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物流

长期建档 锁定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行业现状  据《2013-2017年中国医药物流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有医药物流企业1.3万多家,行业呈现多、小、散、乱的格局。国药、上药、华润北药、九州通这四家医药物流企业行业排名前四,但在整个行业的份额不到30%。  中国医药市场前景,中国的药价虚高根本原因在于中间环节过多,引入现代物流将会快速、高效、价廉地打造出丰厚的第三方利润。  我国医药物流...

医药物流

  行业现状

  据《2013-2017年中国医药物流行业深度调研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有医药物流企业1.3万多家,行业呈现多、小、散、乱的格局。国药、上药、华润北药、九州通这四家医药物流企业行业排名前四,但在整个行业的份额不到30%。

  中国医药市场前景,中国的药价虚高根本原因在于中间环节过多,引入现代物流将会快速、高效、价廉地打造出丰厚的第三方利润。

  我国医药物流正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很多做“医药物流”的人还没有弄清楚到底什么是物流。这说明从投资或经营的观念上来看,人们对医药物流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国内医药物流现状与发展趋势

  观我国医药物流业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医药物流还刚刚起步,尚未发展成熟,可以用“一个特点、两个趋势、三个误区、四个问题”来概括:

   一个特点

  目前我国医药物流业xxx的特点就是:尚处在供应链单一环节优化的阶段。我国的医药物流起步较晚,大多数已经上马或即将上马的医药物流项目还停留在企业内部进、销、存业务整合、流程优化的阶段,很少涉及到对上游药品生产厂、供应商和下游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医院的整合,从而无法根本性地解决重复运输、牛鞭效应、库存积压等现象,导致供应链效率低下,药品配送成本增加,药价抬高等一系列不合理综合症。

   两个趋势

  未来我国医药物流行业有两个显著的趋势:一是物流整合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高度;二是物流服务与主营业务分开,实行专业化管理。

  (1) 物流整合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高度

  现代医药物流运作方式将从传统的批发模式向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以物流中心为平台,与制造商及其他供应商(上游企业)和药品零售商及其他分销商(下游企业)建立一种面向市场的供应系统,提高药品分销效率,并形成相对稳定的产销联盟网络。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物流管理在很多企业中已经从作业管理的层面上升到了企业战略管理高度,被当作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两个:xxx是医药行业重组、整合的过程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而物流网络是保障企业业务资源能够有效整合,形成规模优势的根本;第二是医药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后,通过强化物流管理实现减本增效,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身的成本优势。

  (2) 物流服务与主营业务分开,实行专业化管理

  目前国内医药物流利润率仅为0.6%- 0.7%;费用率仍高达10%左右,就其原因就是因为传统的物流模式运营成本太高,所以国内许多大型医药企业,例如上海国药、上海医药、南京医药等,都把原有的物流业务、资产人员剥离或托管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并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实行结算、相互考核。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xxx,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专业化运作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为母体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第二,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为母体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剩余资源为社会上其它企业提供相似产品的物流服务。这对于初期投资巨大的医药物流项目而言,可以xxx提高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实现集约化经营。可以预见到的是:在医药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这样主辅分离、专业化运营的管理模式。

   三个误区

  (1) 中小规模企业没有必要也无法整合物流

  据行业统计,全国药品批发企业1.65万家,零售企业近14万家,全国零售药店总数12万家、药品生产企业6300多家。这些企业中95%以上都是中小型医药企业,虽然中小型医药企业在投入上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无法成为供应链整合的领导者,但是作为现行医药供应体系中的一部分,任何一个供应链的优化项目都离不开这一环节。在中国医药供应链整合逐步受到重视的将来,任何一个供应链中的也希望有这样的战略合作伙伴参与到项目中来,以共同探索成功之道。事实上,中小型医药企业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开展物流整合,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一是在作业层面上,积极优化内部作业流程以提高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并探索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合作模式以取得成本降低;二是在战略层面积极参与到大型企业领导的供应链整合中去,从上下游环节取得成本降低和服务提高。

  (2) 设备和技术决定竞争能力

  认为物流设备、技术越先进就越有利于强化企业竞争力,越能吸引客户和战略合作伙伴,在物流项目的建设上重技术先进性带来的宣传效应,而轻视了系统应用中的协调一致性,是当前国内医药物流投资的另一误区。这一认识误区的直接后果就是物流系统化、信息化、自动化不是为自己“量体裁衣”,与现有的业务规模和管理水平不匹配。事实上,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高低不是取决于整个系统xxx的部分,而是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单一技术环节的高要求、高投入并不能显著改善整个物流系统的表现。从战略投资者、商业合作伙伴或者是下游的客户的角度来说,更注重的是整个物流系统的可靠性、完整性和物流整体服务水平的高低,而不是物流设备、技术的先进程度。中国的医药物流要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化的信息型转变,存在着政策法规、业态流程、经营模式、观念、软件开发和人员这几大障碍,这几个主要的问题不解决,设备和技术再先进也无用武之地。

  (3) 自动化带来成本降低

  自动化对降低物流成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效率提高后带来的直接人工成本降低,二是差错率降低后带来的间接作业成本降低。各地企业投资自动化物流中心的热情很高,申报的项目少则投资数千万元,多则高达数亿元。然而国内的现状是:一方面企业在国营体制下很难裁减人员,进而降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自动化设备上马后每天要产生数万元的能耗成本。更有甚者,由于国内电力供应紧张的关系,很多自动化设备只能处于半投产状态,无法通过规模化经营来降低成本。因此,很多企业面临的困境是:自动化物流中心上马后,物流成本不降反升。

  导致上述原因的就是我国医药企业对自动化的片面认识。一个先进的机械设备运行系统能否有效发挥作用,跟企业本身的信息化程度、信息化管理程度有很大的关联,可是很多企业盲目的上信息化、物流机械化,没有考虑是不是真正的适合自己企业的实际需求。事实上,我国的医药仓库完全没有必要上全自动的仓储设备,国外之所以实现全自动化一是因为他们的人工成本高,二是因为他们的其它的配套:政策、人才、业务流程达到这样的水平。而这两大条件在我国尚不存在,所以这种物流设备的“全副xxx”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只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投入相应的设备就足够了。

   四个问题

  (1) 配套政策和标准不到位

  对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审核制度仍然不明确。国家对江苏、浙江等11个地区的成立医药物流中心给予贴息xxx等政策支持。这些整改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医药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原有的医药批发企业中剥离出来,一旦剥离就面临对这些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资质考核和评估的问题。但是国家对这方面没有一个新的考核和评估体系,而原有的GSP认证只是适合医药经销企业的,对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GSP的很多内容都不再适用。一个新的考核、评估体系的制定迫在眉睫。

  此外,国家还没有出台统一的药品编码。统一编码可以建立起一套对药品质量全程和追究制度,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药品的品种较多,国家没有统一编码,药品名称复杂,有中文名、商品名、英文名、拉丁名等。这给生产企业、医院,尤其给大型连锁药店带来很多的麻烦。这种各家自成体系的编码,在信息流通中既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也不利于对药品的监管,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另外物流标准的不统一也成为制约我国医药物流向规范化、高效化并与国际接轨的一大障碍。比如药品物流容器、药品包装箱、药品仓储托盘等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医药物流标准化的建设。同时,调整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许可证制度和经营对象范围,应与国际接轨,建立配送中心严格准入许可证制度,建立配送中心下属的配送分中心的许可证备案制度。

  (2) 投资过热、过散,缺乏有效整合

  从2002年7月医药股份与国际著名物流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西门子德马泰克正式签约,合作建立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之后,全国各地广泛掀起了兴建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的热潮。目前国内销售额xxx的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股份公司、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也分别仅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3%~5%左右,与此同时这些医药物流企业在物流建设中均以单个企业为主体,呈现点多、规模大、投资大的状况。设计规模要求往往是企业现有业务规模的3到5倍,动辄要求能够支持上百亿元的销售。然而,由于国内医药行业供应链整合的还没有形成,第三方医药物流也不成熟,各搞一块、重复投资的结果就是各家都吃不饱、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与美国相比,平均每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撑的消费额,我国只是美国的11.75%;配送中心内每平方米能够支持的销售额,我国只是美国的40%;平均每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持的SKU品种规格,我国也只是美国的24%;而平均处理单行订单的运作成本,我国却是美国的2.78倍。由于销售额小、效率低,所以经营会处于困难境地。前一段时间在九省通衢的武汉,有四家已建和在建的医药物流中心,其中一家物流中心已明显业务不足,陷入亏损的困境。

  (3) 第三方物流不成熟

  由于剥离出来的医药物流企业没有经历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般发展过程,存在很多的第三方物流能力的不足。xxx,配送网络单一,配送网络主要从以前的药品进、销的线和节点演化,分布不合理,没有从第三方物流系统规划配送网络的角度设计。第二,信息化能力低下,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落后,还没有一个适应国内市场的成熟的信息化方案。许多企业还没有能力利用信息化来提高效率。第三,医药物流企业采用的是仓库、车辆和人员的堆积方式,实现以人工为主的商品储运,人员素质不高,当面对更大的商品吞吐,效率、速度、准确与成本等因素对发展造成影响。据有关统计,目前国内医药商业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商的该项指标仅为2.6%;医药商业纯利润率仅有0.72%,全美医药批发商利润率为1.55%。因此物流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4) 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目前有业内专家估计,能够真正称得上医药高级物流人才的仅超过百人。当前全国急需高级医药物流人才2,000人左右,这也就是说社会上医药物流人才的比例不足总需求量的1/20,并且随着医药物流的持续升温,这个差距还会悬殊。造成医药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xxx,由于很多的医药企业对物流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浅层次的模糊概念上,以至于很多管理都认为医药物流不过是医药运输与仓储的简单相加。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使这些对物流认识本身就一知半解的高层管理者们错误地认为: 高薪聘请医药人才还不如多找些仓库保管员和货物运输员,因此许多所谓的物流人才实际上只是些操作工而已。这就导致人才供给被假性扩大,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对复合型物流人才、战略型人才的需求就不像原本那么强烈,这是不利于医药物流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第二,由于在整个物流人才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疏漏,从而导致物流人才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流失,比如传统的医药物流薪酬激励作用不大,员工的培养计划根本没有或者有但是不成熟等等。第三,部门整合不彻底。物流部门作为一个协调生产与销售的服务部门,往往其所做出的战略决策是针对企业若干职能部门的,所以物流人员的积极性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组织间的协调合作。

   医药物流

  我国目前的医药物流正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很多做“医药物流”的人还没有弄清楚到底什么是物流。这说明从投资或经营的观念上来看,人们对医药物流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国内医药物流现状与发展趋势

  观我国医药物流业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医药物流还刚刚起步,尚未发展成熟,可以用“一个特点、两个趋势、三个误区、四个问题”来概括:

  1、一个特点目前我国医药物流业xxx的特点就是:尚处在供应链单一环节优化的阶段。我国的医药物流起步较晚,目前大多数已经上马或即将上马的医药物流项目还停留在企业内部进、销、存业务整合、流程优化的阶段,很少涉及到对上游药品生产厂、供应商和下游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医院的整合,从而无法根本性地解决重复运输、牛鞭效应、库存积压等现象,导致供应链效率低下,药品配送成本增加,药价抬高等不合理等一系列综合症。

2、两个趋势未来我国医药物流行业有两个显著的趋势:一是物流整合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高度;二是物流服务与主营业务分开,实行专业化管理。

  (1) 物流整合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高度

现代医药物流运作方式将从传统的批发模式向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以物流中心为平台,与制造商及其他供应商(上游企业)和药品零售商及其他分销商(下游企业)建立一种面向市场的供应系统,提高药品分销效率,并形成相对稳定的产销联盟网络。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物流管理在很多企业中已经从作业管理的层面上升到了企业战略管理高度,被当作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两个:xxx是医药行业重组、整合的过程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而物流网络是保障企业业务资源能够有效整合,形成规模优势的根本;第二是医药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后,通过强化物流管理实现减本增效,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身的成本优势。

  (2) 物流服务与主营业务分开,实行专业化管理

目前国内医药物流利润率仅为0.6%- 0.7%;费用率仍高达10%左右,就其原因就是因为传统的物流模式运营成本太高,所以国内许多大型医药企业,例如上海国药、上海医药、南京医药等,都把原有的物流业务、资产人员剥离或托管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并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实行结算、相互考核。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xxx,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专业化运作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为母体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第二,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为母体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剩余资源为社会上其它企业提供相似产品的物流服务。这对于初期投资巨大的医药物流项目而言,可以xxx提高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实现集约化经营。可以预见到的是:在医药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这样主辅分离、专业化运营的管理模式。

  3、三个误区(1) 中小规模企业没有必要也无法整合物流

据行业统计,目前全国药品批发企业1.65万家,零售企业近14万家,全国零售药店总数12万家、药品生产企业6300多家。这些企业中95%以上都是中小型医药企业,与此同时认为中小规模医药企业没有必要也无法开展物流整合是我国目前医药物流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认识误区。虽然中小型医药企业在投入上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无法成为供应链整合的领导者,但是作为现行医药供应体系中的一部分,任何一个供应链的优化项目都离不开这一环节。在中国医药供应链整合逐步受到重视的将来,任何一个供应链中的也希望有这样的战略合作伙伴参与到项目中来,以共同探索成功之道。事实上,中小型医药企业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开展物流整合,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一是在作业层面上,积极优化内部作业流程以提高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并探索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合作模式以取得成本降低;二是在战略层面积极参与到大型企业领导的供应链整合中去,从上下游环节取得成本降低和服务提高。

  (2) 设备和技术决定竞争能力

认为物流设备、技术越先进就越有利于强化企业竞争力,越能吸引客户和战略合作伙伴,在物流项目的建设上重技术先进性带来的宣传效应,而轻视了系统应用中的协调一致性,是当前国内医药物流投资的另一误区。这一认识误区的直接后果就是物流系统化、信息化、自动化不是为自己“量体裁衣”,与现有的业务规模和管理水平不匹配。事实上,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高低不是取决于整个系统xxx的部分,而是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单一技术环节的高要求、高投入并不能显著改善整个物流系统的表现。从战略投资者、商业合作伙伴或者是下游的客户的角度来说,更注重的是整个物流系统的可靠性、完整性和物流整体服务水平的高低,而不是物流设备、技术的先进程度。中国的医药物流要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化的信息型转变,存在着政策法规、业态流程、经营模式、观念、软件开发和人员这几大障碍,这几个主要的问题不解决,设备和技术再先进也无用武之地。

  (3) 自动化带来成本降低

  自动化对降低物流成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效率提高后带来的直接人工成本降低,二是差错率降低后带来的间接作业成本降低。目前,各地企业投资自动化物流中心的热情很高,申报的项目少则投资数千万元,多则高达数亿元。然而国内的现状是:一方面企业在国营体制下很难裁减人员,进而降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自动化设备上马后每天要产生数万元的能耗成本。更有甚者,由于国内电力供应紧张的关系,很多自动化设备只能处于半投产状态,无法通过规模化经营来降低成本。因此,很多企业面临的困境是:自动化物流中心上马后,物流成本不降反升。

  导致上述原因的就是我国医药企业对自动化的片面认识。一个先进的机械设备运行系统能否有效发挥作用,跟企业本身的信息化程度、信息化管理程度有很大的关联,可是很多企业盲目的上信息化、物流机械化,没有考虑是不是真正的适合自己企业的实际需求。事实上,我国的医药仓库完全没有必要上全自动的仓储设备,国外之所以实现全自动化一是因为他们的人工成本高,二是因为他们的其它的配套:政策、人才、业务流程达到这样的水平。而这两大条件目前在我国目前尚不存在,所以这种物流设备的“全副xxx”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只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投入相应的设备就足够了。

  4、四个问题(1) 配套政策和标准不到位

对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审核制度仍然不明确。国家目前对江苏、浙江等11个地区的成立医药物流中心给予贴息xxx等政策支持。这些整改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医药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原有的医药批发企业中剥离出来,一旦剥离就面临对这些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资质考核和评估的问题。但是目前国家对这方面没有一个新的考核和评估体系,而原有的GSP认证只是适合医药经销企业的,对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GSP的很多内容都不再适用。一个新的考核、评估体系的制定迫在眉睫。

  此外,国家目前还没有出台统一的药品编码。统一编码可以建立起一套对药品质量全程和追究制度,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药品的品种较多,国家没有统一编码,药品名称复杂,有中文名、商品名、英文名、拉丁名等。这给生产企业、医院,尤其给大型连锁药店带来很多的麻烦。这种各家自成体系的编码,在信息流通中既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也不利于对药品的监管,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另外物流标准的不统一也成为制约我国医药物流向规范化、高效化并与国际接轨的一大障碍。比如药品物流容器、药品包装箱、药品仓储托盘等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医药物流标准化的建设。同时,调整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许可证制度和经营对象范围,应与国际接轨,建立配送中心严格准入许可证制度,建立配送中心下属的配送分中心的许可证备案制度。

  (2) 投资过热、过散,缺乏有效整合

从2002年7月医药股份与国际著名物流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西门子德马泰克正式签约,合作建立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之后,全国各地广泛掀起了兴建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的热潮。目前国内销售额xxx的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股份公司、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也分别仅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3%~5%左右,与此同时这些医药物流企业在物流建设中均以单个企业为主体,呈现点多、规模大、投资大的状况。设计规模要求往往是企业现有业务规模的3到5倍,动辄要求能够支持上百亿元的销售。然而,由于国内医药行业供应链整合的还没有形成,第三方医药物流也不成熟,各搞一块、重复投资的结果就是各家都吃不饱、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与美国相比,平均每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撑的消费额,我国只是美国的11.75%;配送中心内每平方米能够支持的销售额,我国只是美国的40%;平均每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持的SKU品种规格,我国也只是美国的24%;而平均处理单行订单的运作成本,我国却是美国的2.78倍。由于销售额小、效率低,所以经营会处于困难境地。前一段时间在九省通衢的武汉,有四家已建和在建的医药物流中心,其中一家物流中心已明显业务不足,陷入亏损的困境。

  (3) 第三方物流不成熟

由于剥离出来的医药物流企业没有经历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般发展过程,存在很多的第三方物流能力的不足。xxx,配送网络单一,配送网络主要从以前的药品进、销的线和节点演化,分布不合理,没有从第三方物流系统规划配送网络的角度设计。第二,信息化能力低下,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落后,目前还没有一个适应国内市场的成熟的信息化方案。许多企业还没有能力利用信息化来提高效率。第三,医药物流企业采用的是仓库、车辆和人员的堆积方式,实现以人工为主的商品储运,人员素质不高,当面对更大的商品吞吐,效率、速度、准确与成本等因素对发展造成影响。据有关统计,目前国内医药商业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商的该项指标仅为2.6%;医药商业纯利润率仅有0.72%,全美医药批发商利润率为1.55%。因此物流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4) 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目前有业内专家估计,能够真正称得上医药高级物流人才的仅超过百人。当前全国急需高级医药物流人才2,000人左右,这也就是说目前社会上医药物流人才的比例不足总需求量的1/20,并且随着医药物流的持续升温,这个差距还会悬殊。造成医药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xxx,由于很多的医药企业对物流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浅层次的模糊概念上,以至于很多管理都认为医药物流不过是医药运输与仓储的简单相加。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使这些对物流认识本身就一知半解的高层管理者们错误地认为: 高薪聘请医药人才还不如多找些仓库保管员和货物运输员,因此许多所谓的物流人才实际上只是些操作工而已。这就导致人才供给被假性扩大,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对复合型物流人才、战略型人才的需求就不像原本那么强烈,这是不利于医药物流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第二,由于在整个物流人才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疏漏,从而导致物流人才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流失,比如传统的医药物流薪酬激励作用不大,员工的培养计划根本没有或者有但是不成熟等等。第三,部门整合不彻底。物流部门作为一个协调生产与销售的服务部门,往往其所做出的战略决策是针对企业若干职能部门的,所以物流人员的积极性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组织间的协调合作。

   趋势前景

  中国医药工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发展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也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长速度。医药工业迅速增长使医药物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市场需求的引导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一批有实力的国有或民营医药企业大力发展医药物流和电子商务。此外,第三方医药物流在中国的市场渗透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但随着大量资金开始活跃在医药物流领域里,提供专业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必然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行,以及药品分类管理的推行,人们对医药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医药零售业和医药物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有医药物流企业13000家,行业呈现多、小、散、乱的格局。国药、上药、九州通这三家医药物流企业目前行业排名前三,但在整个行业的份额不到20%。

  在医改的背景下,自2009年年底以来,医药物流行业的整合不断提速。国内的医药物流巨头们纷纷在各地新建医药物流中心,或实施大手笔的兼并收购。国内的医药物流行业目前还处于扩大规模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只有尽快进入到以技术和管理为抓手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医药物流行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医药市场前景,中国的药价虚高根本原因在于中间环节过多,引入现代物流将会快速、高效、价廉地打造出丰厚的“第三方利润”。因此,中国医药物流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虽然医药物流在中国的发展前景看好,相关政策也给予了扶持,但企业在进行或投资医药物流建设时,仍需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充分考虑进入时机、市场需求、投资回报等方方面面,防止盲目跟风、一哄而起的冒进行为。

   物流攻略

  医药物流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决不是一蹴而就的。

  首先它取决于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在传统企业内,由于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还需对之进行企业内流程再造以及组织结构创新,因为信息化追求的是整体最优,而非局部最优。其次它还受到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政策法规等宏观因素的制约,也有赖于企业人才、资金、管理等微观因素的支持。因而需要医药行业端正观念,从传统的“运输加仓储”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深刻理解物流运作的内涵及面临的潜在问题,实施战略性物流系统。

实施积极的医药物流发展政策要发展中国医药物流,必须首先从宏观上建设与培育医药物流市场,并使这一市场逐步规范化、法制化。为此,应着力于打破地方主义,使医药物流市场在竞争中形成,同时应出台相应的法律进行,出台医药物流的发展政策。

  根据药品管理法制订医药物流各项实施细则,堵塞药品在流通过程中的管理漏洞,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医药市场必须是一个有序、有效的市场,而无序的、无效的竞争,都将影响医药市场的规范经营。

  扩大力度,剥离低效的医药物流部门,逐步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为医药物流市场发展培育广泛而的市场需求。建立严格的医药物流市场的准入制度,不合格者进入医药物流市场,控制恶性竞争。

  加大投资进行医药物流基础设施的和新建,充分利用好国债资金、国外资金发展医药物流;调整医药物流服务配送中心的许可证制度和经营对象范围,应与国际接轨,建立配送中心严格准入的许可证制度,建立配送中心下属的配送中心的许可证备案制度,应允许配送中心既可以向自己品牌的网络终端配送,也允许向社会药店、诊所、医院配送,以提高配送中心的效益;加快县级医药公司成医药配送中心的建设。

积极发挥在推动医药物流中的作用。首先,各部门间的政策应该相互衔接;其次,需要制订相应的行业标准及行业法规,协助行业制订物流标准化工作。药品编码的标准化,物流作业中使用的设备、包装、运输、装卸工具、使用的托盘等标准化,这些都需要加以引导与督促;再次,需要提供资金、税收方面的扶持。如批准了11个由国债贴息的医药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国药物流、重庆和平药房、广州医药公司等企业筹建的物流中心都位列其中。

  科学规划医药物流基础建设我们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与中国医药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医药企业的“小物流”与社会“大物流”的规划与发展相结合,积极推动深化医药生产流通的工作。

  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是当务之急,要转变传统管理方式和经营,把已被证明了的一切先进技术引入到生产流通企业中来,再通过实践来完善并发展有自己特色的物流体系。在加快医药现代物流建设的时候,仍要积极而稳妥的方针,千万不要一哄而上,不能重蹈分散投资、重复建设的老,每个企业或每一个连锁店都建立一个物流中心是十分不妥的。

医药现代物流的重点是将供应商、物流中心、终端销售网络,进行合理的分工、整合,供应商重点抓产品的研发、生产和终端消费者的服务,物流中心重点抓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的服务,通过物流进行规模化配送,把物流效率提高从而降低流通成本;终端销售网络重点抓好药品的销售,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服务。要总体规划,制定规范的医药物流发展政策,抓好物流中心建设的合理布局,用政策引导企业走专业化分工、合作的发展之。

  医药现代物流具有社会化、系统化、网络化的特点,对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是发展医药现代物流的关键问题。要用政策引导资产重组、管理重组、技术重组等各种方式形成联合,向集约化协同发展,新组成的医药物流企业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及时准确地掌握物流动态信息,协调物流网点,构筑起全国一体化的物流网络,xxx限度地节省时间和费用,以赢得竞争优势,为供应商提供优质的服务。

  建立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有一些现代的医药商业企业在建立现代物流方面有很好的条件,关键是要按照现代物流的条件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并使其功能逐步发挥,分步到位,逐步占领市场。

  建立物流配送中心,首先以自身配送为主,面对医院、零售药店和其他商业;二是吸引主要供应商并与他们建立网络伙伴关系,使物流中心成为其他药品的配送中心或中转仓库,扩大物流中心的功能;三是从配送药品扩大到医院、药店需要的相关产品的储存、配送。

  与此同时,物流中心不仅自身实现管理信息化,而且要帮助上游、下游客户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建立网络,实现网易计算机定货、制单、配货、核算、管理、信息处理等,形成大物流,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由以上三方的人员共同组成,医药流通企业的人员负责管理。这些物流中心主要包括对医药商品的在库管理、周转、分拣以及配送等作业。通过共同组建物流中心对药品进行整体的物流作业管理,不仅可以加快药品的流通速度,提高医药流通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整合物流管理,可以降低医药物流成本。

  建立战略联盟,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将各自独特的企业资源整合为一体,实现互补和共享,并使领头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降低营运成本。对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行业链进行整合,形成以供应链为核心的、社会化的医药物流系统,使物流活动逐步从生产、交易、消费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专业化的经营活动。

  加快物流资源整合步伐通过医药企业的重组联合,一体化发展,优化内部物流作业过程,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一是将销售渠道的各个参与者(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管理,医药物流行为的合理化。现代物流管理中的销售物流不仅是单阶段的销售物流(如从厂商到批发商、从批发商到零售商、从零售商到消费者的相对的物流活动),而且是一种整体的销售物流活动,也就是涵盖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一体化物流系统。

  二是通过市场来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型医药商业集团公司。通过一体化发展,实现厂商、批发商、零售商的联合或批发商的强强联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由于医药流通企业的整体物流水平低下,因此,优化医药流通企业内部的物流作业也是加快医药流通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配送体系实施流程再造,有效地利用和管理现有的物流资源,在企业商品运输合理化、商品出入库自动化和库存信息化方面精心优化管理,提高配送中心的运作效率。

  实现医药流通业的信息化信息化是医药流通企业能否成功扩张,同时又能降低管理成本的关键因素。作为联系医药产业上下游的纽带,医药批发企业比其他企业更需要建立现代物流,依靠其强大的信息系统跟医院、零售网点、供应商建立信息共享,帮助供应商、医院、零售商供货、存货,提供服务,物流信息处理已经成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必须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引导企业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条形码、GSP的管理和电子数据交换、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射频技术、企业资源计划、全球定位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等物流技术在医药现代物流企业中的应用,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信息化是现代医药物流的基础,为此需要大力支持,加快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在发达国家,网络建设已很完善,支撑物流的信息系统也非常广泛,主要有利用卫星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自动连续补货系统CRP,电子订货系统EOS,销售时点实时控制系统POS,高速道交通系统ITS,寻车寻货系统KIT,资金快速支付系统EFI,以及实现信息快速输入的条形码技术和网易的电子商务技术等。

  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传输速度慢,使用费用高,致使许多网络应用无法开展,直接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其次我国信息化建设缓慢,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共享性低,与国外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为此需要多渠道地调动各方面的资金,加快信息网络的建设,尽快实现高速信息网与企业的互联互通。

   外资角力

  2005年物流业的全面,标志着中国物流业开始调整竞争姿态,也标志着中国物流市场成正的竞争性市场。

  中国医药物流业的争夺随着大限的一天天临近,竞争愈发激烈。各种国际、国内物流纷纷在中国排兵布阵,一场前所未有的较量正在悄然。各种独资、合资、并购等争夺正如火如荼地上演,分分合合的角逐中,医药物流市场沉闷的局面是否会一去不复返?

  药品分销一直被业内人士视为亟待整合而又具有无穷魅力的领域。目前,国外医药物流企业凭借现代物流优势对我国流通企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相比之下,我国医药物流各环节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是: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环节浪费大,物流市场存在无序竞争,物流的实现方式十分落后、过于单一。面临世界物流业强手纷纷抢滩中国的物流市场,我国的医药流通企业只有背水一战。

  在合作中竞争我国物流业虽然还比较薄弱,但我们也有自身的优势:我国医药物流企业网点多,多年来建立的客户关系很密切,地方关系也熟悉,而且现有的物流设施掌握在手。从许多产业走过的道来看,现实的战略是:又竞争、又合作。制造业曾经实行“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在物流业则是“以市场换先进的经营管理”。

  目前,进入中国的国际物流公司主要服务对象是外资企业,即使它们向国内医药企业拓展服务,也只能占有一部分市场,不会是大部分的。有的物流企业担心国内的物流设施被外国公司占据。我国的物流设施还很单薄,引进外资进行开发,对改善物流还是有利的。经过批准,各有各的地盘,这样比较合理。对一个医药物流企业来说,也可以“又竞争、又合作”,合作早的可以占据先机。合作带来的不仅是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带来先进的经营和机制、管理能力和人才的成长。有强劲的对手才能激发奋发向上的动力和拥有一个高水平的起点,关键在于能不能在当中发展壮大自己。

  整合存量资源我国现有的物流配送系统如EMS等,基本能系统化地完成物品投递到户以前诸多环节的物流要求,而投递到户这物流最末一个环节,则主要依靠各种零散的社会物流资源来完成;投递质量差,成本高,安全性差,是我国现行物流系统中的薄弱环节。

  因此,如果医药物流充分利用社会现有的资源来发展与速递企业相衔接的第三方物流,既可实现速递企业的快速发展,又可xxx降低扩张成本。

  发展第三方物流由于我国的流通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因此,要转向现代物流就必须发展第三方物流,这是一个企业的战略选择。中国的物流成本很高,第三方物流可xxx地降低物流成本,流通企业在战略选择上如果认准了第三方物流,那么紧接着就应当进行市场战略与要素战略研究。即怎么去争夺市场获得大的市场份额?怎么去充分挖掘人力资本?怎么去整合产品、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要素?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管理?怎么去融通资本,融通资本还得使产权流动起来?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其优越性在于能帮助企业解决降低成本和库存,及时准确提供信息等难题,通过“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制定出以企业为导向,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方案,为物流需求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创造有利条件。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在美国约58%。随着传统产业的发展和变革,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我国医药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会不断扩大。

当第三方物流充分发育和完善后,企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地位,并出现以物流为纽带的企业联盟时,物流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即物流一体化时期将为时不远。

  完善物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部门要从法律法规方面提供保障,推进物流发展的市场化进程。另外,要实现物流的现代化,必须先实行物流的标准化。

运用计算机管理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物流技术来医药物流企业,并应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

  建立最先进的制度首先是企业的产权制度。这主要是指产权的组织体系是否清晰、产权的结构是否多元化、产权的组织体系是否合理。从我国现行的《公司法》来看,按照《公司法》进行产权制度,是可以成功的,问题是传统的、的思想体系着人们。

其次是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治理结构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内部利益主体的关系,这套界定企业内部最主要利益相互关系的制度叫企业治理结构。以英美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治理结构是外部模式,其主要特点是股权分散,以市场监督为主,股东“用脚投票”为主,内部监督以发挥董事和审计委员会为主,经理班子实行高薪激励。以德日为代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模式,它的特点是股权相对集中,以主银行监督为主,职工参与为主,股东不是“用脚投票”。不管学习哪种治理结构,关键是要处理好两权分离所带来的代理问题。

  第三是企业的契约制度。顾名思义,契约就是当事者意愿的承诺,而企业就是一个契约的载体。一个企业就是投资者之间、就业人员和企业之间达成的一个合约,一切都用契约形式体现出来。市场经济之所以是法制经济,也在于市场的每一个主体——企业,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准都是合约,因此,企业的契约制度一定要健全,都要当事者共同承诺,这也是我们常讲的市场经济是经济所在。

此外,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管理制度、人格化制度等也很重要,因为一个企业组织机构间的组合有一定的科学性,而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活动的整合与管理手段的选择都是企业的管理重要内容。至于人格化制度与企业文化相关,既要在企业内界定与人的关系,也要界定与企业的关系。有的企业的分配方式是资本的收益即产权收益,有的就是按合同拿工资的劳动收益。这些都要用制度固定下来。

   领域运用

  随着我国医药市场客户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为客户快速、准确地提供药品配送服务成为医药流通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医药流通企业仍然通过采取自营仓库、车队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药品物流服务,而这种经营方式xxx的难点就在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客户服务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很难满足企业在未来市场中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选择一家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企业的物流运做是国内大多数医药流通企业的战略选择。

  一、医药物流托管兴起的背景现阶段,我国医药流通行业为什么要求物流托管?托管能给双方带来了什么样的实际利益?对企业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这些是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

  由于国内医药流通企业长期对物流不重视,导致物流部门普遍在企业中的地位不高、人员素质低下,而这又对企业的物流发展形成的阻碍,这样的一个结果就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客户服务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有些医药企业物流成本甚至占销售额的1.5%。同时,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力发展物流配送服务的优秀医药企业,医药市场在产品与服务两方面同质化竞争激烈,市场份额不断被盘食,许多小的医药公司现在是举步为艰。

  另一方面,医药流通企业也看到了物流服务的重要性。但是心有余力不足,因为在一个思想老化、人员结构老化的企业里进行物流的常的,没有新的思想和血液注入,人员对原有的流程比较适应,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所以虽然很多医药流通企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是物流状况仍是得不到改善。

  而医药物流托管可以解决上述矛盾。xxx、托管后可以节约物流成本。托管的首要目的就是节约成本。托管协议的签订是在节约物流成本的基础之上达成的。具体托管有关资金结算的问题在以下具体托管模式中有详细说明。第二、托管后有利于物流。拿笔者的实际托管案例中可以看出,托管后的物流多涉及ERP 系统、流程、配送三大方面。通过专业的物流专家主持企业的三大,可以实现后商品的差错率大幅降低,甚至能实现“百日无差错”的目标;配送及时率有了提高,达到市内配送18小时内到位,市外配送32小时到位;通过流程优化,在人员、设备不大副增加的前提下支撑更大的订单销售量,对于平均一天销售额为250万,订单量为1200张,客户数量为1000家的业务量,能做到物流业务正常有序的进行。第三、双方可在物流成本上实现共盈。对于托管双方在协议中商定的物流成本,作为受托方的盈利线。实际物流成本低于协议成本的,差额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润。根据笔者的经验,协议成本往往比医药企业自营成本要低30%左右。笔者曾经参与了一个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托管项目,一年下来该企业的物流成本比托管前降低了近100万元。

  二、 医药物流托管的主要内容1、人员的托管模式

  人员是托管过程中最为棘手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人员的归属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完全剥离原有公司,全部进入托管方的公司。一种是不完全剥离原有公司,在人事关系上仍然归属原有公司,但是人员的管理、考核由物流托管方统一管理。这两种模式是笔者都曾经采用过,而且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现详细的说明一下:

  ●完全剥离的模式:

  物流人员的托管对象包括企业的验收、养护、装卸搬运、仓储保管、拣货发货、复核装箱、驾驶、押运、收款等物流相关岗位的人员。

  所有物流人员注入托管方企业,与受托方签订劳动协议,建立劳动关系,与原有委托方脱离关系。受托方对以上的物流人员有最终人事管理权;

  ●部分剥离的模式:

  物流人员的托管对象包括企业的验收、养护、装卸搬运、仓储保管、拣货发货、复核装箱、驾驶、押运、收款等物流相关岗位的人员。委托方对以上的物流人员有最终人事管理权;

  委托方有义务与物流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按受托方提出的要求处理物流人员的聘用、调动、辞退等事宜。未托方确认,委托方不得擅自进行物流人员的聘用、调动和辞退;当委托方提出物流人员的聘用、调动、辞退等的要求时,受托方也应予以积极配合;

  受托方有权制定单独的物流托管人员工资、绩效考核标准,并对托管人员的工资和绩效进行考核;委托方要定期与受托方共同确定托管物流人员的名单,并根据名单在每月10日按受托方提供的托管人员工资、绩效考核表按时发放托管人员的工资和绩效金,代扣、代缴各项福利和税费。

  2、设备的托管模式:

  设备主要包括原有企业的:仓库、轻重型货架空调、冷库、地架、老虎车、液压车、叉车、周转箱、箱式货车电脑等。对于这些资产主要的托管模式如下:

  委托方仍然享有自有的物流相关设备、设施的所有权和处置权;委托方有义务提供受托方现有运营所需的仓储库房、场地、车辆和其它物流设备、设施,与受托方签字确认委托管理的设备、设施清单,对于未来新的物流设施双方可以具体协商确定其归属问题。一般情况下对于大件物流设备如车辆、货价等可以考虑由委托方购买,受托方担负设备折旧。对于小件的低值易耗品受托方统一采购,摊入受托方财务帐。

  受托方要根据GSP要求承担仓储库房、场地、车辆和其它物流设备、设施进行清洁和工作,一旦发现是因为管理问题导致设备损坏、丢失的情况,受托方要承担全部经济责任。

  物流设备要定期的进行双方盘点、确认数量是否与初期托管时数量相符,如不相符受托方要查明原因,定期汇报双方财务部门。

  3、物流成本、账户和资金的结算模式

  成本的结算模式是托管双方的一个难点,怎样的一个结算模式才能让双方都能满意,最终达到共盈的效果?笔者按照以下条例进行:

  费率的结算有两种方式:一是:销售额提成法。托管方实际含税销售额(等于总含税销售额减去过票品种含税销售额)的一个百分比作为乙方的物流服务收入计入物流账户;二是:节余额分成法。托管期间实际物流费用占销售额比比上年下降数为节余额,双方协商分成节余金额。

  托管双方约定的物流成本由仓储成本、运输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四个部分组成。双方共同设立一个物流账户(具体明细科目不再详列),并以此账中的物流收入、成本和盈余作为双方的结算依据;双方每月10日进行对账。托管方有监督、检查乙方物流成本和资金的使用状况,并要求乙方提供物流成本明细;

对于大件的物流设备托管方应该按双方约定承担物流设备、设施的购置;受托方承担相应的折旧成本。托管方要设立物流成本管理的专项财务对接人员,并按受托方人员签字确认的xxx凭证、物流成本报销凭证为受托方办理xxx、物流费用报销和记账。未托方人员签字确认的xxx和费用不应计入受托方的物流成本。

  受托方有监督、检查物流账户的记账情况,并要求委托方进行对账;受托方有权人员签署物流费用报销凭证,未托方人员签字确认的xxx和费用不得计入受托方的物流成本;受托方要物流账户中的资金是用于托管委托方的物流业务,受托方要记录物流成本明细帐,并随时按委托方要求提供物流成本明细帐的查询和核对;

  4、物流服务的管理

  一旦托管后,原则上原公司的物流工作全部由受托方全全承担。受托方要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物流服务工作:

  托管方一旦实行物流托管,要将原有物流服务业务全部交受托方管理,一般情况下不发生未经委托方确认擅自处理的物流作业的情况;受托方根据实际业务管理需要,要在托管业务范围内制定并实施相应的业务管理流程和制度。具体管理流程和制度由受托方提交,经双方签字确认后共同实施;

  受托方要处理好GSP认证和复查工作,并按国家GSP有关对验收、养护、保管、收发和配送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要委托方交付货物的按时配送;委托方随时对受托方的物流服务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在服务费率中体现;

  对于医药快批企业来说,通常需要送货员收现款。在需要代收货款的情况下,送货员要按照送货回执单上注明的金额向客户收取货款,并在配送车辆回程后的18小时内将所收货款交托管方的财务部门。

  医药流通行业早已进入微利时代,许多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选择了在企业内大力发展信息化技术和医药物流中心,希望通过经营手段的信息化、药品配送的网络化、快速化实现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那么,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物流业务的外包成为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控制物流成本的有效选择。相信在近两年内,我国将有更多的优秀医药物流托管商涌现,我们拭目以待。

   采购办法

  (一)什么是招标

  招标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货物、工程或服务采购的条件和要求,邀请众多投标人参加投标,并按照程序从中选择交易对象的一种市场交易行为。

  招标方式

  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招标。

  公开招标是招标人通过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

  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投标。

  什么是医药招标

  公开一定范围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的采购条件和要求,由众多医药生产企业或医药经营代理企业参加投标,按质量价格比优化的原则选择交易对象的市场交易行为。

依据2000年7月国家卫生部、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颁布关于《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若干》。目前进行医药招标采购的品种多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公费医疗)药品目录中的药品和医疗机构临床使用量比较大的药品。

医疗机构可自行组织或数家医疗机构联合组织招标采购,也可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开展招标采购。

  什么是网络医药招标

在互联网上利用电子商务基础平台提供的安全通道进行医药招标全过程进行系统管理、和查询。包括招标信息的公布、标书的发放、应标书的收集、投标结果的通知以及项目合同或协议的签订的完整过程。建立这样一整套功能完备的B-B(企业-企业)、B-G(企业-)的网上招标系统,不仅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将有力地推动电子商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网络医药招标政策背景

1、 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国招标投标法》

  2、 1999年11月1日国家经贸委制定《深化医药流通体制的指导意见》

  3、 2000年1月7日国家药监局制定《国家药品审评专家管理办法》

4、 2000年7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关于《药品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及监督管理办法》。

  5、 2000年7月国家卫生部、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颁布关于《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若干》。

  6、 2001年1月22日国家计委关于《集中招标采购药品有关价格政策问题的通知》

  7、2001年3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的意见》

  8、2001年8月8日国家计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

  9、2001年8月5日国家药品监管局纠风办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通知》

  (二)朔源招标政策

  2000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招标试点工作:

  关于发布药品电子商务试点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OOO年六月二十六日

  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若干的通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OOO年七月七日

  (节选)近几年,一些地方卫生部门在当地领导下,从加强管理入手,积极进

  行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在纠正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和规范医疗机构购药行为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一定成绩。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但有的地方也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为了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的指导意见》,我们拟订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若干》………..

  这两个文件的发布,表明招标工作将主要以网络医药招标的形式进行,而且将对现行的医药流通体制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招标工作现状调查

  最近,国家经贸委对“药品招标采购”进行了专题景气调查。调查显示:对于正在普遍推行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医药企业提出必须正视药品招标中存在严重问题并及时改进。

  2001年内,有74%的企业明确表示参加过药品招标采购。其中18.2%的企业参加过1-2次,13.8%的企业参加过3-4次,42%的企业参加过5次或以上。在2001年参加过药品招标采购的企业中,有22.2%的企业认为大,44.2%的企业认为与负担基本相抵,而33.6%的企业认为负担大,认为负担大的企业比认为大的企业比率上多出11.5个百分点。根据这种情况,只有28.1%的企业表示自愿继续参加药品招标采购,63.2%的企业表示要继续参加,还有8.7%的企业表示不愿意再参加。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作为一项正在积极探索的新制度,其初衷和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进竞争机制,防止过去药品采购环节中的,减轻企业的成本和广大患者的经济负担。但由于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不规范行为和范围盲目扩大,难以得到大多数企业的肯定和继续吸引更多企业参加。

  调查表明,企业对药品招标采购的意见主要是:行政主管部门参与过多、各种收费庞大、医药卫生体制滞后、招标程序繁杂、不规范行为层出等。企业透露,在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前,企业需要“公关”的对象主要是一些医院和药房领导及临床医生,而实行该制度后,“公关”对象又加入了各主管部门行政人员等许多环节。在缺乏严格规范的制度以及强有力监督机制的时候,不断滋生出新的和不良行为。另外,由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操作过程屡不规范,不仅没有使企业得到减轻成本效果,反而使得各种收费增大,销售费用不断上涨…………

  (四)附件:招标代理机构

  全国药品招标代理机构资料库

2000年7月1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卫生部共同制定了《药品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及监督管理办法》(国药管市#91;2000#93;306号)。根据国药管市#91;2000#93;306号文件,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结合本地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情况,经过审查和现场验收,对符合药品招标代理机构资格条件的单位予以了认证,并发给了《药品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证书》。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将提速

  记者从卫生部昨日召开的记者会上获悉,今年,我国将继续扩大参加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医疗机构数量、采购药品品种和金额,并将通过加大相关领域的力度,使这项健康有序进行。

今年,我国明确提出,全国70%县及县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要开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临床应用普遍、采购较大的药品中要有50%的金额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和集中议价采购,积极探索开展一次性医用材料、器械的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卫生部有关负责人指出,由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涉及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等各方面的利益,工作难度较大,目前还存在医疗机构缺乏参与动力、招标操作不规范、地方和行政部门不正当干预等问题。药品购销中不正之风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原因和背景,依赖任何一项措施一揽子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要让更多的患者真正享受到这项带来的实惠,必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形成各项联动态势,包括:卫生行政部门狠抓各地的政策落实和督导,对不规范的行为做法严肃查处;加大药品生产流通领域力度,积极推动批发企业兼并、重组和零售企业连锁经营,加快关闭、淘汰落后企业工作;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快医疗机构不合理补偿机制的步伐,推进调整医疗劳务价格的工作,促进医疗机构的发展尽快步入良性轨道;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推动各地药品收益占医疗机构总收入比例的进一步降低;积极开展门诊药房改为零售企业试点。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0911/

(22)