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带

编辑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温带(TemperateZone)指南北半球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纬度带。南北半球的温带也分别称为南温带和北温带。南温带的范围包括从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的纬度带,即从南纬23°26'到南纬66°34';北温带的范围包括从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的纬度带,即从北纬23°26'到北纬66°34'。此外,温带还可依据气温差异划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温带的英文名为“TemperateZone”。其...

温带(Temperate Zone)指南北半球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纬度带。南北半球的温带也分别称为南温带和北温带。南温带的范围包括从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的纬度带,即从南纬23°26'到南纬66°34';北温带的范围包括从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的纬度带,即从北纬23°26'到北纬66°34'。此外,温带还可依据气温差异划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温带名称

编辑

英文名称

温带的英文名为“Temperate Zone”。其词根temper源自拉丁语的temperare,意为“调节”或“季节的气温变化”,后引申出不同的意义,如“使缓和、减轻”等,temperate现指“(气候)温和的、温带的”。

中文名称

“温带”一称呼来源于晚清学者魏源在《海国图志》,其中明确以赤道为中线,将地球分为五带:“二极之中为赤道,近二极皆为冷带,稍离极为温带,正当赤道下为热带。……西洋温带之地,则为地中海所占;而欧罗巴亦偏于冷带,利未亚亦偏于热带。”温带即为南北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太阳斜射的区域。

定义与范围

编辑

定义

温带指天文上的中纬度地带,泛指南北半球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纬度带。南北半球的温带,分别称为南温带和北温带。温带没有太阳的垂直照射光线和太阳直射点,也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但白昼的长度的变化幅度从极圈的24时到回归线的12时50分不等。根据各地积温和均温不同,温带地区还可划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范围

南温带的范围包括从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的纬度带,即从南纬23°26'到南纬66°34';北温带的范围包括从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的纬度带,即从北纬23°26'到北纬66°34'。温带地区占地球总面积的51.9%。温带主要穿过亚洲的北部、中部和东西部,非洲的南北部,北美洲的中部和东西部,南美洲的南部及大洋洲的南部。地中海、西西伯利亚平原、帕米尔高原、大自流盆地等都属于温带地区。

主要国家

地球上的人口绝大部分都集中在温带。南温带陆地面积小,分布人口相对较少;北温带不仅陆地面积大,且集中了地球上最多的人口。地处温带的国家众多,例如非洲的利比亚、埃及、南非,亚洲的中国印度韩国日本欧洲的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南美洲的阿根廷、巴西,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都属于温带地区。

主要特征

编辑

温度

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5℃-10℃以上,最热月在25℃-30℃之间。年较差约为15℃-20℃,由海岸深入内陆,大陆性逐渐增强,年较差由小逐渐变大。温带地区的大陆西部夏季晴朗,太阳辐射强烈,气候炎热,但因湿度小,不会闷热;冬季白天温暖,夜间洼地地区则可出现冻。大陆东部夏季温度高,湿度大,风速微弱,云量多,终日闷热;冬季气温虽较为温和,但是常有寒潮侵袭,出现气温骤降的情况。根据各地积温和均温不同,温带地区亦有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的区分。

  • 暖温带:无霜期多在150天以上,气温≥10℃时期多在170天以上,10℃以上积温约在3200℃-3400℃以上,最热月气温在24℃以上,最冷月气温在-16℃到-10℃以上。虽然有季节性冻土,但深度在1米以内,2月底以前就开始融化,由开始冻结到完全融通,时间较短。
  • 中温带:无霜期和10℃以上时期都较长,夏季温度和10℃以上积温亦较高。有大面积季节性冻土,冬季寒冷。
  • 寒温带:平均无霜期不过3个月,10℃以上时期不过100天,10℃以上积温在1600℃以下,最热月温度在-19℃以下。冬季严寒,1月温度在-30℃以下。有大片连续的永冻层,厚度可达100米。

降水

温带地区的大陆西部年降水量约在300毫米-900毫米,迎风坡可达1500毫米,冬季降水量略多于夏季。大陆东部年降水量在600毫米-1500毫米之间,主要分布在夏季。

大气环流

气压带与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又称副热带无风带或回归无风带,位于南北纬30°附近。赤道地区上升的气流在高空分向两极流动,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这一带的大部分空气在高空堆积并大量下沉,使地面常年形成高压区。空气下降绝热增温,使该区域空气干燥,风无定向。副热带高压带多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微风少云,陆上干燥,海上潮湿

  • 西风带

西风带位于南北纬30°-60°附近。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向两极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自西向东偏转,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形成西南风和西风,在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形成西北风和西风,故称“西风带”。受强烈的天气干扰,该区域风速较大,风向也不甚稳定。在南纬40°-60°之间,为海洋环绕,风向稳定,风力强劲,特称“咆哮西风”。西风带气旋活动频繁,天气多变。在盛行西风带中出现的海流基本上是从西向东。

  • 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60°附近的气压相对较低的地带叫极地低压带。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在这里辐合上升,因此气旋和冷暖空气交会活动频繁。受低压影响,这里冬季多阴雪天气,有时受强气旋风暴影响也形成恶劣海况;夏季受冷暖洋流的影响,多浓雾,雾日从南向北逐渐减少。此区域冬季低压强盛,平均气压为1000hPa,位置向南扩展;夏季低压北退,强度减弱。

气压带与风带分布

气压中心

由于海陆热容量差异,在同样的太阳辐射下,陆地温度的变化比海洋温度的变化在速度、幅度上都要大得多。夏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洋上气温高得多,因而形成亚洲低压,这个低压切断了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使高压只留在海洋上,形成了夏威夷高压和亚速尔高压。冬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洋上气温低得多,形成亚洲高压,这个高压切断了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在海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

  • 亚洲低压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只出现在夏季,整个亚洲及北非均受其控制。亚洲低压的存在加强了亚洲南部的西南季风,并对中国东部东南季风产生影响,为这些地区带来丰沛降水。

  • 夏威夷高压

夏威夷高压是一个终年存在的暖性高压,其中心位置随季节而变动。夏季,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亚洲东南部沿海地区,形成强盛的夏季风,晴朗干旱,气温升高。

  • 速尔高压

亚速尔高压是一个终年存在的高压,夏季xxx。亚速尔高压雄踞北大西洋,并延伸至欧洲大陆,在北欧、西北欧和中欧地区形成西北风和西风;南欧地区在其控制下风力较弱,风向不定。

  • 亚洲高压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出现在冬季,控制着欧亚大陆东部地区。亚洲高压把高纬度地带的寒冷气流带到南方,形成冬季风,使印度洋气流难以进入,形成一个明显的干季。

  • 阿留申低压

阿留申低压是一个终年存在的低压,冬季xxx。阿留申低压盘踞北太平洋,冬季该地带西部有北来气流,冷气团随之移到南方,与来自热带太平洋的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和气旋,出现大风、雨雪等剧烈降温天气。

  • 冰岛低压

冰岛低压是一个终年存在的低压,冬季xxx。在冰岛低压区,寒带的干冷空气与热带的暖湿空气相交绥,形成锋面气旋。这些气旋随着盛行西风东移,深入欧洲大陆,甚至影响西西伯利亚。所经之处,天气多阴雨,风向、温度也发生剧烈变化。

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

1月海平面气压分布

气候环境

编辑

气候类型的划分原则与方法随气候学发展历史不断演进,例如柯本气候分类法、周淑贞气候分类法、斯查勒气候分类法和阿里索夫气候分类法等。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广泛的有柯本气候分类法和周淑贞气候分类法。

地处温带的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 分布

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大陆的东岸,包括中国的华北和东北、朝鲜、日本北部及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

  • 成因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这里季风现象显著。冬季风来自亚洲高压,以偏西偏北风为主,风力强劲;夏季风来自夏威夷高压,以偏东偏南风为主,风力较小。

这一气候区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南北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显著,冬季寒潮爆发时,气温在24小时内可下降10余度甚至20余度。降水集中于夏季,其余季节(尤以冬季)雨雪稀少,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自然植被以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

温带大陆性气候

  • 分布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北纬40°到北纬60°-65°的大陆内陆与东岸。中国东北部、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阿拉斯加与加拿xxx部分地区以及美国五大湖附近都属于这一气候区。

  • 成因

由于远离海洋或处于背风地区,受海洋影响小,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这干燥少雨、夏热冬寒,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都很大。

  • 特征

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南部26℃-27℃,北部接近20℃;冬季在大陆反气旋控制下,最冷月南部在0℃以下,北部接近零下40℃,无霜期很短。生长季南部约200天,北部约50天-70天。自然植物南部为阔叶林、混交林,内陆部分为温带草地,北部为竹叶林。

温带海洋性气候

  • 分布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于纬度40°至60°-65°之间的大陆西岸。属于这一气候的地区以西北欧最为典型,此外还有加拿大太平洋沿岸、智利南部、南非与澳洲的东南一小部分。

  • 成因

这一气候区终年盛行西风,受温带海洋气团控制。气团经过沿岸的暖洋流面,增温增湿,导致沿岸地区潮湿多雨,形成海洋性气候。

  • 特征

冬暖夏凉,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较差小。全年湿润有雨,冬季较多,年降水量约在750毫米-1000毫米左右,迎风山地可达2000毫米以上。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

  • 分布

地中海气候是分布于纬度30°至40°之间的大陆西岸的一种海洋性气候。以地中海沿岸最为明显,其他地区如北美洲的加利弗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也都有类似的气候。

  • 成因

地中海气候主要由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季节移动而形成,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 特征

夏季气流下沉,干旱少雨,云量稀少,阳光充足。沿海地区气候凉爽,内陆炎热干燥。冬季锋面气旋频繁活动,气候温和,最冷月气温在4℃-10℃之间,降水量丰沛。自然植被多为常绿灌木林。

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来源:作家李不白)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分布

亚热带季风气候亦称副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纬度25°到35°-40°一带的大陆东部,中国东部、日本、朝鲜、美国东部、澳州东南部和南美阿根廷等地都属于这一气候区。

  • 成因

这里由海陆性质的差异而引起的季风现象显著。夏季由热带海洋气团所笼罩,季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气温较高;冬季由大陆高压所控制,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气候温和。

  • 特征

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冬季气温虽较低,但最冷月平均温度高于0℃。年雨量750毫米-1650毫米,年内分配不均,夏季较集中。自然植物一般为阔叶林与针叶林的混交林。

温带沙漠气候

  • 分布

温带沙漠气候也叫温带干旱气候,分布在温带大陆中部或沿海有高山屏障的地区,以中亚和中国西北干旱气候区为最典型。

  • 成因

温带沙漠气候是大陆性气候的一种,这里受不到海洋的影响,在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和倍风带背岸风的作用下,这一气候区降水很少,十分干燥。

  • 特征

温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却甚大,气温变化剧烈,日较差、年较差均甚大。云量小,相对日照时数多,太阳辐射能强。自然景观大部分地区为荒漠,但在有人工灌溉和植造林的地区,仍有良田。

温带草原气候

温带草原气候介绍(来源:吉林科普微视界)

  • 分布

温带草原气候分布范围较广,在亚欧大陆上从黑海沿岸往东,横贯中亚细亚,经蒙古而至中国的黄河中游、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的西部,连成一条宽带。在北美大陆中部则成一南北行的宽带,南美南部腹地亦有一狭长地带。

  • 成因

温带草原气候区在温带沙漠气候外缘向湿润气候过渡的地带,因海拔高度关系,降水量稍多,成为草原气候。

  • 特征

气候具明显的大陆性,夏热冬寒,气温年较差比较大,年降水量一般在300毫米-1500毫米左右,雨量集中夏季。自然植被为典型的草原。

高山气候

  • 分布

在温带地区,一般把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带的气候称作高山气候。

  • 成因

由于海拔高度、山脉走向和地形地貌的不同,引起温度、降水、日照等因素的差异,形成高山气候。

  • 特征

在高山上太阳幅射的强度大,特别是短波紫外线平地多;气温低,其日与年变化较平地小;气压低而且冬季低于夏季;对湿度虽然随高度增加而减低,但相对湿度却因气温的递减随高度而增加;空气清洁,风速较大。温带的高山气候有季节变化,春季比较寒冷,秋季比较温暖,气温的年变化较平地更迟。

生态系统

编辑

温带草原

  • 分布与特征

温带草原在世界上主要分布于两大区域,即欧亚草原区和北美草原区,在南美阿根廷和非洲南部也有小面积分布。温带草原区气候干燥,雨量少而变率大,冬季寒长。年平均气温-2℃~-7.3℃,年降水量150毫米-500毫米,一般在350毫米以下,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土壤为富含腐殖质的黑土和栗钙土。

在植物组成上以多年生低温和中温旱生丛生禾草占优势,以禾本科豆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此外,菊科、藜科和其他杂类草也占有重要地位。在禾本科植物中,丛生禾草针茅属最为典型。欧亚温带草原动物群的典型哺动物主要由啮齿类、有蹄类和食肉类构成。啮齿类以达乌尔黄鼠、草原旱獭xxx代表性;有蹄类有蒙古野驴、赛加羚羊、蒙古瞪羚、黄羊等;食肉兽中艾鼬、虎鼬[yòu]、兔狲等比较常见。爬行类以丽斑麻蜥、白条锦蛇比较常见。两栖类中花背蟾蜍数量较多,分布较广。北美洲温带草原典型的哺乳动物以大型有蹄类最引人注目,其中美洲野牛、叉角羚羊是典型代表。啮齿类以美洲黄鼠、多纹黄鼠为主,分布广、数量多。食肉类以郊狼和美洲獾比较常见。典型的鸟类较少,主要有以啮齿类为食的猛禽如洞穴猫头鹰、赤肩鵟、草原隼[sǔn];以植物和昆虫为食的有角百灵、长嘴百灵、草原松鸡等。爬行类以响尾蛇最著名。大洋洲大陆有很多有袋类哺乳动物,它们在生态上等同于其他大陆草原上的有胎盘哺乳动物。优势食草动物包括很多种类的袋鼠,尤其是大赤袋鼠和灰袋鼠。此外,还有三大草原进化出了失去飞翔能力的鸟类,这就是南美草原的美洲鸵、非洲草原的鸵鸟和大洋洲草原的鸸鹋

  • 物产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垦荒、耕作、灌溉及过度放牧,使温带草原沙化、退化和碱化日益严重,产草能力大幅降低。北美草原非常适于农业发展,玉米小麦等作物一年一熟,这使得北美中西部、乌克兰和其他湿润温带草地变成了世界的粮仓。

温带荒漠

  • 分布与特征

温带荒漠指在温带地区因距海较远或地形封闭,海洋潮湿空气难以进入,气候极端干燥而形成的荒漠。如中蒙间的大戈壁,美国西部大荒漠及中国西北内陆盆地的荒漠等。这里极端干旱,属于强烈的大陆性气候,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为25℃-29℃,在稳定温度高于10℃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达3200℃-5000℃;最冷月(1月)北部约为-12℃,南部接近于0℃。积雪层不厚(约10厘米),北部积雪持续时间约为3个月,在西南部不到1个月。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而蒸发量为800-1400毫米。荒漠内实际上没有地表径流,通常河流发源于很远的山地,流入本地后只具有过境的性质。物理风化作用和风的作用非常强。典型地形是沙城、新月形沙丘、内流盆地、岛状山,以及干河床。有大面积的龟裂土、盐土和具有不发育土被的砂地。

水分极端不足和土壤经常不断盐渍化,导致植被稀疏,植被中多半是多年生旱生半灌木,在砂地上生长着灌木群落,局部是短生植物和多年生短生植物,而粘土和壤土的典型植物是蒿草一猪毛菜群落。植物蓄积量很小(2.5-5吨/公顷),从结构上看,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梭梭树的植物蓄积量高达25-50吨/公顷。典型的动物有:瞪羚、跳鼠、大沙鼠、羊猞猁、蒙古兔、四爪陆龟;还有包括毒蛇在内的多种蛇和蜥蜴目。

  • 物产

荒漠中的灌溉地能种水,以中国西北地区为例,西北稻作区产一年一熟的单季稻。在绿洲中有果园葡萄园,许多地方被用做牧场。

温带雨林

  • 分布与特征

温带雨林是针叶林生态群落区,主要分布在北美的西北海岸,澳大利亚东南部和南美南部。这种生物群落区雾浓,年降水量大,超过127厘米,而且浓密的海岸云雾中聚集的水汽也增加了这一地区的水分。温带雨林靠近海岸,对温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季节性的变化不大,冬天温暖,夏天凉爽。

  • 生物多样性

温带雨林土壤营养相对贫乏,主导植物是大型常绿植物,比如西部铁杉、道格拉斯氏杉、西部铅笔柏、西特喀云杉和西部柏。温带雨林的附生植物特别丰富,那些小的植物攀附在大树的树干和树枝上。这个生物群落区的附生植物主要是苔藓、石松地衣蕨类植物,它们也都可以覆盖地面。松鼠、费氏树鼠、黑尾鹿、麋鹿、众多的鸟类、几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都是温带雨林的常见动物。

  • 物产

人类可食用的植物物种包括香蒲、过火草、美莓和大荨麻,这个生物群落区还有很多可食用的蘑菇。温带雨林木材储量丰富,为人类提供了木材和纸浆木材。老龄林还为溪流和江河里类栖息地提供了支持,很多太平洋西北海岸的鱼类,比如银大麻哈鱼、大鳞大麻哈鱼,都是对人类来说价值极高、营养极为丰富的食物资源

温带落叶林

  • 分布与特征

温带落叶林主要分布在北美东部和东亚以及欧洲地中海气候带北边的西欧、中欧地区,具有雨量充足的4-6个月暖和的生长季和持续3-4个月的不太冷的较干燥的冬季,年降水量约70厘米-150厘米。

  • 生物多样性

温带落叶林里的树木形成一个茂密的冠层,覆盖着幼树和灌木。常见的宽叶的硬树木有橡树、山核桃树、枫树和山毛棒等。林中最初有美洲狮、狼、野牛等大型哺乳动物和鹿、郊狼、熊、大量小型哺乳动物和鸟,但因森林砍伐、农田开垦、植树造林、城市发展等,大量的原始温带落叶林已被破坏,物种数量锐减。在再生的地方,温带落叶林常常处于半自然状态,森林动物们在此重新定居,但也会受到休闲娱乐、杂草入侵、饲草采集、林木砍伐等因素的制约。

  • 物产

这个生物群落区的食物树种包括坚果(山核桃树、山毛棒)、水果(木瓜)、糖枫糖浆)和榛木(茶)。很多林下植物,从浆果蓝莓黑莓)到根茎人参)等,也是落叶林中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

地中海灌木林

  • 分布与特征

地中海灌木林又称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属于原生灌木林,是亚热带地区大陆西岸的典型生物群落。它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沿岸、澳大利亚西南部、南美智利中部和北美的太平洋沿岸,另外在非洲南部也有小面积分布。这一地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年降水量500毫米-750毫米,多集中于冬季;夏季降水很少。最热月平均温度22℃-28℃,最冷月平均温度5℃-12℃,年较差17℃-22℃,气候特征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 生物多样性

由于夏季气候干热,森林生长不高,上层稀疏,林内无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林下常绿植物很多,且生长茂密。乔灌木的叶子是常绿的,大都是坚硬革质,叶片不大,表面常被茸毛覆盖,没有光泽,有些植物的叶子常常退化变成刺状。茎为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花一般都很鲜艳,其中黄花较多,花香和植物所分泌的挥发油,使硬叶林具有一种特殊的强烈香味地中海区常绿硬叶林的动物群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介于北非荒漠与温带落叶阔叶林之间。主要动物有羱羊、摩弗伦羊、黄鹿、胡狼、石貂、伶鼬、大耳菊头蝠、蓝鹊、雷鸟、云雀西班牙亚种、石雀、游蛇科、变色龙等。

  • 物产

在这一地区,油橄榄树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一年一熟的油橄榄有长达50-100年的盛果期,其果实还可榨取成品质上好的橄榄油。除此之外,地中海沿岸地区也是红庄的汇聚地。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587525/

(26)
词条目录
  1. 温带名称
  2. 英文名称
  3. 中文名称
  4. 定义与范围
  5. 定义
  6. 范围
  7. 主要国家
  8. 主要特征
  9. 温度
  10. 降水
  11. 大气环流
  12. 气压带与风带
  13. 气压中心
  14. 气候环境
  15. 温带季风气候
  16. 温带大陆性气候
  17. 温带海洋性气候
  18. 地中海气候
  19. 亚热带季风气候
  20. 温带沙漠气候
  21. 温带草原气候
  22. 高山气候
  23. 生态系统
  24. 温带草原
  25. 温带荒漠
  26. 温带雨林
  27. 温带落叶林
  28. 地中海灌木林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