阁也叫庵,是寺内无饮食起居的地方。到了这里,大家在不知不觉中,是否开始有了一种慈悲为怀的感觉。[3]

   旅游指南 美食特产

  将乐县美食特产有老鼠干、辣椒干、客家擂茶、扁肉、芋饺、米冻、豆腐丸、香芋饼、青草冻等。

   购物

  在将乐县可以买到猕猴桃、黄花梨、毛竹、绿竹、 中小径竹、红菇、灵芝、 姬松茸、银杏、尤溪金柑、纽荷尔脐橙等物品。

   历史文化 民风民俗

  将乐擂茶

  请喝擂茶是将乐最普遍、最隆重的待客礼节。们结婚、添丁、乔迁、参军、提干、升学、做寿,擂茶便成为必不可少的喜庆之品。将乐擂茶源远流长,据考证,它是唐末客家人第二次南迁时传入的。
擂茶用料讲究,制作独特。器具有:口径35厘米、内壁有辐射状纹理的陶制擂钵,一根70厘米长的茶树枝或白蛇藤作成的擂茶棍,捞滤碎渣的竹制笊篱等。擂茶的原料:以芝麻、茶叶、陈皮为主,并根据需要变换不同配料,如鱼腥草、川芎、藿香、凤尾草等。制作方法:将配制好的原料放进擂钵里,加些凉开水,两手握住擂茶棍,沿着钵壁有节奏地作惯性旋转,待钵内之物被擂成细浆,将滚烫的开水徐徐倒入搅泡,用笊篱滤去渣滓,反复研磨二、三次,一钵清爽可口的擂茶就制成了。
擂茶的药用功能颇多,足饭饱之后喝口擂茶,可感油腻尽退,满腹舒畅。据验证,常喝擂茶有防风祛寒、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肺健胃、润肤美容、延年益寿等功效,是极佳的保健饮品。

  将乐南词

  将乐南词又称“八韵南词”。它的源头来自浙江的婺剧,由浙江的流浪艺人经江西传入我县,后经民间艺人不断加工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带有将乐地方韵味的剧种。南词的道白采用“土官话”(将乐方言腔普通话)。唱词曲调为八韵,每韵由7字组成,一曲8名。腔调变化以八韵为中心。乐器使用扬琴、琵琶、三弦、苏笛、京胡、二胡、板胡、云霄、笙、镜锣、铜鼓、渔鼓等。南词唱腔种类繁多,声腔齐全。除基本唱腔正板、紧板、北调正板、数板外,还有众多辅助唱腔,如弦索、昆腔、北叠、外调。完整的基本中还有曲头、曲尾及串子调等。
南词演唱时,曲会讲究,一般古厅堂或正厅,挂桌帘、摆香案,掌鼓板者坐上正中,主唱者依次分坐两边,各执乐器,接生、旦、净、末、当扮唱。每场戏必先唱《天官赐福》曲目,后唱其他曲目,如《断桥相会》《合钵妆妖》《昭君和番》《芦林相会》《苏文表借衣》等。
1964年冬,传唱了近百年的将乐清唱南词终于以一种崭新的表演方式被搬上舞台,由刘怀忠编词作曲的将乐南词说唱《赵治水》开了南词表演形式之先河。在福建五届农村文艺汇演中取得佳绩,被选送参加1965年的《上海之春》音乐会演出。此后,一批如《五婆骂鸡》《哑背疯》《小鱼儿》等南词剧目陆续创作问世,一批南词艺人如陈维绪、徐素娥、王朝仁等逐步成长,成为今天南词演唱的传人。

  接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来了,苏醒,大地充满了生机。春,在将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城乡各地的接春风俗,寓意深刻,颇为有趣。
立春前夕,各家从菜地寻一株上好的油菜,或花瓶菜、芥菜等,带回家中,栽入花盆,名曰“春花”。然后用大红纸做成长形,写上“新春大发”、“春到财来”、“迎春接福”之类的吉利话,插到“春花”旁边。立春来临,把“春花”端出来,放到大门前或窗台上,同时摆上清茶、甜酒,点燃线香,待立春时刻一到,各家各户燃放鞭炮迎接春天的到来。这就叫“春花接春”。
“开大门”接春,指大年三十夜半子时,这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时辰。人们把大门打开,在门两侧帖上“开门大吉,万事如意”之类的联子,燃放鞭炮,这叫“开大门接春”。

  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民间称之为“上元天官赐福日”。过去这一天,是正月最精彩、最热闹、最令人回味的佳节。元宵节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多姿多彩的“闹花灯”。这天,人们都要吃元宵(土话叫“汤圆”),皮用糯米粉制成,馅或甜或咸,以祈合家团圆。将乐城关人还做春卷、竽包等风味小吃,将元宵节称之为“寿年”。过去城关和万安的元宵活动从正月十三开始,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头巷尾千灯争艳。龙灯、花灯、走马灯、龙凤呈祥灯、鸳鸯戏水灯、麒麟送子灯、松鹤延年灯、吉祥如意灯、百鸟朝凤灯、牡丹富贵灯……公龙灯就派生出烛龙、板凳龙、香龙等等,灯火辉煌、千姿百态。元宵节不仅有观不完的花灯,还有热闹欢腾的舞龙灯、河蚌舞、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等各种游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每到元宵节,文联、文化等部门都要组织民间元宵节活动,或舞龙灯、或举办花灯展,或是放焰火,元宵活动多姿多彩,令人陶醉。

  端午节

  

将乐人很重视端午节。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节前就备足糯米和箬竹叶裹棕子。亲戚朋友间互相馈赠,女婿要向岳父家送鸡、送肉,谓之“送节”。子有甜粽、咸粽之分,有碱粽、白粽之别,品种繁多,有乌豆粽、花生粽、肉粽、豆沙粽等等,五花八门。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都要悬挂菖莆、艾叶、葛藤以驱邪。据说门上挂艾叶、菖莆之俗源于中原大地。有的门口还贴上“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莆似箭斩千邪”的对联。午后还用葛藤、艾叶、菖莆煎水,供老少沐浴。城关人还有叫小孩吃驱蛔虫药的风俗,一岁吃一粒,十岁以上吃十粒。端午节期间,村民上山挖草药晒干备用。传说这天所备草药,疗效极佳。
端午节最隆重的习俗要数龙舟比赛。过去县城渡头、水门、东门,都有自己的龙舟。有南口、黄潭、高唐等地各自的龙舟。过去全县有9条龙舟,每年四月下旬,人们早早就把龙舟抬出来,补漏、上油彩,修葺一新,连龙须都要细细地梳过几遍。为了初五进城看划龙舟及走亲访友送粽子,农村特意提前到初四过节,故民间有谚语曰:“不识字,过节过初四。城里不知苦,过节过初五”。一到初五,金溪河两岸人山人海,南门渡头开阔的河面上,金龙、黄龙、白龙、青龙……一字儿摆开6条异彩纷呈的龙舟,每条龙舟上坐着24个光着膀子、握着橹桨的壮小伙子;船中配一面大鼓,由一位久经沙场的彪悍鼓师握鼓锤以待;船尾还有一经验丰富稳重的老师傅掌舵。时辰一到,就听得一声炮响,一条条龙舟立时如离弦的箭、出膛的弹,劈波斩浪向前飞驰。那“咚咚”作响、催人奋进的鼓点,那声震如雷加油鼓劲的呐喊……那铿锵有力、奋勇拼搏的;那百桨齐划、你追我赶的场面,让人激动,催人奋进。

  板凳龙

  

将乐县安仁乡的泽坊村每年正月十七有游板凳龙的习俗。原先不叫“板凳龙”,而称“桥灯”,游的是蛇而不是龙。那时的泽坊人以户为单位,各家自备一块二米长十公分宽的杉木板作为烛桥架,状如长条板凳面。每条烛桥上安2至3个斗,斗为木框,白纸糊面,斗内插蜡烛。木板两端各挖一个小圆洞,可用穿洞连接。数百条烛桥连接起来在田埂上行走就像长蛇一样游动,甚为壮观。
旧时的泽坊每年正月十六就开始热闹了。头一天,家家户户就把烛桥抬出来洗净,买来白纸将8个斗面糊得平平展展的;晒干后,在斗面写上: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平安等吉利词语。有的人家为了好看,还画上美丽的花边。到傍晚天才有点暗,各家就派出男的青壮年扛着烛桥到桥头集中,由负责连烛桥的人把蜡烛分给大家。天完全暗时,烛桥接好,各人把蜡烛点亮,扛上肩,随后是长龙似的烛桥,从村头出发,浩浩荡荡沿着全村一游动翻腾绕一圈,家家户户的老人早已设好案桌、摆好供品、备好香烛等候在前,烛桥一到,立刻点起香烛,放鞭炮迎接。烛桥将全村转完以后,便抬进一块平整好的大丘的干田里。大家把烛桥放在地上稍事休息后,便重又抖擞地将烛桥扛起,在花灯指挥下从外向内排成金灯盘龙阵;一会儿从里向外,形成蛟龙出海阵,一会儿从外到内形成巨龙腾飞式,起舞花样甚多。精彩的表演、热闹的场面,吸引了周边村庄的万千百姓,大田边上人山人海,喝彩的、助威的、笑的、乐的,形成一幅热烈火爆、别具一格的农村节日风情画。
田里的表演结束后,烛桥还要舞到庙前,把烛桥头扛进庙内前,点烛,虔诚地点三次头,然后把两块半圆竹往上一抛,掉在地上后如果一正一反,就说明蛇可以斩了,只见领头人手一挥,所有的人连忙把拴烛桥的一抽,扛了各自的烛桥就往家里跑,据说谁先跑到家,谁就最先把福气先带到家,这一年的运气就xxx。因此,人人争先恐后,拼命奔跑。立时千灯、万灯,天雨散花般四散开来。此情此景,让人万千感慨、耐人寻味。
为图吉利,后人们改称“桥灯”为“板凳龙”,还为桥灯安了惟妙惟肖的龙头龙尾。安仁的板凳龙越来越引人注目,成为安仁每年元宵节文艺踩街必不可少的节目,远近闻名。

  万安牛会

  过去农业机械化程度差,农民耕田种地全靠牛,因而有“牛是农家宝,生产少不了”。千百年来,耕牛,辛勤耕田,成为农人xxx的帮手,人们耕牛、爱护耕牛,把耕牛当作命根子对待,特意把每年的四月初八定为牛的生日,这一天,农民要为耕牛做寿,为耕牛放假一天,大清早就为“牛寿星”准备美餐,表达对耕牛常年为人代力的由衷,不但为耕牛过节,民间还有举办耕牛交易会的习俗,每年农历八月期间,各地相继举办耕牛会,促进了养牛业的兴旺和发展。
将乐万安牛会是从庙会发展起来的。旧时,将乐万安农历八月初七、初八为男人敬神日,初九为女人敬神日,每年要举办八月庙会,开展迎神活动。村民纷纷赴会,开始带些土特产前去交流,后又进行以小牛作抵押的耕牛贸易。有的人认为耕牛经神庙过目,能避瘟消灾,生长健壮,连不准备交易的耕牛也牵来参会,周边的建宁、泰宁、顺昌、明溪以至江西、浙江的客商云集这里,交易耕牛数以百计。解放后不再迎神,但牛会和物资却保留了下来并日益繁荣。
牛会中最热闹红火的还是翠竹扶疏、绿柳垂阴的万安河畔,成千上万头水牛、黄牛、大牛、小牛济济一堂,或悠闲地吃着青草、或自在地打着喷嚏、或温顺地摇着尾巴,任凭主人和客人兴高采烈地夸或评判,在人们眼前,展现出一幅活生生的美丽而壮观的千牛图。每头入会的牛经检疫后都打上了白色的印记。至傍晚,牛主人各自把牛牵回,散居在周围。
第二天清晨,又成群结队地赶来。牛会,不仅促进了耕牛交易,也使牛主人有了广交朋友、交流的机会,还提供了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话题,欢声笑语连续不断把牛会推向,盛况空前。
万安牛会从迎神庙会发展为健康的物质和耕牛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到今天促进边界贸易和耕牛发展,并杜绝了活动,展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体现了人民群众求富向上的良好愿望。

  舞龙与舞狮

  

节日往往是人们团聚和喜庆的日子,为了表达这种心情,节日的游艺民俗特别丰富多彩。而游艺民俗中,舞龙灯是最热闹的。
龙是中国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都称为“龙的传人”。龙灯由头、身、尾组成,另有一个龙珠。龙头、龙尾用竹篾扎成龙头、龙尾形状,一节一节的龙身也用竹篾编成笼形,蒙上棉布绘上龙身色彩,里面可点燃红烛,下面用支撑,供舞者执拿挥动,通常用九至十一节衔接成一条龙。舞龙时舞龙人身穿彩色衣、裤、头扎毛巾。引龙人手拿彩色龙珠逗引长龙俯仰翻转,在集市热闹的十字口挥舞,舞龙的动作有跑、跳、滚、翻、缠等,舞龙人不论执掌哪个部位的都要做到首尾相顾,紧密配合,灵活机动,协调统一。舞龙时,往往青龙、黄龙几条龙一起上,如巨龙翻江倒海,气势非凡。
最有声势的是“舞龙灯”。“起灯”时,领头人带着大伙到大坪上,面向东海方向敬上一对大红烛,敬三柱香后口中念着之词绕场一周,然后在鼓乐声和鞭炮声中开始。走在最前面的是龙珠。紧接着是龙头,龙头高约1.6米,长约1.2米左右,接着是九节十八米长的龙身,最后是龙尾。有时是一颗龙珠在逗着它们,有时是“二龙戏珠”,还有“群龙抢珠”等等表演程式。起龙时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人群欢呼声中,一些新婚女子和未育妇人争着去拔“龙须”,据说拔到了便可生龙子龙孙,可以早生贵子,这也就是“舞龙丁”的由来。
舞狮也是一种游艺,数白莲镇舞狮最有名。每年元宵时节,白莲人便裸着上身、打着赤脚、脚挂铜铃,以舞狮祖先功德。一舞就是十八盘(即十八般武艺套),舞者大汗淋漓。口哨不断,助兴者声声呐喊,气氛浓烈异常。助兴的村民伴着唢呐、锣鼓的乐声载歌载舞。狮有青狮、黄狮两种。舞狮队一行约10人,其中1人舞狮头,1人舞狮尾,动作有洗面、搔痒、打滚、蹂球等。舞青狮者必须当众表演拳术或刀、枪、棍术,如两青狮相遇则须较量武艺,分出高低;舞黄狮者则纯为游玩不比武。

   人文风情

  将乐素有“文化之邑”的美称。东晋时干宝《搜神记》中《李寄斩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被誉为“闽儒鼻祖”、“程氏正”的著名理学家、北宋龙图阁直学士杨时(号龟山)也诞生于此,“程门立雪”的典故代代相传。擂茶、龙池砚、西山纸堪称“将乐三绝”。

   历史沿革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分会稽郡置建安郡(治所今建瓯),析建安县之校乡始设将乐县,隶建安郡。因水来自将溪,东越野宫在是,又以邑在将溪之阳,土沃民乐,故得名将乐。
西晋至南北朝,均属建安郡。
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并于邵武县,隶抚州(治所今江西临川)。
唐武德五年(622年),从邵武县析出,复置将乐县,改隶建州(治所今建瓯)。贞观三年(629年),县东南2乡并于建安,西北3乡并于邵武。垂拱四年(688年),复置将乐县,属建州。元和三年(808年),再分并于建安、邵武县,为两县之地。元和五年,再复将乐县,属建州。
五代十国闽天德元年(943年),王延政据建州,建国号殷,将乐县为其所辖。闽天德三年,将乐升县为州,以县城西郊有山形如覆钟,取名镛州,又称西镛州。是年八月,南唐灭闽,将乐为南唐所辖。南唐保大四年(946年),将乐废州为县,仍属建州。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剑州为南剑州(治所今南平市),将乐自建州改隶福建南剑州。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兵占领邵,改军为,将乐属邵武。至元十五年(1278年),南剑州升为南剑。六年(1302年),改南剑为延平,将乐均属之。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延平为延平府,将乐属之所辖。
清袭明制,将乐仍属延平府。
元年(1912年),废府、州,实行省、道、县地方政制,将乐属北道(治所今南平市)。3年,属建安道(治所今南平市)。14年,废道改省、县两级制,将乐直属福建省。20年,复道制,将乐仍属北道。22年11月,十九军发动“福建事变”,在福州成立中华国人民,将福建划分为4省2市,将乐属延建省。次年,事变失败。23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将乐县城,成立县苏维埃,直属闽赣省苏维埃。同年7月,国民实行督察专员制,福建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将乐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治所今邵武市)。24年10月,福建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将乐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治所今南平市)。
1950年1月31日,将乐解放,属福建省第二专区(专员驻南平)。是年4月后,第二专区先后改称南平专区、南平地区,将乐均属之。1970年7月,改属三明地区(专员驻三明)。1983年5月,三明地区改为省辖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将乐为三明市辖县至今。

  

三国东吴永安三年(260年)析建安县校乡置将乐县,属建安郡。晋隆安三年(399年)析西乡置绥安县,义熙元年(405年)改绥城县。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并入邵武县,隶抚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恢复将乐县;七年(624年)又并入邵武,垂拱四年(688年)再恢复;元和三年(808年)并入邵武、建安二县,五年(810年)又恢复,属建州。五代闽天德三年(945年)升为镛州,南唐时废州为县。宋后历属剑州、延平、延平府、建安道。1950年l月18日解放,历属南平专区、三明专区(地区)、三明市。
1995年,将乐县将乐县辖古镛镇、高唐镇、万安镇、南口乡、白莲乡、黄潭镇、万全乡、乡、安仁乡、大源乡、余坊乡、漠源乡,7个居委会、124个村委会。
2000年,将乐县辖6个镇、7个乡:古镛镇、万安镇、高唐镇、白莲镇、黄潭镇、水南镇、乡、漠源乡、南口乡、万全乡、安仁乡、大源乡、余坊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5849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 古镛镇 37327人、 万安镇 8702人、 高唐镇 10790人、 白莲镇 12934人、 黄潭镇 12041人、 水南镇 18694人、 乡 8829人、 漠源乡 6402人、 南口乡 11941人、 万全乡 6825人、 安仁乡 8904人、 大源乡 7657人、 余坊乡 7445人。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2003年,将乐县辖6个镇、7个乡:古镛镇、万安镇、高唐镇、白莲镇、黄潭镇、水南镇、乡、漠源乡、南口乡、万全乡、安仁乡、大源乡、余坊乡。

   经济 行政区划

  全县设6镇、7乡和一个xxx自然区(龙栖山),有135个村委会,5个社区居委会。

   经济概述

2008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0.46亿元,增长15.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66亿元,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64亿元,增长4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61亿元,增长53.6%,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增长57.7%;财政总收入2.85亿元,增长33.7%。地方财政收入1.39亿元,增长23.0%;出口总值1.75亿美元,增长35.6%;外商直接投资1381万美元,增长10%;社会消费零售总额6.52亿元,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22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5018元,增长12.5%;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3.9%。
农业和农村经济。础设施建设项目284个,完成村道硬化88千米,建设农村客运站6个、候车亭18处,漠源乡开通了公交车。实施“家园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县域次中心万安镇和17个市级示范、整治村建设进展顺利。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23.11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14%,增长40.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0.06%,实现利税总额2.51亿元。福建金牛水泥有限公司普通硅酸盐水泥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实现xxx品牌零的突破;乐洪活性炭有限公司“乐洪”商标被省授予省著名商标;福建腾荣达制浆有限公司绒毛浆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
城镇建设。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投资1亿元的东门文化(商贸)广场正式建成启用,城区垃圾处理场建设进展顺利,城市管理水平有新的提升。玉华洞景区建设不断完善,

  

接待游客18万人,增长20%。
项目建设。全年91项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2.4亿元,其中10项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62亿元。
财政金融。财政总收入2.85亿元,增长33.7%,其中税性收入占总收入的91.4%,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均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和xxx余额分别为20.66亿元和19.02亿元,分别增长7.0%和15.9%。
社会事业。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效,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项,其中2项达到国内xxx水平。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和危房,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水南文技校荣获“全国农村教育先进单位”。被省评为“省级文化先进县”,擂茶被列入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人民生活。总投资近亿元、10大类302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有序推进,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城镇登记失业率4.36%,城镇新增就业、安置失业人员、帮助“4050”人员再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等指标均处于全市前列;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矿山职工工伤保险全面启动;城区廉租房保障工作开始启动,补贴资金发放到位。残疾人“安居工程”等全面落实,贫困残疾人条件得到改善。扎实推进“平安将乐”建设,“平安畅通县”工作取得较大成绩。

  2011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5.97亿元,比2006年(下同)增长1.6倍,人均gdp接近6900美元;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3.65亿元,增长2.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增长3.2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增长3.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亿元,增长1.3倍。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五年翻番,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均水平与三明市主轴地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追赶主轴的态势和成效更加明显。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从2005年全省第38位跃升到2010年全省第28位。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致力在加快发展中推动转型发展,在转型发展中实现进位赶超,努力开创老区科学发展的新子。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6.9:37.2:35.9调整为18.7:54.2:27.1。工业支撑地位更加凸显,机械制造、矿产、电力电子、林产等支柱产业发展迅速,2011年完成产值88.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8.7%;领军企业实力增强,金牛水泥为三明市2010年纳税最多的民营企业,金森林业公司上市工作进入阶段。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林竹、烤烟、食用菌等重点产业进一步提升,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日渐繁荣,建筑业健康发展,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不断做大;玉华洞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列入大武夷旅游区,景区门票收入比2006年翻番。节能减排有效落实,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项目33项,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7.6万吨,全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明显下降;全面完成二氧化化学需氧量年度减排任务。
2006年~2011年五年累计投资100多亿元,开工、建设、投产了一批亿元以上项目。持续打好“五大战役”,已完成和正在实施战役项目86项,总投资201亿元,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项目相继建成。特别是规划面积13.52平方公里的将乐经济开发区初具规模,累计投入资金近7亿元,开发平整工业用地5平方公里。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6年的9058元增长到18440元,年均增长15.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460元增长到7648元,年均增长11.4%。

   三明市 行政区划 大田县 建宁县 将乐县 梅列区 明溪县 宁化县 县 三元区 沙县 泰宁县 永安市 尤溪县 福建省行政区划 福州市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马尾区 晋安区 福清市 长乐市 闽侯县 闽清县 永泰县 连江县 罗源县 平潭县 南平市 延平区 建瓯市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阳市 松溪县 光泽县 顺昌县 浦城县 政和县 莆田市 城厢区 三明市 梅列区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将乐县 大田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沙县 尤溪县 县 泰宁县 泉州市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永春县 安溪县 德化县 金门县 厦门市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漳州市 龙文区 芗城区 龙海市 平和县 南靖县 诏安县 漳浦县 华安县 东山县 长泰县 云霄县 龙岩市 新罗区 漳平市 长汀县 武平县 上杭县 永定县 连城县 宁德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寿宁县 霞浦县 柘荣县 屏南县 古田县 周宁县 向莆铁 南昌西 岗上 三江镇 大岗 抚州北 抚州 腾桥 南丰 西城 泰宁 将乐 夏茂 三明北 尤溪 中仙 长庆 永泰 莆田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9209/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